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上演“完美收购秀”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l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1日,是中信证券向广发证券股东发出要约收购的截止日期。然而次日以及此后的几天内,中信和广发,两家处于收购与反收购的主角都以沉默示人。
  直至10月14日,中信证券公告姗姗来迟——由于公司要约收购广发证券的股权未达到51%的预期目标,要约收购因此解除。至此,这场围绕广发证券控股权而展开的中国证券业首次收购战,在历经一个多月的较量后暂告落幕。
  关于收购案的“作秀”之说开始占据主导。
  这种说法佐证之一是,自9月初到10月中旬,40天左右的时间里,中信证券、辽宁成大、吉林敖东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上升了20%至30%不等,而辽宁成大的股价甚至一度上涨50%。
  值得注意的是,后两者正是广发证券的前两大股东,他们与广发证券构成了所谓的“反收购铁三角”,在整个反收购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仔细看来,“皆大欢喜”之说确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在一片哀声的股市中,事件的参与者们的知名度都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对手还是兄弟
  
  中信证券的收购计划可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要看一下股权结构,就知道根本不可能完成收购。”西南证券的研究员刘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9月2日,“中信收购广发”的消息传出之后,就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中信证券首先遭遇的是被收购方员工的激烈反对。广发第一大股东辽宁成大是最早明确表态不会转让广发股权的。随后,第二大股东吉林敖东也明确表示不会动心,不会考虑转让广发证券股权。
  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诺言,中信的决心更像是单相思。
  然而,作为拥有广泛政经背景的中信证券,对于后来出现的局面事先没有估计吗?
  此前媒体报道,中信证券总经理张佑君肩负公司重托,南下亲自处理收购事宜,行前曾经表态:若是成功则中信力量大长,不成则与广发加强合作。
  中信与广发的“合作”早有前例。2002年底2003年初,中信证券上市时,它的上市推荐人和主承销商均是广发证券,而广发证券原来计划上市时,其辅导人是中信证券。
  这对“收购与反收购”的对手实际上是知根知底的“兄弟单位”。如此,这么大的动作,两者事先不沟通是很难令人理解的。而且,中信刘于其间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困难也会非常清楚。
  在遭遇到广发证券的种种“反抗”之后,中信祭起“价格”大旗。在9月16日向广发证券现有全体股东发出了股权收购的要约邀请书,股权转让的初步价格确定为1.25元,公司将确保广发证券出让股东的股权在评估值基础上溢价10%-14%。
  10月13日,中信证券成为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券商之一。评审委员会认为,这三家公司具有良好的行业形象,均符合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较好、资本充足水平较高、经营管理较规范等条件,对中信则如是评价;“中信证券以上市为契机,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依法合规经营,认真对待和维护客户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聪明”的中信证券不会忽视“并购”这个题材的价值,这将使市场更加充分认识到它的雄心和实力。
  此前也曾有媒体分析说,采用“要约收购”对中信证券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一方面,能否达到控股权一目了然,不用做出半途失败所带来的无谓“牺牲”,另一方面,即使收购不成功市场也无可厚非,还收到了面对重重困难却依然履行市场化收购承诺的口碑。
  以上种种,正是中信证券的“正反手”。
  
  相互抬轿
  
  从目前的情势看,广发证券的反收购行动取得了成功。
  不过,其最大的收获可能在于,通过这众目睽睽的“收购与反收购”大战,广发的价值更加明了。
  业界此前早有评价,作为处于前列的券商,广发的最大价值在于,一是其良好的晶牌和布局完善的经营网点,二是令人羡慕的人才优势,两者正是处于洗牌阶段的证券业最看重的卖点。
  一位证券业资深人士分析说,中信收购案两种可能,一种是炒作自己的业绩,增长厂知名度,另外一个就是收购不成,股价就上去了。附带的结果是使市场充分认识到广发的价值。“两个大券商各自抬了刘方一把轿子。”他说。
  在布置反收购的过程中,广发的两大股东,辽宁成大和吉林敖东都增持了股份。他们显然很清楚这样做的价值。
  1999年,辽宁成大投资广发证券的收益为8088万元。2000年,广发证券贡献的净利润高达12817万元,占年度辽宁成大利润总额的69.47%。2001年和2002年度,虽然市场已经陷入低迷,其从广发证券依然取得子8400.75万元、2276.05万元的收益。辽宁成大此前曾表示,公司没有将广发股权进行转让的打算,作为广发证券的股东,对其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信心。而吉林敖东的董事长更是明确表示,公司看好广发证券的发展前景,会在适当时候增持广发证券成为第一或第二大股东。
  广发证券的股东们已经直接尝到了甜头。
  同时,广发证券本身从股东的收益中也有斩获。它在上述两家上市公司里都持有股份,其中,广发证券工会以16.91%的持股量位居辽宁成大第二大股东,广发匪券总裁董正清还是辽宁成大的副董事长,在吉林敖东前十大股东中,广发证券以3.46%持股量位居第五大股东。
  更直接的利益来自于—二级市场(见下表)。
  尽管不能把上涨原因完全归结为中信收购广发的事件,但在收购期间,相关公司无一例外都成为耀眼的明星股。
  “辽宁成大和吉林敖东不排除有拉高股价出货的可能。”一位市场人士如是判断。
  
