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总结新授课练习教学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然后介绍高中物理新授课练习教学四种策略:以“学习心理系统”选择练习策略;以“学生主体思想”组织教学策略;以“多方法异角度”分析例题策略;以“多功能作业本”布置练习策略.
关键词:新授课;练习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董友军(1976-),湖南衡阳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经常会安排一些练习,用于引入新课、深化理解、巩固提高.很多老师只关注练习的选择,而没有关注练习的讲解,更没有关注练习的反思.若没有尽量发挥练习教学应有的作用,结果造成练习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从物理核心素养的视角,介绍高中物理新授课练习教学策略.
1 新授课练习教学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新授课练习教学需要了解哪些概念及其特点呢?主要包括新授课的定义及其特点、新授课练习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1.1 新授课的定义及其特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第一次讲授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这样的课就称为新授课.如图1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目录,老师给学生第一次上其中任何一节内容都称为新授课.从图1可以看出,新授课内容包括概念教学,如“时间和位移”;规律教学,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教学,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科学史教学,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应用教学,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分析新授课的内容,归纳出三个特点:
特点一:内容全新.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在初中没有学过,高中为第一次接触,为全新内容.如“核聚变”、“多普勒效应”,初中完全没有学过,高中是第一次接触的内容.
特点二:新中有旧.有些新授课内容,看似为全新内容,没有学习过,实为已学知识演化而来.如“加速度”,加速度虽然第一次学习,但加速度公式中的速度概念,在初中已经了解;“动量”,动量在高中第一次学习,但动量中的质量和速度就是初中学过的概念.
特点三:旧中拓新.有些新授课的概念为旧的,但在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摩擦力”,高中拓展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导体的电阻”,在初中电阻定义式R=UI的基础上,在高中探究电阻的决定式R=ρls.
教师既要研究新授课的内容特点,也要了解学生对新授课的心理特征,做到备教材,也备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认知结构,优化知识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2 新授课练习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授课练习教学是指在新授课时,以练习为载体,涉及练习的选择、讲解、反思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新授课练习教学安排的时间,可以把新授课练习教学分为新授课课前练习教学、新授课课堂练习教学、新授课课后练习教学.
研究新授课练习教学的内容,得出四个特点:
特点一:知识点少.新授课练习教学的选题,主要是对新知识的引入、理解、加深、拓展,所以新授课练习不能涉及太多知识点,知识点太多会分散新知识的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新知识的效率,不利于集中精力理解新知识.每一节新授课练习,主要考查新授课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它知识应该考查较少,这就客观上要求新授课练习不能涉及太多知识点.
特点二:引导性强.新授课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新学的知识去解题、去分析,去解释现象、去指导生活.新知识的学习,若没有针对练习的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能力难以提高,理解新知识就会出现偏差,甚至產生错误.通过新授课练习教学的引导,促进了知识理解和应用.
特点三:考查面多.高中学生,学科多、任务重、压力大,虽然每一节新课知识点不多,但是对于一个知识点,需要进行多面考查.通过不同面的考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明白知识的外延,全面构建知识结构,促使知识立体呈现.
特点四:容前拒后.在选择新授课练习时,练习题中涉及的知识,可以容纳前面的知识,但不能出现后面的知识.由于物理知识具有相互“串联”的关系,若练习中存在没有学过的知识点,这样的练习不能成为“通路”,属于“故障”题,不但没有达成练习教学的初衷,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畏惧学习物理的心理.
2 新授课练习教学策略
2.1 以“学习心理系统”选择练习
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理论的描述,学生的学习心理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动力系统的心理机制是动机.“动机”是指唤起、引发、维持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来源于求知欲、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学习心理系统中的动机因素,要多选择有新奇、有挑战的题目,这样的习题才是练习教学的有效素材.操作系统的心理机制包括选择、建构和应用.“选择”表现为学生的学习认知是从由选择开始的,这意味着学生对于学习有着强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建构”是认知系统中最核心的机制,直接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实现认知结构的变化.“应用”是指学生认知活动在经过“选择”和“建构”之后,通过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根据操作系统的心理机制,可以从四个角度选择练习:从练习难易等级角度,切不可选择那些远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练习,也不能毫不考虑学生的发展性,选择的练习过于肤浅表面化,不注重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练习联系生活角度,所选择的练习最好关联社会生活,紧扣科技前沿,不要脱离客观事实而随意乱造;从练习功能指向角度,选择的练习必需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着明确的引导性,不能为了有练习做而找练习,失去了练习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练习前后关联角度,选择的练习应该将新旧知识前后联系,实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建构起知识网络.
