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jt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做局长,曾经创造了如东教育的传奇;如今,他当校长了,又创造了沭阳教育的传奇。
   热爱教育几近痴迷的追梦人、敬业奉献忘我工作的老校长、特别能吃苦的老黄牛、精益求精的精致管理者、爱生如子的教育人……做校长这10年来,变化的是一个又一个累加的称谓,不变的是他心中永远的教育担当。
   他,就是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校长周桂官。
  上篇:舍我其谁
  “精致管理”“小事工程”“吃苦精神”是如东教育的标识;“如东现象”“栟中现象”更是如东教育极具辨识度的名片。这一切的背后,都记载着周桂官的艰辛、积淀与辉煌。担任如东教育局领导的10年,他挥洒着汗水、贡献着智慧。花甲之年,他又肩负起如东和沭阳两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重托,带着虔诚的追梦之心,踏上了去沭阳支教的道路。
   1.我必须去。
   2009年11月,时任如东县政协督导员、县教育党工委书记的周桂官已经60周岁了,按照政策规定已经可以退休。看到如东教育取得的成绩,他知道自己该退居幕后,给年轻人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了。而就在他准备办理退休手续时,县领导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如东县委、县政府委派他带领支教教师团队去沭阳县创办新校,开展援教扶贫工作;沭阳县委聘请他担任沭阳如东中学首任校长。“是退休颐养天年,还是去人生地不熟的沭阳支教?”接到支教工作安排那一晚,思来想去的周桂官失眠了。
   周桂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樊志瑾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退休前一直担任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儿子和儿媳都在省城工作。“辛苦工作了一辈子,这么大年纪该退休了,还是不要去沭阳了,在家里享享清福吧。”樊志瑾并不赞同周桂官去沭阳赴任。妻子的劝阻最正常不过了,一是由于周桂官已过花甲之年,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二是如东教育的成绩,对周桂官而言,已经足够他功成身退,根本没有必要再去异地他乡冒险履新职。
   “去还是不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计较个人得失,沭阳需要我,我必须去。”周桂官的态度很坚决,尽管爱人反对、子女担心、好友劝阻,2010年1月,他还是毅然奔赴沭阳,开始了他教育人生的“二次创业”。
   一直担任教育局局长、教育党工委书记的周桂官,没有做过校长,去沭阳,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圆梦之旅——做一位好校长、办一所好学校、育一批好人才。“毫不夸张地讲,60多岁的周桂官是一个功成名就的老同志。”回忆起周桂官刚来沭阳的日子,沭阳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马宏砚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既不缺钱又不缺名的他,不顾众人劝阻毅然来沭阳支教呢?我想是他心中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爱,这让他甘愿放弃舒适的退休生活。正是这份爱,让他产生了要将沭阳如东中学办成苏北乃至全省最好学校的强烈愿望。”
   当时沭阳的现实情况远比想象中更艰难。沭阳如东中学除了有校名,其余皆无:无校舍、无师资、无生源,一切都要从零开始。2010年1月新校舍建设规划还在图纸上,6月底就要准备招生。而沭阳教育整体质量更令人担忧,2009年,全县高考本二达线人数仅1859人,连续三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零录取。沭阳作为一个近200万人口的大县,与周边县区的教育质量相比,实在是欠账太多,教育的社会满意度连年下降。办学之初的艰难,不仅是物质条件较差,还有来自社会上一些人的不了解、不理解,有的时候更有出乎意料的种种矛盾和为难之处。对此,周桂官总是一笑了之,他不想解釋和争辩什么,而是一门心思投入到学校筹备工作中去,他相信时间会澄清一切,结果会证明一切。
   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建校舍、组队伍、招学生,迎难而上,拼命硬干,周桂官不负众望,2013年首届学生参加高考一炮打响,本一达线率49%,本二达线率84%,位居当年宿迁全市第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达线7人,录取3人,南京大学录取33人。2014年高考更是创造了8项指标宿迁市第一的佳绩,2015年学校的本科达线率从前两届的84%提升到85.4%,创宿迁市历史新高。10年过去了,沭阳如东中学办学规模从2010年的18个班80名教师879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80个班380名教师近5000名学生。学校更是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并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之根本。办一所苏北最好的优质高中,助力贫困学子圆梦大学,造福百姓家庭千秋万代。”这是周桂官赴沭阳办学不变的初心。他一去就是10年,10年的坚持与执着,不仅打造沭阳如东中学的办学样本,更是助推了沭阳乃至宿迁市教育质量的提升。
   2.吃苦向校长看齐。
