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耶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集体歌舞活动,其起源历史悠久,是侗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民间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三江中学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多耶在校园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前多耶引进校园的主要阻力,并为多耶在校园传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侗族;多耶;传统文化;传承
一、侗族多耶在校园传承的意义
侗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文化色彩鲜明,文化形态多样,多耶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多耶更是侗族节日和盛大庆典的压轴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应始终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还要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注重 “和而不同”,强调社會和谐;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注重团结统一,强调独立自主。侗族多耶正好契合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些精髓,它以“欢乐、友谊、安定、团结”为的主题,传达“平等、和谐、大同”的理想。加强多耶的校园传承,有利于侗族青少年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把多耶引进校园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地方教育特色,营造校园文化,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完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成才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发展三江县侗族文化和旅游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于2016年9月,以三江中学高一年级以及高二年级艺术特长班为研究对象,高一年级抽取1601和1602共计125人,高二艺术特长班共54人。年龄在15—19岁之间。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课题组成员以封闭性问题的问卷为调查手段,利用《侗族多耶文化进校园》调查表进行调查。高一发出问卷125份,收回问卷124份,有效问卷100%,高二年级发出54份问卷,收回52份问卷,有效问卷52份。其中高一研究对象中男生51人,女生73人,采取现场发卷、现场填答、现场回收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回之后,数据全部采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
(2)实地考察和民间访谈。主要到黔湘桂侗族聚居地区采访或走访侗族传统文化民间传承人,考察侗族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做得早,做得好的学校。
三、多耶在校园传承现状及形成原因
从学生问卷调查和民间采访了解到,多耶在校园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对多耶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创作、传承弘扬等方面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尤其对多耶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功能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目前,三江县中小学只有三江县实验学校开展过较为系统的多耶课程——有课程实施人、开设多耶课程。据三江中学在校生问卷调查表显示,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虽然65%以上是侗族,但会多耶的同学高一仅占25%,高二艺术特长班同学尽管有不少音乐生,但真正会多耶的也只有不到40%的学生。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多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认知度低,学校和社会传承意识淡薄的现状。制约多耶引进校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农耕文化的衰落,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
多耶是一项集体歌舞活动,起源于集体劳动,农耕活动是多耶诞生的沃土,更是多耶得以延续和传承发展的基础。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极大的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不仅使侗寨流失了大量的多耶传承后备人才,还改变了侗寨的文化环境,以前晚辈喜欢在农闲时间向长辈学习多耶或其它侗族文化,而现在青少年更热衷于网络、时尚活动等。农耕文化的衰落,侗族傳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让很多青少年长期与多耶诞生的土地隔离,缺乏劳动的体验和农耕土壤的养育,多耶失去了延续的生命力。
通过高一调查表发现,接近65%的学生出生在侗寨,民族为侗族,接近七成的同学父母双方或一方也是侗族,但随着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在三江县城或其他城市上学多年,现在已经有32.3%的学生不会或基本不会说侗话,而多耶常常喜欢用一些深刻的比喻,这些比喻往往都是用到侗族方言里一些寓意比较深奥,内涵丰富的语言,而这些方言,他们基本听不明白,这成为他们学习多耶的最大障碍。
2.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涌入侗寨,并对侗寨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糟粕文化对侗族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青少年的影响与冲击最大,多耶、侗族大歌等优秀的侗族传统文化已经基本被外来文化同化殆尽。当前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是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热衷于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文化,沉溺于网络游戏,推崇欧美和日韩偶像剧,而对于对侗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漠视,甚至排斥,他们对多耶不感兴趣或知之甚少,有部分同学竟然一无所知。调查表显示,79%的同学从不或偶尔去看多耶表演,仅有25.8%的同学愿意去参与多耶。
