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开始。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身心都在快速成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想法,面对很多新的问题,独立自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使得很多初中生的心理情绪会有比较大的波动,容易受到外在环境、信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這其中藏着一种矛盾,一方面初中生希望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又难免因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到自己的状态。在面对初中生的时候,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支持学生成长进步的班主任,一定要去理解和关爱他们,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 青春期问题
一、问题提出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开始。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身心都在快速成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想法,面对很多新的问题,独立自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使得很多初中生的心理情绪会有比较大的波动,容易受到外在环境、信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其实藏着一种矛盾,一方面初中生希望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又难免因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到自己的状态。在面对初中生的时候,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支持学生成长进步的班主任,一定要去理解和关爱他们,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本班就出现过这样一名学生小李。他以往的成绩和表现都很优秀,但有段时间突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状态下滑。不仅课堂上听讲不再认真,而且也不像过去那样关心班级事务,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的时候缺少热情,不愿意与人交流。据其家长反映,在他与家长交流的时候,也总是对家长的询问和规劝感到很厌烦,不愿意去配合家长。笔者认识到,一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他关上了心灵的大门,把自己收缩到了一个小小的世界里。这对他的健康成长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必须找到机会走到他的心里去,帮助他去解决问题。
二、案例分析
鉴于小李目前表现出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状态,笔者认为短时间内不能贸然要求小李向老师敞开心扉。在他没有感受到班主任理解他的情况下,这样做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反而会将他推得更远。于是,笔者从以往对小李的了解,近段时间对小李的观察,小李家长反映的情况,以及与小李朋友的沟通交流结果出发,思考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小李发生了这种变化。最终,笔者发现小李并没有发生初中生普遍会出现的情感上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没有什么变化,家里更没有什么变故。仔细想来的话,竟然可以称得上是在大环境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他自己成了一朵不知从何而起的大大的浪花。
后来,笔者经过反复地思索,想到小李之前之所以一直表现得很优秀,跟他平时喜欢看书,心思比较细腻有很大的关系。正是这些书中的营养,让他显得比其他同龄人更懂事,更加成熟。那么会不会是一些还不适合他读的书,让他产生了一些困惑乃至虚无感呢?在经过又一轮的广泛沟通了解后,笔者终于能够确定,小李最近因为偶然的机会,读了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很可能是这些探讨人生终极意义的内容,让小李暂时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方法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是小李还不能理解的人生哲理让他感到了迷茫,那么就还要从这个角度去解决。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而外因是这种变化发生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放到小李的身上,他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成了他会出现状态下滑的根本原因。在尚不适合他阅读的书籍这一外因,也就是条件的影响下,变化终于发生了。内因要想解决,暂时是不可能的,因为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跳不过去的。但是,至少可以将外因解决掉,然后提升小李抵御这些外界因素不利影响的能力。
遵循这一思路,笔者在了解到小李最近都在读哪些书之后,马上也找来进行阅读。结果发现这些书的确都称得上是好书,是现代很多知识和认识的源起,代表着优秀人物的智慧结晶。但毕竟是“过去的智慧”,太过“形而上”,不是特别的“接地气”,在对很多问题的讨论上都存在“空对空”的缺陷,没有实践上的论证,或者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践。肯定就是这些缺陷,让小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百思不得其解,以为自己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帮助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家长和同学朋友看起来也不能理解自己。这多少反映出了小李有些“恃才傲物”的特点,自己想不到答案,别人必然也想不到,更是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解答。
下一步,就要采取具体的行动了。笔者提前与家长沟通好,选择一次放学的时候将小李叫住,然后问他:“小李,能不能等一下?老师知道你平时喜欢看书,最近正好老师也在看一本书,有些地方看不明白,想看看你是不是也读过,能不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小李显得很吃惊,但提到了他读书的爱好,在犹豫过后点了点头。
到了办公室之后,小李看到笔者拿出来的书,提出的问题,更加吃惊了。笔者能看得出来,当时小李心中一定在想教师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在“诈”自己?但是看到这本书有翻阅和标注过的痕迹,小李应该是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问,开始与笔者交流了起来。他告诉笔者,这本书他的确看过,但是不能帮助老师解决心中的疑惑。因为他自己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最近怎么想都想不通,觉得非常苦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觉得不弄懂这些问题,就不能理解自己的人生,也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意义。
其实,此时笔者心中对小李是颇为赞许的。他的这种想法其实已经体现出,他对人生已经开始产生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如果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放平心态,一点点去提升自己,他的发展将有着无限的可能。所以,笔者以完全平等、互相探讨的态度,与他交流本质与现象、理论与实践等各种话题,帮助他先放松精神,把目光从那些玄之又玄的理论上拿下来,去想一想这些理论如果放在现实中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以往的经历或者见闻中,又能不能找到相应的例子。如果不能的话,问题究竟在于他的能力不足,想不通,还是这些理论本身就有问题?