   沭阳地处苏北腹地,教育质量长期低水平徘徊,当地不少老百姓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外地上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沭阳优质学校的极度缺乏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一定要办一所改变沭阳教育落后面貌的新学校、好学校,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从受聘担任校长的第一天,周桂官的决心再也没有改变。
   为了让工程及时交付,半年时间他“跑”坏了3双牛皮鞋,体重下降了10斤。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他不分昼夜一趟一趟往工地上跑,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他都要与建设人员仔细会商。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的他,一度因疲劳眩晕不能站立,却仍然坚持一边吃药一边躺在病床上指挥基建工作。
   周桂官的工作特别辛苦,让老伴樊志瑾总是牵肠挂肚。她每晚都要给周桂官打个电话,嘘寒问暖,了解他的身体情况。可有一天她打了多次电话,周桂官一直没有接听。这让她焦急万分。情急之下,她打电话给一同支教的副校长金永建,通过他才得知周桂官生病了,一天拉肚子10多次。最让樊志瑾心疼的是周桂官怕她担心,还特地交代金永建别把病情告诉她。心急如焚的樊志瑾,第二天一大早就乘车赶到沭阳,陪周桂官在医院治疗了七八天,才勉强止住了腹泻。    “学校教师住宿楼刚建好,水电还没通,周校长你先不要住进宿舍了。”“我是校长,我要是不住进去,学校很多问题是发现不了的。”执拗的周桂官不听劝阻,一定要提前住进学校宿舍。回忆沭阳如东中学建校时的一幕幕场景,时任教育局局长司东洲不禁眼圈红了,“我计划先安排他住在宾馆。学校宿舍刚刚建成,其他不说,连水电都不通,这样住进去生活很不方便。可是老周执意要住进去,他说校长必须带头住到学校去,开学准备工作一天也不能耽误。”
   2010年7月4日,是樊志瑾的生日。这一天,她特意来到沭阳。“当时我看到老伴床头有很多药,委实感到心疼,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樊志瑾回忆起那次特别的生日,“我真想让他放弃,回家好好休养,可是犟脾气的他就是不答应。他住进了刚装修的宿舍不久,就觉得身体不舒服。我陪他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他的白细胞指标异常,免疫力严重下降。虽然后来身体慢慢调理恢复,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所以,当时我心里就想着退休后一定要来陪他,一起创建沭阳如东中学。”樊志瑾说到做到,2011年8月底,在退休手续办理后第3天,她便来沭阳如东中学“报到”,既做学校党委副书记,也当周桂官的“帮手”。
   为了组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周桂官数十次往返于沭阳和如东,他找如东县委书记、组织部部长、教育局局长沟通工作,还到支教教师家里做家属思想工作。首批20多位支教教师纷纷回忆,“当时周局长打电话邀请我们去数百公里外的沭阳支教,大家没有一个推却的,尽管对沭阳一无所知,对待遇一无所知,但周局长的人品让我们相信,跟着他干不会错。”“虽是60岁出头的老人,可是周校长发起脾气仍然火爆,但我们仍然愿意跟着他干,原因很简单,他的这种语言风格是对事不对人。周校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认真、较真,是因为他心里急,想着早一天把事情办好。这样一想,我们就都理解他了。”语文教师仲晓娟说,“虽然他对我们要求严,但他对自己要求更严;虽然我们很辛苦,但他比我们更辛苦。”
   开学前给学生布置宿舍,周桂官和18位班主任老师手提肩扛,一包一包地整理寄宿生的生活用品,再一包包地扛上学生宿舍楼。每个班级50多个学生,他们忙了整整一天。老师们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背上都晒出了盐花。
   “周桂官工作非常敬业,舍小家为大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私心。”沭阳县教育局局长丁银川感慨,“老师能做到的,周桂官他自己必先做到,周桂官这种带头吃苦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潜能。”“吃苦向校长看齐。”这句话已经成了周桂官的口头禅,他常常对教师说:“我一个60多岁的老人都能吃得了这个苦,相信我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一年到头,周桂官仅仅回家3次,清明节2天,暑假7天,春节7天,一年365天有350天左右都坚守在学校,沉浸在忘我的工作中。他始终相信,校长一定要做教师的榜样。
   随着开学时间的到来,敞亮起来的不仅是校园环境,更有教师和学生的心境。这就是周桂官,不管风吹浪打,总似闲庭信步,矢志不渝做着有目共睹的实事。
   3.办法总比困难多。
   学校建成了,招生又是一个大问题。毕竟是一所新创办的学校,当地老百姓都不太放心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做“试验品”。越是困难越向前,这就是周桂官的性格。2010年5月,沭阳如东中学开始挂牌宣传招生,在教育局里面临时借用的一间办公室就是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只要有家长来询问,周桂官便仔细耐心地给家长答疑解惑。但是,周桂官心里清楚,这样是没法招满学生的,必须要动脑筋才行。
