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真反思作文教学,我清醒地看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学生畏惧作文,一到写作时就埋怨声一片,有的甚至把作文视为“洪水猛兽”,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然而高考语文150的分值,作文就占60分,那可真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如何打下“江山”?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缺少了“米”,做饭自然也就无从下手。可见,拥有大量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打下“江山”的前提和基础。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素材的积累,这可以说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我着重就写作素材积累方面的一些尝试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1 从课内教材的学习中积累素材
素材从何而来?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教材,教材是素材积累最主要的来源。大家知道,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些文质兼美、典范性很强的文章,其本身就是经典的作文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扣紧教材进行专项的素材积累。
1.1 对课文中精美语段以及主旨句的积累。学习《报任安书》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积累“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个文段作为素材。这段文字激励了很多仁人志士,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挫折、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可用于“逆境”、“忍辱”等话题。
1.2 对教师授课时所做补充说明的积累。我们讲授一篇文章时,往往会给学生做一些额外的补充说明,比如对文中主人公的介绍、文章主题的延伸、作家的小故事等。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帮助,学生可做积累。如学习《赤壁赋》、《定风波》等文章时,学生不但记住了苏轼很多的诗词名句;还记住了苏轼“三起三落”的逆境人生;记住了苏轼命运坎坷却矢志不移,身处逆境却不失豁达,生活艰辛却不改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记住了苏轼不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近年来,很多的高考作文中更是见到了苏轼的身影,这都和学生上课时的积累密不可分。
2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学生素材积累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功不可没。
2.1 生活处处皆语文。作文需要生活素材,学生不但要做语文课堂上的有心人,更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眼睛时时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关注报刊杂志的内容;用耳朵多听广播,听取大众语言,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脉搏……要随时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材料记录下来,只要持之以恒,素材会越积越多。
2.2 影视剧中找素材。很多的影视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素材。比如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一些励志的电影(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片中的人物身上往往都凝聚着某种足以感动人的精神,学生也喜欢看。教师可以把这些人的事迹、精神,以及对他们的评价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受到精神鼓舞的同时,牢牢记住这些材料。
2.3 教师要做学生作文积累的引路人。学生素材的积累除靠自身的努力外,教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知道,市面上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很多,泥沙俱下,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生活节奏加快、学习门类繁多,学生用于读课外书的时间明显减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做好学生作文积累的引路人,严格把好学生的阅读关。
首先,推荐书目给学生。经典的有《读者》、《青年文摘》、《视野》、《意林》、《格言》、《大阅读》、《演讲》、《随笔》等等,学生每周拿出固定的时间阅读,阅读时做好摘抄笔记。
其次,和学生同时阅读。随时把积累的文段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把好的东西及时收进自己的“素材库”。我的具体做法有四点:
一是搜集名人名言。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言论都很经典,但学生毕竟是“新新人类”,他们更喜欢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名人名言,基于这一点,我让学生记录了一些人的言论作为素材,如25岁就身价过亿的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想的“80后,做事情比较果断,但在性格上有些浮躁,且在困难面前不能坚持。我承认,我也有这些通病,而我所作的就是不断修正自己,保持自己清晰的方向”;中央电视台著名美女主持欧阳夏丹的“人生就是一场自己面对的纷争,如果你只关注对立的一面、潦倒的一面,你就很容易被它击败。相反,如果你不这样想,你能在对立的环境中站足‘三分钟’,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些名言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乐于接受,多次在作文中用到。
二是教师把自己读到的美文及时推荐给学生。教师可把自己平时阅读时遇到的好文章及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把文章中优美的语段以及蕴含的道理、自己的体会等随时写下来,反复诵读。比如当我把任崇喜的《生命如菊》推荐给学生时,学生立刻被作者诗化的语言深深地吸引,菊本无情,但在作者笔下却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学生纷纷摘抄好词、好句,并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及时写出来一块分享。
三是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一篇好的文章,我们写作时不可能照抄照搬,那怎么能用到自己作文中去?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对于记叙性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归纳总结;对于议论性的文章,则要抓住主旨句进行概括。记得《意林》上有篇文章叫《走出别人的脚印》,学生读后印象很深,经过概括总结可以把文章压缩为“18世纪末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位最没有规矩的人物——拿破仑。他从政、打仗、用人、甚至加冕都没有规矩,但他的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欧洲历史上所有军事强国全都一一败在他的手上。拿破仑敢于打破陋俗,勇于质疑陈规,最终在历史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进步的先锋”。
四是教师引导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反馈到写作中去,有的运用得不错,有的则需要反复修订。教师点评后可让学生二次下水,然后再组织学生互评、互修,如此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修改,所得的素材会更珍贵,学生记的会更牢固,进步会更快。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琢始成金”。
