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要学习好,必须在解构中发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学科的基本结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革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新变化、新特点,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解构中破茧化蝶。现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作解构说明。
一、意:启动发现欲望
布鲁纳非常强调内部动作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设置意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即“意”的精髓。
如《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师:你看过、做过哪些剪纸?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笑源走进他的故乡,走进他的童年,走进姥姥的剪纸。
1.姥姥和她的剪纸给了我美好的童年,这美妙的回忆,伴随我成长,伴随我直到今天,所以,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投影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2.自由读,感受。
3.指名读:你仿佛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声?
二、疑:展开发现活动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1.探究
姥姥的剪纸真的这样神奇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画出来,在旁边批注 。
2.发现
探究第二自然段,理解“啧啧赞叹”。
弄懂了“啧啧赞叹”,谁再来读读乡亲们夸姥姥的话?
(投影出示乡亲们的话)
这虽然只是村里老百姓说的一句话,可是这句话却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啊!
这段话写出了姥姥剪纸的惟妙惟肖,我们还可以模仿它说出很多内容。比如说,剪牛( ),剪兔( ),剪只小狗能( ),剪只喜鹊( )。
我们刚刚说的都是动物,假设姥姥给村里人剪的是植物呢?人物呢?器物呢?村里人又会怎样夸她呢?
同学们,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听了这话,假如你是姥姥,你有什么感受?
来,把“你姥姥神了”改成“我姥姥神了”,再来读一读,让老师在你的表情、声调中看到自豪!
三、探:深入阅读实践
布鲁纳认为,大量事实表明,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尝试自己去做,边做边想。
1.师:姥姥的剪纸不仅让我沉醉,更在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把调皮的我拴在屋檐下。细心的同学一定能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太好了,哪个?(投影出示句子) (板书:拴)
你们拴过东西吗,怎么拴的?这儿是用什么拴的 ?到文中去找一找,哪些剪纸拴住了我?把它画下来。
2.(生默读,出示相关句子)自由读第一幅剪纸,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来读, 从这幅剪纸中仅仅看到了牛和兔子吗?还能联想到什么场景?
3.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老牛?(指名读)
4.讨论:姥姥用这样一幅幅的剪纸想要拴住我,拴住了吗?我嚷着还要,我缠着还要剪,姥姥拴住的是什么呀?
是啊,拴住的是我那颗贪玩的童心!
我的快乐源自姥姥的付出,我的幸福来自姥姥的辛劳,把这些都带入课文的这段话当中。(指名完整地读这一段)
5.师:你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美好的童年,可是,我终要长大,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谁来读一读。
6.(投影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
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读到哪些词,你的心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一下子就心酸了呢?如果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字的话,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才能表达姥姥对我的爱呢?(牵挂、期待、盼)
7.这希望,这思念,这期待都融入这幅剪纸中了,谁能读好?(生个别朗读)
此时此刻,再多的语言都难以表达姥姥对我的爱,就让我们用动情的朗读来表现吧?
四、议:交流发现结果
组织学生对探究的内容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使同一小组学生首先取得共识,形成初步结论。
1.教师设立专题背景,并提出专题。如放音乐(思乡曲)。
姥姥就是那样定定地站着,她出神地望着,她把最美好的思念、祝福、期待、盼望,都融进了这幅剪纸里,一直寄到我的心头,我的梦里,请你动情地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读——
师:静静站在村口,遥望着远方,姥姥会想些什么,会想对长大的外孙说些什么?
2.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姥姥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剪纸各有什么深意?作者仅仅在说姥姥的剪纸吗?
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结论。
发现:因为爱,姥姥希望我能永远留在她身边,更是因为爱,姥姥希望我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好,姥姥把这份亲情深深地藏在了心间,而每当我看到这幅剪纸的时候,我的眼泪便一下子涌出了眼眶。
五、获:取得发现认同
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各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结论等,并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使全班达成共识。同时引导各小组对猜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提出新问题供下次探究。
1.发现:听着这些话,我会说些什么?捧着姥姥的剪纸,我会说些什么?
2.认同:是啊,难忘姥姥的爱,难忘姥姥的剪纸,那清爽的声音萦绕于耳际,浓浓的亲情荡漾在心田,我的心,我的梦永远都是这般有声有色。
3.探究:那剪纸背后所传达的这浓浓的情则来自作者笔端的神。你会联想到哪些诗文和景、人、事?你想推荐什么作品给大家?