小李显然还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他对笔者的说法表现出了淡淡的抵触,但的确引起了他的思考。笔者装作没有看出来的样子,继续和他交流,告诉他为了弄懂书中的说法,笔者又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渠道,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这些书中的理论后来都被人继续研究了很长的时间,有的已经完成了更新,有的则被吸收到了其他更加全面合理的理论之中。然后笔者把这些材料都交给了小李,告诉他回去之后要认真阅读,看看这些资料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心中的疑惑和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他能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分享给老师。
在之后的几天,小李没有主动找到笔者反馈,但他应该的确在阅读那些材料,也在认真的思考。状态虽然还没有完全回复过来,但不是像以前那样浑身上下充满着“负能量”,而是沉浸到某种思考中的样子。
终于有一天,小李也挑了一个放学的时间,跟笔者说:“老师,你提出的那个问题我现在还不能解答,但是其中的一些关节我已经想通了。还有我自己的一些疑问,现在顺利解决了。老师,谢谢你给我的资料,我终于知道很多事情只是枯坐冥想是不会得到结果的。不过,我现在还只是初中生,我还有时间去学习成长。今后我一定能够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的。”
看到他现在的样子,笔者知道他还是添上了一桩心事。但是,他成长了,这个心事也不会再成为压在他心上的一块石头,而是变成他学习进步的一大动力。
四、案例感悟
过去,笔者总以为初中生因为青春期而出现某些心理上的问题是正常现象,大多与异性之间的感情有关,越是平时表现比较不好的学生,越容易出现某种状况。但上面这件事情让笔者明白,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确是正常现象,但绝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认定一定会是感情方面的问题。而且,一些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也可能因为懂得更多,更渴望汲取知识,而接触到他们暂时还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而且造成的后果还可能比较严重。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绝不能用“小孩”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打击学生,告诉他们现在想这些“没用”,他们根本就不能想清楚。而是要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不惜采用耗费时间的迂回方式,去找到那个合适的切入点,跟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桂林《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法》,《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期。
[2] 孙晓晖、陈兴中《“青春期”湍流中的智慧引渡(一)》,《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第2期。
[3] 苗承雄《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沟通技巧分析》,《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第11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 青春期问题
一、问题提出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开始。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身心都在快速成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想法,面对很多新的问题,独立自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使得很多初中生的心理情绪会有比较大的波动,容易受到外在环境、信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其实藏着一种矛盾,一方面初中生希望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又难免因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到自己的状态。在面对初中生的时候,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支持学生成长进步的班主任,一定要去理解和关爱他们,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本班就出现过这样一名学生小李。他以往的成绩和表现都很优秀,但有段时间突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状态下滑。不仅课堂上听讲不再认真,而且也不像过去那样关心班级事务,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的时候缺少热情,不愿意与人交流。据其家长反映,在他与家长交流的时候,也总是对家长的询问和规劝感到很厌烦,不愿意去配合家长。笔者认识到,一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他关上了心灵的大门,把自己收缩到了一个小小的世界里。这对他的健康成长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必须找到机会走到他的心里去,帮助他去解决问题。
二、案例分析
鉴于小李目前表现出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状态,笔者认为短时间内不能贸然要求小李向老师敞开心扉。在他没有感受到班主任理解他的情况下,这样做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反而会将他推得更远。于是,笔者从以往对小李的了解,近段时间对小李的观察,小李家长反映的情况,以及与小李朋友的沟通交流结果出发,思考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小李发生了这种变化。最终,笔者发现小李并没有发生初中生普遍会出现的情感上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没有什么变化,家里更没有什么变故。仔细想来的话,竟然可以称得上是在大环境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他自己成了一朵不知从何而起的大大的浪花。
