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绍剧司鼓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鼓:司者,操作也。演奏操作鼓板者,谓之司鼓,舞台节奏的主宰者。力度,速度的操作者。司鼓的指挥功能,不同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整套程式性,完整性,规范性的指挥技法以及带领打击乐(大锣、大钹、铙钹,小锣)。一系列戏曲锣鼓(身段锣鼓,唱腔锣鼓,曲牌锣鼓)的指挥技法与运用等等。司鼓者必须要掌握,力求做到打文戏"文而不愠"起伏得当"处理细腻";打武戏"强而不火"章法严谨"鼓点流畅"。它在舞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谓“司者”即掌管,号令之意,"鼓"就是指所操作之乐器。司鼓分有声,无声两种指挥,有声为单击,轮击,滚击。无声,以手势为意,为指、按、边、掷、抄、扬、撤、挥、分、压等。实际操作中以鼓键击鼓为主,手势示意为辅,来指挥乐队演奏,从而来配合舞台表演。它是音乐伴奏和表演调度有机结合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掌握舞台节奏的作用。故绍剧老艺人称之为"龙头位"。一台戏的排演,司鼓作为导演构思,作曲意图重要的体现者,它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鼓板”功能,必须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的历史背景,准确的把握作品的内容,完整的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兼溶入自身情感所赋予的情景,气氛和情感的变化。它的发挥和剧情息息相关,对整个剧情的理解程度和方式基本决定了舞台节奏的轻、重、缓、急。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为塑造舞台人物,美化语言,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服务,为表现剧情服务,从而形成艺术审美愉悦,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实现舞台艺术创作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绍剧司鼓者,首先必须熟悉本剧种的各种唱腔板式及变化。并要准确掌握表演动作与乐曲,锣鼓之间的尺寸,同时必须把握好“起“、“转”、“收”的三关。“起”指司鼓者引发锣鼓,弦乐的第一声,相当重要。第一声出的好,即能感人肺腑。也包括演唱者的【套板】(亦称“起调”)和琴师唱前的“引弦”,如果鼓乐第一声不情动于中,则直接有碍于之后的表现与感染力。锣鼓也同样,第一声发签含糊不清,节奏时速不稳,以下锣鼓就难以进行,甚至出现乱套。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场孙悟空“走边”运用超速的小敲“滚头子”每分钟约500拍左右,第一声起签稍慢一点,就达不到场上孙悟空表演动作氣氛烘托要求。又如乐曲的“引子”是无声指挥,司鼓者起音含糊“引子”一定七零八落。要起好第一声,司鼓者心中必须有底,成竹在胸,掌握节奏稳定,才能体现情感的有声有色。戏曲音乐中“转”的变化是无穷的。凡是主要唱段,乐曲或武场的锣鼓铺垫都是通过各种转折变化而形成,而往往不是一转而就,而是一转再转,变而再转,从而达到丰富多彩,曲折离奇,悦耳动听的效果。“转”对司鼓者起到很大作用,虽然有时只有板,签“角大”两声,但能够变换节奏速度快慢的多少,音乐强弱气氛的衬托如何。锣鼓也是同样,转的好,能更好的帮助演员塑造人物性格和增加舞台节奏的灵活性,反之,就谈不上“按指司鼓”,“应人发签”了。“收”它有缓收,快收,急收之分。根据剧情的需要交替使用。司鼓者键点子必须清晰,果断,使演奏员和舞台表演者看的清,听的懂,使舞台调度动而不乱,上下场衔接严丝合缝。因此,司鼓者能把握好“起”转“收”对整个戏成功与否起到关键的作用。作为一个优秀的司鼓者,在把握以上三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还需掌握好“准”、“稳”、“清”、“情”。“准”准确掌握全剧锣鼓,音乐布局及表演动作,念白语气的情感把握,达到丝丝入扣。“稳”稳定曲值,把握唱腔,锣鼓的节奏发展,强弱转换,快慢变化,使其齐而不乱。“清”鼓点清纯,“起”转“收”交待清楚,果断,利落,做到净而不杂。“情”以剧情发展为依据,按情击鼓,应人发签,通过抑扬顿挫的鼓点,打出感情和气氛。“乐的形象在于声,声的变化在于心"。司鼓者须先知“乐
  ”和“情”之奥妙,唱腔,乐曲,锣鼓的曲折,平仄,回旋,起伏,掌握精准,才能统一演奏员的状态,带着情感演奏,才有生命力,感染力。
  以上所述是司鼓在绍剧表演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指挥、伴奏身兼双职的司鼓艺术,它需要后学者们花精力去学习、总结、研究,这正是弘扬绍剧艺术应该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有关于校园暴力的相关报道不胜枚举,在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除了让人感到心惊、胆寒,更重要的是对于青少年道德思想教育的深思,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改变这种状态,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校园氛围,这是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工作重点。  关键词:新时期;青少年;德育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德育教育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音乐文化产品应用而生,其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大学生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新鲜的文化特别好奇,久之,他们的审美倾向也会随之改变。该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们的音乐审美倾向成为了当今不得不去面对的话题了。  一、本文将从如何引导大学生审美倾向的角度出发对其引导策略做出简要的论述。  (一) 提升音乐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获得提升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剧影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作出相应改变,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总结新时期人们的具体需求,对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现状进行梳理,才能判断其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时期戏剧影视文学的艺术特点,以期为今后的戏剧影视文学发展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戏剧影视,艺术特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教育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学生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校外艺术教育也随即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外少年宫利用诗配画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点粗浅尝试。如:带领欣赏诗配画作品,感受中国诗画之美;让学生学习给古诗配画,体验绘画创作之趣;引导学生领悟诗文的意蕴,触摸传统文化脉搏。一系列的实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重任,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融合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在思想道德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文化课的学习和德育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期刊
摘要:悲剧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个辉煌领域,也是他成就的顶峰,其悲剧写作及悲剧史发展中体现了一些共同的悲剧特点。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哈姆雷特》重点展示了丹麦王室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哈姆雷特》中第一层悲剧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第二层悲剧人物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冲突这内外双重的冲突,通过对悲剧的故事情节及其内外双重冲突的艺术风格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此来探讨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征
期刊
摘要:舞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活动形式之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在现代社会和经济中,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精神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从而促进了多样性在国家健身运动中,广场舞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运动形式,它从最初的自我自发转变为独立的文化特征。群众参加广场舞蹈活动时,不仅能享受身心,还能深刻感受广场舞蹈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广场舞;创编思路;特色文化  引言  广场舞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众多的领域,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当前中国发展最重要的瑰宝。其中中国戏曲作为重要的中华文化元素之一,不仅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发展阶段,对于其他音乐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移植生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民族歌剧;移植生成  1、前言  中国戏曲文化拥
期刊
摘要:现代广场舞有许多新的、互动的、集体的、开放的、灵活的、有趣的、自由的特点等等。结合大众文化、娱乐和思想建设,广场舞在大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广场舞的特点来看,它对大众有很多积极的影响,所以如何推广广场舞,如何创新和发展广场舞,笔者在这里与大家讨论。  关键词:群众文化; 广场舞; 作用  引言  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组织的精神娱乐项目,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如今,中国国民经
期刊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赛教融合”模式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加速器,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中,找到大赛与教学之间的融合点是关键。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与互联网+赛创融合,从高校、教师和学生方面加大投入和重视程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培育新的业态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赛创融合;课程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