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扫描视点——全班化
科学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们扫描的视点要落实到全班的每一位同学,既要照顾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能力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综合素质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最终目标,因此,扫描视点必须全班化。
1 扫描视点全班化,立足点要承认、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用相同的尺子去衡量学生。特别对于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心中一定要有“宽容”这把尺,勿拔苗助长。关注全班每一位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特别是现在普遍是独生子女的时代,教师的尺子要尽可能多一些,弹性要大一些,凡是有进步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凡是进步大的学生都是优秀学生,要有海纳百川的肚量。这样才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学生的尊重、社会的认可。
2 扫描视点全班化,本质内涵就是课堂参与要全班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参与不仅仅指回答问题,所有积极思考的活动,都是参与。课堂既需要有情绪性的兴奋,更需要有思考性的兴奋。老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想、大胆说的习惯,对于容易走神的学生,要给予各种方式的提醒。我们目光扫视的对象始终是全班的每一位同学。
为了提高科学课堂的参与率,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兴趣小组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给他们以机会来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树立信心。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后进生可设计一些低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予掌声鼓励,这样日积月累,一句句赞美的语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学生更加喜欢科学的课堂,便会更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关注起点——层次化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生源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对学习的态度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起点,通过调查、观察、座谈、访问,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可以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把不同气质的学生分类,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也可以按学习能力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兴趣爱好进行分类等等。
在当前不能分快慢班的前提下,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的做法如下。
1 学生主体层次化。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组:甲组是学习有困难的,乙组是成绩中等的,丙组是成绩拔尖的。甲、乙、丙人数比例大致依次为1:6:3,但所分的层次不是永恒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根据学生的思维程度或理解能力的变化,再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甲组逐步解体,乙、丙组不断壮大的目的。
2 课堂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层次后,应以课标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甲组学生完成低级目标,乙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丙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特别是对作业的要求,经常分层次布置,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至于产生厌学情绪。
3 教学过程层次化。“分层次教学”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如共性的全班同学都必须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如很多针对尖子生的拓展性、拔高性的内容;还有因人制宜的“特”的步骤,如一些课外小实验、小资料、视窗等内容的处理、分析要因人而异,从而使课堂教学分类推进,逐步提高。
4 教学检测层次化。每一次阶段性的教学检测都设计多套不同层次的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检测要求,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班级环境中,这样可以适度满足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上进心。
通过层次化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真所谓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得了,从而使较多的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突出重点——简明化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简洁明了。必须理清教材的头绪,牢牢抓住科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中心内容,正确确定一堂课的重点,设计好突出重点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化多为少,纲举目张,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2 教师的新课教学要简明扼要。“围绕主心,抓住主线”,根据教学重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地整合、合理变动教材的顺序,发掘教材中内含的知识线索,使得教材内容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讲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使知识序、教学序和谐统一。
3 教师的策略运用要简单明了。教师围绕重点,补充能够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相关内容,把重点细化、简化,使教学过程更为具体、深入、明确。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和教学时可适当精简,概而述之,以突出新教材以点带面的编写意图和广而博之、博而浅之的学习要求。
4 教师的板书形式要简约。教学所要呈现的板书形式要简约,特别是教学知识点,知识块,知识网络的呈现形式要简约,教师要给学生最精炼、最精华的内容。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体现在板书上,教师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过程分析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视觉信号(学生8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因此,形式简约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这种形式简约的板书是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它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它虽是微型教案,却展现一个宏观世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板书设计,如:提纲式、辐射式、表格式、对比式、图示式等。
四、突破难点——多样化
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一些习题所构建的模型、变化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有的比较抽象、有的机理复杂、有的纵横交错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授时要把握和瞄准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予以各个击破。如何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和树立信心的关键,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以下一些做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1 归纳法。对于一些概念和原理,可以从其含义、关 键、内容、原则、基础、依据、目的、方式等各个方面来讲解知识,从中得出综合结论或归纳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此知识有完整的理解。例如:对物态变化的学习,最终可归纳成一个三角图(如图1):
再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可采用列表对比法,让学生填表:
这种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延伸原有知识,层层递进,将教师“教路”与学生“学路”扭成一股绳的做法,形式简约,事半功倍。
4 目标导学法。对于容易理解但知识点比较多的课题,可以先显示本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自学,加强识记、理解,并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或练习进行反馈,这样会取得较好效果。
5 讨论法。对于一些学生已有初步了解但又认识不清甚或存在错误认识或误区的知识点,可以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学生的认识,提高辨析和选择能力。例如:轮船从内河驶向大海,问浮力如何变化?同一密度计分别测水、盐水、酒精的密度时,浮力如何变化等等。
6 角度互换法。对于一些涉及各种人物或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法律和心理知识,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去分析问题,加深认识。
