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助产技术执法情况的检查探究基层产科护理管理情况。方法: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要求,结合医疗保健产科工作要求,制定相关检查标准,对医疗机构产科进行实地考察,查看他们填写的病例、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等,评价产科助产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结果: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相对较高,产科护理管理成效明显,一级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较低,产科护理管理成效不明显。结论:通过对助产技术执法情况的检查,一方面规范了产科护理管理,另一方面促进医疗机构产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由于乡镇一级医院没有普及科学技术,对产科护理管理没有强烈的认知,所以对乡镇一级医院还要加强基层产科护理管理,规范其行为。
【关键词】 助产技术;执法检查;产科护理管理
通过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促进医疗机构产科建设,为了规范助产技术,提高基层产科护理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组织助产技术执法检查组对医疗机构产科进行检查助产技术情况。通过提高相关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和强制实施相关法制,对提高基层产科护理管理取得较好的成效。检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各县(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产科7家,其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10家,根据具体情况暗访一些没有列入检查的医疗机构。
1.2 方法
1.2.1 制定标准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要求和《助产技术服务考核标准》等相关文件,结合医疗保健产科工作要求,制定相关检查标准。检查过程中,补充或修订医疗中普遍存在或突出的问题,完善检查标准,使其内容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1.2.2 检查方法
对以上医疗机构产科进行突击、实地考察,查看他们填写的病例、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等,评价产科助产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考查内容包括:产房布局、医疗设施、药品配置、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人员素质等方面。被检查的17家医疗机构产科,其中二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其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只有6家达到标准,通过率为76.47%。对没有达到标准的医疗机构,令其限期整改,3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查、评价。
2 检查效果
2.1 促进医疗机构产科建设
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助产技术服务考核标准》法制的强制实施,以及相关人员对医疗机构进行的执法检查,促进了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建设医疗产科,使医疗机构产科的硬件和软件设备都有很大改观。新建或改建产房,使其更符合标准,购置新的医疗设备、仪器设施、抢险物品、新生儿复苏囊、辐射床等,为产妇提供优良的分娩环境和先进的产科技术。
2.2 规范了助产技术
通过执法检查,促进医疗机构在医护行为执行过程中控制和维持其技术质量,保证了母婴安全,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其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自觉重视无菌操作。在施行技术操作的时候,做到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确保产妇的安全。
2.3 提高产科护理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规范医疗机构产科行为的制度,使得医院加强对提高产科护理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重视,增强医务人员的自律行为,并树立自觉依法护理的意识。对产科人员和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进修和岗前培训,针对突出问题,如新生儿窒息复苏、高危妊娠、异常分娩等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产科护理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
2.4 限期整改效果明显
对没有达到标准的医疗机构产科进行先期整改之后,复查均合格。在第一次检查的时候提出的整改方案都有得到很好的施行,比如产房布置不合理的,经过整改,已经符合标准要求;设备不完善的,都补足了新的设备。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不高的医护人员,在限期内都有进行专业培训,其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需继续加深学习。
3 基层产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也逐渐呈现现代化,医疗机构产科关系着产妇的安全生产和婴儿的健康,这就要求医疗产科加强产科护理,规范护理行为,对围生期保健、新生儿急救要足够重视,提高产科质量。面对目前产科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改,完善产科行为,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
3.1 产科护理现存问题
3.1.1 产科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技术水平都不高
助产技术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产科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熟练、专业理论水平低,缺乏对产程进展、分娩机制、产科合并症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知识,遇到异常情况不懂如何处理、缺乏沟通、不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达不到要求,还影响着整个产科的质量。
3.1.2 产科护理人员素质偏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都希望别人尊重自觉的隐私权,很多产科医务人员没有保护孕产妇隐私的意识,对未婚、再婚、携病等孕产妇的情况在医院里传播,或者随意评论,态度恶劣、言语粗俗,或者在公共场所与孕产妇交谈一些关于孕产妇身体隐私,这种种行为都对孕产妇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在待产室时,医护人员对产妇的言语、态度冷淡,没有耐心解释产妇的疑问或者安抚产妇的焦虑心情,没有考虑到她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的心理状态,承受能力低弱,需要的是医护人员的关心、体贴和理解。
3.1.3 产科存在较多纠纷事件
产科写错或弄丢新生儿的手脚圈,没有及时更正、补办;新生儿有一些多指(趾)、皮肤破损等异常情况的,没有及时发现处理;给新生儿洗澡的时候,水温过高,导致其皮肤烫伤;接种疫苗的时候,没有做好记录,以致有的新生儿漏接,有的又重接。医护人员在未告知产妇和很能好地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进行会阴侧切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细菌感染的可能。
3.2 解决方法
3.2.1 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助产技术服务考核标准》等相关法律、法制知识,维护医疗秩序、规范医护行为。收集一些医疗护理纠纷事例、案件,对护理人员进行警戒学习,讨论事例、案件中引起纠纷的行为,学习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避免这些行为的出现,消除隐患、防范纠纷。增强管理意识,护士长要经常检查、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操作行为进行预防性管理,确保医护人员认真、严格按法律、法制规定的行为标准执行。
3.2.2 提高专业理论、技术水平
