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难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作文缺乏个性。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进行小学作文的个性化探讨,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难题,用张志公先生的话来说,作文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甚至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作文教学了。当前作文中最大的毛病并不在于字词句,而是在于作文的个性问题上,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思考,千篇一律,这是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了,也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所在。
一、小学作文的现状
小学作文的千篇一律的现象是非常多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某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导入,让大家写一篇有关“我做了一件好事”的作文,因为是当堂完成,所以很多的小学生没有各种的辅助工具,没法用网络进行搜索,所以各种抓耳挠腮的现象就很多,有的小学生到了下课还没有完成。
而翻阅作文老师统计发现,居然有为数不少的小学生写了扶老爷爷和老奶奶过马路,还有的写了公交车上让座,这两类是最多的。其他的各种捡垃圾,参加公益活动的也是非常的多,而且很多的作文中都是一个套路,比如公交车上形容多么拥挤,老奶奶多么可怜等等。
所以目前的小学作文都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一旦出现一个作文题目,会出现大量的题目都类似的作文,这些作文显然都是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基本没有思维含量。再从结构上看,往往都是先继续后议论的模式,很多学生往往喜欢开头引用一段名言,中间则是颠三倒四的填充事例,在结尾简单地发几句感慨。再从内容上看,能够凸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是少之又少,记叙文往往是写单纯的父爱母爱,很少能以小见大,举例子的时候往往翻来覆去地说雷锋、爱迪生、张海迪等等,导致作文的个性化色彩太少,也就无法打动阅卷老师。
而且在一年又一年的作文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学生都是只知道盲目地去写,翻作文书找类似的题目,或者只是跟着教师讲授的内容,去网上搜题目,只知道去认真地按照老师写,只知道去考个高分,已经完全像是一个信号接收器,除此之外,别的个人独创性几乎都是漠不关心的。
小学作文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和当前中国的教育背景有关的,目前的小学教学还是很难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陋习,应试教育忽视了作文的基本精神、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造成很多的学生只是注重作文上的模式、注重能够应付考试、能考高分,这种形式下亟须加强对他们作文临时突击,不注重感情等方面的纠正。
二、实施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态度,提升素质
小学作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问题更是作文老师教学策略的原因,很多小学老师没有个性化的教学意识,总是抱着一种平常的态度来对待作文教学,认为只要不偏题写个一般的就行,还有的人认为反正只要有字就不会没有分,这样的态度怎么会有个性化的作文呢?可以说,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与对作文的兴趣和视野是直接关乎教学过程的,教师自身的魅力必然直接影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文素养极高的老师必然会拥有多种途径来传播各种自身的作文认知,而不是单调地对教材的重复与强加。
(二)搞好评价,体验成功
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学生的作文并不是随随便便写的,这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如果还是布置像“最喜欢的小动物”等等这样的作文,必然会引起反感,笔者有一次听到学生抱怨,光“我的家乡”这个题目已经写了三次了!可见许多学生的语文兴趣就是在烦琐的、重复无效的作文练习中消失的。作文不应该是封闭的,有些发挥想象的,需要动手的都可以接受,在体验中寻找自己的真情实感,形成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读、背,与讨论、思考、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的作文结合起来,把机械性的作文变成趣味性、开放性的作文,在巩固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文。很多老师对于作文的批改也是不认真,有的老师简单地浏览一下或者单纯凭书写来打分数。这样也就造成了很多同学认为老师看作文并不认真。
(三)尊重差异,形成个性
在作文中有些学生天生就有灵感,一点就通,特别善于抒情,体味独特,语文老师可以进行重点培养,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灵感点去进行特点的发挥。教师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中等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形成个性化的道路上需要较多的指引,需要教师下大工夫进行指导,所以需要教师每次对作文进行耐心批改,少写多改,减少这些学生的厌倦感,本来他们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教师需要多促进这些学生的积累,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兴趣进行培养,比如有的学生特别善于写亲情,就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指导,也能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的分数。