   “我记得那个时候周桂官包了好几辆大巴车,他带队把沭阳当地的二百多位家长代表送到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去参观考察,让老百姓知道,未来在沭阳如东中学,就会有省如东高级中学一样优秀的教师资源,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让家长放心把孩子送到沭阳如东中学读书。”2010年,沭阳如东中学首任党委书记、正在沭阳挂职的省委组织部季培东同志回忆,“我后来才知道,租车的钱、吃饭的钱,都是周桂官自己出的。能当校长,我想不仅是吃苦肯干,更需要智慧,周桂官真的不是一般人。”正是周桂官曾经在如东吃苦实干的名声,加上眼见为实的一幕幕场景,打消了老百姓的疑虑,就这样学校招收到了第一届学生。
   校外要协调,校内要管理,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周桂官提出了“走动式管理”,即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反思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在教室外巡课的时候,如果他发现有学生犯困、心不在焉,他会让教师反思这节课设计得是否有问题,还会询问查寝室的教师,之后便和教师一起研究,究竟是学生熬夜还是学校行政导护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始终是周桂官最为看重的事。学校教师张迎艳是2010年第一批来沭阳如东中学的英语骨干教师。刚来上课的时候,周桂官便让一些年轻教师去听她的课,希望他们的教学水平能迅速跟上来。“一般人都认为,校长那么忙,哪里有时间听教师的课呢。可是,在沭阳如东中学,最初的几年,每个老师的课,周校长都听过,我的课他也来听。”张迎艳笑着说,“我的课是英语课,他听不懂英语。有人可能会纳闷,校长听不懂英语,为什么还要来听课呢?其实,这就是周校长的智慧所在,他来听课,关注的可不是你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更不是来看教师的个人表演,而是观察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灵动,学生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反应已经足以说明你这一节课究竟上得好不好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周桂官当年做如东教育局局长时常说的话。从零开始的新学校,如何带好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周桂官有他的办法。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周桂官都要听他們上课,同时建立起让全校教师相互听课、中层以上教干推门听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范式。正是在校长持续关注的环境下,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上好课已成为一种习惯。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让教师注意力聚焦课堂,才能抓住教学质量这个根本。“校长只有融入课堂中间,融入师生当中,方能给师生无形的力量。”周桂官坦言。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正如孟子所言,做人一定要有担当的精神,该承担责任的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周桂官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舍我其谁”担当精神的人。面对从零开始的学校,他的“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折射出迎难而上的决心。一定要办一所好学校、名学校,他的“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折射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敢于担当的人生才能书写出伟大,周桂官的担当,也正是他“舍我其谁”精神的折射。
  中篇:教师第一
  周桂官当年做如东县教育局局长的时候,就已经深入思考过“孔雀东南飞”现象,即江苏中北部地区的骨干教师向江苏南部地区流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优秀师资必然向着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缺乏优秀师资。周桂官深知,人才的活力和人才的稳定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因而,留住人才,创造人才涌现和成长的机制环境尤其重要。做校长后,周桂官更加坚定地认为:“教师第一”。
   1.人是需要被逼着成长的。
   在整理书房时,一摞明信片忽然滑落到地面,捧起来一张一张细细品读,冯杰的心中涌起一阵阵暖流,一幅幅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时光又回到2015年8月12日。
   那一天,沭阳如东中学派车去接冯杰一行十几位老师来沭阳支教。一路上,作为新参加支教的老师,他一直向已支教几年的老师问这问那。虽然决定了去沭阳支教,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可冯杰还是担心能不能适应新学校快节奏、高强度的教学生活。带队的葛书记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说:“不要担心,我相信你很快会适应的,教学也一定能行的。”葛书记的话让他心情有所舒缓,同时,他也暗下决心:一切从头开始,努力做出一份成绩,不能丢如东教育人的脸!