(责编 刘宇帆)
一、意:启动发现欲望
布鲁纳非常强调内部动作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设置意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即“意”的精髓。
如《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师:你看过、做过哪些剪纸?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笑源走进他的故乡,走进他的童年,走进姥姥的剪纸。
1.姥姥和她的剪纸给了我美好的童年,这美妙的回忆,伴随我成长,伴随我直到今天,所以,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投影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2.自由读,感受。
3.指名读:你仿佛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声?
二、疑:展开发现活动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1.探究
姥姥的剪纸真的这样神奇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画出来,在旁边批注 。
2.发现
探究第二自然段,理解“啧啧赞叹”。
弄懂了“啧啧赞叹”,谁再来读读乡亲们夸姥姥的话?
(投影出示乡亲们的话)
这虽然只是村里老百姓说的一句话,可是这句话却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啊!
这段话写出了姥姥剪纸的惟妙惟肖,我们还可以模仿它说出很多内容。比如说,剪牛( ),剪兔( ),剪只小狗能( ),剪只喜鹊( )。
我们刚刚说的都是动物,假设姥姥给村里人剪的是植物呢?人物呢?器物呢?村里人又会怎样夸她呢?
同学们,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听了这话,假如你是姥姥,你有什么感受?
来,把“你姥姥神了”改成“我姥姥神了”,再来读一读,让老师在你的表情、声调中看到自豪!
三、探:深入阅读实践
布鲁纳认为,大量事实表明,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尝试自己去做,边做边想。
1.师:姥姥的剪纸不仅让我沉醉,更在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把调皮的我拴在屋檐下。细心的同学一定能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太好了,哪个?(投影出示句子) (板书:拴)
你们拴过东西吗,怎么拴的?这儿是用什么拴的 ?到文中去找一找,哪些剪纸拴住了我?把它画下来。
2.(生默读,出示相关句子)自由读第一幅剪纸,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来读, 从这幅剪纸中仅仅看到了牛和兔子吗?还能联想到什么场景?
3.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老牛?(指名读)
4.讨论:姥姥用这样一幅幅的剪纸想要拴住我,拴住了吗?我嚷着还要,我缠着还要剪,姥姥拴住的是什么呀?
是啊,拴住的是我那颗贪玩的童心!
我的快乐源自姥姥的付出,我的幸福来自姥姥的辛劳,把这些都带入课文的这段话当中。(指名完整地读这一段)
5.师:你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美好的童年,可是,我终要长大,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谁来读一读。
6.(投影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
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读到哪些词,你的心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一下子就心酸了呢?如果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字的话,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才能表达姥姥对我的爱呢?(牵挂、期待、盼)
7.这希望,这思念,这期待都融入这幅剪纸中了,谁能读好?(生个别朗读)
此时此刻,再多的语言都难以表达姥姥对我的爱,就让我们用动情的朗读来表现吧?
四、议:交流发现结果
组织学生对探究的内容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使同一小组学生首先取得共识,形成初步结论。
1.教师设立专题背景,并提出专题。如放音乐(思乡曲)。
姥姥就是那样定定地站着,她出神地望着,她把最美好的思念、祝福、期待、盼望,都融进了这幅剪纸里,一直寄到我的心头,我的梦里,请你动情地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读——
师:静静站在村口,遥望着远方,姥姥会想些什么,会想对长大的外孙说些什么?
2.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姥姥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剪纸各有什么深意?作者仅仅在说姥姥的剪纸吗?
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结论。
发现:因为爱,姥姥希望我能永远留在她身边,更是因为爱,姥姥希望我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好,姥姥把这份亲情深深地藏在了心间,而每当我看到这幅剪纸的时候,我的眼泪便一下子涌出了眼眶。
五、获:取得发现认同
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各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结论等,并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使全班达成共识。同时引导各小组对猜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提出新问题供下次探究。
1.发现:听着这些话,我会说些什么?捧着姥姥的剪纸,我会说些什么?
2.认同:是啊,难忘姥姥的爱,难忘姥姥的剪纸,那清爽的声音萦绕于耳际,浓浓的亲情荡漾在心田,我的心,我的梦永远都是这般有声有色。
3.探究:那剪纸背后所传达的这浓浓的情则来自作者笔端的神。你会联想到哪些诗文和景、人、事?你想推荐什么作品给大家?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