例如生态系统的教学中,各组成分的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教学;大气层的分层结构等都可分别让学生来扮演,并作自我介绍;这样通过娱乐的方式,可使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知识变为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又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是枯燥的数字,识记量很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出现分化现象。为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此部分知识,可把元素的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教给学生,这样便于记忆,不易遗忘,并且在学生中开展书写化学式的竞赛,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化学式。对学困生采取分几次小条补测的方法,直到熟练掌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打好基础。再如在讲CO2性质一节的引言时,讲“屠狗洞的故事”,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然后让学生上台口述,假如你是CO2,你将如何作自我介绍?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听课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在愉快、有趣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7 图表图示法。对于结构复杂,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列成图表进行展示,化繁为简,给学生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对于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则可用图示法,同样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深奥知识浅显化。
例如:在讲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时,可采用图表(如图3)法。
8 环境导学法。对于一些与学生有密切联系或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焦点,采用活动课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演讲、社会模拟、演讲,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如:学习《地震》时,联系汶川大地震,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模拟地震,让学生逃生等。
讲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时,可让学生去采集身边的一些污染图片、视频、案例,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分析。
9 情境教学法。一些涉及到思想、心理教育的知识点,可以用音乐、朗诵、录音、录像、学生表演等辅助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其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例如:学习动能和势能这节,以《长江之歌》引入;讲《运动与静止》时,以刻舟求剑的故事引入;学习《月相》这节,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新课引入,可以增强感染力、表现力等。
10 实验法。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利用得好,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巨大热情,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良好学习品质。
每当学生在某一实验中取得成功时,他的表情可以代表他此时的心情,就好像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一样兴奋。通过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实验,边思考,既有听的,又有看的,还可以亲自动手,他们既能认真地去实验,又能积极思考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实验中直观性强的教具的使用可使课堂变得丰富,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枯燥。而且使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即使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够通过直观教具理解教学内容,这样可使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经历,在学习叶脉书签的制作时,我和同学们制作了多张非常美观的叶脉书签,上课时,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的作品,那种兴奋的表情不言而喻。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把同学们课前制作的五花八门的生态瓶搬上讲台,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科学》中的有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他们比较难于理解。这时运用适当的学生实验,对突破思维的难点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月相的成因”的教学中,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缺陷,在“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时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学生非常难以理解。我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一方面要求学生用排球或乒乓球做实验,模拟“三球”运动关系,从而形象地得出月相的形成及变化特点,这一来大部分学生就能理解了。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要多样化,只要我们依据不同的教学难点、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都可以化难为易。作为教师只有采取适当的策略,才能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习科学学科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五、显示亮点——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社会的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独特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理引导学生的兴趣、特长、才能,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
1 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学 要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是“差生”,也会有“英雄有用武之地”。
2 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学的针对性。这是个性独特性的要求,如上所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个性化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有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表扬,有的学生批评可能会更好些,有的学生可能喜欢跟老师交朋友等等。
3 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相互排斥,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性质、水平必然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个人特点,而不会是千人一面。个性化教学不是畸形教学,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
4 个性化教学强调良好个性的培养。人是个性化存在物,个性化教学强调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学生的不良个性的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良好个性的培养并非是要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单独地、专门地组织教育活动,而是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育、发展积极的个性。
尤其是科学课教学,需要重视个性化的特色,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等等。
六、联系热点——现实化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原理分析和解决新情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适应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要求。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污染、能源等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原理,从理论上大胆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办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生态成因和危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要充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如纳米技术及应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通讯技术、高温超导体等新材料、绿色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克隆技术及应用、基因工程、DNA芯片技术、生物材料、超级杂交水稻、生命起源等,突出理化生等科学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入适量的最新科技知识,或通过选修课、开设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创设发挥学生思维潜能和进行理论探讨的可贵空间,引导学生创造性组合已有知识,接受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中STSE的全面渗透和结合,这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学的需要。
总之,只要我们眼中有生,心中有法,针对实际,恰当把握教学的点化策略,我们的教学就会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新课标新实验,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2]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6