2017年2月25日和3月2日,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到贵州省从江县、三江县梅林乡(侗族大歌传承基地)和良口乡和里村采访,发现会多耶的人群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在采访过程中问到她们是否担心多耶在不久将来会失传时,她们感到很担忧,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多耶。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他们认为多耶不够时髦,古板而单调,觉得多耶应该是老年人的活动。从学生的调查表中不难发现,有超过75.8%的同学表示,相对于多耶而言,他们更喜欢现代舞蹈,甚至有15.3%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多耶。他们普遍认为街舞、拉丁舞等现代舞蹈更加适合年轻大众的审美需求。二是多耶文化尚未进行深层次产业化开发,不能转化成经济效益,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三是长时间外出打工或在学校读书,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多耶。 据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近四年来举办的各类晚会的节目单进行统计发现,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晚会舞台上很少主动表演多耶等侗族传统节目,取而代之的都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歌舞节目。记得学校高三一次艺术特长生毕业汇演结束后,学校一位资深艺术老师对同学们说道:“我真想看到一个侗族传统艺术节目的表演,可惜等了一个下午却没有等到。”从老师无奈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漠视态度。
3.学业压力大
当代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普遍比较繁重。从三江县中小学生走访来看,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和升学压力是当前高中学生的主要压力,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每天有一大堆作业要做,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它活动。调查表显示,三江中学仅有32.3%的家长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侗族多耶,多数家长认为子女上高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升学,考上一所理想大学是学生和父母的共同目标,如果因为学习多耶而影响学习成绩将得不偿失。此外,学校有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多耶也持不赞同态度,他们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多耶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有42.7%的学生反映,从小学到初中,学校从来没有开过多耶课程或组织多耶表演。
4.缺乏浓郁的传承环境
多耶歷来都是以 “口传心授 ”为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需要学习者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和熏陶才能学会。课题组采访了三江县梅林乡多耶传承人得知,她七岁开始从她奶奶那里学习多耶,此后的60年通过在各种场合表演、与她人交流才得以不断的丰富多耶的内容、形式和唱法。
据调查发现,会多耶的同学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25.8%,这些同学要么是家住在三江县旅游区,这些旅游区为了发展旅游的需要,村寨逢年过节都会组织一批中小学生参与多耶活动,比如三江县林溪镇、梅林乡等地的同学;要么是初中或小学就读于把多耶等传统侗族文化引进校园比较早的学校,如三江县梅林乡中小学、三江实验学校、贵州省从江一中、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小学以及黎平县中小学等。尤其是西山镇顶洞村,全村每年正月初四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全村老少均可参与的大型多耶活动,顶洞村小学还要求每个学生从小就要学习多耶,受到全村浓郁的多耶氛围的影响,每个小学毕业生至少学会50首不同内容的耶歌。然而,三江县多数侗族乡镇,多耶在民间的自然传承方式却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多耶传承处于濒危状态下,学校教育的传承方式就更显出了它的重要意义。
5.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适合学生的多耶教材
多耶要引进校园,在学校传承下去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有一只专业的教师队伍,三江中学目前能够单独谱写耶歌,教授多耶歌舞的只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柳州市侗族大歌校园传承人杨芸香老师和学校工会主席杨健老师,其他部分老师只会和唱,大部分老师根本不会多耶。另外,由于侗族以前没有文字,多耶大多是口传却没有文字记载,因此授课没有专用的文字教材,多耶的曲调虽然简单,但男女不同,各地有异,例如,流传于侗语南部方言区的耶歌,女队二声部合唱(也有一声部的),拉腔较长,有的地方每句都重复唱一次,有的地方只重复唱句尾三字。男队只一个声部,由“桑耶”(耶师)领唱一句,众人重复句尾三字或重復整句。即使同是三江县境内,多耶的音调和韵律也有较大差别,例如,独峒、八江、林溪一带多耶音调比较圆浑,阳刚之气十足,而以梅林为代表的融江河地区音调则比较婉转清脆。而且不同场合多耶的类型和内容也是有讲究的,譬如在春节祭祀时多 “耶萨”,也叫“耶堂”,是礼俗性歌舞;在庆典时多 “耶卜”(即“祝贺耶歌”),如迎宾、重大工程落成等庆典;在村寨间“月也”时多 “耶索坐”(即“星宿耶歌”)、“耶花”(即“爱情耶歌”)、“耶短”(即“猜谜或问答耶歌”)、“耶斜散”(即“散场耶歌”)等。这些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唱法各异的多耶光依赖传统的口授是不能持久的,多耶跟其他教学科目一样需要教材辅助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因此,没有一套系统的多耶教材,缺乏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三江中学多耶文化引进校园的瓶颈。
四、多耶引进校园传承的实践