对护理人员进行各种相关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其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应对孕产妇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助产人员,更应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冷静、准确的观察、分析、处理,减少治疗失误,确保母婴的安全、健康。护士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反复对每一位护士进行业务知识、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检查和考核,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相应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
3.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从医学心理角度来看,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的服务行为和尊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妇是否能顺产,所以,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强化其服务意识,把产妇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尊重孕产妇的隐私,耐心回答孕产妇的疑问,减轻她们的焦虑心理,让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顺产。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工作主动性,主动巡视、帮助、关心孕产妇,及时反映、报告异常情况,保证孕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3.2.4 执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在工作中形成明确的目标体系,使每个医护人员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是一种平等参与、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医护过程中,明确每一位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及其责任,制定考核标准和细则,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做到赏罚分明,不仅减少医护过程中的差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通过目标管理,让每一个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在工作过程中,做到负责、认真,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护理质量。
3.2.5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
科学、合理的产科环境和完善的产科设备是减少医护行为中差错事故、医疗事故的基础之一,因此,要求产房的物品要摆放整齐、有序,不能随便更改位置,用过的物品、设备经过消毒后要及时放回原处,经常检查物品是否充足、设备是否完好,对缺少的物品要及时补足。 对新生儿的护理要做到位,首先要保证新生儿的手脚圈无掉落、混乱,防止弄错;其次,对新生儿进行洗澡时,水温要适当,不能烫伤新生儿的皮肤,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要仔细核对信息,确保每个新生儿都能准时接种。
4 结语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临床科室,它关系着孕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健康,也牵连着医疗机构和孕产妇的整个家庭,所以,产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很重要,不能存在一丝一毫的疏忽。通过对省内部分医疗机构产科的助产技术执法检查,得知虽然在各个医疗机构都有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规范了产科护理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没落实到位,很多基层的护理管理工作还是没有做得很好,还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自身素质,提高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江秀敏,徐玉英. 从助产技术执法检查思考基层产科护理的管理.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3):65-66.
[2]余建芬.产科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2409.
[3]朱丽仙.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风险问题及对策.家庭护士.2008,2(6):354.
[4]葛玉娟,徐芳.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00-101.
[5]黄萍.产科开展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伦理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04(19):53-54.
【关键词】 助产技术;执法检查;产科护理管理
通过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促进医疗机构产科建设,为了规范助产技术,提高基层产科护理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组织助产技术执法检查组对医疗机构产科进行检查助产技术情况。通过提高相关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和强制实施相关法制,对提高基层产科护理管理取得较好的成效。检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各县(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产科7家,其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10家,根据具体情况暗访一些没有列入检查的医疗机构。
1.2 方法
1.2.1 制定标准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要求和《助产技术服务考核标准》等相关文件,结合医疗保健产科工作要求,制定相关检查标准。检查过程中,补充或修订医疗中普遍存在或突出的问题,完善检查标准,使其内容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1.2.2 检查方法
对以上医疗机构产科进行突击、实地考察,查看他们填写的病例、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等,评价产科助产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考查内容包括:产房布局、医疗设施、药品配置、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人员素质等方面。被检查的17家医疗机构产科,其中二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其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只有6家达到标准,通过率为76.47%。对没有达到标准的医疗机构,令其限期整改,3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查、评价。
2 检查效果
2.1 促进医疗机构产科建设
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助产技术服务考核标准》法制的强制实施,以及相关人员对医疗机构进行的执法检查,促进了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建设医疗产科,使医疗机构产科的硬件和软件设备都有很大改观。新建或改建产房,使其更符合标准,购置新的医疗设备、仪器设施、抢险物品、新生儿复苏囊、辐射床等,为产妇提供优良的分娩环境和先进的产科技术。
2.2 规范了助产技术
通过执法检查,促进医疗机构在医护行为执行过程中控制和维持其技术质量,保证了母婴安全,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其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自觉重视无菌操作。在施行技术操作的时候,做到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确保产妇的安全。
2.3 提高产科护理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规范医疗机构产科行为的制度,使得医院加强对提高产科护理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重视,增强医务人员的自律行为,并树立自觉依法护理的意识。对产科人员和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进修和岗前培训,针对突出问题,如新生儿窒息复苏、高危妊娠、异常分娩等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产科护理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
2.4 限期整改效果明显