   来到学校安顿好食宿后,周桂官便带冯杰一行跑遍校园各个区域熟悉环境,特别是在教学区几栋楼的各楼层上上下下地穿行,边走边给他们介绍学校建校前后的一些情况。“我当时在想,周校长精力真充沛,难道他不吃力吗?毕竟近70岁的人了,没有坚韧的吃苦担当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真令我由衷敬佩!”冯杰心里嘀咕,紧接着,几位新教师就陆续收到教学任务,冯杰负责高一两个实验班的数学课。虽然以往他从未教过实验班,但还是硬着头皮把任务接了下来,先是认真去听其他实验班教师的课,看看别的教师是怎么上课的,然后再去图书馆广泛查阅资料,充分地备好课,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功。
   “两个班120多人,对作业、练习、试卷全批全改,及时讲评订正,差不多是原来在如东三个教学班的工作量,说实话当时真忙得我喘不过气来。”冯杰坦言,“听课、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起早熬夜是家常便饭。加之初来沭阳,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很是难受,可我也没好意思跟别人说。”“周校长年纪那么大了都能吃得了苦,我还有什么怨言呢,我心里想着必须坚持。庆幸的是,最后交班考试,我教的两个班分列四个实验班前列。”这段经历着实让冯杰感受到在沭阳如东中学教书的不容易,诚如他所言,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沭阳如东中学的几年,我真的认识到人要逼着自己成长,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努力,成绩就是干出来的。”冯杰说。
   作为如东与沭阳联合打造的公办高中,沭阳如东中学不仅承载着社会的期望,更是寄托了沭阳老百姓的梦想。在学校德馨楼前的泰山石上,有周桂官手书的两个大字——担当,他说:“要让全体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担负起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责任,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这就是我眼中的教师担当!”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要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让所有教师实现优教优酬,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于是,“逼”着教师成长、留住人才便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不二法门。周桂官提出“考学制度”,考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校精神的理解,考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典型案例的分析,组织教师考全国卷、江苏卷、山东卷、上海卷等,让教师掌握高考命题趋势和试题呈现方式。以考促学、以考促教,让青年教师懂得了怎样让自己变得优秀。这种倒逼式教育教学管理让沭阳如东中学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我刚到校时的那几年,每上一节课至少要有四五个年轻教师跟着听课。听课既是学校的硬性要求,又是他们自身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优秀是熬出来的,成绩是逼出来的。”从建校之日就跟随周桂官來沭阳支教的数学教师张小超颇有感慨。如今“优秀是熬出来的、是逼出来的、是拼出来的”已经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2010年研究生毕业的江浩老师从最初的先听课后上课,不听课不上课,到今天的每堂课几乎都有新教师听他的课,实现了专业上快速成长。江老师连续多年任教高三实验班数学,已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平时必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最后才会如沐春风。”周桂官的这句话,时刻激励着每一位教师不断逼着自己成长。建校10年间,在周桂官的带领下,学校出了1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2名宿迁市名教师、80多名市学科带头人和市骨干教师。同时,学校成为“南京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伙伴”“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学科研基地”,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优质生源基地。
   2.我就是你们的家长。
   2010年4月的一天,南京下着雨。4月正是成千上万大学生忙着找工作的时候,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朱静便是其中的一位。她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沭阳如东中学来南京师范大学现场招聘考试,她也参加了。晚上9点多,朱静接到沭阳如东中学的电话,告知她已经通过了考核,并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钟签约。因为同时参加另一场招聘,当朱静第二天赶到签约地点时,已经过了中午12点,“估计招聘老师已经离开南京了。”朱静心里嘀咕,可当她推开门却看到有两位老师还在,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周桂官。
   “对不起,老师,我迟到了,我是从徐州赶过来的,刚刚到南京,但还是来迟了。”“没关系,我们一直在这里等你,你吃午饭了吗?”周桂官问。朱静道:“还没呢。”看着气喘吁吁的朱静,周桂官有些心疼,随即让身边的一位老师去给朱静买了麻团、包子、豆浆。这个时候,朱静紧张的情绪逐渐舒缓下来。“周校长非常和蔼可亲,尤其是第一次见面就这么关心我,让我心里很暖。”朱静说,“在外求学7年,这一次感觉像是遇到了家人。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去沭阳如东中学工作的决心。”    2010年农历八月十五,这是朱静来沭阳如东中学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因为离山东老家比较远,所以没有选择回家。这一天,周桂官看到好几位外地教师也没有回家。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些远离父母的年轻教师不就像自己的孩子吗?随即便约他們晚上一起吃团圆饭。饭桌上周桂官说:“你们远离家乡,学校就是你们的家,我就是你们的‘后勤部长’,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给你们办,一定让你们无后顾之忧。”