多耶引进校园符合国家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符合时代的需要,也是多耶传承、弘扬、普及的最佳途径。学校传承多耶有民间自然传承没有的优势:其一,学校是大量青少年聚集地,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可塑性强,是人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也是多耶传承的黄金年龄,对他们进行多耶教育只要遵循认知规律和特点,效果比民间传承更显著。其二,学校有提供多耶的宽广场地,多耶是一项集体歌舞活动,参与的人数越多,气氛越热烈,感染性越强。其三,学校有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能为多耶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条件。其四,可以保持传承的连续性。多耶引进校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营造富有浓厚的多耶气息的环境
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持续的工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或完成的,它既需要长者或老师的系统教授,更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熏陶,因此,营造浓郁的充满民族气息的传承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1)鼓励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身临其境感受多耶。为满足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三江县打造了“天天唱大歌,月月过大节”的民族文化品牌,尤其是每年举办的多耶节,它是桂湘黔交界地区和广西乃至全国最成功、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庆品牌之一,多耶节围绕着“民族特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核展开各项活动。多耶节对外展示了民族团结、开放繁荣、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广阔的侗族地区形象,对三江县乃至桂湘黔侗族集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三江县乃至桂湘黔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助推器和推介旅游的“金字招牌”,每届活动均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看体验。还有,梅林乡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的民俗活动,良口乡和里村每年二月初五举行的三王宫庙会等传统节日等。学校要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组织学生经常观摩或参加这些传统节日,让更多学生亲身感受侗族文化的魅力,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喜爱传统文化的感情。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传统活动对多耶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调查表显示,高一年级经常去看或参加多耶活动的仅占21%,高二艺术特长班却占了42.3%,由于艺术特长生经常有机会参加这些传统活动,有的甚至还在活动中担当主持人,因此,高二艺术特长班会多耶的学生比高一年级多了将近15%。由此可以看出,利用传统节日对多耶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立足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播撒多耶的种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多耶文化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徜徉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能获得审美感受的校园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擁有浓厚的多耶氛围的校园,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和感染最为显著。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校园广播在课间播放多耶,在校园文化长廊上展示多耶的图片。也可以学习三江实验学校,把多耶引进学校大课间活动,我们还可以利用学校每年举行的民族体育运动和文化艺术节组织全校范围的多耶比赛,提高学生参与多耶的积极性。总之,要时刻向学生展示多耶的魅力,不断的向学生昭示着多耶的启蒙教育,让多耶的种子在学生的大脑中、心灵中逐渐生根发芽。
近年来,我区各地积极探索,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文化课程优化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为此,三江中学要鼓励多耶教育与相关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譬如借鉴我校体育课把竹竿舞“请入”课堂的成功经验,也把多耶引进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课堂。
2.开发适合中学生的多耶校本教材
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要保持系统性、整体性,主要保证是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健全。组织专家学者系统研制、开发一本适合三江中小学多耶教材是多耶引进校园,实施多耶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的多耶内容很多与学生当今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且很多内容寓意过于深奥与隐晦,学生难以理解。还有一些类型的耶,如“耶花”,主要形式是男女对唱,以男女互倾爱慕之情为主题,这不符合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编制一本充满时代气息,符合当代学生主题的多耶教材对于学生学习多耶十分重要。合适的教材应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易于识记,朗朗上口,这样的多耶教材更有实效性,更易于操作。
3.为学生创造多耶歌舞创作平台
多耶引进校园,要在校园健康持续地传承下去,除了让学生学会多耶之外,其核心任务应该是为侗乡培养一批能独立创作多耶歌舞的传承人才。因此,我校要以特色高中建设为平台,在艺术特长班中培养一批能写耶歌,会谱耶曲,会编耶舞的多耶接班人。我们要利用好学校社团,让更多喜爱侗族多耶创造的学生参与,利用旅游推介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类外表演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多耶作品,达到宣传与传承多耶的目的。学生只要获得创作的成就感,就会不断地激发他们继续创作的激情和潜能。
4.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