每年高考作文满分卷的出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不是小作者们掌握了什么秘诀,而是“滴水穿石”的写作积累帮了他们。“铢积寸累,集腋为裘”,写作不是一日之功,但不可一日无功,只要长期坚持、长期积累,你定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也定会成为高考作文中的明星!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素材的积累,这可以说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我着重就写作素材积累方面的一些尝试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1 从课内教材的学习中积累素材
素材从何而来?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教材,教材是素材积累最主要的来源。大家知道,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些文质兼美、典范性很强的文章,其本身就是经典的作文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扣紧教材进行专项的素材积累。
1.1 对课文中精美语段以及主旨句的积累。学习《报任安书》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积累“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个文段作为素材。这段文字激励了很多仁人志士,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挫折、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可用于“逆境”、“忍辱”等话题。
1.2 对教师授课时所做补充说明的积累。我们讲授一篇文章时,往往会给学生做一些额外的补充说明,比如对文中主人公的介绍、文章主题的延伸、作家的小故事等。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帮助,学生可做积累。如学习《赤壁赋》、《定风波》等文章时,学生不但记住了苏轼很多的诗词名句;还记住了苏轼“三起三落”的逆境人生;记住了苏轼命运坎坷却矢志不移,身处逆境却不失豁达,生活艰辛却不改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记住了苏轼不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近年来,很多的高考作文中更是见到了苏轼的身影,这都和学生上课时的积累密不可分。
2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学生素材积累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功不可没。
2.1 生活处处皆语文。作文需要生活素材,学生不但要做语文课堂上的有心人,更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眼睛时时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关注报刊杂志的内容;用耳朵多听广播,听取大众语言,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脉搏……要随时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材料记录下来,只要持之以恒,素材会越积越多。
2.2 影视剧中找素材。很多的影视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素材。比如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一些励志的电影(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片中的人物身上往往都凝聚着某种足以感动人的精神,学生也喜欢看。教师可以把这些人的事迹、精神,以及对他们的评价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受到精神鼓舞的同时,牢牢记住这些材料。
2.3 教师要做学生作文积累的引路人。学生素材的积累除靠自身的努力外,教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知道,市面上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很多,泥沙俱下,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生活节奏加快、学习门类繁多,学生用于读课外书的时间明显减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做好学生作文积累的引路人,严格把好学生的阅读关。
首先,推荐书目给学生。经典的有《读者》、《青年文摘》、《视野》、《意林》、《格言》、《大阅读》、《演讲》、《随笔》等等,学生每周拿出固定的时间阅读,阅读时做好摘抄笔记。
其次,和学生同时阅读。随时把积累的文段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把好的东西及时收进自己的“素材库”。我的具体做法有四点:
一是搜集名人名言。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言论都很经典,但学生毕竟是“新新人类”,他们更喜欢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名人名言,基于这一点,我让学生记录了一些人的言论作为素材,如25岁就身价过亿的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想的“80后,做事情比较果断,但在性格上有些浮躁,且在困难面前不能坚持。我承认,我也有这些通病,而我所作的就是不断修正自己,保持自己清晰的方向”;中央电视台著名美女主持欧阳夏丹的“人生就是一场自己面对的纷争,如果你只关注对立的一面、潦倒的一面,你就很容易被它击败。相反,如果你不这样想,你能在对立的环境中站足‘三分钟’,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些名言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乐于接受,多次在作文中用到。
二是教师把自己读到的美文及时推荐给学生。教师可把自己平时阅读时遇到的好文章及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把文章中优美的语段以及蕴含的道理、自己的体会等随时写下来,反复诵读。比如当我把任崇喜的《生命如菊》推荐给学生时,学生立刻被作者诗化的语言深深地吸引,菊本无情,但在作者笔下却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学生纷纷摘抄好词、好句,并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及时写出来一块分享。
三是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一篇好的文章,我们写作时不可能照抄照搬,那怎么能用到自己作文中去?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对于记叙性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归纳总结;对于议论性的文章,则要抓住主旨句进行概括。记得《意林》上有篇文章叫《走出别人的脚印》,学生读后印象很深,经过概括总结可以把文章压缩为“18世纪末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位最没有规矩的人物——拿破仑。他从政、打仗、用人、甚至加冕都没有规矩,但他的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欧洲历史上所有军事强国全都一一败在他的手上。拿破仑敢于打破陋俗,勇于质疑陈规,最终在历史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进步的先锋”。
四是教师引导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反馈到写作中去,有的运用得不错,有的则需要反复修订。教师点评后可让学生二次下水,然后再组织学生互评、互修,如此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修改,所得的素材会更珍贵,学生记的会更牢固,进步会更快。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琢始成金”。
每年高考作文满分卷的出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不是小作者们掌握了什么秘诀,而是“滴水穿石”的写作积累帮了他们。“铢积寸累,集腋为裘”,写作不是一日之功,但不可一日无功,只要长期坚持、长期积累,你定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也定会成为高考作文中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