   干劲十足的朱静工作才几年就开始带高三实验班,但在周桂官的心里,一直还有个心愿未了。工作繁忙的朱静,平时很少有时间回山东老家和父母团聚,父母都盼着女儿能早点成家。这些事周桂官心里清楚。为了帮朱静解决人生大事,周桂官牵线搭桥让她在沭阳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考虑到朱静成家后父母不在身边,不免常常挂念,周桂官又主动找到朱静,问她是否愿意将老家的父母接到学校,学校可以给她父亲安排一些打杂的活计。这样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作为学校400余位教师的“家长”,周桂官的关心无时无处不在。沭阳如东中学的教师每年特别期盼的一件事,就是生日那天校长赠予的贺词。周桂官已连续10年坚持给每一位教师写生日贺词,至今已写了2667封。一句生日祝福语,如今已经成为他与教师交流的别样方式。
   周桂官会根据每位教师的姓名、个性、爱好和教学特点来写祝福语,如写给梁永丽老师的贺词是:优雅知性是永远的美丽;写给涂恒丽老师的生日贺词是:教育就是给学生心灵世界“涂”上爱的温暖色彩。教师收到的不仅是一句祝福语,更是校长对他们寄托的教育情感。
   同时,周桂官也会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传递给教师,如写给李德夫老师的生日贺词是:教育就是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良知和道德自觉;写给佘春富老师的生日贺词是:让学生精神富裕起来是教育的重大使命;写给薄春节老师的生日贺词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忠贞不二的气节。很多教师都从生日贺词中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更多的时候,周桂官会在生日祝福中和教师谈教育理想、谈读书与人生、谈学生成长,如写给薛海军老师的贺词是: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经典的海洋里畅游;给文印室工作人员於海霞的贺词是:教育不是要追求海量复印,而是要追求海量阅读;写给体育老师李响的贺词是:把阳光跑操打造成学校的一块响亮品牌。为教师写生日贺词,拉近了周桂官与教师的距离,为沟通开启了一扇心灵之窗。“周校长的贺词虽然简短,但浓缩了他对教育、对我们教师的无限深情,我当以此为动力,发扬担当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树华如是说。
   全校教师的所思所虑所急,始终是周桂官最大的牵挂。对教师职称评聘、夫妻分居、孩子就学等问题,周桂官总是一一记在心中,不辞辛劳、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找领导求朋友帮助协调解决。对患病和家庭困难的教师,除了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外,周桂官更是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最让周桂官欣慰的是学校先后有4位身患癌症的教师战胜了疾病,重新走上了教育教学一线。
   3.牢记课比天大。
   学校初建,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仅有的80名教师中,既有应届毕业生,也有来自省内如东、海安地区的支教教师,还有从民办学校招聘的教师和从本县乡镇和县城高中抽调来的教师。学校一方面争取一切机会送教师赴外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也力邀诸多教育专家来校指导。但是,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很难大面积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周桂官深知,质量立校关键在课堂,课堂高效关键在教师,教师成长关键在上好每一节课。好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课已尽,意无穷”的享受,是伴随终生的“财富”。于是,周桂官便提出以校本培训的方式,推动教师在相互听课中快速成长,周桂官本人则是在评教中“品课”。
   周桂官把教师相互听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硬性规定来抓。他要求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人每周至少要听3节课,每周印制听课表格,每天及时检查反馈,并且实行新老结对,以师带徒,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新教师先听课后上课,不听课不上课,每周每个备课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安排一位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周桂官严格要求教师,更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巡查听评课,这一查就是10年。周桂官坦言:“让我校教师完成这样的凤凰涅槃的过程,会让他们慢慢走向专业自觉。”
   评课是对一节课的重要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深度思考。周桂官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带着问题开展听评课,即在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进一步反思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学科素养;如何探索基于情境的探究式教学;如何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素养提升为核心的生本课堂。“评教不难,难的是通过评教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师生的互动,让学生们遇到越来越多的好老师。”周桂官说。
   周桂官在校时,坚持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这已经做到了常态化、制度化。他更是一直坚持走动式管理,及时了解教师的心声和需求,及时发现学校的教育管理问题,并随时改正。副校长洪兵说:“周校长平时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是他的听课笔记却记得密密麻麻,每听完一节课,都要写上半页纸的听课随感并与教师交流。正是他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他与教师共同铸造了‘生为本,学为上’的高效课堂。”