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我区也通过特色高中的建设作为平台,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契机。对此,三江县教育部门应提高对开展侗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识,组织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和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评价督导机制,促使社会、学校、家长形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多耶等侗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多耶的传承工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规范进行。为进一步推进多耶进校园工作,我认为教育部门具体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增加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培训,加强全体教师的多耶及各类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在现有音乐、舞蹈、体育和美术等学科教师队伍中,选出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热爱侗乡多耶的骨干教师。
第二,指导学校开展多耶教学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将多耶教育纳入校本教学计划或艺术教学计划,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学校可以单独开设多耶课程,也可以利用音乐、舞蹈等课为平台开设课程,适当增加课时,把多耶课程真正落实到学生课堂之中,且要保量保质。在中小学各类考试中适当加入多耶等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内容。
三江县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谋划,部署安排各类传媒有计划、多形式、系统性地加大宣侗族多耶力度,拓展多耶的传播途径,让多耶面向更广泛的年龄群体,尤其要鼓励和支持多耶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队伍进校园传播多耶文化,通过这些途径来丰富与普及学生的多耶知识,增强多耶的艺术感染力。
多耶在校园传承是一项具体的、发展的、持续性与长效性的庞大工程,因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有科学的规划和实际内容。未来,以学校为主体的传承单位还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各项措施,使多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断迈上新台阶,让学生从小就在多耶文化蔚然成风的校园环境中成长,培养学生热爱多耶,热爱家乡的感情,更好的承担传承和弘扬多耶的重任,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格桑吾珠,浅谈侗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西藏艺术研究,2015年4月.
[2]高娃,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9月.
[3]蘇甲宗,侗族多耶[J],民族艺术,1987(4).
[4]袁善来,“多耶”与侗族文化.艺术研究[J],文艺评论,2015(3).
[5]杜方芳,从把侗歌引入课堂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3)第二十卷.
[6]徐建波,侗乡“多耶”的起源、传承及现代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0月.
[7]三江县民委,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8]霍德华,侗族“多耶”[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9]潘永华,侗族民族歌舞“多耶”初探[J],中国音乐,2002(4).
[10]杨汉城,侗族民族民间文化历程[M],民族出版社,1993.
关键词:侗族;多耶;传统文化;传承
一、侗族多耶在校园传承的意义
侗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文化色彩鲜明,文化形态多样,多耶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多耶更是侗族节日和盛大庆典的压轴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应始终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还要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注重 “和而不同”,强调社會和谐;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注重团结统一,强调独立自主。侗族多耶正好契合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些精髓,它以“欢乐、友谊、安定、团结”为的主题,传达“平等、和谐、大同”的理想。加强多耶的校园传承,有利于侗族青少年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把多耶引进校园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地方教育特色,营造校园文化,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完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成才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发展三江县侗族文化和旅游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于2016年9月,以三江中学高一年级以及高二年级艺术特长班为研究对象,高一年级抽取1601和1602共计125人,高二艺术特长班共54人。年龄在15—19岁之间。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课题组成员以封闭性问题的问卷为调查手段,利用《侗族多耶文化进校园》调查表进行调查。高一发出问卷125份,收回问卷124份,有效问卷100%,高二年级发出54份问卷,收回52份问卷,有效问卷52份。其中高一研究对象中男生51人,女生73人,采取现场发卷、现场填答、现场回收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回之后,数据全部采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
(2)实地考察和民间访谈。主要到黔湘桂侗族聚居地区采访或走访侗族传统文化民间传承人,考察侗族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做得早,做得好的学校。
三、多耶在校园传承现状及形成原因
