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成为一缸温水?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公司都认可在绩效管理中,面谈是最重要的环节;而大多数公司也都发现,面谈也正是公司绩效管理中最薄弱的一环。面谈之所以成为最薄弱的一环,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理人有心理障碍,倾向于回避这样的会谈。
  根据统计,几乎所有的经理都和自己的下属谈过不良绩效的问题;而其中没有心理障碍的,大约只占到30-40%。
  为什么和下属谈不良绩效会有心理障碍?大致有三种原因:
  情面。 中国传统的教育要我们与人为善,不要让人难堪。古人云,“和为贵”;杜月笙当年也慨叹“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场面、情面、脸面。”对有些主管来说,要当面指出他人的错处很困难,心里过不去、嘴上也难以出口。通常的反应是“这怎么好说呢,这怎么说呢?”等等。
  担心打破“信任”。这里的信任是加引号的。翰威特顾问公司在中国的调查显示,现实中确实有这种员工:年终评估时你告诉他:“你有5件主要的工作,其中4件你做得很好,有一件还需要改进。”他第二天就交了辞职报告,理由是:“你都觉得我不好了,我留下来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有的经理主管发现,当你避开员工的不良绩效、不和他正面交锋时,每个人都觉得“老板对我还挺满意,”上下级之间有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隔着,工作都还算正常,一旦点破了这层纱,“原来在老板眼里我是有很多不足的!”,这员工立刻破罐子破摔,会谈之后的绩效比会谈前明显下降;经理还发现,这个人忽然变得“油盐不进、刀枪不入”,再也难以沟通难以激励,那时候,身为经理的人当然要后悔:“早知道如此就不和他谈!”
  担心来自员工的挑衅。一方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那就是他自己。这是人性。统计显示,大致说来有7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最优秀的25%,有2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最优秀的
  1%。员工总倾向于认为他的工作相当完美,因为凡是他知道的他都做了,他没做的是他不知道的,或者他没有想到的,至少是他认为不要紧的。另一方面,大多数缺乏训练的经理人员不知道怎样向员工证实他的绩效欠佳,他缺乏清晰的界定不良绩效的标准,而且没有足够的技巧来令员工意识到、并承认、认同自己的绩效不良。
  而当员工被认为工作绩效不佳时,他会恼怒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都是很正常的。员工听到负面评估时常见的第一反应有:“你懂什么?我在下面做了多少辛苦工作你根本不知道!”根据对美国费城151名地区经理的一个调查,他们当中98%的人在给员工负面评估时都受到某种形式的挑衅。面对员工的这种不服、反驳甚至挑衅,缺乏训练的经理难以应对。最终挑衅将可能发展成导致尴尬的、难以控制的场面,令经理人威信扫地,这最终导致经理人员对不良绩效会谈产生心理障碍,能不谈就不谈。
  产生上述障碍,除了欠缺技巧之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理没有准确理解到绩效会谈的目的是帮助下属而不是否定他,是为了发展,而不是评价。其实,员工需要知道上司对自己的绩效的评价,他需要关于工作的反馈。调查显示,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在中国,困扰员工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不知道他的老板怎么评价他,对他的工作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经理应该提供工作反馈。
  ——当然,好的评价员工会欣然接受,不好的评价则可能会引发冲突、对抗和辞职。
  但是,不好的评价是一定要告诉员工的,这是经理的基本职责。我们说,如果一个员工工作做得不好,他的经理不告诉他并帮助他改正,那么不仅仅是这个员工没有做好分内的工作,他的经理也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而且,其他的员工看到有人工作不佳却没有得到任何处理,其他的员工会怎么想?他会感觉不公平,对经理心生愤怒。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个一流的人愿意和二流的人一起工作。其他员工可能会离开这里,如果不离开,他可能选择降低自己的绩效水平,以求得公平。
  那么在这里就不是一两个人没有做好工作的问题了,是整个团队就此涣散,直至崩溃。
  因此,经理人不可以回避和推卸自己的责任,必须明确告知员工:“你的工作表现低于标准”、或者“你的工作表现需要改善”。如果身为上司不能做到这一点,终将导致队伍涣散、丧失战斗力,最后这个经理人也一定会被公司处罚。
  所谓“If you can't reach the target, you will be a target”(如果你不能达到目标,你将成为目标)深刻概括了经理人的这种处境。
  重要的是,每个经理人都要明了:一个员工只要他是愿意进步的,他一定能够接受正面的意见。经理人和员工都要能够接受这样的观点:“工作的改善是没有止境的”。对员工的这种正面的改进意见要用客观的、公允的方式说出来,完全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令员工感觉到经理陈述的是事实,并且的确需要改进。
  同样是翰威特的调查中反映出来,多数员工期望得到关于自己绩效不良的反馈。他们甚至说“如果不是年底才告诉我我哪里做得不好,我本来可以做得好得多!”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一个观念,叫做“温水煮青蛙”。虽然有人驳斥说自然界中没有这种情况,但不影响我们拿它做一个管理上的类比。“温水煮青蛙”说的是:如果你把一只青蛙丢进烫水里,它会立刻察觉到危险,马上从水里跳出来。但如果你把它放进一锅温水中,慢慢加热,青蛙会很舒服,懒洋洋中不知不觉温度已经上升到很高,到那时即使青蛙感觉到危险,也没有力气跳出来了,最后一定被煮死。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年不停地有众多新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劳工大军中来,他们将构成对每个在职的人的威胁。每个经理要对下属的发展负责,让下属在工作中持续地改良和进步,以保持他的竞争能力。如果你看到下属业绩不良、行为不检你都不指出来并令他修正,最终他会逐步丧失生存能力,变了一只行将就木的青蛙。
  对员工要严格,让他过应该过的生活。这也叫做“坚定的爱”。善待一个下属不是包容他、放纵他,而是严格地要求他、训练他,让他持续地进步。
  可能有人会说:“我去管教员工,不让他懒散,他会记恨我的。”这里需要探讨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满足的,是员工的哪一种需求?