   优秀青年教师纪小苏来学校8年,听遍了全校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异彩纷呈,我如同在万花丛中采粉酿蜜。”纪小苏说,“我其实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周校长告诉我,教师要一门心思上好课、听好课,不需要刻意去考虑其他事情,好好工作就行了。”如今,互相听课在沭阳如东中学已经蔚然成风,教师提着专用板凳去听课,匆匆行走在走廊上,已经成为沭阳如东中学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办学过程中,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作为校长,周桂官始终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对骨干教师,他轻轻点拨;对年轻教师,他惜贤爱才。他是带领教师不断成长的校长,也是对教师爱而有方的“好家长”。   下篇:大爱无疆
   周桂官荣获“最帅校长奖”,在2016年学校召开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校学生会主席将一张78名班长手工制作、集体签名的奖状颁发给了周桂官。回忆起那一次获奖经历,周桂官感慨:“学生代表给我颁奖,我事先毫不知情,我这辈子获奖不少,唯独这一次对我来说意义特别重大,这是全校4000余名学生对我办学的充分肯定和褒奖,我也必将终身铭记,奋发努力,永不懈怠,绝不辜负他们对我的高度信任。”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周桂官坚守的一条底线,也是获得学生代表颁奖的根本原因。
   1.18名孤儿失亲不失养。
   周桂官就像农夫守望麦田一样守望着学生,陪伴着学生的成长,时刻关心学生能否吃上热饭、喝上热汤,能否睡好、穿暖。他尤其关注学校里的孤儿学生。建校10年来,他坚持对18名孤儿实行生活上的包保责任制。每年春节前,他都要亲手为这些孤儿送上压岁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何光旭是18名孤儿之一。在采访他之前,记者先把周桂官正在接受采访的照片发给他,看到照片的何光旭有些激动。他说:“如今,虽然我已经工作,但是回忆起高中时光,那里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是沭阳如东中学培养了我、帮助了我、成就了我。”何光旭2010年在沭阳如东中学就读,一晃10年了,在他心里,虽然没有双亲的陪伴,但是周桂官俨然就是慈祥的老父亲。
   那是何光旭读高三的时候,“每天午休后,去洗手间用冷水沖把脸,然后站在走廊栏杆前,或是愣神发呆,或是凭栏远眺,或是与同学胡吹乱侃,阳光洒在还印有睡痕的脸上,偶尔还飘来一阵桂花香。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可是每天不可多得的闲散时光,虽然只有午休后的几分钟而已。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有同学小声说:‘校长来了。’原来是周校长来了,对这一切,大家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他经常在课间走到学生中间看看。”何光旭回忆说。
   “周校长一个人,不动声响,面色温和,在走廊里安静走过。因为怕打扰到大家学习,他不进教室,偶尔透过窗户朝教室里看看,偶尔和走廊上的同学说说笑笑。”何光旭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周校长认识我们这个楼层的很多同学,他见到认识的同学,就会喊出那个人的名字,然后交流几句。我很幸运,周校长也认识我。周校长看到我,笑着叫我的名字。我走过去,有点腼腆地回了句‘校长好’。”“‘你们高三学生很辛苦啊,最近休息得怎么样?营养能不能跟上?’周校长一般不会问我们学习的事,他更关心我们的生活和身体情况。他经常教导我们,不仅要有钢铁般的学习毅力,也要有钢铁般的身体素质。他带领高三学生跑操一直坚持到高考最后一天,他真的放心不下我们这群十七八岁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同时也在长身体。”周桂官在走廊里稍稍停留,与学生简单交流几句,不一会儿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只留下周桂官远去的背影。
   让周桂官最为高兴的是这18名孤儿全都考上了大学,看着他们长大奔向远方,周桂官心里甚是欣慰。回忆起高中岁月,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但这群孩子是幸运的,他们一直有周桂官的大爱相伴,这种大爱真正为这群孩子编织了生活学习的“暖冬之梦”。
   2.贫困家庭学生的暖心记忆。
   “给孩子发助学金这样的事情,周校长都是很低调的,从来不在大会上进行。”班主任汤鹏老师说,“对于贫困家庭学生的帮助,周校长一直非常关心,他都是在仔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后,然后再一对一地给予帮助。”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或其他原因而失学,周桂官始终履行自己的诺言。
   2013年毕业的小汪,现在是东南大学软件学院的研究生,她自幼父母离异,跟随舅舅生活,生活上一直比较困难。周桂官了解到情况后,不仅免除了她的学杂费,还将小汪列入扶贫名单,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助。“我的母校有着一位受人尊敬的校长,就是周校长,在我心中,周校长是一个既认真又可爱的人,有时候,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周爷爷’。那个时候,为了照顾我的感受,周校长没有把贫困资助名单公开,还鼓励我努力学习。”小汪回忆,“正是受到周校长的激励并且在生活上没有了后顾之忧,我才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学业。”
   高考冲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起早带晚奋力拼搏。为了给学生增加营养,周桂官要求食堂每天上午大课间给学生发一个煮鸡蛋。“那时候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等着课间吃鸡蛋了,每个人拿着鸡蛋一边吃,一边有说有笑,好像一天的压力在那个时刻忽然得到了释放。”小汪说,“所有人应该都不会忘记,在高三那么紧张的时候,我们竟有这么一段暖心的记忆。”
   帮扶贫困学生,任重而道远。10年来,为了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周桂官采取了三条教育扶贫实招。一是通过沭阳县开展的“脱贫攻坚”行动,让全体教师与定点的贫困户结对扶贫,知贫困户之根,解贫困户之难,助贫困户脱贫一臂之力,从而加深教师对“教育扶贫是脱贫之根本”的认识,增强全体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档案。对贫困家庭学生,及时摸清情况,然后会同相关处室研究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或则免学习资料费,或则免就餐费用,或则免校服费用等,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懂感恩、求上进、勇担当。三是设立奖学金制度,激励家境贫寒的学子积极上进、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周桂官个人先后出资500万元设立“周桂官教育奖励基金”,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标兵。2014年以来,教师有160人次获得此项奖励,学生有近140人获得奖励。