从学生问卷调查和民间采访了解到,多耶在校园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对多耶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创作、传承弘扬等方面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尤其对多耶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功能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目前,三江县中小学只有三江县实验学校开展过较为系统的多耶课程——有课程实施人、开设多耶课程。据三江中学在校生问卷调查表显示,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虽然65%以上是侗族,但会多耶的同学高一仅占25%,高二艺术特长班同学尽管有不少音乐生,但真正会多耶的也只有不到40%的学生。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多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认知度低,学校和社会传承意识淡薄的现状。制约多耶引进校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农耕文化的衰落,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
多耶是一项集体歌舞活动,起源于集体劳动,农耕活动是多耶诞生的沃土,更是多耶得以延续和传承发展的基础。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极大的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不仅使侗寨流失了大量的多耶传承后备人才,还改变了侗寨的文化环境,以前晚辈喜欢在农闲时间向长辈学习多耶或其它侗族文化,而现在青少年更热衷于网络、时尚活动等。农耕文化的衰落,侗族傳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让很多青少年长期与多耶诞生的土地隔离,缺乏劳动的体验和农耕土壤的养育,多耶失去了延续的生命力。
通过高一调查表发现,接近65%的学生出生在侗寨,民族为侗族,接近七成的同学父母双方或一方也是侗族,但随着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在三江县城或其他城市上学多年,现在已经有32.3%的学生不会或基本不会说侗话,而多耶常常喜欢用一些深刻的比喻,这些比喻往往都是用到侗族方言里一些寓意比较深奥,内涵丰富的语言,而这些方言,他们基本听不明白,这成为他们学习多耶的最大障碍。
2.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涌入侗寨,并对侗寨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糟粕文化对侗族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青少年的影响与冲击最大,多耶、侗族大歌等优秀的侗族传统文化已经基本被外来文化同化殆尽。当前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是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热衷于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文化,沉溺于网络游戏,推崇欧美和日韩偶像剧,而对于对侗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漠视,甚至排斥,他们对多耶不感兴趣或知之甚少,有部分同学竟然一无所知。调查表显示,79%的同学从不或偶尔去看多耶表演,仅有25.8%的同学愿意去参与多耶。
2017年2月25日和3月2日,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到贵州省从江县、三江县梅林乡(侗族大歌传承基地)和良口乡和里村采访,发现会多耶的人群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在采访过程中问到她们是否担心多耶在不久将来会失传时,她们感到很担忧,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多耶。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他们认为多耶不够时髦,古板而单调,觉得多耶应该是老年人的活动。从学生的调查表中不难发现,有超过75.8%的同学表示,相对于多耶而言,他们更喜欢现代舞蹈,甚至有15.3%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多耶。他们普遍认为街舞、拉丁舞等现代舞蹈更加适合年轻大众的审美需求。二是多耶文化尚未进行深层次产业化开发,不能转化成经济效益,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三是长时间外出打工或在学校读书,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多耶。 据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近四年来举办的各类晚会的节目单进行统计发现,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晚会舞台上很少主动表演多耶等侗族传统节目,取而代之的都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歌舞节目。记得学校高三一次艺术特长生毕业汇演结束后,学校一位资深艺术老师对同学们说道:“我真想看到一个侗族传统艺术节目的表演,可惜等了一个下午却没有等到。”从老师无奈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漠视态度。
3.学业压力大
当代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普遍比较繁重。从三江县中小学生走访来看,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和升学压力是当前高中学生的主要压力,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每天有一大堆作业要做,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它活动。调查表显示,三江中学仅有32.3%的家长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侗族多耶,多数家长认为子女上高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升学,考上一所理想大学是学生和父母的共同目标,如果因为学习多耶而影响学习成绩将得不偿失。此外,学校有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多耶也持不赞同态度,他们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多耶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有42.7%的学生反映,从小学到初中,学校从来没有开过多耶课程或组织多耶表演。
4.缺乏浓郁的传承环境
多耶歷来都是以 “口传心授 ”为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需要学习者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和熏陶才能学会。课题组采访了三江县梅林乡多耶传承人得知,她七岁开始从她奶奶那里学习多耶,此后的60年通过在各种场合表演、与她人交流才得以不断的丰富多耶的内容、形式和唱法。
