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诗言志,诗传情,高度凝炼,意境深邃,魅力无穷。在国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加强古诗词的教学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教学,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对不同年段学生背诵的数量、掌握程度也作了具体要求。但中国古诗词的精华远超出此数目,即便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新课标规定的古诗词教学任务也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古诗词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教,学生学,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内的古诗词教学,应该重视教会学生“学习古诗词”,而不只是弄懂“例子”,这样才能做到课内外结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一 创设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古诗词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刺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古诗词读本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网络、参考资料等工具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
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加油站。要让学生不断地受到某种刺激,对学习古诗词产生需求的欲望,爱学,乐学。
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时突出了“四个自主”:
1 自主选题。学生享有选择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的权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打破读本上诗歌的排列顺序,在纷繁的古诗文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先行背诵学习。实际上学生在课外开始学习的古诗,往往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或是曾经听过的。在集体环境中,别人背诵的古诗总会对自己产生影响,时间长了,自己原先陌生的诗词也就熟了,自己原先不喜欢的诗词也可能喜欢了。
2 自主结伴。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结成伙伴,与自己喜欢的、合得来的同学经常在一起诵读、背诵、交流,有利于提高效率。
3 自主探究。在课外阅读中有疑问时,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或是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避免对老师产生倚赖。特别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帮助自己开展学习。
4 自主交流。课外阅读不是撒手不问,但是要变“检查”为“交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消除学习的疲惫,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提升。做好继续学习的心理准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古诗词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要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当成学习古诗的主人,教师还须做到“五不强求”:
1 不强求“数量”。鼓励多背、多记,但不强求人人高数量,始终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能者多学,给予表彰;弱者鼓励,决不批评。
2 不强求“质量”。不要求每首诗都背得很熟、很全,如果暂时不能记得全部,只记得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笔——诗眼也可。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基本明白了诗歌主旨。
例如《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3 不强求“搞懂”。对古诗的理解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甚至历史地理的知识基础,不要求每个学生对每首古诗都能立即、全部理解,教师也仅作适当点拨,避免全盘包办。而是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积累,产生“顿悟”,增强信心,提高兴趣。一位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对第一句“早发白帝彩云间”始终不太明白:白帝城怎么会在彩云间呢?后来他偶然看到介绍三峡的电视片,亲眼看到山顶上的白帝城,忽然“顿悟”,才明白诗句的真正含义。
4 不强求“一致”。学生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因而对古诗记背的速度、数量、理解程度也一定是参差不齐,教师要给予理解,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多肯定成绩。对于古诗的理解要允许并鼓励多元解读。
二 丰富多彩的巩固方式
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教学指导要淡化教师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并不排除教师的引导,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
1 系统性。为便于学生掌握,教师可把学生学过的古诗进行分类,比如写春天的诗《春晓》、《泊船瓜州》等;写朋友分别的《别董大》、《赠汪伦》等;此外还有表现爱国的、表现失意的……也可按作者、朝代进行分类。这样,逐步在学生脑中建立科学的古诗知识结构。
2 趣味性。避免把此类活动当成一种考试,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觉得好玩,有意思,例如填空:填地名、填颜色、填数字……可以进行背诗竞赛、课本剧表演、背诗接龙……我根据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编的《游子吟》课本剧演出后,受到演员和观众喜爱。
将古诗词唱出来也是很受学生欢迎学习方法,常见的有周杰伦的《青花瓷》,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等歌曲,我还引导学生将常见歌曲填上学过的诗歌,很有意思,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 实用性。对一些常见常用的诗歌名句引导学生应用。教师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无意地引用一些名诗名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日常对话交流中,在学生的习作中,鼓励引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 全息性。课外阅读古诗,不要只看到诗句内容,要提醒学生注意古诗带来的其它信息:诗作者、朝代、古诗类型、词牌名、创作背景等。一方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接触,可逐步增加学生对文学知识、诗文作者及中国历史朝代的感性认识,使课程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利用,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当然,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的面是不一样的,要允许差异的存在,能够得到某一方面的启示也要给予肯定。
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还是教师引导下的巩固复习的过程,都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受到熏陶的过程。除此之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做到以下“五重”:
1 重诵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强调一个“读”,要在诵读上作文章。读古诗和读现代文章不一样,要读出“古味”,读出“古韵”。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悟情、悟理。对古诗理解得越刻深则诵读得越好,而诵读得越好则对古诗理解得越准确。可在学生课外充分准备好的前提下,举行古诗诵读会等活动。
2 重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尝试体验诗中睛感,例如在学生学习《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的诗歌时,可提示学生先了解诗作背景、作者人品,最后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表现的伟大的爱国情感。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模仿文包诗的形式,发挥想象,再现历史。比如根据《示儿》,可创造性地再现诗人陆游临终前的情景,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重积累。就是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能学而不忘或学而少忘,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对诗文、作者、背景、历史朝代不断强化,积累数量,以量变促质变,大量的古诗文积累,必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
4 重持久。学有成就,贵在坚持,古诗课外阅读更是如此。学习古诗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但维持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老师的“导”很重要。老师要始终如一地对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充满热情,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有效的课外阅读,大量的古诗文积累,启迪了心智,陶冶了情操,切实加强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但是能在语言表达中加以应用,做到读写结合,却又是一个创新过程。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介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进行。鼓励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比如古诗词赏析会、诵读活动、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办诗文报等。教师要在学生的学和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带学生春游,就要想到恰当的写春天的诗句;下雪了,要想到古人写雪景的诗句……使学生脑中“库存”的知识始终处于“待用”状态。学生从背诗、赏诗到用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古诗文,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很显然,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古文学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同时必须善于改革创新,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当作课内教学的延伸,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对不同年段学生背诵的数量、掌握程度也作了具体要求。但中国古诗词的精华远超出此数目,即便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新课标规定的古诗词教学任务也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古诗词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教,学生学,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内的古诗词教学,应该重视教会学生“学习古诗词”,而不只是弄懂“例子”,这样才能做到课内外结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一 创设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古诗词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刺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古诗词读本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网络、参考资料等工具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
