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经记不起当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建党伟业》的,然而看过一遍,情不自禁地看了第二遍。如果要对影片作个评价,我想不该再局限于讨论影片的制作技巧和演员的演技等方面,它实际传达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才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主题。影片是为了建党90周年而制作的,主线之一是展现我们的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旧社会的重重压迫,社会制度的混乱,各种外来势力的剥削,外国先进思想的引入,更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开始了探索追寻……这些,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生根发芽。
  电影的故事背景是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21年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十年间,中国经历了民国建立、北洋军阀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那个颠倒错乱、低沉压抑但又充满了激情的年代,个人的命运跟家国天下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个活跃于历史舞台之上的人的生命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影片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以小叙事、大表达的方式穿插呈现给观众,这些历史事件均是按照各自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个背景故事,才能更准确地传达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难——在当时那个思潮涌动,各类声音层出不穷的年代,只有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守到了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恰恰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都是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也正是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建党伟业》反映的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风云巨变,其历史事件之多、登场人物之丰富、人物关系之复杂,绝非一部电影可以讲清。普通观众即便是知道袁世凯称帝、签署二十一条这些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张勋复辟、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孙中山护法运动、火烧赵家楼等等。在120分钟内表现这么多历史事件,影片只能选择片段式的表现手法,只展现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后果用台词或字幕传达。电影中不断出现介绍历史背景和事件原委的字幕,这对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必然少不了对历史的解读,其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在北大图书馆里“北大三杰”与辜鸿铭关于新旧文化的精彩辩论。年鉴学派的大师,马克·布洛赫曾经说过:“需了解现实就必须超越现实,要探讨历史亦不可囿于历史。”辩论那场戏中争执的焦点有两个:一是新旧文化之爭,二是中国自强究竟该学习谁。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既是对传统的一次反思,也是寻求救国之道的迫切行动。只是,此时的文化精英们似乎更愿意认同新的东西,激进地表达着与传统文化割裂的决心。新与旧在当时被看成是绝对的对立,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暴风骤雨般的运动产生的宣传效果自然是振聋发聩的,可是辜鸿铭那句意味深长的台词却让人不得不深思:“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
  当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们无不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观众们无不痛惜落泪;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不由痛骂他的无耻;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当时国人的意识里根深蒂固而深感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心怀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所说的那些话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在这众多的历史事件片段中,最令人感到血脉贲张、无比激动的片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保卫主权”“还我青岛”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一声声的呼喊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心潮澎湃。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定格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中。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更有义务与责任将共产主义事业进行下去,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不息。
  影片的最后是重头戏——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片不再是表现伟人们“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的意气风发,而是竭力想引领观众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意处理方式叙述党的建立。日后的道路谁也不可预知,但此时此刻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会议结束之后,众人一起唱起《国际歌》的场景,令人振奋而又充满希望。的确,对伟大理想的坚定与忠诚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信仰之力。
其他文献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布置了一个“红色记忆”长廊,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参观。你也一起来看看吧!  党史猜灯谜  长廊的入口处悬挂着几个红灯笼,每个灯笼上都有一个和党史有关的灯谜,你能猜出来吗?  牛郎织女误佳期  (打一党史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谜底:________  湖心雷雨下,  相聚说纷纭  (打一在福建召开的著名会议)  谜底:________  老树在中影在
期刊
大家好,我是水,我有兄妹两个。两点水——冫,是小妹我,还有一个哥哥,三点水——氵。别看我俩名字相似,我们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呢。
期刊
一  芋头大一团土块在空中滚了几滚,“噗”地落在晒坪右侧。那几只偷食的麻雀着实吓了个半死,叽喳惊叫,“呼”一下飞上屋顶。杂毛不敢松怠,随身跃起,向着那青灰瓦楞汪汪吠叫。麻雀挑衅般在瓦上左左右右地跳,觊觎那片金黄,却不敢再作妄想。  日头白白亮亮,万里无云。暑热自上而下逼将过来,往四周蔓延。远处,地表腾着晃眼的热气。一颗汗珠在瘦小眉尖欲坠不坠,痒痒地如同虫攀。瘦小一抹,掌上就湿渍一片。瘦小突觉口中渴
期刊
小朋友们,你们留意过包装盒上的文字吗?还别说,包装盒虽然小,上面有用的信息可真不少。今天,就和小书虫一起来认认吧!
期刊
在父母的观念中,过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从大陆迁台后,不仅保留了故乡过年的仪节规矩,也同时增加了不少本地新的习俗,我孩童时代的过年便显得异常热闹忙碌。  母亲对于北方过年的讲究十分坚持。一进腊月,各种腌腊风干的食物,便用炒过的花椒盐细细抹过,浸泡了酱油,用红绳穿挂了,吊晒在墙头竹竿上。  用土坛封存发酵的豆腐乳、泡菜、糯米酒酿,一缸一瓮静静置于屋檐角落。我时时要走近去,把耳朵俯贴在坛面上,仿佛
期刊
我在寒冷的冬天里,穿霜踏雪,漫步梅林,寻觅着你的足迹。  花开正盛时,你婀娜多姿,美不胜收,让新春的祝福悄然绽放,为春天的降临,展开冬之笑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伟人的诗让我豁然开朗。  是啊!正是你那按捺不住的热情,蹚过冬的寂寞,在冰天雪地之时,打开满枝诗话,把百鸟欢唱的春天带给人们。  伫目而立,你终究还是
期刊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是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投入使用。康熙御书的“泸定桥”三字匾额挂于桥头,桥东至今仍然立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1961年3月,泸定桥被纳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铁链组成,因“飞夺泸定桥
期刊
进入腊月,首先繁忙的要数集市了。农闲之后,在家乡赶集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我昨天去城里办事,从不远处传来一声卖年糕的声音。那声音由远及近传入我的耳朵。年糕进入了我的视野,一方方黄色的年糕牵着我走了很远,多年未吃,不免想起了儿时母亲做的年糕。  年糕俗称“粘糕”,用“粘”与“年”谐音,“糕”与“高”谐音。在家乡一带意味着“年年升高”之意,也成了新年的吉祥物。因此,在过去的家乡那里家家户户做年糕。年糕也是
期刊
暑假即将来临,你是否有外出旅行的计划?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就让我们开启一场红色之旅吧,去追寻先辈们的革命足迹,追忆那个不平凡的年代!  中共一大會址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南路,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坐北朝南。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共有13位国内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和2位共产国际代表参会。100
期刊
最近,我们二年级同学都领到一个任务——种植大蒜,观察大蒜生长过程并写好观察日记。我一听就来了劲,因为我很喜欢吃大蒜。说干就干,我让爸爸从市场上买回了一些大蒜幼苗,种在阳台的花盆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