[3]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科学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们扫描的视点要落实到全班的每一位同学,既要照顾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能力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综合素质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最终目标,因此,扫描视点必须全班化。
1 扫描视点全班化,立足点要承认、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用相同的尺子去衡量学生。特别对于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心中一定要有“宽容”这把尺,勿拔苗助长。关注全班每一位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特别是现在普遍是独生子女的时代,教师的尺子要尽可能多一些,弹性要大一些,凡是有进步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凡是进步大的学生都是优秀学生,要有海纳百川的肚量。这样才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学生的尊重、社会的认可。
2 扫描视点全班化,本质内涵就是课堂参与要全班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参与不仅仅指回答问题,所有积极思考的活动,都是参与。课堂既需要有情绪性的兴奋,更需要有思考性的兴奋。老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想、大胆说的习惯,对于容易走神的学生,要给予各种方式的提醒。我们目光扫视的对象始终是全班的每一位同学。
为了提高科学课堂的参与率,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兴趣小组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给他们以机会来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树立信心。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后进生可设计一些低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予掌声鼓励,这样日积月累,一句句赞美的语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学生更加喜欢科学的课堂,便会更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关注起点——层次化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生源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对学习的态度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起点,通过调查、观察、座谈、访问,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可以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把不同气质的学生分类,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也可以按学习能力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兴趣爱好进行分类等等。
在当前不能分快慢班的前提下,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的做法如下。
1 学生主体层次化。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组:甲组是学习有困难的,乙组是成绩中等的,丙组是成绩拔尖的。甲、乙、丙人数比例大致依次为1:6:3,但所分的层次不是永恒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根据学生的思维程度或理解能力的变化,再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甲组逐步解体,乙、丙组不断壮大的目的。
2 课堂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层次后,应以课标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甲组学生完成低级目标,乙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丙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特别是对作业的要求,经常分层次布置,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至于产生厌学情绪。
3 教学过程层次化。“分层次教学”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如共性的全班同学都必须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如很多针对尖子生的拓展性、拔高性的内容;还有因人制宜的“特”的步骤,如一些课外小实验、小资料、视窗等内容的处理、分析要因人而异,从而使课堂教学分类推进,逐步提高。
4 教学检测层次化。每一次阶段性的教学检测都设计多套不同层次的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检测要求,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班级环境中,这样可以适度满足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上进心。
通过层次化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真所谓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得了,从而使较多的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突出重点——简明化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简洁明了。必须理清教材的头绪,牢牢抓住科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中心内容,正确确定一堂课的重点,设计好突出重点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化多为少,纲举目张,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2 教师的新课教学要简明扼要。“围绕主心,抓住主线”,根据教学重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地整合、合理变动教材的顺序,发掘教材中内含的知识线索,使得教材内容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讲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使知识序、教学序和谐统一。
3 教师的策略运用要简单明了。教师围绕重点,补充能够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相关内容,把重点细化、简化,使教学过程更为具体、深入、明确。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和教学时可适当精简,概而述之,以突出新教材以点带面的编写意图和广而博之、博而浅之的学习要求。
4 教师的板书形式要简约。教学所要呈现的板书形式要简约,特别是教学知识点,知识块,知识网络的呈现形式要简约,教师要给学生最精炼、最精华的内容。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体现在板书上,教师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过程分析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视觉信号(学生8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因此,形式简约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这种形式简约的板书是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它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它虽是微型教案,却展现一个宏观世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板书设计,如:提纲式、辐射式、表格式、对比式、图示式等。
四、突破难点——多样化
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一些习题所构建的模型、变化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有的比较抽象、有的机理复杂、有的纵横交错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授时要把握和瞄准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予以各个击破。如何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和树立信心的关键,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以下一些做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1 归纳法。对于一些概念和原理,可以从其含义、关 键、内容、原则、基础、依据、目的、方式等各个方面来讲解知识,从中得出综合结论或归纳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此知识有完整的理解。例如:对物态变化的学习,最终可归纳成一个三角图(如图1):
再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可采用列表对比法,让学生填表:
这种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延伸原有知识,层层递进,将教师“教路”与学生“学路”扭成一股绳的做法,形式简约,事半功倍。
4 目标导学法。对于容易理解但知识点比较多的课题,可以先显示本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自学,加强识记、理解,并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或练习进行反馈,这样会取得较好效果。
5 讨论法。对于一些学生已有初步了解但又认识不清甚或存在错误认识或误区的知识点,可以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学生的认识,提高辨析和选择能力。例如:轮船从内河驶向大海,问浮力如何变化?同一密度计分别测水、盐水、酒精的密度时,浮力如何变化等等。
6 角度互换法。对于一些涉及各种人物或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法律和心理知识,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去分析问题,加深认识。