据调查发现,会多耶的同学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25.8%,这些同学要么是家住在三江县旅游区,这些旅游区为了发展旅游的需要,村寨逢年过节都会组织一批中小学生参与多耶活动,比如三江县林溪镇、梅林乡等地的同学;要么是初中或小学就读于把多耶等传统侗族文化引进校园比较早的学校,如三江县梅林乡中小学、三江实验学校、贵州省从江一中、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小学以及黎平县中小学等。尤其是西山镇顶洞村,全村每年正月初四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全村老少均可参与的大型多耶活动,顶洞村小学还要求每个学生从小就要学习多耶,受到全村浓郁的多耶氛围的影响,每个小学毕业生至少学会50首不同内容的耶歌。然而,三江县多数侗族乡镇,多耶在民间的自然传承方式却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多耶传承处于濒危状态下,学校教育的传承方式就更显出了它的重要意义。
5.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适合学生的多耶教材
多耶要引进校园,在学校传承下去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有一只专业的教师队伍,三江中学目前能够单独谱写耶歌,教授多耶歌舞的只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柳州市侗族大歌校园传承人杨芸香老师和学校工会主席杨健老师,其他部分老师只会和唱,大部分老师根本不会多耶。另外,由于侗族以前没有文字,多耶大多是口传却没有文字记载,因此授课没有专用的文字教材,多耶的曲调虽然简单,但男女不同,各地有异,例如,流传于侗语南部方言区的耶歌,女队二声部合唱(也有一声部的),拉腔较长,有的地方每句都重复唱一次,有的地方只重复唱句尾三字。男队只一个声部,由“桑耶”(耶师)领唱一句,众人重复句尾三字或重復整句。即使同是三江县境内,多耶的音调和韵律也有较大差别,例如,独峒、八江、林溪一带多耶音调比较圆浑,阳刚之气十足,而以梅林为代表的融江河地区音调则比较婉转清脆。而且不同场合多耶的类型和内容也是有讲究的,譬如在春节祭祀时多 “耶萨”,也叫“耶堂”,是礼俗性歌舞;在庆典时多 “耶卜”(即“祝贺耶歌”),如迎宾、重大工程落成等庆典;在村寨间“月也”时多 “耶索坐”(即“星宿耶歌”)、“耶花”(即“爱情耶歌”)、“耶短”(即“猜谜或问答耶歌”)、“耶斜散”(即“散场耶歌”)等。这些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唱法各异的多耶光依赖传统的口授是不能持久的,多耶跟其他教学科目一样需要教材辅助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因此,没有一套系统的多耶教材,缺乏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三江中学多耶文化引进校园的瓶颈。
四、多耶引进校园传承的实践
多耶引进校园符合国家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符合时代的需要,也是多耶传承、弘扬、普及的最佳途径。学校传承多耶有民间自然传承没有的优势:其一,学校是大量青少年聚集地,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可塑性强,是人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也是多耶传承的黄金年龄,对他们进行多耶教育只要遵循认知规律和特点,效果比民间传承更显著。其二,学校有提供多耶的宽广场地,多耶是一项集体歌舞活动,参与的人数越多,气氛越热烈,感染性越强。其三,学校有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能为多耶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条件。其四,可以保持传承的连续性。多耶引进校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营造富有浓厚的多耶气息的环境
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持续的工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或完成的,它既需要长者或老师的系统教授,更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熏陶,因此,营造浓郁的充满民族气息的传承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1)鼓励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身临其境感受多耶。为满足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三江县打造了“天天唱大歌,月月过大节”的民族文化品牌,尤其是每年举办的多耶节,它是桂湘黔交界地区和广西乃至全国最成功、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庆品牌之一,多耶节围绕着“民族特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核展开各项活动。多耶节对外展示了民族团结、开放繁荣、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广阔的侗族地区形象,对三江县乃至桂湘黔侗族集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三江县乃至桂湘黔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助推器和推介旅游的“金字招牌”,每届活动均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看体验。还有,梅林乡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的民俗活动,良口乡和里村每年二月初五举行的三王宫庙会等传统节日等。学校要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组织学生经常观摩或参加这些传统节日,让更多学生亲身感受侗族文化的魅力,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喜爱传统文化的感情。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传统活动对多耶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调查表显示,高一年级经常去看或参加多耶活动的仅占21%,高二艺术特长班却占了42.3%,由于艺术特长生经常有机会参加这些传统活动,有的甚至还在活动中担当主持人,因此,高二艺术特长班会多耶的学生比高一年级多了将近15%。由此可以看出,利用传统节日对多耶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立足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播撒多耶的种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多耶文化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徜徉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能获得审美感受的校园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擁有浓厚的多耶氛围的校园,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和感染最为显著。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校园广播在课间播放多耶,在校园文化长廊上展示多耶的图片。也可以学习三江实验学校,把多耶引进学校大课间活动,我们还可以利用学校每年举行的民族体育运动和文化艺术节组织全校范围的多耶比赛,提高学生参与多耶的积极性。总之,要时刻向学生展示多耶的魅力,不断的向学生昭示着多耶的启蒙教育,让多耶的种子在学生的大脑中、心灵中逐渐生根发芽。