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加油站。要让学生不断地受到某种刺激,对学习古诗词产生需求的欲望,爱学,乐学。
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时突出了“四个自主”:
1 自主选题。学生享有选择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的权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打破读本上诗歌的排列顺序,在纷繁的古诗文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先行背诵学习。实际上学生在课外开始学习的古诗,往往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或是曾经听过的。在集体环境中,别人背诵的古诗总会对自己产生影响,时间长了,自己原先陌生的诗词也就熟了,自己原先不喜欢的诗词也可能喜欢了。
2 自主结伴。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结成伙伴,与自己喜欢的、合得来的同学经常在一起诵读、背诵、交流,有利于提高效率。
3 自主探究。在课外阅读中有疑问时,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或是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避免对老师产生倚赖。特别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帮助自己开展学习。
4 自主交流。课外阅读不是撒手不问,但是要变“检查”为“交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消除学习的疲惫,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提升。做好继续学习的心理准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古诗词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要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当成学习古诗的主人,教师还须做到“五不强求”:
1 不强求“数量”。鼓励多背、多记,但不强求人人高数量,始终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能者多学,给予表彰;弱者鼓励,决不批评。
2 不强求“质量”。不要求每首诗都背得很熟、很全,如果暂时不能记得全部,只记得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笔——诗眼也可。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基本明白了诗歌主旨。
例如《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3 不强求“搞懂”。对古诗的理解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甚至历史地理的知识基础,不要求每个学生对每首古诗都能立即、全部理解,教师也仅作适当点拨,避免全盘包办。而是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积累,产生“顿悟”,增强信心,提高兴趣。一位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对第一句“早发白帝彩云间”始终不太明白:白帝城怎么会在彩云间呢?后来他偶然看到介绍三峡的电视片,亲眼看到山顶上的白帝城,忽然“顿悟”,才明白诗句的真正含义。
4 不强求“一致”。学生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因而对古诗记背的速度、数量、理解程度也一定是参差不齐,教师要给予理解,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多肯定成绩。对于古诗的理解要允许并鼓励多元解读。
二 丰富多彩的巩固方式
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教学指导要淡化教师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并不排除教师的引导,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
1 系统性。为便于学生掌握,教师可把学生学过的古诗进行分类,比如写春天的诗《春晓》、《泊船瓜州》等;写朋友分别的《别董大》、《赠汪伦》等;此外还有表现爱国的、表现失意的……也可按作者、朝代进行分类。这样,逐步在学生脑中建立科学的古诗知识结构。
2 趣味性。避免把此类活动当成一种考试,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觉得好玩,有意思,例如填空:填地名、填颜色、填数字……可以进行背诗竞赛、课本剧表演、背诗接龙……我根据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编的《游子吟》课本剧演出后,受到演员和观众喜爱。
将古诗词唱出来也是很受学生欢迎学习方法,常见的有周杰伦的《青花瓷》,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等歌曲,我还引导学生将常见歌曲填上学过的诗歌,很有意思,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 实用性。对一些常见常用的诗歌名句引导学生应用。教师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无意地引用一些名诗名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日常对话交流中,在学生的习作中,鼓励引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 全息性。课外阅读古诗,不要只看到诗句内容,要提醒学生注意古诗带来的其它信息:诗作者、朝代、古诗类型、词牌名、创作背景等。一方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接触,可逐步增加学生对文学知识、诗文作者及中国历史朝代的感性认识,使课程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利用,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当然,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的面是不一样的,要允许差异的存在,能够得到某一方面的启示也要给予肯定。
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还是教师引导下的巩固复习的过程,都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受到熏陶的过程。除此之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做到以下“五重”:
1 重诵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强调一个“读”,要在诵读上作文章。读古诗和读现代文章不一样,要读出“古味”,读出“古韵”。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悟情、悟理。对古诗理解得越刻深则诵读得越好,而诵读得越好则对古诗理解得越准确。可在学生课外充分准备好的前提下,举行古诗诵读会等活动。
2 重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尝试体验诗中睛感,例如在学生学习《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的诗歌时,可提示学生先了解诗作背景、作者人品,最后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表现的伟大的爱国情感。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模仿文包诗的形式,发挥想象,再现历史。比如根据《示儿》,可创造性地再现诗人陆游临终前的情景,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重积累。就是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能学而不忘或学而少忘,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对诗文、作者、背景、历史朝代不断强化,积累数量,以量变促质变,大量的古诗文积累,必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
4 重持久。学有成就,贵在坚持,古诗课外阅读更是如此。学习古诗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但维持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老师的“导”很重要。老师要始终如一地对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充满热情,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有效的课外阅读,大量的古诗文积累,启迪了心智,陶冶了情操,切实加强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但是能在语言表达中加以应用,做到读写结合,却又是一个创新过程。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介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进行。鼓励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比如古诗词赏析会、诵读活动、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办诗文报等。教师要在学生的学和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带学生春游,就要想到恰当的写春天的诗句;下雪了,要想到古人写雪景的诗句……使学生脑中“库存”的知识始终处于“待用”状态。学生从背诗、赏诗到用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古诗文,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很显然,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古文学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同时必须善于改革创新,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当作课内教学的延伸,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