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理解“率先、颓丧、震惊、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伫立、悲叹”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自然界万物都有其适应环境的特殊的生存规律。谁来告诉大家有关动物的特殊的生存规律呢?(学生自由发言,如狡兔三窟、狗熊冬眠、大雨前蚂蚁搬家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动物的生存规律有关的文章——《自然之道》,相信从中我们会受到一些启发。(板书课题)
3.谁知道课题中的“道”是什么意思?课题“自然之道”又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自然之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借助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导入,把抽象的“自然之道”变得可感、可亲,从而为感悟课文内涵奠定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出示词语: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向导 筑巢 沙滩 侦察 企图 咬啄
情愿 愚蠢 返回 海鸥 补救 踌躇不前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向导”是什么意思?(带路的人)谁能给“企图”找个近义词?(图谋、打算)课文中还有个较长的地名,哪位同学能流利地给大家读出来?(教师指导读“加拉巴哥岛”)
3.指导写“愚、蠢、啄”等字。
(1)讨论:要想把“愚”字写正确,关键的笔画是什么?“愚”和“蠢”的笔画都较多,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写“啄”字应注意什么?
(2)示范并加以强调:写“愚”字时不能把中间的竖提点写成竖折点,中间是一长竖,心字要托住上半部分;“蠢”中的“春”字要舒展,两只虫子藏在下面;“啄”字右边的三撇间隔距离要均匀,且逐渐增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里都写了哪些人物和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我们”、向导、幼龟、食肉鸟。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看到一只食肉鸟啄食一只幼龟,劝向导救了幼龟,没想到却伤害了许多只幼龟)
4.小结:大家看,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这样,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讲清楚了。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在学习叙事类文章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问题预设:当幼龟面临危险的时候,“我们”和向导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们”的愿望是要救幼龟,为什么却害了它们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生字词。
2.认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导入:我们好心让向导去救幼龟,为什么反而害了它们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
二、深入研究,体验感悟
1.探究“救幼龟”,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1)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去加拉巴哥岛旅游,目的是观看幼龟入海的壮观场面。当我们上岛时却看到了怎样揪心的一幕?
(2)你现在就是同伴中的一员,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幼龟这一幕,你的心情会怎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体会游客们当时着急、紧张的心情以及对幼龟的同情)
(3)是啊,游客们的心情和同学们的心情何尝不是一样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赶快救幼龟,但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反应呢?
(4)出示句子: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用“·”标出表示向导态度的词语。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
②向导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此时此刻,你觉得向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见死不救、铁石心肠、冷酷无情……)
(5)向导真是一个见死不救的人吗?相信仔细读了下面的句子,你会有新的发现的。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探、踌躇不前、突兀而来”等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幼龟虽然出生没几天,但它们非常小心谨慎,有防护天敌、保护自己的办法,这就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本能,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向导是生物学家,他是了解太平洋绿龟的,但是我们不懂啊,非要求他救幼龟,于是——
②学生齐读:“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鸫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③从“极不情愿”可以看出什么?给“颓丧”换个词。 ④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充当角色,外化感受。]
2.研究“害幼龟”,体会“愚不可及”。
(1)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使大家极为震惊。请同学们默读6-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2)黄昏的海岛,阳光明媚,风平浪静,无数的幼龟快乐地爬向大海,哪些词语写出了幼龟的数量之多?理解“鱼贯而出”。
(3)当成千上万的幼龟结群爬向它们向往已久的大海时,会想些什么呢?
(4)当它们心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时,等待它们的却是许多的食肉鸟。沙滩上发生的惨烈场面,你能想象出来吗?(指导学生看图想象惨烈的场面)
(5)这惨不忍睹的一幕原本是不会发生的,都是因为我们人类的介入。这怎能不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呢?(理解“愚不可及”)
假如你就是现场游客中的一员,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6)幼龟入海原本有他们自己的办法,可是,由于“我们”的“好心”,现在沙滩上堆满了血迹斑斑的幼龟的残体,回想当初的想法和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会想些什么呢?(相机板书:“遵循”“违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促使他们灵活理解,之所以“慈善之举”带来了“灭顶之灾”,是因为“慈善之举”实际是“违道之举”,这使学生牢记了惨痛教训,铭记了“自然之道”不可违背的道理。]
3.研究“悲叹”的原因,深悟“自然之道”。
(1)是我们的无知害了幼龟,此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引读“我们的向导……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①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②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③比较句子: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你读出了什么,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透视人物形象,走进人物内心,外化心灵语言,从而具体而深刻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内涵,牢记这一画面,记住“自然之道”不可违背的道理。】
四、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板书,用上关联词语“如果……就……”来体会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乱砍滥伐树木而遭遇沙尘暴,大量捕杀青蛙而遭遇病虫害……)
3.写话训练: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设计意图:以表达促进理解的升华,以理解促进表达的提升。]
板书设计:
(本教学设计是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教学案例。立项批准号:[2012]WWG08)
(责编 刘宇帆)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理解“率先、颓丧、震惊、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伫立、悲叹”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自然界万物都有其适应环境的特殊的生存规律。谁来告诉大家有关动物的特殊的生存规律呢?(学生自由发言,如狡兔三窟、狗熊冬眠、大雨前蚂蚁搬家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动物的生存规律有关的文章——《自然之道》,相信从中我们会受到一些启发。(板书课题)
3.谁知道课题中的“道”是什么意思?课题“自然之道”又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自然之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借助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导入,把抽象的“自然之道”变得可感、可亲,从而为感悟课文内涵奠定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出示词语: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向导 筑巢 沙滩 侦察 企图 咬啄
情愿 愚蠢 返回 海鸥 补救 踌躇不前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向导”是什么意思?(带路的人)谁能给“企图”找个近义词?(图谋、打算)课文中还有个较长的地名,哪位同学能流利地给大家读出来?(教师指导读“加拉巴哥岛”)
3.指导写“愚、蠢、啄”等字。
(1)讨论:要想把“愚”字写正确,关键的笔画是什么?“愚”和“蠢”的笔画都较多,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写“啄”字应注意什么?
