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身的生活经验对于艺术创作有着不小的帮助。自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在表演中遇到同类事件就会有参照和比较,表演起来就容易准确拿捏,不容易“过”,也就是过度夸张。
关键词:表演;前期准备;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年轻演员而言,因为受到年龄、阅历的限制,很多事情无法一一亲身经历,这就需要“借用”别人的经验,例如影视作品中的事例和身边人的故事。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因为观看时带入情绪(好作品会牵动观众的情感,甚至产生代入感)而使得观众产生“如果是我,该怎么做”的想法。尽管没有真正采取行动,但想法是随着情节发展推动的情绪产生的,在那样的特定环境中,较之为了表演而进行的读剧本、研讨剧情,想法会更真实,从而使想要采取的行动更加贴近真实生活。除此外,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用来借鉴和参考。因为就在身边,我们了解熟悉这个人或者见证、听说了某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有了生活参照,表演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了。如果剧本里的事物与自己的生活相隔较远,就要依靠想象力了,比如你饰演的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全新的物种,它的行为动作是怎样的;又比如,前任和现任同时出现该如何自处等等。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想象”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词汇,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常让同学们“开动脑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又比如在日常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如果”、“假如”,这些词汇一经出现,对话的人就自然展开了想象;再比如,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为了让患者放松心情,也经常会让患者想象自己身处一个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诸如此类,想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而想象力是指想象的能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力并不高深或晦涩,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高频出现的。
对于演员而言,想象力不僅仅出现在日常生活里,更是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它在演员的创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可以过着实际的、原来的生活,但他也可以过着自己的想象的生活。演员的天性是这样的,对他说来,想象的生活往往要比实际的生活更惬意和更有趣得多。演员的想象具有一种特质,就是能使陌生的生活接近自己,并找到一些共同的有血缘关系的、动人的资质和特点。它能凭自己的口味创造虚构的生活,因而这种生活始终是接近演员的心灵的,使他激动的,美丽的,对从事创造的演员本人充满着内在内容的;接近他的天性的。”[]演员的工作是在导演的指导下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以完成演出的最高任务即传达出剧作家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态度。演员的二度创作是对剧本的补充和深化,将那些对话和提示文字之外的有关人物的表情、动作丰满起来。而“在创作过程中,想象就是引导演员的先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我们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正确的想象生动的结果。”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经过其认真的、适度的想象。
在观众看来,经过排练,演员熟记台词和舞台调度,就可以进行舞台表演了,其实远远不止于此。从拿到剧本开始,演员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在研究剧本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剧本有一个总体印象,搞清楚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了解编剧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其次在坐排的过程中,要理清事件前后的因果关系,找准矛盾点,确认角色在每一场戏中的态度和任务,同时要通过事件和角色的对话、态度分析角色性格,在导演的指导下把握剧本及角色的风格基调,并根据剧本提示的内容为角色编写人物小传,补充和丰满角色形象,便于在排练和演出时拿捏准确;在拿到剧本的同时还需要阅读相关的资料例如历史背景、专业知识等来帮助理解剧本和人物,以形成角色创作的整体构思,确认相应的表现手法,最后才能进入到实际的排练中,与对手商量、磨合,熟记台词,设计调度等等。在这整个过程中,离不开想象力的帮助。
在研究剧本阶段,确认编剧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后,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所要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仅仅是剧本简介上对其言简意赅的描述:她是谁,叫什么名字,和剧中人物都是什么关系。想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要对角色展开想象。例如她的外形是怎样的,她常穿的服装是什么款式的,她有没有什么固定的性格化的小动作,以及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内心是否强大,气场是强是弱,她的成长背景时怎样的,对自己和其他人物关系的认可度怎么样。然后具体到剧本里某一件事发生时,这样个人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为什么会这么做等等。不同演员对同一角色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所以不同的人诠释出来的同一角色也会千差万别。就像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读剧本的时候,不同的演员也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角色形象。正是这样,想象力帮助我们在实际演出前,丰满了角色的外形和性格特征,完善了演员内部心理动机,使演员在排练、演出时可以做到每个行动都有充分的心理依据,准确地拿捏动作、表情。
想象力除了在研究剧本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舞台再现的阶段也同样重要。首先,表演在舞台上进行,而不是真实的“客厅”、“房间”“车内”等等,简单或复杂的道具给予观众和演员提示,让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同时相信舞台此刻就是剧本所要表现的那个时空。其次,演员进入表演情境,变成角色,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明明知道这个角色是演员所扮演的,但是他们必须通过想象力使自己相信正在舞台上行动的就是角色而不是演员,相信角色之间被设定的关系,相信舞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再次,舞台上经常出现的无实物表演,例如角色倒茶喝水,而水壶、杯子里并没有水,演员就要想象生活中倒水、喝水的动作,将其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还有关门、开窗、照镜子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最后,演员在舞台上创作角色的时候,借助想象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得每一次演出不是一次次重复表情动作和调度,而是把自己真实的情感激发和表现出来。
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谈到想象力对于戏剧演员的重要作用时强调“只有在演员的丰富而又活跃的想象力参与创作的情况下,丰富与发展了剧作家和演出的其他创作者给与我们演员的一切材料,才能是舞台上创作的任何观众厅里观看的人多心灵的各个角落活跃起来和激动起来。”