  每个人心里都同时有两种需求,表面的需求是顺应自己的本性,懒散、放纵、任性而为;深层的需求则是约束自己的本性,成为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你持续地严格要求你的下属,最终他会变成一种更好的人,他也会更欣赏自己,为自己自豪,并因此而感激你。
  每个上司都必须决定,面对下属的不良绩效,你谈,还是不谈?要他改正,还是放纵他?在下属的表面需求和深层需求之间,你打算满足他的哪一种需求?
  你,是否会成为一缸煮青蛙的温水?
  (作者为养生堂培训总监。曾分别在法国达能、法国娇兰、德国黛安芬任职。)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的华侨华人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大概是50万左右,大部分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市。这里有华侨华人社团100多个。在新南威尔士州成立的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是规模最大的华人社团联合代表组织。该协会通过出色的工作,开拓了华人社区的视野,增强了凝聚力。    力量不断壮大    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原名为新州华人团体协会,成立于1974年。由于世纪之交,华人社会大事特别多,悉尼主要华人团体的负责人深
期刊
据《纽约时报》6月21日报道,今年5月底,英国媒体曝出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48岁的会计学教授汤姆·罗宾逊竟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根据是英国“牛津祖先”公司的一份DNA检测报告,该公司发现罗宾逊Y染色体中有8个DNA标记都和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相配;然而罗宾逊在美国接受第二次DNA检测却发现,第一次DNA检测报告出了差错,他压根就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他的DNA跟大汗接近吗    今年5月底,包
期刊
“你要这样画,不要太细,睫毛要贴在双眼皮的上面”,坐在化妆间里,一边要写节目的run down,陈文茜还要拿起眉笔告诉化妆师要怎么画眉毛、贴睫毛、卷头发。  透过镜子看着她有点急,又要耐着性子用心地解释。眼看着录像的时间快到了,本来有专属化妆师和美发师的她,对着镜子告诉我:“他们是第一次帮我做造型,还不熟悉。”接着她拿起唇线笔自己画了起来,她边画边向化妆师、造型师解释。在我看来,其实这些人的专业都
期刊
团队建设谈之一    能拥有一支有效的精英团队是每一家公司、企业的梦想,但是,精英人物的简单相加有时并不能创建一支有效的执行团队,而往往会走向预期的反面。本专栏将分几期来探讨如何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和为什么有些“梦之队”会走向失败。———编者按    同一个人能身陷于最好的和几乎是最糟的执行团队,这样的例子是不容易找到的,但迪斯尼CEO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给我们提供了现身说
期刊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书一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在这本畅销书中,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米尔斯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
期刊
2005年7月26日中午12时,一架空客320客机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正点起飞,开始了她的处女航。两个小时后,她安全准时地降落在深圳机场,宣布了我国首家获批的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公司的首航成功,于是,又一支民用航空生力军诞生了。  作为国内首获批准的这家民营航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鹰联航空公司董事长李继宁被不少媒体称呼为“民营航空第一人”。李继宁显然比那些还在大门口张望的其它投资者更早感觉到了民航
期刊
暖暖冬日的午后,坐在星巴克宽大柔软的沙发上,要一杯腻腻的焦糖玛其朵或是一杯苦苦的黑咖啡,伴着店内慵懒的爵士乐,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望着窗外一个人发呆,或者约上两三个朋友小坐——时间似乎突然停止了,身外的一切突然间消失了,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你和咖啡……因为能够给人这种超乎寻常的享受,星巴克也似乎因此变得神秘和高贵起来,然而当遇到北京美大星巴克总裁王朝龙时,记者才发现原来喝咖啡其实是生活里一种平凡的享受,
期刊
当中国众多的学者、业界人士对国内尚不健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而忧心忡忡时,本人却以全球大公司CEO的薪酬角度提出了“节制CEO”的观点,并非是为标新立异,对中国的部分大企业来说,或许值得选择性吸收。  CEO是一个令人迷惑的阶层,他是雇佣者却又是吞噬者;他是职业经理却又是隐形老板;他似乎在财务数据的纸面重压下苟活,实质上在内部控制的暧昧精巧下稳坐。他的绩效往往通过企业的成长来考察,但他的薪酬却远远超越
期刊
从“胆大包天”、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到购买机场,一直追寻“飞天梦”的均瑶集团日前获得国家民航总局的正式批文,批准其筹建东部快线航空有限公司,从而成为国内第5家获准筹建的民营航空公司。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均瑶的“民营航空”身份早已有之。1991年7月,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开辟了国内第一条私人包机航线(温州-长沙)。2002年8月,均瑶集团获准入股东方航空武汉股份公司,成为第一家参股国有航空公司的民营
期刊
现年45岁的新加坡凯发集团总裁林爱莲,日前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为“东南亚第一女富豪”。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杀入《福布斯》东南亚富豪榜前40名的女性,她以2.4亿美元的身家成为该排行榜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富豪。《福布斯》的报道,称她为新加坡的“水之女皇”。  有人说,林爱莲的成功就好像是神话般,她在10年内从没有做到有、从寂寂无闻变成家喻户晓。这位凯发主席兼总裁目前持有公司股票的总市值,超过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