   “沭阳农村有的一家好几个孩子,家庭困难的不在少数,不少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们竭尽全力关心这些留守孩子。冬天给家庭贫困的孩子购买羽绒服、羊毛衫,周末带着留守在家的孩子回到宿舍给他们开点小灶……周校长总想着把最好的关怀毫无保留地给予沭阳的孩子。”曾经在沭阳如东中学支教的教师钱鹏说,“在沭阳如东中学支教的两年,周校长时刻提醒我们要‘静待花开’,教育是一项育人的伟大工程,教育工作者应当一天天地陪伴学生、感染学生,总有一天,每朵小花都能绽放出光彩。我们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家境的贫困感到忧虑,更是作为教师的责任所驱使。虽然有时候也会受到别人的质疑,但我们作为教师对贫困学生的爱与关心从未动摇过。”    “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改变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是积德的善事,我无怨无悔,必将终身践行。”周桂官兑现了他的承诺,他将大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确保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贫而辍学。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更需要陪伴与爱护,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师者,其职责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以大爱之心滋润学生心灵。
   3.学困生更需要托底守护。
   “校长,到高三了,是不是我们也学习其他学校,到高三就不要再讲究平均分了。有些学生确实抓不上去,是不是可以放一放了?”有教师向周桂官谈起了自己的想法。“绝对不行,高三更要抓平均分!”周桂官毫不犹豫地回答,“到高三如果你放弃一些学生了,会让那些少数学生感到学校在放弃他们。一方面,这对孩子伤害太大,另外一方面,少数学生不好好学习,会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绝不能放弃一个学生,这是一条必须坚守的底线。”
   高三,教师面对的是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到了高三最犯难的事,便是如何“拉一拉”那些学困生。“对学困生难道真的要放弃他们吗?绝对不行。”吕芹芹老师大胆开启了她的教学变革,“我让班上化学成绩倒数的学生当课代表。”吕芹芹说,“一开始,她还不乐意,以为我是开玩笑的呢,后来我天天找她谈心,讲她的各种优点。这个孩子慢慢变得自信了,学习兴趣也浓了。一学期下来,她的化学成绩慢慢地往前靠,后来化学都考到A了。”事实上这些年来的高考实践证明,不少被认为没有希望的学生,往往因为学校的不离不弃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周桂官始终坚持的原则。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待,周桂官坚持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他坚持平行分班不动摇,坚持均衡配置师资不动摇,坚持教学考核重均分更重进步不动摇,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动摇。对学困生的帮扶,他坚决落实“责任包保、一生一策、精准补差、滚动考核”,不允许教师嫌弃学生,更不允许教师劝退学生。对学困生一律实行周末免费补习制度,相关教师的报酬由学校统一解决。周末免费补习制度提升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学为上,生为本”是周桂官一直倡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学困生不是差生,更不是无药可救的学生,只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让这些学生爱学、乐学、善学。理念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实现,这是周桂官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基于问题解决的‘301515’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301515”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指的是,课堂教师教授知识不超过30分钟,學生的练习不少于15分钟,师生提问不少于15人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这一教学模式体现着周桂官的深度思考。在他当教育局局长的时候,就指出要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是“301515”教学模式的提出,保证了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消化的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变“知识传授的课堂”为“学生思维训练的课堂”。实践证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在连续几年“小高考”中,沭阳如东中学的合格率均为100%,高考工作更是连年获得宿迁市教育质量特等奖。
   一个灵魂可以唤醒另一个灵魂,一颗善良的心可以打动另一颗心。因为爱学生,所以满腔热血;因为爱学生,所以倾注全部心血。周桂官用大爱和奉献,诠释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美丽宣言。他说:“我们要办有良心的教育、负责任的教育、老百姓满意的教育,我们要对全体学生负责。”
  结语
   “把孩子送到沭阳如东中学,孩子上大学就稳当了,我们的家庭就有希望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没有苏霍姆林斯基就没有帕夫雷什中学,没有杜威就没有芝加哥实验学校,而周桂官的名字则与沭阳如东中学连在了一起。10年精心护育,周桂官向我们诠释了担当精神的内涵:担当是“沭阳兴旺,舍我其谁”的追梦情怀,担当是“教育至高,教师第一”的崇高理想,担当是“不忘初心,大爱无疆”的宏大气魄。如今,周桂官的担当精神已经与沭阳如东中学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融为一体,成为照亮师生前行的灯塔。
  老百姓是出卷人,周桂官便是那答卷人,沭阳如东中学不断刷新的“成绩单”向我们昭示,改变教育落后生态不是梦想。
其他文献