  没有输家
  
  “广发没有损失,中信就更没有损失。”上文提到的那位资深讦论家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双方有默契?面对市场中有关“炒作”猜测,《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若干位资深人士都没有给以正面的回答。
  “但是不排除背后有高明的导演,包括利用了广发证券管理层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这位评论家说。
  “如果这是一种炒作方式的话,也并不新鲜,此前早有先例。”西南证券的刘晨则表示说。
  人们当然记得,当年“方正科技举牌”事件就犹如一部电视大剧,看得局里局外的人都晕乎。
  真相大白,也许还需时口,也许永远无期。但是,这场被誉为“真正市场化”的收购事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化的加深。
  中信证券10月14日公告还留有一个尾巴——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中信证券将根据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在条件适当时,继续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
  中信的收购“秀”会不会变成“肥皂剧”,这是个问题。
其他文献
12月10日,历时8天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在北京落下帷幕。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的山西此次献出了“山西古代壁画”、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等在内的多项文化大餐,在文化界掀起一场山西文化热。  不过,在文化周上最为外界所关注的是停办了23年之久的赵树理文学奖重新回归。12月8日,在中国作协召开的“赵树理文学奖”评奖新闻座谈会上,作为该奖的主管部门,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申维辰的表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期刊
三峡船闸从2003年6月18日试运行以来,船舶过闸时间一般在3.5小时以上。而且由于目前三峡工程水位在135米高程运行,过闸只需通过4级船闸,如果2006年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高程时,船闸要启用5级,过闸时间将更长。  货船在三峡船闸长时间待闸和滞留已成了家常便饭,有车主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等待上滚装船的车辆,有时一等就是几天,长长的车队有的一排就是几公里,经常把公路堵死。  在船闸验收报告上
期刊
2004年国庆长假前后,一本“奇书”在部分党员干部中传阅,《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新华出版社)。李真,原河北省委主要领导秘书、河北省国税局长,因贪污、受贿等罪被判死刑。  李真曾经给自己设定了成为“封疆大吏”和“政府阁员”的梦想,而在一年前,他和他的梦想分道扬镳,阴阳两界。  李真案使人们对权力以及如何行使权力产生了长时间的思考,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之际,有人认为这本书非常及时,对各
期刊
徐建德是温州苍南钱库镇的普通小作坊主,他每天都为赚的钱怎么花而犯愁。  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的厂每年利润20万左右,但我不知道怎么花这笔钱。如果存银行,利息这么低,算上物价上涨,连保值都做不到,每年还要亏5%;投资股票,行情这么差,我根本不会考虑。”  “如果把钱存在地下钱庄,利息倒不错,但现在政策不稳定,哪一天银监部门严厉打击怎么办?我只想让手中的资本稳定地保值增值,你说我该怎么办?”他
期刊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里程碑意义不仅在于完整实现了高层领导的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也体现在它通过的重要决定将指导今后若干年的执政党建设。  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会议之后的中国形势和中共走向。    通过改革强化领导核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说,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了改革精神。  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会议,中共希望把
期刊
张建国最近心民表很好。他在温州龙港的小包装厂急需70万元资金,现在,这笔款子终于到位了。一个平阳人以1.5%月利率,把70万元借给了他。  张建国的包装厂很简单:一间平房,几台机器,七八个雇工,连厂牌都没挂。1994年,他怀揣3万元现金在苍南做印刷生意。今年,他想搞扩建,急需70万元资金购买设备、租赁厂房。但他托了各种关系,跑遍了龙港的银行,都因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抵押和有实力的担保方而宣告失败。 
期刊
金秋的北京密集地迎来了国际头面人物,他们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法国总统希拉克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而中国领导人出席亚欧首脑会议,以及西方七国集团财长会议邀请中国参加,也都表明了这是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十分忙碌的一个季节。舆论的评论是:中国外交在新一届领导人的执掌中,诉说着更多的新意。  事实上,这个100年前在国际交往中频吃苦头的泱决大国,如今不仅已经把自己看作一个充满自信并因此得到尊重的文明,还把外交
期刊
10月11日,香港高等法院下令对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特种纤维(0285.HK)实施清盘。  “这是第一个被清盘的内地在港上市民企。”已经做过约20家内地企业到境外上市法律顾问的福建创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开展律师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表明内地民企的诚信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  10月19日,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为“进一步加强对保荐人和独立财务顾问的监管”联合公布了若干举措,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期刊
2004中国租赁业论坛于2004年9月25日至9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推动租赁立法建设,规范发展租赁市场”为主题。这也是继今年—亡半年融资租赁法起草小组成立并正式启动此项立法工作之后,中国租赁业的又一重大事件。  现代租赁业,在发达国家锁誉为“朝阳产业”,它既是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又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国民经济和市场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中国,租赁业走过2
期刊
在我们这个时代,关于“诗人死了”、“诗歌在衰落”这样的话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次,各色口舌或忧心忡忡或幸灾乐祸地触及诗歌,为它在机械复制时代的不祥命运伴奏、送行。在我看来,这种悲观景象其实大多来自论者的心理虚拟,因为诗歌及诗歌所创造的灿烂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在我们这个时代蒙尘,不管任何时候,总是有一批人,他们热爱诗歌,纯粹地热爱,他们在写诗,在创造着属于整个人类的美感和道德。对他们来说,诗歌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