近年来,我区各地积极探索,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文化课程优化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为此,三江中学要鼓励多耶教育与相关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譬如借鉴我校体育课把竹竿舞“请入”课堂的成功经验,也把多耶引进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课堂。
2.开发适合中学生的多耶校本教材
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要保持系统性、整体性,主要保证是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健全。组织专家学者系统研制、开发一本适合三江中小学多耶教材是多耶引进校园,实施多耶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的多耶内容很多与学生当今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且很多内容寓意过于深奥与隐晦,学生难以理解。还有一些类型的耶,如“耶花”,主要形式是男女对唱,以男女互倾爱慕之情为主题,这不符合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编制一本充满时代气息,符合当代学生主题的多耶教材对于学生学习多耶十分重要。合适的教材应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易于识记,朗朗上口,这样的多耶教材更有实效性,更易于操作。
3.为学生创造多耶歌舞创作平台
多耶引进校园,要在校园健康持续地传承下去,除了让学生学会多耶之外,其核心任务应该是为侗乡培养一批能独立创作多耶歌舞的传承人才。因此,我校要以特色高中建设为平台,在艺术特长班中培养一批能写耶歌,会谱耶曲,会编耶舞的多耶接班人。我们要利用好学校社团,让更多喜爱侗族多耶创造的学生参与,利用旅游推介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类外表演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多耶作品,达到宣传与传承多耶的目的。学生只要获得创作的成就感,就会不断地激发他们继续创作的激情和潜能。
4.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
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我区也通过特色高中的建设作为平台,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契机。对此,三江县教育部门应提高对开展侗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识,组织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和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评价督导机制,促使社会、学校、家长形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多耶等侗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多耶的传承工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规范进行。为进一步推进多耶进校园工作,我认为教育部门具体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增加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培训,加强全体教师的多耶及各类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在现有音乐、舞蹈、体育和美术等学科教师队伍中,选出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热爱侗乡多耶的骨干教师。
第二,指导学校开展多耶教学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将多耶教育纳入校本教学计划或艺术教学计划,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学校可以单独开设多耶课程,也可以利用音乐、舞蹈等课为平台开设课程,适当增加课时,把多耶课程真正落实到学生课堂之中,且要保量保质。在中小学各类考试中适当加入多耶等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内容。
三江县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谋划,部署安排各类传媒有计划、多形式、系统性地加大宣侗族多耶力度,拓展多耶的传播途径,让多耶面向更广泛的年龄群体,尤其要鼓励和支持多耶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队伍进校园传播多耶文化,通过这些途径来丰富与普及学生的多耶知识,增强多耶的艺术感染力。
多耶在校园传承是一项具体的、发展的、持续性与长效性的庞大工程,因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有科学的规划和实际内容。未来,以学校为主体的传承单位还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各项措施,使多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断迈上新台阶,让学生从小就在多耶文化蔚然成风的校园环境中成长,培养学生热爱多耶,热爱家乡的感情,更好的承担传承和弘扬多耶的重任,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格桑吾珠,浅谈侗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西藏艺术研究,2015年4月.
[2]高娃,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9月.
[3]蘇甲宗,侗族多耶[J],民族艺术,1987(4).
[4]袁善来,“多耶”与侗族文化.艺术研究[J],文艺评论,2015(3).
[5]杜方芳,从把侗歌引入课堂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3)第二十卷.
[6]徐建波,侗乡“多耶”的起源、传承及现代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0月.
[7]三江县民委,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8]霍德华,侗族“多耶”[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9]潘永华,侗族民族歌舞“多耶”初探[J],中国音乐,2002(4).
[10]杨汉城,侗族民族民间文化历程[M],民族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