例如生态系统的教学中,各组成分的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教学;大气层的分层结构等都可分别让学生来扮演,并作自我介绍;这样通过娱乐的方式,可使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知识变为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又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是枯燥的数字,识记量很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出现分化现象。为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此部分知识,可把元素的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教给学生,这样便于记忆,不易遗忘,并且在学生中开展书写化学式的竞赛,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化学式。对学困生采取分几次小条补测的方法,直到熟练掌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打好基础。再如在讲CO2性质一节的引言时,讲“屠狗洞的故事”,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然后让学生上台口述,假如你是CO2,你将如何作自我介绍?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听课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在愉快、有趣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7 图表图示法。对于结构复杂,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列成图表进行展示,化繁为简,给学生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对于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则可用图示法,同样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深奥知识浅显化。
例如:在讲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时,可采用图表(如图3)法。
8 环境导学法。对于一些与学生有密切联系或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焦点,采用活动课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演讲、社会模拟、演讲,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如:学习《地震》时,联系汶川大地震,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模拟地震,让学生逃生等。
讲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时,可让学生去采集身边的一些污染图片、视频、案例,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分析。
9 情境教学法。一些涉及到思想、心理教育的知识点,可以用音乐、朗诵、录音、录像、学生表演等辅助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其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例如:学习动能和势能这节,以《长江之歌》引入;讲《运动与静止》时,以刻舟求剑的故事引入;学习《月相》这节,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新课引入,可以增强感染力、表现力等。
10 实验法。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利用得好,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巨大热情,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良好学习品质。
每当学生在某一实验中取得成功时,他的表情可以代表他此时的心情,就好像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一样兴奋。通过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实验,边思考,既有听的,又有看的,还可以亲自动手,他们既能认真地去实验,又能积极思考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实验中直观性强的教具的使用可使课堂变得丰富,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枯燥。而且使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即使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够通过直观教具理解教学内容,这样可使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经历,在学习叶脉书签的制作时,我和同学们制作了多张非常美观的叶脉书签,上课时,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的作品,那种兴奋的表情不言而喻。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把同学们课前制作的五花八门的生态瓶搬上讲台,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科学》中的有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他们比较难于理解。这时运用适当的学生实验,对突破思维的难点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月相的成因”的教学中,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缺陷,在“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时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学生非常难以理解。我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一方面要求学生用排球或乒乓球做实验,模拟“三球”运动关系,从而形象地得出月相的形成及变化特点,这一来大部分学生就能理解了。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要多样化,只要我们依据不同的教学难点、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都可以化难为易。作为教师只有采取适当的策略,才能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习科学学科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五、显示亮点——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社会的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独特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理引导学生的兴趣、特长、才能,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
1 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学 要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是“差生”,也会有“英雄有用武之地”。
2 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学的针对性。这是个性独特性的要求,如上所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个性化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有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表扬,有的学生批评可能会更好些,有的学生可能喜欢跟老师交朋友等等。
3 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相互排斥,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性质、水平必然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个人特点,而不会是千人一面。个性化教学不是畸形教学,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
4 个性化教学强调良好个性的培养。人是个性化存在物,个性化教学强调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学生的不良个性的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良好个性的培养并非是要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单独地、专门地组织教育活动,而是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育、发展积极的个性。
尤其是科学课教学,需要重视个性化的特色,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等等。
六、联系热点——现实化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原理分析和解决新情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适应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要求。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污染、能源等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原理,从理论上大胆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办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生态成因和危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要充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如纳米技术及应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通讯技术、高温超导体等新材料、绿色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克隆技术及应用、基因工程、DNA芯片技术、生物材料、超级杂交水稻、生命起源等,突出理化生等科学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入适量的最新科技知识,或通过选修课、开设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创设发挥学生思维潜能和进行理论探讨的可贵空间,引导学生创造性组合已有知识,接受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中STSE的全面渗透和结合,这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学的需要。
总之,只要我们眼中有生,心中有法,针对实际,恰当把握教学的点化策略,我们的教学就会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新课标新实验,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2]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6
[3]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