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一路花香》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客观地分析课文,做到尊重差异,正确地认识自我。教学中可从认识完好的水罐、了解破水罐、解读挑水工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差异,肯定人生。
  [关键词]教学启示 尊重差异 认识自我 肯定人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1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有裂缝的水罐每次只能装半罐水,而好水罐每次都装得满满的,坏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万分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中漏出来的水一路浇灌出了美丽的鲜花。这揭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也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教材编者也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做到不卑不亢,各尽其才。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你喜欢哪只水罐?(学生分两大阵营展开辩论)
  生1:完好的水罐因为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挑水工的主人家而感到骄傲,显得太不谦虚了。
  生2:一个人一直都很骄傲,会显得自大傲慢。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引用中外名言进行辩论,好水罐渐成为骄傲的代名词,破水罐渐成为正面形象)
  如若我们对这一教学过程进行细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它的“症结”在于与本课所揭示的寓意不相符。而且课文也没有用大量的语言来渲染好水罐和坏水罐的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差异,肯定人生的价值,发挥每个人的独特作用。
  一、认识完好的水罐
  完好的水罐该不该骄傲呢?有的学生说应该骄傲,这里的骄傲不是贬义的,而是表示自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满足。水罐的作用是装水,在发挥装水的作用上,好水罐是尽责的,是称职的。从这一点上看,好水罐感到自己是有优点的,产生类似骄傲的心理也是正常的。因此,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完美是我们的追求,但十全十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二、了解破水罐
  破水罐不是一无是处的,它还可以装水。只是一开始装水是满满的,但是因为在半腰以上有个裂缝,会漏掉半罐子的水。挑水工巧妙地利用了它漏掉的水来浇花。浇花的过程不是破水罐主动自觉的过程,而是在挑水工的帮助下完成的。但破水罐一开始并不知道,只是在挑水工的引导下才发现自己的缺点还有另外的作用。其实,破水罐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一点一定要教给学生。自知之明是因为破水罐自己没有成功完成装水、运水的任务,于是产生了自卑惭愧的心理。破水罐自卑、惭愧应不应该?这点也是需要学生讨论的要点。惭愧是应该的,伤心也是有理由的,它知道自己是一个破水罐,它知道自己运水没有好水罐多,这是明摆的事实。
  三、解读挑水工
  挑水工为什么想到去浇花?破水罐两年中都没有发觉自己一路干了些什么吗?这就是挑水工的高明之处。但是两年来,破水罐所受的精神折磨如何让学生去解读呢?学生普遍感觉挑水工是聪明的人,但是他们也有可能提出问题:(1)为什么挑水工不把破水罐的裂缝补好?(2)为什么挑水工不换一个好的水罐?(3)挑水工在路上种花,别人也可以采摘走,他为什么还在路上种花?(4)好水罐的水也是可以浇花的呀,在主人家的院子里面弄个花园不是更好?(5)如果挑水工走了,或者死了,换一个挑水工,还会这么好地对待这个破水罐吗?(6)挑水工为什么要讨好主人呢?……
  这些问题,可能会扰乱教师的教学。但是挑水工这个人物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离开挑水工,破水罐就只是破水罐,甚至是坏水罐。难得呀!挑水工。
  四、认识差异,肯定人生
  课堂上,教师问学生喜欢谁。学生大多说喜欢破水罐。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导。有的教师在课堂拓展时,让学生想象好水罐和破水罐以后的生活。有个学生说,好水罐看到挑水工这么看重破水罐,心生嫉妒,自己也把自己撞出一条缝来,这样都是破水罐,就可以一起浇花了。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很可怕的,因为教师没有让学生认识到两个水罐各自的差异。实际上,我们还是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好水罐的。破水罐之所以破也是不得已呀。它生命中的救星是挑水工,让它发挥了作用。但是,它终究是破的呀,终究在挑水上是残缺的呀!残缺也是有作用的,只要找到真正的支点,一样可以谱写出不同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一样值得我们去肯定。
  破水罐能带来一路花香,那么好水罐能带来什么美好的愿景呢?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说:好水罐能带来一屋茶香、一院花香、满堂饭香、欢乐浴室……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认识也完全到位了。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单一的古诗教学无法使学生有效地对古诗中蕴含的情趣、理趣、人文、意蕴进行深入体味。因此,要加强同类诗的组合,即进行组诗教学,强化学生对一类古诗的深入探究与玩味,使学生领悟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的表达方法,领悟其各具特色的艺术之美,更好地感悟古诗的魅力,从而获得文学艺术素养与个性情操的涵养。  [关键词]组诗 情景 想象 涵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理解“率先、颓丧、震惊、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伫立、悲叹”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要学习好,必须在解构中发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学科的基本结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革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新变化、新特点,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解构中破茧化蝶。现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作解构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语用交际,它是规范化的语用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规范化的语用活动”体现在几方面:语用学视野下教学目标的确定——由“解码”走向“编码”;语用学视野下语境策略的运用——准确把握语体,达成理解目标;语用学视野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情境设置与教学活动设计的相依相融。  [关键词]语用学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语境策略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诗经》时代,是一个生活即诗、诗即生活的时代。如果要让一年级的孩子重归《诗经》时代,特别需要保护“诗的生态”。在教学中,要通过“诗趣生活”“诗意畅想”和“诗情养护”等系列微课程来营造浓郁的诗歌氛围,让诗歌和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养护儿童的诗心,让每个孩子都能拥健康、优美、卓越的心灵与精神。  [关键词]《诗经》生活 儿童诗心 诗化哲学 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小说文本经常会有“对手戏”出现,这就为小说文本阅读对比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契机。教学苏教版《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可以借助对手戏、转换视角点、紧扣联系线等,让学生认识人物、理解人物,从而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小说阅读 对比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6  对比是阅读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
一节完整的口语交际课的基本流程包括课前准备、交际前指导、口语交际和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在这四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整体效果。反思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大多数教师只有指导——交际两个环节,即使是这两个环节也没有真正做实做好。从课堂教学看,学生口语交际质量不高,多一问一答;深度不够,多层面单一;拓展不力,多缺少深化延伸。从开课到
在课堂教学中,理想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深与浅、远与近、疏与密的最佳结合,即问题要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要有充分的延展性。如何让新课标下的课堂问题设计巧妙而恰当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逐层深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本身固有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其在阅读中对文本的解读不可能一步到位,而需要抽丝剥茧般地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因此,教师要高瞻远瞩,设计若干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有所了解,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母亲恩情的文章,教师可从以下步骤渗透品行教育:将问题引入课堂,反思母亲恩情;分析课文内容,强化感恩教育;反向进行思考,延伸感恩教育。  [关键词]美文 品德教育 恩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之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往往是在一种“被阅读”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点的基础上,提出閱读教学要从“悦读”出发,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与联想,这样才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促进语文素养得到真实地发展。  [关键词]悦读;对话;联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