总之,作文就是一种语言训练,训练学生体悟前人的那种经验的感知能力,由于这种经验是经过个人心灵净化的,呈现为一种美的积淀,小学作文就是不断地唤起这种经验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和呼唤。通过作文,可以让小学学生领略生活,形成个性,发现那个独特的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志诚著.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37.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小学;作文;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难题,用张志公先生的话来说,作文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甚至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作文教学了。当前作文中最大的毛病并不在于字词句,而是在于作文的个性问题上,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思考,千篇一律,这是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了,也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所在。
一、小学作文的现状
小学作文的千篇一律的现象是非常多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某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导入,让大家写一篇有关“我做了一件好事”的作文,因为是当堂完成,所以很多的小学生没有各种的辅助工具,没法用网络进行搜索,所以各种抓耳挠腮的现象就很多,有的小学生到了下课还没有完成。
而翻阅作文老师统计发现,居然有为数不少的小学生写了扶老爷爷和老奶奶过马路,还有的写了公交车上让座,这两类是最多的。其他的各种捡垃圾,参加公益活动的也是非常的多,而且很多的作文中都是一个套路,比如公交车上形容多么拥挤,老奶奶多么可怜等等。
所以目前的小学作文都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一旦出现一个作文题目,会出现大量的题目都类似的作文,这些作文显然都是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基本没有思维含量。再从结构上看,往往都是先继续后议论的模式,很多学生往往喜欢开头引用一段名言,中间则是颠三倒四的填充事例,在结尾简单地发几句感慨。再从内容上看,能够凸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是少之又少,记叙文往往是写单纯的父爱母爱,很少能以小见大,举例子的时候往往翻来覆去地说雷锋、爱迪生、张海迪等等,导致作文的个性化色彩太少,也就无法打动阅卷老师。
而且在一年又一年的作文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学生都是只知道盲目地去写,翻作文书找类似的题目,或者只是跟着教师讲授的内容,去网上搜题目,只知道去认真地按照老师写,只知道去考个高分,已经完全像是一个信号接收器,除此之外,别的个人独创性几乎都是漠不关心的。
小学作文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和当前中国的教育背景有关的,目前的小学教学还是很难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陋习,应试教育忽视了作文的基本精神、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造成很多的学生只是注重作文上的模式、注重能够应付考试、能考高分,这种形式下亟须加强对他们作文临时突击,不注重感情等方面的纠正。
二、实施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态度,提升素质
小学作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问题更是作文老师教学策略的原因,很多小学老师没有个性化的教学意识,总是抱着一种平常的态度来对待作文教学,认为只要不偏题写个一般的就行,还有的人认为反正只要有字就不会没有分,这样的态度怎么会有个性化的作文呢?可以说,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与对作文的兴趣和视野是直接关乎教学过程的,教师自身的魅力必然直接影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文素养极高的老师必然会拥有多种途径来传播各种自身的作文认知,而不是单调地对教材的重复与强加。
(二)搞好评价,体验成功
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学生的作文并不是随随便便写的,这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如果还是布置像“最喜欢的小动物”等等这样的作文,必然会引起反感,笔者有一次听到学生抱怨,光“我的家乡”这个题目已经写了三次了!可见许多学生的语文兴趣就是在烦琐的、重复无效的作文练习中消失的。作文不应该是封闭的,有些发挥想象的,需要动手的都可以接受,在体验中寻找自己的真情实感,形成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读、背,与讨论、思考、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的作文结合起来,把机械性的作文变成趣味性、开放性的作文,在巩固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文。很多老师对于作文的批改也是不认真,有的老师简单地浏览一下或者单纯凭书写来打分数。这样也就造成了很多同学认为老师看作文并不认真。
(三)尊重差异,形成个性
在作文中有些学生天生就有灵感,一点就通,特别善于抒情,体味独特,语文老师可以进行重点培养,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灵感点去进行特点的发挥。教师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中等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形成个性化的道路上需要较多的指引,需要教师下大工夫进行指导,所以需要教师每次对作文进行耐心批改,少写多改,减少这些学生的厌倦感,本来他们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教师需要多促进这些学生的积累,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兴趣进行培养,比如有的学生特别善于写亲情,就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指导,也能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的分数。
总之,作文就是一种语言训练,训练学生体悟前人的那种经验的感知能力,由于这种经验是经过个人心灵净化的,呈现为一种美的积淀,小学作文就是不断地唤起这种经验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和呼唤。通过作文,可以让小学学生领略生活,形成个性,发现那个独特的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志诚著.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37.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