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图像包括景观图、地形图、光照图、人口分布图等,中学地理图像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对图像知识的迁移。
关键词:中学地理;少教多学;图像教学;知识迁移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选择的大多是符合中学生所处年龄心理特征的,具有实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图像。苏联教育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像带进班级,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可见,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图像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教多学”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教师应少进行“满堂灌式”的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提出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活动,将学生积极引向“多学”。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对地理图像的知识迁移。本文基于“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提出开展中学地理图像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地理图像教学的问题情境
教师的“少教”能否激发学生“多学”的兴趣,在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将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动画等方式呈现,积极创设地理图像教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自转”时,不妨创设“寻找我国东西部中学生日常作息表的不同点”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图表中找出时间的差异。这样学生对时间差异产生了兴趣,才愿意“多学”为什么产生时间差异,时间差异到底差多少等内容。
让学生“多学”地理图像知识,教师要选择生活化的地理图像,使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有开展深度学习的愿望。例如,在讲授“天气和气候”时,可以准备天气预报截图及不同季节人们着装的图像,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展示图像。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可以把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借助不同的图像更容易“多学”天气预报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及人们的服饰与天气的关系。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与时代变化紧密结合的地理图像,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熟悉感。例如,在讲授“区域分析”时,如果只选取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深圳和上海的地理图像,学生很难产生认同感,更不愿意“多学”。教师不妨展示南京江北新区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图纸,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新区的设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新区的设立会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只有将地理图像生动、有趣、形象地融入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才會激发兴趣,主动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少教”的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学生“多学”的是实际的应用知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爱上地理。
二、呈现地理图像的主要特征
教师“少教”并非“不教”,而是“精教”。地理图像类型丰富多样,教师要精选能符合中学生认知特征的地理图像,在授课过程中还需突出地理图像的主要特征和关键信息,以实现学生“多学”的价值。
例如,“地球运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判读光照图的方法和技巧。光照图是学生理解地球运动最直观、最有效的图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选择有关太阳直射北纬23°26′的光照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特征,鼓励学生思考:此时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相交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及南纬23°26′时又分别是多少?太阳直射北纬23°26′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是如何分布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是怎样变化的?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及南纬23°26′S时又分别是怎样?太阳直射北纬23°26′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有什么纬度分布规律?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及南纬23°26′时又是什么?将这些问题与光照图结合开展教学,学生能够抓住光照图的主要特征和关键信息。教师通过精选光照图,精讲图像关系,突出地理图像的主要特征和关键信息,才能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多学”。
教师不仅要“少教”,还要“巧教”。地理图像存在变式图,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地理图像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呈现地理图像的多种变式,指导学生做到知识的迁移,从而达到“多学”的目的。
例如,各类等值线有多种变式图像,学生可以掌握、判读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传统等值线图像的阅读方法,但对雪线(林线)分布图、等地质年龄线、等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图等新型等值线图像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教师不妨“巧教”阅读各类等值线图像的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将技巧迁移到其他类型等值线图像的学习中。
基于“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教师“少教”的是“满堂灌式”的地理图像教学;“多教”的是具有趣味性、生活化及时代气息的问题情境教学,也是主要特征突出的地理图像教学,为学生的“多学”提供可能性及必要性。
参考文献:
徐宝琴.实践小学数学教学的“少教多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5):83.
关键词:中学地理;少教多学;图像教学;知识迁移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选择的大多是符合中学生所处年龄心理特征的,具有实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图像。苏联教育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像带进班级,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可见,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图像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教多学”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教师应少进行“满堂灌式”的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提出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活动,将学生积极引向“多学”。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对地理图像的知识迁移。本文基于“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提出开展中学地理图像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地理图像教学的问题情境
教师的“少教”能否激发学生“多学”的兴趣,在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将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动画等方式呈现,积极创设地理图像教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自转”时,不妨创设“寻找我国东西部中学生日常作息表的不同点”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图表中找出时间的差异。这样学生对时间差异产生了兴趣,才愿意“多学”为什么产生时间差异,时间差异到底差多少等内容。
让学生“多学”地理图像知识,教师要选择生活化的地理图像,使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有开展深度学习的愿望。例如,在讲授“天气和气候”时,可以准备天气预报截图及不同季节人们着装的图像,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展示图像。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可以把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借助不同的图像更容易“多学”天气预报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及人们的服饰与天气的关系。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与时代变化紧密结合的地理图像,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熟悉感。例如,在讲授“区域分析”时,如果只选取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深圳和上海的地理图像,学生很难产生认同感,更不愿意“多学”。教师不妨展示南京江北新区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图纸,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新区的设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新区的设立会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只有将地理图像生动、有趣、形象地融入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才會激发兴趣,主动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少教”的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学生“多学”的是实际的应用知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爱上地理。
二、呈现地理图像的主要特征
教师“少教”并非“不教”,而是“精教”。地理图像类型丰富多样,教师要精选能符合中学生认知特征的地理图像,在授课过程中还需突出地理图像的主要特征和关键信息,以实现学生“多学”的价值。
例如,“地球运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判读光照图的方法和技巧。光照图是学生理解地球运动最直观、最有效的图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选择有关太阳直射北纬23°26′的光照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特征,鼓励学生思考:此时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相交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及南纬23°26′时又分别是多少?太阳直射北纬23°26′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是如何分布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是怎样变化的?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及南纬23°26′S时又分别是怎样?太阳直射北纬23°26′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有什么纬度分布规律?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及南纬23°26′时又是什么?将这些问题与光照图结合开展教学,学生能够抓住光照图的主要特征和关键信息。教师通过精选光照图,精讲图像关系,突出地理图像的主要特征和关键信息,才能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多学”。
教师不仅要“少教”,还要“巧教”。地理图像存在变式图,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地理图像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呈现地理图像的多种变式,指导学生做到知识的迁移,从而达到“多学”的目的。
例如,各类等值线有多种变式图像,学生可以掌握、判读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传统等值线图像的阅读方法,但对雪线(林线)分布图、等地质年龄线、等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图等新型等值线图像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教师不妨“巧教”阅读各类等值线图像的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将技巧迁移到其他类型等值线图像的学习中。
基于“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教师“少教”的是“满堂灌式”的地理图像教学;“多教”的是具有趣味性、生活化及时代气息的问题情境教学,也是主要特征突出的地理图像教学,为学生的“多学”提供可能性及必要性。
参考文献:
徐宝琴.实践小学数学教学的“少教多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