对没有达到标准的医疗机构产科进行先期整改之后,复查均合格。在第一次检查的时候提出的整改方案都有得到很好的施行,比如产房布置不合理的,经过整改,已经符合标准要求;设备不完善的,都补足了新的设备。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不高的医护人员,在限期内都有进行专业培训,其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需继续加深学习。
3 基层产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也逐渐呈现现代化,医疗机构产科关系着产妇的安全生产和婴儿的健康,这就要求医疗产科加强产科护理,规范护理行为,对围生期保健、新生儿急救要足够重视,提高产科质量。面对目前产科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改,完善产科行为,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
3.1 产科护理现存问题
3.1.1 产科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技术水平都不高
助产技术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产科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熟练、专业理论水平低,缺乏对产程进展、分娩机制、产科合并症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知识,遇到异常情况不懂如何处理、缺乏沟通、不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达不到要求,还影响着整个产科的质量。
3.1.2 产科护理人员素质偏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都希望别人尊重自觉的隐私权,很多产科医务人员没有保护孕产妇隐私的意识,对未婚、再婚、携病等孕产妇的情况在医院里传播,或者随意评论,态度恶劣、言语粗俗,或者在公共场所与孕产妇交谈一些关于孕产妇身体隐私,这种种行为都对孕产妇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在待产室时,医护人员对产妇的言语、态度冷淡,没有耐心解释产妇的疑问或者安抚产妇的焦虑心情,没有考虑到她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的心理状态,承受能力低弱,需要的是医护人员的关心、体贴和理解。
3.1.3 产科存在较多纠纷事件
产科写错或弄丢新生儿的手脚圈,没有及时更正、补办;新生儿有一些多指(趾)、皮肤破损等异常情况的,没有及时发现处理;给新生儿洗澡的时候,水温过高,导致其皮肤烫伤;接种疫苗的时候,没有做好记录,以致有的新生儿漏接,有的又重接。医护人员在未告知产妇和很能好地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进行会阴侧切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细菌感染的可能。
3.2 解决方法
3.2.1 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助产技术服务考核标准》等相关法律、法制知识,维护医疗秩序、规范医护行为。收集一些医疗护理纠纷事例、案件,对护理人员进行警戒学习,讨论事例、案件中引起纠纷的行为,学习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避免这些行为的出现,消除隐患、防范纠纷。增强管理意识,护士长要经常检查、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操作行为进行预防性管理,确保医护人员认真、严格按法律、法制规定的行为标准执行。
3.2.2 提高专业理论、技术水平
对护理人员进行各种相关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其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应对孕产妇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助产人员,更应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冷静、准确的观察、分析、处理,减少治疗失误,确保母婴的安全、健康。护士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反复对每一位护士进行业务知识、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检查和考核,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相应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
3.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从医学心理角度来看,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的服务行为和尊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妇是否能顺产,所以,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强化其服务意识,把产妇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尊重孕产妇的隐私,耐心回答孕产妇的疑问,减轻她们的焦虑心理,让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顺产。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工作主动性,主动巡视、帮助、关心孕产妇,及时反映、报告异常情况,保证孕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3.2.4 执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在工作中形成明确的目标体系,使每个医护人员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是一种平等参与、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医护过程中,明确每一位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及其责任,制定考核标准和细则,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做到赏罚分明,不仅减少医护过程中的差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通过目标管理,让每一个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在工作过程中,做到负责、认真,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护理质量。
3.2.5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
科学、合理的产科环境和完善的产科设备是减少医护行为中差错事故、医疗事故的基础之一,因此,要求产房的物品要摆放整齐、有序,不能随便更改位置,用过的物品、设备经过消毒后要及时放回原处,经常检查物品是否充足、设备是否完好,对缺少的物品要及时补足。 对新生儿的护理要做到位,首先要保证新生儿的手脚圈无掉落、混乱,防止弄错;其次,对新生儿进行洗澡时,水温要适当,不能烫伤新生儿的皮肤,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要仔细核对信息,确保每个新生儿都能准时接种。
4 结语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临床科室,它关系着孕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健康,也牵连着医疗机构和孕产妇的整个家庭,所以,产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很重要,不能存在一丝一毫的疏忽。通过对省内部分医疗机构产科的助产技术执法检查,得知虽然在各个医疗机构都有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规范了产科护理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没落实到位,很多基层的护理管理工作还是没有做得很好,还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自身素质,提高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江秀敏,徐玉英. 从助产技术执法检查思考基层产科护理的管理.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3):65-66.
[2]余建芬.产科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2409.
[3]朱丽仙.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风险问题及对策.家庭护士.2008,2(6):354.
[4]葛玉娟,徐芳.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00-101.
[5]黄萍.产科开展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伦理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04(1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