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全国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命题特点与答题方法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全国高考英语共有20道书面表达题,其中包含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和18个高考自主命题省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海南和宁夏)的书面表达题。总的来说,20道英语书面表达题在如何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问题上都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较好地发挥了高考对中学英语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大部分书面表达题特点鲜明,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方向。
  2007年全国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所要求的体裁主要为应用文、记叙文和说明文,如全国一卷、北京卷第一节、广东卷第二节、重庆卷、湖北卷、四川卷、宁夏卷、福建卷和安徽卷的书信,又如湖南卷的毕业留言、江苏卷的发言稿、江西卷的演讲稿、陕西卷的为EnglishHorizons写一篇英文稿件、全国二卷的为一家宾馆新开业写一篇文字介绍等。
  2007年全国高考20道英语书面表达题的赋分情况如下:全国二卷、浙江卷和陕西卷均为30分,北京卷和湖南卷为35分,广东卷为40分,山东卷和上海卷为45分,全国一卷和其他省市卷均为25分。北京卷、上海卷、湖南卷、广东卷、山东卷书面表达题分为两节,其他卷均为一道短文写作题。
  2007年全国高考20道英语书面表达题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总体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进行命制,注重考查考生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能力,注重语言及选材的时代性,注重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力求体现联系生活、贴近实际的命题原则,为考生营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思维能力、富有鼓励性的写作环境。如浙江卷要求考生就“How do youprefer your English classes to be taught?In Eng-lish only.or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发表看法;湖南卷要求考生给同窗好友李华写一篇毕业留言;山东卷要求考生就今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将招收一批免费师范生,学生毕业后须回生源所在省份的中小学任教十年以上一事,阐述自己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并说明理由;陕西卷书面表达的内容涉及利用暑假打工的事情;江苏卷书面表达的内容涉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教育部的倡导;辽宁卷书面表达内容则涉及考生如何安排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天津卷要求考生从阅读时间、光线、眼睛保健及睡眠等方面,谈谈保护视力的具体方法;广东卷第一节要求考生根据“谁是你的偶像”为题的调查数据,用5个句子进行基础写作;上海卷第二节要求考生以“礼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这些题材突出了考生的“个体”亲身感受,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考生观察生活,抒发感想。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最后一道题,有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的命题要求,旨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2008年高三英语总复习即将全面、深入开展的时候,考生应该掌握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方法,要立足基础,加强短文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快速捕捉话题或情景要点的能力。
  
  首先,同学们在做书面表达题时,要认真审题,读懂题目所给信息,搞清楚具体的要求和内容,尽快进入角色和写作状态,迅速提炼、优化英语书面表达题提示的写作信息,激活有关背景知识,组织有效的构思立意,初步确定要点内容。
  2007年高考,不少考生就出现了偏题、漏要点,或要点不集中、要点偏少等问题。
  
  其次,同学们要在优化信息和构思立意、初步确定要点内容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统筹安排布局。注意书面表达的有关文体格式,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然后用自己最熟悉的句型结构和词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手段,遣词造句,合理地组织所给的材料,力求文理通顺,书写工整清楚,保证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要在句与句之间使用一些能清晰表达逻辑结构的连接词或句子,将句子连珠成串,使文章上下衔接自然、流畅。
  每年高考都有些考生在书面表达写作时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出考场“兴冲冲”,然而在对分时或在查分后却“灰溜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考生主次不分,没有把写作要点和内容条理化和有序化,没有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
  