关键词:表演;前期准备;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年轻演员而言,因为受到年龄、阅历的限制,很多事情无法一一亲身经历,这就需要“借用”别人的经验,例如影视作品中的事例和身边人的故事。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因为观看时带入情绪(好作品会牵动观众的情感,甚至产生代入感)而使得观众产生“如果是我,该怎么做”的想法。尽管没有真正采取行动,但想法是随着情节发展推动的情绪产生的,在那样的特定环境中,较之为了表演而进行的读剧本、研讨剧情,想法会更真实,从而使想要采取的行动更加贴近真实生活。除此外,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用来借鉴和参考。因为就在身边,我们了解熟悉这个人或者见证、听说了某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有了生活参照,表演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了。如果剧本里的事物与自己的生活相隔较远,就要依靠想象力了,比如你饰演的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全新的物种,它的行为动作是怎样的;又比如,前任和现任同时出现该如何自处等等。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想象”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词汇,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常让同学们“开动脑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又比如在日常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如果”、“假如”,这些词汇一经出现,对话的人就自然展开了想象;再比如,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为了让患者放松心情,也经常会让患者想象自己身处一个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诸如此类,想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而想象力是指想象的能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力并不高深或晦涩,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高频出现的。
对于演员而言,想象力不僅仅出现在日常生活里,更是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它在演员的创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可以过着实际的、原来的生活,但他也可以过着自己的想象的生活。演员的天性是这样的,对他说来,想象的生活往往要比实际的生活更惬意和更有趣得多。演员的想象具有一种特质,就是能使陌生的生活接近自己,并找到一些共同的有血缘关系的、动人的资质和特点。它能凭自己的口味创造虚构的生活,因而这种生活始终是接近演员的心灵的,使他激动的,美丽的,对从事创造的演员本人充满着内在内容的;接近他的天性的。”[]演员的工作是在导演的指导下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以完成演出的最高任务即传达出剧作家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态度。演员的二度创作是对剧本的补充和深化,将那些对话和提示文字之外的有关人物的表情、动作丰满起来。而“在创作过程中,想象就是引导演员的先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我们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正确的想象生动的结果。”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经过其认真的、适度的想象。
在观众看来,经过排练,演员熟记台词和舞台调度,就可以进行舞台表演了,其实远远不止于此。从拿到剧本开始,演员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在研究剧本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剧本有一个总体印象,搞清楚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了解编剧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其次在坐排的过程中,要理清事件前后的因果关系,找准矛盾点,确认角色在每一场戏中的态度和任务,同时要通过事件和角色的对话、态度分析角色性格,在导演的指导下把握剧本及角色的风格基调,并根据剧本提示的内容为角色编写人物小传,补充和丰满角色形象,便于在排练和演出时拿捏准确;在拿到剧本的同时还需要阅读相关的资料例如历史背景、专业知识等来帮助理解剧本和人物,以形成角色创作的整体构思,确认相应的表现手法,最后才能进入到实际的排练中,与对手商量、磨合,熟记台词,设计调度等等。在这整个过程中,离不开想象力的帮助。
在研究剧本阶段,确认编剧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后,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所要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仅仅是剧本简介上对其言简意赅的描述:她是谁,叫什么名字,和剧中人物都是什么关系。想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要对角色展开想象。例如她的外形是怎样的,她常穿的服装是什么款式的,她有没有什么固定的性格化的小动作,以及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内心是否强大,气场是强是弱,她的成长背景时怎样的,对自己和其他人物关系的认可度怎么样。然后具体到剧本里某一件事发生时,这样个人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为什么会这么做等等。不同演员对同一角色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所以不同的人诠释出来的同一角色也会千差万别。就像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读剧本的时候,不同的演员也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角色形象。正是这样,想象力帮助我们在实际演出前,丰满了角色的外形和性格特征,完善了演员内部心理动机,使演员在排练、演出时可以做到每个行动都有充分的心理依据,准确地拿捏动作、表情。
想象力除了在研究剧本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舞台再现的阶段也同样重要。首先,表演在舞台上进行,而不是真实的“客厅”、“房间”“车内”等等,简单或复杂的道具给予观众和演员提示,让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同时相信舞台此刻就是剧本所要表现的那个时空。其次,演员进入表演情境,变成角色,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明明知道这个角色是演员所扮演的,但是他们必须通过想象力使自己相信正在舞台上行动的就是角色而不是演员,相信角色之间被设定的关系,相信舞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再次,舞台上经常出现的无实物表演,例如角色倒茶喝水,而水壶、杯子里并没有水,演员就要想象生活中倒水、喝水的动作,将其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还有关门、开窗、照镜子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最后,演员在舞台上创作角色的时候,借助想象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得每一次演出不是一次次重复表情动作和调度,而是把自己真实的情感激发和表现出来。
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谈到想象力对于戏剧演员的重要作用时强调“只有在演员的丰富而又活跃的想象力参与创作的情况下,丰富与发展了剧作家和演出的其他创作者给与我们演员的一切材料,才能是舞台上创作的任何观众厅里观看的人多心灵的各个角落活跃起来和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