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汪端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女诗人,她才气横溢,在她的诗中,涉及到女性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中主要是关于才、德、英雄以及道教方面。从汪端对这些女性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她在传统妇德思想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之间的挣扎,最后对道教思想的追寻可以看成是对传统妇德中“才命相妨”【1】的妥协。
关键词:女性形象;传统妇德;才命相妨;自我意识
汪端是清代中期著名的闺阁诗人,子允庄,号小韫。有《自然好学斋诗抄》传世,曾被梁乙真赞为“清代第一才妇也”。【2】在汪端的诗中,关于女性题材的数量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女性题材中所涉及到不同的形象可以让我们从中窥探出汪端的心路历程。
1.女性形象的不同方面
在汪端的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笔者试从才华技艺、妇德品行、英雄功绩、道教思想四个方面对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1)才华技艺
纵观汪端诗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她诗中才女的范围上至宫廷贵妇,下至京城名妓,身份并不能成为才女的门槛。除了诗艺之外,琴棋书画、岐黄之术、骑射剑术、卓越的胆识都纳入才的范围之中。黄皆令、曹妙清、杨云友、刘娥、朱淑真等是這类女性的代表。
在《段家桥访黄皆令故居》中,“小桥杨柳蘸晴波,离隐成诗屋补萝。”【3】描绘了黄皆令在断桥上用丹青书写来贴补家用的事情。在《南山第一桥访元女士曹妙清故居》中用“闲放鹤”、“静盟鸥”【3】来夸赞的才气脱俗、旨趣非凡。杨云友,虽为妓女,但有“诗情远树留春雨,话本澄湖鉴夕辉”【3】来为其才华作证明。这些女子,虽然身份各异,但都有着令人赞赏的才华。
(2)妇德品行
在清代,朝廷对孝烈的妇德品行非常重视,有明确的奖励制度,在这样的风气下,汪端对历代品行高洁、具有妇德的女性大力赞扬与表彰。对妇德有损的女性表示了讥讽之意。
汪端赞咏了曹太妃、刘节妇、隆安公主、钱莲仙、梁皇后等。在《齐云楼址吊张吴殉难诸妃嫔宫女》中,用“烈性难凋霜里柏,丹心应化火中莲”【3】表彰刘夫人自焚保节的义烈。以“可惜当年艰一死,题诗甘入宋宫来”【3】来讽刺贪生怕死,委身于宋太祖的花蕊夫人。
(3)英雄功绩
汪端虽为闺秀诗人,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对巾帼英姿的热爱。在她的笔下,对带有英雄功绩的忠勇女子赞誉颇多,主要有梁红玉、柳如是、秦良玉、沈云英、荀灌等。
在《题秦良玉画像》中“兵传白桿弓刀肃,捷奏红厓草木春。”【3】借秦良玉率兵攻克观音寺、红崖墩等重要关隘的战绩表达了对她的激赏。在《梅庄园吊梁红玉中》表现了对其“金山破地车”军事战绩的肯定。对于这些驰骋沙场,拥有不凡战绩的女子,汪端对她们的军事才能表现出欣赏与赞美。
(4)道家思想
在汪端这短暂的四十七年中,命途多舛,充满了悲痛苦楚。六岁,母亲去世,十六七岁时父兄早逝。十九岁长子满月后夭折。三十四岁,丈夫陈裴之逝去,小儿子因父逝去惊悸成疾。此后,汪端失去了一个女子所能拥有的生活依靠。生活的不幸带来的打击,加上当时所盛行的女子才能妨命的思想,使她对才命关系有所恐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诗文写作。此外,汪端也受其公公陈文述对仙界佛道思想喜爱的影响,逐渐生出了佛道之心,向道家思想靠拢,这在其后期的诗文创作中比较明显。
在《题兰云师道装小像》中“我识先生真面目,湛然常寂师天心。”【3】表达出对陈兰云修性功夫的称赞。在《完颜恽太夫人挽诗》用“妙莲大士净如莲,侍者因缘总若仙”【3】形容完颜恽珠,称她为妙莲大士的侍者。云华夫人、李腾空、蔡寻真等女性形象也是她道教思想的反映。
2.对传统妇德的遵守与自我意识觉醒之间的挣扎
(1)自我意识的觉醒