(2)示范并加以强调:写“愚”字时不能把中间的竖提点写成竖折点,中间是一长竖,心字要托住上半部分;“蠢”中的“春”字要舒展,两只虫子藏在下面;“啄”字右边的三撇间隔距离要均匀,且逐渐增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里都写了哪些人物和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我们”、向导、幼龟、食肉鸟。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看到一只食肉鸟啄食一只幼龟,劝向导救了幼龟,没想到却伤害了许多只幼龟)
4.小结:大家看,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这样,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讲清楚了。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在学习叙事类文章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问题预设:当幼龟面临危险的时候,“我们”和向导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们”的愿望是要救幼龟,为什么却害了它们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生字词。
2.认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导入:我们好心让向导去救幼龟,为什么反而害了它们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
二、深入研究,体验感悟
1.探究“救幼龟”,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1)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去加拉巴哥岛旅游,目的是观看幼龟入海的壮观场面。当我们上岛时却看到了怎样揪心的一幕?
(2)你现在就是同伴中的一员,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幼龟这一幕,你的心情会怎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体会游客们当时着急、紧张的心情以及对幼龟的同情)
(3)是啊,游客们的心情和同学们的心情何尝不是一样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赶快救幼龟,但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反应呢?
(4)出示句子: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用“·”标出表示向导态度的词语。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
②向导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此时此刻,你觉得向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见死不救、铁石心肠、冷酷无情……)
(5)向导真是一个见死不救的人吗?相信仔细读了下面的句子,你会有新的发现的。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探、踌躇不前、突兀而来”等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幼龟虽然出生没几天,但它们非常小心谨慎,有防护天敌、保护自己的办法,这就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本能,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向导是生物学家,他是了解太平洋绿龟的,但是我们不懂啊,非要求他救幼龟,于是——
②学生齐读:“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鸫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③从“极不情愿”可以看出什么?给“颓丧”换个词。 ④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充当角色,外化感受。]
2.研究“害幼龟”,体会“愚不可及”。
(1)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使大家极为震惊。请同学们默读6-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2)黄昏的海岛,阳光明媚,风平浪静,无数的幼龟快乐地爬向大海,哪些词语写出了幼龟的数量之多?理解“鱼贯而出”。
(3)当成千上万的幼龟结群爬向它们向往已久的大海时,会想些什么呢?
(4)当它们心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时,等待它们的却是许多的食肉鸟。沙滩上发生的惨烈场面,你能想象出来吗?(指导学生看图想象惨烈的场面)
(5)这惨不忍睹的一幕原本是不会发生的,都是因为我们人类的介入。这怎能不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呢?(理解“愚不可及”)
假如你就是现场游客中的一员,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6)幼龟入海原本有他们自己的办法,可是,由于“我们”的“好心”,现在沙滩上堆满了血迹斑斑的幼龟的残体,回想当初的想法和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会想些什么呢?(相机板书:“遵循”“违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促使他们灵活理解,之所以“慈善之举”带来了“灭顶之灾”,是因为“慈善之举”实际是“违道之举”,这使学生牢记了惨痛教训,铭记了“自然之道”不可违背的道理。]
3.研究“悲叹”的原因,深悟“自然之道”。
(1)是我们的无知害了幼龟,此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引读“我们的向导……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①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②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③比较句子: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你读出了什么,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透视人物形象,走进人物内心,外化心灵语言,从而具体而深刻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内涵,牢记这一画面,记住“自然之道”不可违背的道理。】
四、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板书,用上关联词语“如果……就……”来体会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乱砍滥伐树木而遭遇沙尘暴,大量捕杀青蛙而遭遇病虫害……)
3.写话训练: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设计意图:以表达促进理解的升华,以理解促进表达的提升。]
板书设计:
(本教学设计是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教学案例。立项批准号:[2012]WWG08)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