后来,笔者经过反复地思索,想到小李之前之所以一直表现得很优秀,跟他平时喜欢看书,心思比较细腻有很大的关系。正是这些书中的营养,让他显得比其他同龄人更懂事,更加成熟。那么会不会是一些还不适合他读的书,让他产生了一些困惑乃至虚无感呢?在经过又一轮的广泛沟通了解后,笔者终于能够确定,小李最近因为偶然的机会,读了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很可能是这些探讨人生终极意义的内容,让小李暂时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方法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是小李还不能理解的人生哲理让他感到了迷茫,那么就还要从这个角度去解决。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而外因是这种变化发生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放到小李的身上,他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成了他会出现状态下滑的根本原因。在尚不适合他阅读的书籍这一外因,也就是条件的影响下,变化终于发生了。内因要想解决,暂时是不可能的,因为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跳不过去的。但是,至少可以将外因解决掉,然后提升小李抵御这些外界因素不利影响的能力。
遵循这一思路,笔者在了解到小李最近都在读哪些书之后,马上也找来进行阅读。结果发现这些书的确都称得上是好书,是现代很多知识和认识的源起,代表着优秀人物的智慧结晶。但毕竟是“过去的智慧”,太过“形而上”,不是特别的“接地气”,在对很多问题的讨论上都存在“空对空”的缺陷,没有实践上的论证,或者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践。肯定就是这些缺陷,让小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百思不得其解,以为自己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帮助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家长和同学朋友看起来也不能理解自己。这多少反映出了小李有些“恃才傲物”的特点,自己想不到答案,别人必然也想不到,更是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解答。
下一步,就要采取具体的行动了。笔者提前与家长沟通好,选择一次放学的时候将小李叫住,然后问他:“小李,能不能等一下?老师知道你平时喜欢看书,最近正好老师也在看一本书,有些地方看不明白,想看看你是不是也读过,能不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小李显得很吃惊,但提到了他读书的爱好,在犹豫过后点了点头。
到了办公室之后,小李看到笔者拿出来的书,提出的问题,更加吃惊了。笔者能看得出来,当时小李心中一定在想教师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在“诈”自己?但是看到这本书有翻阅和标注过的痕迹,小李应该是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问,开始与笔者交流了起来。他告诉笔者,这本书他的确看过,但是不能帮助老师解决心中的疑惑。因为他自己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最近怎么想都想不通,觉得非常苦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觉得不弄懂这些问题,就不能理解自己的人生,也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意义。
其实,此时笔者心中对小李是颇为赞许的。他的这种想法其实已经体现出,他对人生已经开始产生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如果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放平心态,一点点去提升自己,他的发展将有着无限的可能。所以,笔者以完全平等、互相探讨的态度,与他交流本质与现象、理论与实践等各种话题,帮助他先放松精神,把目光从那些玄之又玄的理论上拿下来,去想一想这些理论如果放在现实中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以往的经历或者见闻中,又能不能找到相应的例子。如果不能的话,问题究竟在于他的能力不足,想不通,还是这些理论本身就有问题?
小李显然还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他对笔者的说法表现出了淡淡的抵触,但的确引起了他的思考。笔者装作没有看出来的样子,继续和他交流,告诉他为了弄懂书中的说法,笔者又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渠道,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这些书中的理论后来都被人继续研究了很长的时间,有的已经完成了更新,有的则被吸收到了其他更加全面合理的理论之中。然后笔者把这些材料都交给了小李,告诉他回去之后要认真阅读,看看这些资料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心中的疑惑和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他能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分享给老师。
在之后的几天,小李没有主动找到笔者反馈,但他应该的确在阅读那些材料,也在认真的思考。状态虽然还没有完全回复过来,但不是像以前那样浑身上下充满着“负能量”,而是沉浸到某种思考中的样子。
终于有一天,小李也挑了一个放学的时间,跟笔者说:“老师,你提出的那个问题我现在还不能解答,但是其中的一些关节我已经想通了。还有我自己的一些疑问,现在顺利解决了。老师,谢谢你给我的资料,我终于知道很多事情只是枯坐冥想是不会得到结果的。不过,我现在还只是初中生,我还有时间去学习成长。今后我一定能够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的。”
看到他现在的样子,笔者知道他还是添上了一桩心事。但是,他成长了,这个心事也不会再成为压在他心上的一块石头,而是变成他学习进步的一大动力。
四、案例感悟
过去,笔者总以为初中生因为青春期而出现某些心理上的问题是正常现象,大多与异性之间的感情有关,越是平时表现比较不好的学生,越容易出现某种状况。但上面这件事情让笔者明白,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确是正常现象,但绝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认定一定会是感情方面的问题。而且,一些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也可能因为懂得更多,更渴望汲取知识,而接触到他们暂时还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而且造成的后果还可能比较严重。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绝不能用“小孩”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打击学生,告诉他们现在想这些“没用”,他们根本就不能想清楚。而是要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不惜采用耗费时间的迂回方式,去找到那个合适的切入点,跟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桂林《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法》,《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期。
[2] 孙晓晖、陈兴中《“青春期”湍流中的智慧引渡(一)》,《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第2期。
[3] 苗承雄《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沟通技巧分析》,《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