  最后,同学们要在认真检查、修改润色后定稿。答书面表达题是一个创作性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认真检查、修改润色并定稿是书面表达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少同学常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这个环节。其原因一是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是没能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
  在这个环节,考生要通读一遍写好的文章,排除不会有错的心理定势的干扰,对优化的信息要点内容进行再检查,对写好的文章逐句进行查漏补缺,检查一下要点内容是否遗漏,标点、大小写是否正确等,对个别行文错误和用词不当的地方稍作修改。
其他文献
有些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但深深藏在我们的意识里,在适当的时候便突然显现出来。熟悉的地方,被遗忘的风景只有在适当的暮色中,掠过眼前,在这夜阑人静之时,凝眸遐想,将这被遗忘的风景好好地回味。  熟悉的地方有风景,那星光初露时,被晓雾缠绕的山是那样的沧桑。秋风徐来,只见满山的红叶,千枝万枝摇曳于清凉的风中。清凉的风中沁透着一丝丝的朦胧,隐隐约约的就像飘逸在远方的摇篮曲,柔和中带着飘逸的沧桑美。原来,在那
期刊
妈妈,是我们成长最初的出发点,是她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给了我们最强硬的后盾……  春光,是春天到来的报鸣鸟,正是她的出现,让在严寒中的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不远将来的美丽的景色……  春节过年时,一直窝在书房里的我,在返校的前一天,来到了野外。野外的阳光真好,照得大地暖暖的;春风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使我有一种要投入妈妈怀抱的感觉。  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小山岭,我踏着春风信步朝
期刊
有人说,成功要靠机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这两种观点雷同,都是强调了人们从事某种事业,要获得成功的两个必要的条件。  但是,人们是不是有了一定的机遇和执著,就会有创造,有成功呢?  一种人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我们如果一直努力,那么创造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反对者说,没有机遇你一辈子努力也出不了头,这就好比姜太公钓鱼。  是机遇造就了成功,还是努力造就了成功?一
期刊
在最失意时,抚慰心灵的伤痛。  在最困窘时,陶冶心灵的情操。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当我吟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姐姐告诉我那是一句古诗;当我学姐姐念“鹅鹅鹅,曲颈向天歌”时,妈妈夸我:好孩子,已会念诗了;当我背起书包跟着老师学知识时,我便认识了你——语文。    抚慰心灵之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一名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
期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影响。  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史铁生在二十几岁即遭遇下肢瘫痪,他想到了自杀,可是,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最终,他人死亡边缘挣扎出来。如果他不从死亡的边缘跨出一步,他的一生可能要因此改写。司马迁遭受宫刑,这真是奇耻大辱,他也想到了死,可是,他又想到:“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最终,他从屈辱中跨出了一步,定了鸿篇
期刊
从甘肃农家走出来的地产大亨潘石屹是因为幸运吗?  从中途辍学到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是因为幸运吗?  从幼年丧父到全球华人英杰的李嘉诚是因为幸运吗?  一本不是由文学家而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南多与亚力士历经三年研究后合著的寓言故事《当幸运来敲门》创下全球销售百万册纪录:  在无边无际的欢乐丛林里,七日之内将有一株长有4片叶子的幸运草破土而出,它具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神奇魔力,找到她的人将在战争、生活
期刊
妈妈,你曾站在桥头送我。那时我幼小,不忍心回头看你;那时我懂得我将长大,只有长大了,长得跟妈妈一样大了,才知道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我喊着,妈妈你回去吧。我没有转身,只因为你还是站在那。那是一座桥,桥下有流水,你送我去读书。那时的山野还有野物,你要送我,送我到课堂上去。妈妈,你一定是在看不到我的时候,才肯转身回去,而那一刻,我已经消失在远处的山冈,我回过头,只敢在这时,回过头,看我们每天早晨都分别的那
期刊
要嫁就嫁给幸福,要输就输给追求。以血泪之殇纪念千年的执著,创造跨越数亿光年的美丽。  ——题记    (一)执著恬淡。创造一份悠然    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堪用千年的时光,照着蟾宫清辉,来细读它的刻度。多少个朝代的更迭,多少次历史的巨变,不曾耗损你的毫许执著,只一袭布衣,一叶扁舟,洋洋洒洒,揣一怀淡淡的欣然。顺着平平仄仄的江风,奔向你的南山脚下,留下彭泽县到桃花源遥远的一程引无
期刊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者、文学创作者、政治思想者,无不是以非凡的创造力誉满全球,由此可见,为人为事为文为官,有创意才够味!  曾记得,一位小孩在火车上做实验点燃了车厢,结果被列车长痛打了一顿,但他在任何环境中,仍然坚持不懈地探寻科学;曾记得,一位青年为了人类能从无边的黑暗中走出来,他进行了千百次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并将人类带入了光明的世界。他就是爱迪生,被全世界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  我
期刊
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登山的过程。在登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艰难险阻,需要披荆斩棘方能前进,或者还会遇到不期而至的暴风雨的考验。只有能执著地坚持自己的追求的人方能到达山顶,成为万人仰慕的成功者。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  我们总爱站在山脚仰望山顶的创造者,感叹老天把机遇全给了成功者,殊不知是自己常常是视而不见把机遇拱手让给了别人。机遇并没有厚此薄彼,只不过它更垂青于那些有执著追求的人。  苹果落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