汪端出生于文化世家,良好的家学教育为她的才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许家,姨母梁德绳对她的女德、诗学造诣进行大力的培养。这些都促进了汪端自我意识的觉醒。笔者认为,这个觉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女性才华的赞美:自红颜薄命之说后,才高累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便逐渐流行开来。但在汪端的诗中,有不少关才女的描写,并对她们才华表达了赞美之情。用“前身应是谢芳姿”形容菊香,谓小青“焚余诗草返生香,遗集真应号断肠”【3】等表达对其赞赏与颂扬。第二是不以身份地位的高低来作为才女的标准:汪端诗中的才女上至宫廷贵妇,下至小家碧玉,从孝女烈妇到章台之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卞玉京和杨云友。这两位虽然都是妓女,但是才华出众,称杨云友“容华才笔丽惊鸿”【3】,用“侍儿捧砚怜明慧”【3】侧面烘卞玉京的才华。在清代,她们既不符合无才便是德的要求,更是德行有损。但是汪端对她们的才华表示出欣赏和赞美,不可不谓是对清代传统妇德的挑战和突破。第三对巾帼的赞扬与敬佩:如叱咤疆场的沈云英、突围救援的荀灌。汪端对她们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表达出须眉与巾帼无异,女子可与男性比肩的观点。
(2)对传统妇德的遵守
虽然在清代女性意识随着女性文学的发展与繁荣逐渐觉醒,但是传统妇德对女性的束缚并未因此减轻。相比于前朝而言,社会对女子书写的态度相对宽容,但无才便是德、才命相妨的言论枷锁依然存在。汪端作为清代的女子,难以摆脱当时的思想束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汪端对具备传统德的女子给予了极力的赞扬,特别是对贞女、孝女、烈妇着墨颇多,如《孙节母诗》、《吉孝女诗》、《许烈妇诗》等,还发出了“从来节妇似忠臣的看法”。第二:汪端在经历过父兄早逝、夫死子疾之后,逐渐接受传统妇德中才命相妨的观点。“自古仙才命不长”表达了她对才命之间关系的看法。临终时更是作诗道:“一生唯有修行好”。【3】笔者认为这是对当时才命相妨的惧怕与妥协,可以看作是对传统妇德的一种遵守。
三、结语
纵观汪端的一生,可以看出一方面她的女性自我个性意识逐渐觉醒,对传统妇德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她对传统妇德的观念大体上都遵循了男权社会秩序的要求。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才与德、才与命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在自我个性意识的觉醒与对传统妇德规范之间的踌躇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
李商隐《玉溪生诗集笺》卷一、[M]、上海:上海书籍出版社·1979·141
[2]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29·204
[3]胡扬帆《汪端诗歌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任亭亭,1995.1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18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关键词:女性形象;传统妇德;才命相妨;自我意识
汪端是清代中期著名的闺阁诗人,子允庄,号小韫。有《自然好学斋诗抄》传世,曾被梁乙真赞为“清代第一才妇也”。【2】在汪端的诗中,关于女性题材的数量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女性题材中所涉及到不同的形象可以让我们从中窥探出汪端的心路历程。
1.女性形象的不同方面
在汪端的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笔者试从才华技艺、妇德品行、英雄功绩、道教思想四个方面对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1)才华技艺
纵观汪端诗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她诗中才女的范围上至宫廷贵妇,下至京城名妓,身份并不能成为才女的门槛。除了诗艺之外,琴棋书画、岐黄之术、骑射剑术、卓越的胆识都纳入才的范围之中。黄皆令、曹妙清、杨云友、刘娥、朱淑真等是這类女性的代表。
在《段家桥访黄皆令故居》中,“小桥杨柳蘸晴波,离隐成诗屋补萝。”【3】描绘了黄皆令在断桥上用丹青书写来贴补家用的事情。在《南山第一桥访元女士曹妙清故居》中用“闲放鹤”、“静盟鸥”【3】来夸赞的才气脱俗、旨趣非凡。杨云友,虽为妓女,但有“诗情远树留春雨,话本澄湖鉴夕辉”【3】来为其才华作证明。这些女子,虽然身份各异,但都有着令人赞赏的才华。
(2)妇德品行
在清代,朝廷对孝烈的妇德品行非常重视,有明确的奖励制度,在这样的风气下,汪端对历代品行高洁、具有妇德的女性大力赞扬与表彰。对妇德有损的女性表示了讥讽之意。
汪端赞咏了曹太妃、刘节妇、隆安公主、钱莲仙、梁皇后等。在《齐云楼址吊张吴殉难诸妃嫔宫女》中,用“烈性难凋霜里柏,丹心应化火中莲”【3】表彰刘夫人自焚保节的义烈。以“可惜当年艰一死,题诗甘入宋宫来”【3】来讽刺贪生怕死,委身于宋太祖的花蕊夫人。
(3)英雄功绩
汪端虽为闺秀诗人,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对巾帼英姿的热爱。在她的笔下,对带有英雄功绩的忠勇女子赞誉颇多,主要有梁红玉、柳如是、秦良玉、沈云英、荀灌等。