关键词:新授课;练习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董友军(1976-),湖南衡阳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经常会安排一些练习,用于引入新课、深化理解、巩固提高.很多老师只关注练习的选择,而没有关注练习的讲解,更没有关注练习的反思.若没有尽量发挥练习教学应有的作用,结果造成练习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从物理核心素养的视角,介绍高中物理新授课练习教学策略.
1 新授课练习教学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新授课练习教学需要了解哪些概念及其特点呢?主要包括新授课的定义及其特点、新授课练习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1.1 新授课的定义及其特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第一次讲授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这样的课就称为新授课.如图1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目录,老师给学生第一次上其中任何一节内容都称为新授课.从图1可以看出,新授课内容包括概念教学,如“时间和位移”;规律教学,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教学,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科学史教学,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应用教学,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分析新授课的内容,归纳出三个特点:
特点一:内容全新.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在初中没有学过,高中为第一次接触,为全新内容.如“核聚变”、“多普勒效应”,初中完全没有学过,高中是第一次接触的内容.
特点二:新中有旧.有些新授课内容,看似为全新内容,没有学习过,实为已学知识演化而来.如“加速度”,加速度虽然第一次学习,但加速度公式中的速度概念,在初中已经了解;“动量”,动量在高中第一次学习,但动量中的质量和速度就是初中学过的概念.
特点三:旧中拓新.有些新授课的概念为旧的,但在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摩擦力”,高中拓展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导体的电阻”,在初中电阻定义式R=UI的基础上,在高中探究电阻的决定式R=ρls.
教师既要研究新授课的内容特点,也要了解学生对新授课的心理特征,做到备教材,也备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认知结构,优化知识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2 新授课练习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授课练习教学是指在新授课时,以练习为载体,涉及练习的选择、讲解、反思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新授课练习教学安排的时间,可以把新授课练习教学分为新授课课前练习教学、新授课课堂练习教学、新授课课后练习教学.
研究新授课练习教学的内容,得出四个特点:
特点一:知识点少.新授课练习教学的选题,主要是对新知识的引入、理解、加深、拓展,所以新授课练习不能涉及太多知识点,知识点太多会分散新知识的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新知识的效率,不利于集中精力理解新知识.每一节新授课练习,主要考查新授课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它知识应该考查较少,这就客观上要求新授课练习不能涉及太多知识点.
特点二:引导性强.新授课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新学的知识去解题、去分析,去解释现象、去指导生活.新知识的学习,若没有针对练习的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能力难以提高,理解新知识就会出现偏差,甚至產生错误.通过新授课练习教学的引导,促进了知识理解和应用.
特点三:考查面多.高中学生,学科多、任务重、压力大,虽然每一节新课知识点不多,但是对于一个知识点,需要进行多面考查.通过不同面的考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明白知识的外延,全面构建知识结构,促使知识立体呈现.
特点四:容前拒后.在选择新授课练习时,练习题中涉及的知识,可以容纳前面的知识,但不能出现后面的知识.由于物理知识具有相互“串联”的关系,若练习中存在没有学过的知识点,这样的练习不能成为“通路”,属于“故障”题,不但没有达成练习教学的初衷,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畏惧学习物理的心理.
2 新授课练习教学策略
2.1 以“学习心理系统”选择练习
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理论的描述,学生的学习心理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动力系统的心理机制是动机.“动机”是指唤起、引发、维持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来源于求知欲、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学习心理系统中的动机因素,要多选择有新奇、有挑战的题目,这样的习题才是练习教学的有效素材.操作系统的心理机制包括选择、建构和应用.“选择”表现为学生的学习认知是从由选择开始的,这意味着学生对于学习有着强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建构”是认知系统中最核心的机制,直接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实现认知结构的变化.“应用”是指学生认知活动在经过“选择”和“建构”之后,通过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根据操作系统的心理机制,可以从四个角度选择练习:从练习难易等级角度,切不可选择那些远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练习,也不能毫不考虑学生的发展性,选择的练习过于肤浅表面化,不注重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练习联系生活角度,所选择的练习最好关联社会生活,紧扣科技前沿,不要脱离客观事实而随意乱造;从练习功能指向角度,选择的练习必需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着明确的引导性,不能为了有练习做而找练习,失去了练习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练习前后关联角度,选择的练习应该将新旧知识前后联系,实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建构起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