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整合的实施、整合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来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课程的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动性。反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大大改善了这一现状。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正是现在学生的普遍喜好,将其引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当中,可以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改善和学会学习为最高目标。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可以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但是往往效率低下。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了教师的学,促进学生的学,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图文、声音、视频、动画各种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
2.结合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不要只盯着信息技术,好像除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外其他的都不叫整合。整合最重要的不是采用了哪个媒体和工具,而在于我們从整体观、系统观上去考虑它,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优化课堂教学。
3.改变观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我们必须认清两个误区: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在课堂中使用计算机;②用计算机演示代替实验就是整合。学科课程整合不是上几节课就算是整合了,也不一定每节课都要用课件。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不要搞形式主义
三、信息技术與课程整合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合理使用就是要教师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势所在,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是它自身也有不足之处,最主要的还是要根据学科教学的需求,来应用合适的信息技术以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遇到的学习难题可以迎刃而解。
1.基本任务的自主学习原则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要有一定的认知、自觉能力。而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引,给学生安排要完成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明确了解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这些有益信息,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完善。通过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去服务更好的完成任务,并且能够判定自己是否可以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
2.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以往的辅助学习不同。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并注重培养能力上,而不是单层面的要学会知识。课程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预判可以达到的结果,并以此选择合适的信息。学生在长期的“任务驱动法”训练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且把这种技能转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多方面领域,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3.“主体式教育”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主体式教育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给予指导,协助学生对信息源进行定位。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运用层次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以多媒体为基础来演示课件和文稿等。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教学的主动性。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知识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观看微课,达到教学目的。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灵巧的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课程的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动性。反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大大改善了这一现状。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正是现在学生的普遍喜好,将其引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当中,可以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改善和学会学习为最高目标。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可以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但是往往效率低下。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了教师的学,促进学生的学,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图文、声音、视频、动画各种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
2.结合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不要只盯着信息技术,好像除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外其他的都不叫整合。整合最重要的不是采用了哪个媒体和工具,而在于我們从整体观、系统观上去考虑它,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优化课堂教学。
3.改变观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我们必须认清两个误区: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在课堂中使用计算机;②用计算机演示代替实验就是整合。学科课程整合不是上几节课就算是整合了,也不一定每节课都要用课件。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不要搞形式主义
三、信息技术與课程整合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合理使用就是要教师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势所在,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是它自身也有不足之处,最主要的还是要根据学科教学的需求,来应用合适的信息技术以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遇到的学习难题可以迎刃而解。
1.基本任务的自主学习原则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要有一定的认知、自觉能力。而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引,给学生安排要完成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明确了解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这些有益信息,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完善。通过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去服务更好的完成任务,并且能够判定自己是否可以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
2.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以往的辅助学习不同。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并注重培养能力上,而不是单层面的要学会知识。课程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预判可以达到的结果,并以此选择合适的信息。学生在长期的“任务驱动法”训练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且把这种技能转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多方面领域,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3.“主体式教育”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主体式教育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给予指导,协助学生对信息源进行定位。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运用层次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以多媒体为基础来演示课件和文稿等。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教学的主动性。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知识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观看微课,达到教学目的。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灵巧的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