在《题秦良玉画像》中“兵传白桿弓刀肃,捷奏红厓草木春。”【3】借秦良玉率兵攻克观音寺、红崖墩等重要关隘的战绩表达了对她的激赏。在《梅庄园吊梁红玉中》表现了对其“金山破地车”军事战绩的肯定。对于这些驰骋沙场,拥有不凡战绩的女子,汪端对她们的军事才能表现出欣赏与赞美。
(4)道家思想
在汪端这短暂的四十七年中,命途多舛,充满了悲痛苦楚。六岁,母亲去世,十六七岁时父兄早逝。十九岁长子满月后夭折。三十四岁,丈夫陈裴之逝去,小儿子因父逝去惊悸成疾。此后,汪端失去了一个女子所能拥有的生活依靠。生活的不幸带来的打击,加上当时所盛行的女子才能妨命的思想,使她对才命关系有所恐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诗文写作。此外,汪端也受其公公陈文述对仙界佛道思想喜爱的影响,逐渐生出了佛道之心,向道家思想靠拢,这在其后期的诗文创作中比较明显。
在《题兰云师道装小像》中“我识先生真面目,湛然常寂师天心。”【3】表达出对陈兰云修性功夫的称赞。在《完颜恽太夫人挽诗》用“妙莲大士净如莲,侍者因缘总若仙”【3】形容完颜恽珠,称她为妙莲大士的侍者。云华夫人、李腾空、蔡寻真等女性形象也是她道教思想的反映。
2.对传统妇德的遵守与自我意识觉醒之间的挣扎
(1)自我意识的觉醒
汪端出生于文化世家,良好的家学教育为她的才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许家,姨母梁德绳对她的女德、诗学造诣进行大力的培养。这些都促进了汪端自我意识的觉醒。笔者认为,这个觉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女性才华的赞美:自红颜薄命之说后,才高累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便逐渐流行开来。但在汪端的诗中,有不少关才女的描写,并对她们才华表达了赞美之情。用“前身应是谢芳姿”形容菊香,谓小青“焚余诗草返生香,遗集真应号断肠”【3】等表达对其赞赏与颂扬。第二是不以身份地位的高低来作为才女的标准:汪端诗中的才女上至宫廷贵妇,下至小家碧玉,从孝女烈妇到章台之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卞玉京和杨云友。这两位虽然都是妓女,但是才华出众,称杨云友“容华才笔丽惊鸿”【3】,用“侍儿捧砚怜明慧”【3】侧面烘卞玉京的才华。在清代,她们既不符合无才便是德的要求,更是德行有损。但是汪端对她们的才华表示出欣赏和赞美,不可不谓是对清代传统妇德的挑战和突破。第三对巾帼的赞扬与敬佩:如叱咤疆场的沈云英、突围救援的荀灌。汪端对她们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表达出须眉与巾帼无异,女子可与男性比肩的观点。
(2)对传统妇德的遵守
虽然在清代女性意识随着女性文学的发展与繁荣逐渐觉醒,但是传统妇德对女性的束缚并未因此减轻。相比于前朝而言,社会对女子书写的态度相对宽容,但无才便是德、才命相妨的言论枷锁依然存在。汪端作为清代的女子,难以摆脱当时的思想束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汪端对具备传统德的女子给予了极力的赞扬,特别是对贞女、孝女、烈妇着墨颇多,如《孙节母诗》、《吉孝女诗》、《许烈妇诗》等,还发出了“从来节妇似忠臣的看法”。第二:汪端在经历过父兄早逝、夫死子疾之后,逐渐接受传统妇德中才命相妨的观点。“自古仙才命不长”表达了她对才命之间关系的看法。临终时更是作诗道:“一生唯有修行好”。【3】笔者认为这是对当时才命相妨的惧怕与妥协,可以看作是对传统妇德的一种遵守。
三、结语
纵观汪端的一生,可以看出一方面她的女性自我个性意识逐渐觉醒,对传统妇德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她对传统妇德的观念大体上都遵循了男权社会秩序的要求。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才与德、才与命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在自我个性意识的觉醒与对传统妇德规范之间的踌躇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
李商隐《玉溪生诗集笺》卷一、[M]、上海:上海书籍出版社·1979·141
[2]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29·204
[3]胡扬帆《汪端诗歌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任亭亭,1995.1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18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