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高一数学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加强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习惯及解题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阶段,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只是听课,不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对存在的问题不及时弄清,更谈不上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概念性质,定理一知半解,课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机械模仿,于是形成学习的障碍。因此, 一进入高一阶段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好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把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要求,学习方法与初中阶段的区别讲清楚,使学生有思想准备.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课前预习,圈出疑点,课堂上积极思考,紧跟思路,敢于“向老师挑战”, 使其思维与老师同步,课后先复习总结,分析知识点的联系,区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做好解题方法上的指导,初中阶段题型中理论要求低,重直观理解及运算, 已知条件,结论要求明确。而高中阶段题型理论要求高,重逻辑推理,限制条件往往隐含在概念,已知条件之中。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就不能象初中阶段学习时,套老师例题,而要求学生弄清题意,挖掘题目中的概念,性质之间的联系及限制条件,然后动笔解题,再分析,验证自己的解题过程的正确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俗语说得好,“爱好出能手”。只要本人有爱好,兴趣,于是拼命学习,努力用功,自然就会进步了。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老师要多准备素材,随时改变问题的部分条件,让学生亲自去猜测,探索结论的变化,成为应得结论或规律的发现者。 或引导学生对所学的问题加以拓广,深化,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这种情况一再发生,就会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及对数学老师的好感。与此相反,遇到问题,成绩不佳,又受到教师的批评,不但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还会疏远数学老师。因此,在教学中, 要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上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加强挫折教育,能使他们有勇气,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成绩。
  
  三 加强课后辅导,解决疑难,增强信心
  
  高中数学一开始学习,就会碰到集合,幂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单调性,奇偶性。这些知识点,概念多,逻辑推理高,灵活性强,难度大,学生一接触就会出现分层。 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加强课后辅导,及时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初中基础差,还是一开始不适应高中段学习。如果是基础差,就要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初高中衔接内容,使他们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能适应高中段学习。 如果是对高中段新学习方法不适应,就要求及时将学生遇到的困难及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明辨“是非”,逐步解决学习难点,以扫清学习上的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指导学生自己讲课,在数学辅导课或数学课堂上,经常指导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前细心指导、安排)轮流讲解学习体会、内容要点、问题回答;还有指导学生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数学学习小组既可开展互帮互助,又可加强数学学习的探讨,有多方面的效能,同时轮流由学生自己主办数学小报,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富
  有成效的。
  
  四 从学生实际出发,备好上好每一课
  
  要充分了解初中教材内容,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及思维状况,做好衔接内容及每节课的起始教学。在高一授课时,应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立足于学生能听懂会做的练习题,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入门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讲清每一个概念,性质,定理的来龙去脉。 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包括分类讨论、整体化、构造思想及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切忌过早地与高考题型对口径进行教学,切实做到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水平出发进行教学,提高质量,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够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
期刊
如何写作文,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指导,慢慢的提高作文成绩。那么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基本功  关于基本功,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书写。目前,学生的作文书写很潦草,卷面很乱。   每次考试完以后,我都会翻一下他们的作文,看一下书写,但每次都不理想,四分之一的学生书写较工整,其中有个别书写
期刊
【摘要】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使用的一种辅助性方法。在许多情况下,恰当的批评能够鞭策犯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使全体学生特别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引以为戒,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当然,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方法,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亲其师,信其道 以情育人 温馨 和谐 宽松 和风细雨     俗活说
期刊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中学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中学生生活经历的日趋丰富复杂,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认识并抓住这些特点,有利于我们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提高水平。    一、语文学习活动泛化    如果说,小学语文学习基本上是课堂的学习,学校和家庭的学习,那么,中学语文学习的范畴就已经大大地延  伸,逐渐趋社会化,正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中学生所学的语文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第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
期刊
一、务实与求活的统一     “务实”与“求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务实的角度讲,教师最要紧的要把教学扎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上;从“求活”的角度讲,教师要把知识教活,课堂学习气氛要活跃,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教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  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
期刊
学生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互为依存条件关系。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就是对话阅读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
期刊
突破成篇格局是作文教学走向开放的前提。 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一直是写成篇的命题作文,这种一刀切的训练格局应当突破与淡化。这是因为成篇作文必须讲究"章法",而过分注重结构形式的训练,往往容易束缚思想,忽视了从内容入手。学生要按章法去硬做作文,使本来很自然的表达活动,变得繁难而呆板。这也许是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之一。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把表达真情放在第一位。为了表达
期刊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即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又锻炼用语言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设计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作用呢?  首先就朗读训练的质量要求看,朗读训练的质量大体可分三个层次:  1、 正确的朗读。做到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  2、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
期刊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古人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只有客观事物使作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