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在林区内经营性活动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为因素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把森林火灾率降到最低,已成为摆在我国森林消防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森林防火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森林防火;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197-01
众所周知,森林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对我们人类社会的繁荣和林业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同时还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更好的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我国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森林防火的现状
1.1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一般是指因氣候条件变化而导致森林火灾发生,通常我们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长期的天气干燥,进而导致地面温度持续升高,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最终导致森林干枯植被自燃而形成森林大火;另一种情况是雷击、岩石滚落产生的火花或树枝相互摩擦等引起的森林火灾。这两种情况引起的森林大火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天灾”,这种自然火灾一般发生率较低,占我国森林火灾年发生率的1%左右。
2)人为因素。常见的人为因素导致森林大火的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事繁忙时节,农村有烧灰积肥的习俗,野外用火频发,如烧地埂、地内杂草、烧荒等引起的森林火灾;二居民风俗习惯原因,如节日、开业、婚宴等放烟火、鞭炮给森林火灾埋下了不定时的隐患;三是清明前后的祭祀习惯,如上坟、烧纸钱、烧香等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四是防火意识淡薄的游客进入林区或风景名胜区因吸烟、烧烤等原因留下火种造成森林大火;五是由于林区内居民灶火不慎或电缆老化等原因导致森林大火。
1.2森林火灾特点
我国森林火灾分布的整体特点是:西部少于东部,北方的火灾次数比南方少,其中,我国东北和西南两大林区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据相关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和过火森林面积达99%,而西部则不到1%;除此之外,我国80%以上的森林火灾发生在南方。这为我国森林防火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1.3森林防火的基本状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新中国建国前40年间我国共发生63万余次森林大火,年均发生林火灾近16 000次,平均每年烧毁森林面积达90万公顷,占到全国森林覆盖面积的8‰,是世界其他国家同期平均水平的8倍。国务院于1988年1月正式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森林防火行政法规《森林防火条例》。自此我国森林火灾的总趋势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1988年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66%;1989年为0.39%;到1990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4 404次,受害森林面积12 316公顷,森林受害率仅为0.1%。从2006年公安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在1988-2005年期间,平均每年烧毁的森林面积少于10万公顷,年均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为7 500次左右,森林火灾受害率0.58‰,远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森林火灾年均受害率为0.7‰,远低于3.5‰的历史平均水平。由此可见,60多年期间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
2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在森林防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下,火灾出现的形式和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重大挑战。目前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公众防火意识薄弱。
2)林区内的消防管理机制还有待于优化,专业消防队伍组建难度大、消防人员扑救技术良莠不齐。
3)有些森林管理部门防火经费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林火阻隔工程建设不够规范。
4)部分地区消防设备存在数量少、品种单一、比较陈旧,扑火直升机缺乏等。
5)多数森林防火网络工程建设不完善,如林火预告预测系统、监测系统、通讯系统落后等。
6)部分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能力差、应急保障跟不上、火源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发展。
3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一些森林防火较好国家的先进经验,现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做好宣传森林防火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日常防火意识,做到依法治林,对于火灾肇事者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2)加强森林防火部门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提升林火预测预报能力,完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减少林火监测盲区,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扑救,杜绝大规模森林火灾的发生,避免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3)根据不同地区的火灾特点,优化森林消防管理机制,加强专业消防队伍建设,提高消防队员的专业灭火技能和综合素质,建设训练有速、技术过硬、装备精良的森林消防队伍。
4)加大消防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新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消防装备产品。
5)加强各地区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切实做到强化应急预案的周密性、快速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6)严格落实各个林区责任到人的制度,以“预防为主,防管结合”的方针,把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姚树人,韩焕金.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森林防火,2002,4(75):14-16.
[2]刘洋.防止森林火灾对策[J].农业可以与装备,2010,6(192):141-142.
[3]陈志红,陈必和.森林火灾的危害[J].现代林业科技,2012,1:236-240.
关键词森林防火;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197-01
众所周知,森林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对我们人类社会的繁荣和林业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同时还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更好的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我国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森林防火的现状
1.1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一般是指因氣候条件变化而导致森林火灾发生,通常我们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长期的天气干燥,进而导致地面温度持续升高,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最终导致森林干枯植被自燃而形成森林大火;另一种情况是雷击、岩石滚落产生的火花或树枝相互摩擦等引起的森林火灾。这两种情况引起的森林大火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天灾”,这种自然火灾一般发生率较低,占我国森林火灾年发生率的1%左右。
2)人为因素。常见的人为因素导致森林大火的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事繁忙时节,农村有烧灰积肥的习俗,野外用火频发,如烧地埂、地内杂草、烧荒等引起的森林火灾;二居民风俗习惯原因,如节日、开业、婚宴等放烟火、鞭炮给森林火灾埋下了不定时的隐患;三是清明前后的祭祀习惯,如上坟、烧纸钱、烧香等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四是防火意识淡薄的游客进入林区或风景名胜区因吸烟、烧烤等原因留下火种造成森林大火;五是由于林区内居民灶火不慎或电缆老化等原因导致森林大火。
1.2森林火灾特点
我国森林火灾分布的整体特点是:西部少于东部,北方的火灾次数比南方少,其中,我国东北和西南两大林区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据相关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和过火森林面积达99%,而西部则不到1%;除此之外,我国80%以上的森林火灾发生在南方。这为我国森林防火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1.3森林防火的基本状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新中国建国前40年间我国共发生63万余次森林大火,年均发生林火灾近16 000次,平均每年烧毁森林面积达90万公顷,占到全国森林覆盖面积的8‰,是世界其他国家同期平均水平的8倍。国务院于1988年1月正式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森林防火行政法规《森林防火条例》。自此我国森林火灾的总趋势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1988年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66%;1989年为0.39%;到1990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4 404次,受害森林面积12 316公顷,森林受害率仅为0.1%。从2006年公安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在1988-2005年期间,平均每年烧毁的森林面积少于10万公顷,年均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为7 500次左右,森林火灾受害率0.58‰,远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森林火灾年均受害率为0.7‰,远低于3.5‰的历史平均水平。由此可见,60多年期间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
2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在森林防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下,火灾出现的形式和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重大挑战。目前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公众防火意识薄弱。
2)林区内的消防管理机制还有待于优化,专业消防队伍组建难度大、消防人员扑救技术良莠不齐。
3)有些森林管理部门防火经费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林火阻隔工程建设不够规范。
4)部分地区消防设备存在数量少、品种单一、比较陈旧,扑火直升机缺乏等。
5)多数森林防火网络工程建设不完善,如林火预告预测系统、监测系统、通讯系统落后等。
6)部分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能力差、应急保障跟不上、火源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发展。
3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一些森林防火较好国家的先进经验,现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做好宣传森林防火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日常防火意识,做到依法治林,对于火灾肇事者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2)加强森林防火部门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提升林火预测预报能力,完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减少林火监测盲区,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扑救,杜绝大规模森林火灾的发生,避免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3)根据不同地区的火灾特点,优化森林消防管理机制,加强专业消防队伍建设,提高消防队员的专业灭火技能和综合素质,建设训练有速、技术过硬、装备精良的森林消防队伍。
4)加大消防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新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消防装备产品。
5)加强各地区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切实做到强化应急预案的周密性、快速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6)严格落实各个林区责任到人的制度,以“预防为主,防管结合”的方针,把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姚树人,韩焕金.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森林防火,2002,4(75):14-16.
[2]刘洋.防止森林火灾对策[J].农业可以与装备,2010,6(192):141-142.
[3]陈志红,陈必和.森林火灾的危害[J].现代林业科技,2012,1:23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