·背景提示·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涉及对国家教育政策和培養目标的正确理解,也与普通高中自身的师资、设备、经费等因素息息相关。改革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但是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改革是一定可以推进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领航者,一直坚信要在改革中克服困难,而不是等到没有困难再去改革。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好教师成就好学校,首先要确定教师是专业的。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其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站在中国教育“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伴随着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更高要求,学生的“引路人”必须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而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正
【关键词】《萤火虫》;散文教学;情境教学  理想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趋向于强调理想境界中的理想人格,应当是真、善、美的统一。真的本质要求是合真理性,善的本质要求是合目的性,美的本质要求是合理想性。真、善、美的统一,就是合真理性、合目的性、合理想性的统一。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理想人格,应当体现真、善、美的统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学科教学与育人的贯通融合方能达成理想的学校教育。李吉林情境教育
·背景提示·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被人们认识并重视。我省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便牢牢把握本省的实际情况,在加強基础建设、增强改革力度等方面稳步推进,逐步构建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职教体系,不仅开拓了多层次人才的培养渠道,更是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广泛要求,走上了一条职教强国之路。
主持人语  习作教材是小学习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即便是教材,要走向习作教学,也需要进行适合儿童文化的“二度开发”。当下,面向儿童的习作课程的开发可谓百舸争流,遗憾的是,在诸多的习作课程开发中,很多是基于自身经验的“我主张”,缺乏课程论指导下的科学视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开发的着力点放在写作内容上,而对教学内容(文体知识)则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界定。本期专题我们试图从课程论的视角,去探索童年文化生态下
【摘 要】新编苏教版《科学》教材把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取向,为教师使用教材留下了充分的空间。然而长期以来,教教材的积习影响深远,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对什么是教材、谁在使用教材、使用教材干什么、教材应该怎么使用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科学教材;教教材;用教材教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5-0022-0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少年中国说》;构思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49-01  【作者简介】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南京,210013)名誉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说”是一种说理议论的文学体式,写法比较灵活,大都讲究文采,也常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说”不宜简单地当作说理文,而是需要把握
【摘 要】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品德、志趣、心理等方面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更是影响这一时期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梳理地方历史,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搭建校园活动平台,开发各类校本课程,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在提升学生素养上作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博雅;南孔文化;儒学校园;国际理解;生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
【摘要】教师未教,学生已懂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密切把握学情,把对未知的探索转为对已知的思辨;注重课前预设,把对共性的追求转化为对个性的张扬;巧用移动卡片,在发散思维中完善认知结构;回归生活实际,在解释应用中实现知识的内化等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意蕴。  【关键词】把握学情;课前预设;完善认知结构;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摘 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生长力。在接续传承中出新光大,是永葆特质与焕发活力的关键所在。珍视传统,与时俱进,择高而立,接地稳行,江苏省宜兴市湖?实验学校以“养正”为品牌特色的文化,在传承与创新、淬炼和提升中,实现了学校的个性化、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养正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6-0051-02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