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父母的观念中,过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从大陆迁台后,不仅保留了故乡过年的仪节规矩,也同时增加了不少本地新的习俗,我孩童时代的过年便显得异常热闹忙碌。
  母亲对于北方过年的讲究十分坚持。一进腊月,各种腌腊风干的食物,便用炒过的花椒盐细细抹过,浸泡了酱油,用红绳穿挂了,吊晒在墙头竹竿上。
  用土坛封存发酵的豆腐乳、泡菜、糯米酒酿,一缸一瓮静静置于屋檐角落。我时时要走近去,把耳朵俯贴在坛面上,仿佛可以听到那平静厚实的稳重大缸下酝酿着美丽动人的声音。
  母亲也和邻居们学做了发粿(ɡuǒ)和闽式年糕。
  碾磨糯米的石磨现在是不常见到了。那从石磨下汩汩流出的白色米浆,被盛放在洗净的面粉袋中,扎成饱满厚实胖鼓鼓的样子,每每逗引得孩子们禁不住去戳弄它们。水分被挤压以后凝结成的白色的米糕,放在大蒸笼里,底下加上彻夜不熄的炽旺的大火,那香甜的气味,混杂着炭火的烟气,便日夜弥漫在我们的巷弄。
  早年普遍不富裕的情况下,过年的确是一种兴奋的刺激,给贫困、单调的生活平添了一个高潮。
  在忙碌与兴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可解的禁忌。孩子们一再被提醒着不准说不吉祥的话。禁忌到了连同音字或一切可能的联想也被禁止着。可单方面地禁止孩子,却不生什么实际的效果,母亲就干脆用红纸写了几张“童言无忌”,四处张贴在我们所到之处。
  母亲也十分忌讳在腊月间打破器物,如果不慎失手打碎了盤碗,必要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
  这些小时候不十分懂,大了以后有一点厌烦的琐碎的行为,现今回想起来是有不同滋味的。远离故土的父母亲,在异地暂时安顿好简陋的居处,稍稍歇息了久经战乱的恐惧不安,他们对于过年的慎重,他们许多看来迷信的禁忌,他们对食物刻意丰盛的储备,今天看来,似乎都隐含着一种期待。
  我孩童时的过年,便对我有着这样深重的意义,而特别不能忘怀的自然是过年的高潮——除夕之夜了。除夕当天,母亲要蒸好几百个馒头。数量多到过年以后一两个月,我们都重复吃着一再蒸过的除夕的馒头。而据母亲说,我们离开故乡的时候,便是家乡的邻里们汇聚了上百个馒头与白煮鸡蛋,送我们一家上路的。
  馒头蒸好,打开笼盖的一刻,母亲特别紧张,她的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顽皮的我们安静下来,仿佛知道这一刻寄托着她的感谢、怀念,她对幸福圆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祝愿。
  我当时的工作便是拿一枝筷子,蘸了调好的红颜色,在每一个又胖又圆冒着热气的馒头正中央点一个鲜丽的红点。
  在母亲忙着准备年夜饭的时候,父亲便裁了红纸,研了墨,用十分工整的字体在上面写一行小字:“历代本门祖宗神位”。
  在人们的心中,如果还存在着对生命的慎重,对天地的感谢,对万物的敬爱与珍惜,便一定存在着香烟缭绕的桌案吧。虽然简陋到不能再简陋,在我的记忆中,却华贵、庄严,有我对生命的慎重,有我对所有一切的敬与爱,使我此后永远懂得珍惜,也懂得感谢。
  我喜欢过年。年事增长,再到除夕,仿佛又回到了那领压岁钱的欢欣时光。我至今仍喜欢“压岁钱”这三个字,那样粗鄙、直接,却说尽了对岁月的敬畏、珍重,和一点点的耍赖与贿赂。而这些,封存在簇新的红纸袋中,递传到孩童们的手上,那抽象、无情的时间也仿佛有了可以寄托的身份,有许多期许,有许多愿望。
  (文字有删节)
其他文献
上周五我放学回家,刚下校车,就听到从我家那边传来阵阵鞭炮声。我心里直纳闷,这是谁家在放鞭炮呀?  拐了两个弯,就到了我家院门口,一抬头,“哇!”院子里停了一辆新轿车,银灰色的车身锃亮炫目,难道爸爸又买新车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家门,家里坐满了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两个爸爸的朋友,我一一打了招呼,就急忙问妈妈:“这车是咱们家的?”妈妈笑着说:“当然了,这是爸爸给妈妈买的!”我简直不敢相信,拉着妈
期刊
小朋友们,写话难吗?告诉你们,用好、用活课本,写话其实并不难。我总结了两个方法,一是仿写,二是善用插图。
期刊
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这样写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两千多年后,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的渣滓洞集中营的第二号牢房的墙壁上,革命党人叶挺将军践行着“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现代诗《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
期刊
百年前,中国人民还处在外御强敌、内抑豺狼的混乱局势中,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为了开创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豐子恺先生用漫画的形式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崇敬之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以及中国人民迎来新生活的喜悦之情。
期刊
同学们好,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期“国学讲堂”特别甄选了儒学经典《孟子》中的一段论述。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孟子这位儒家“亚圣”关于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中国共产党攘外安内、所向披靡,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先来读一读原文吧。  品读典故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
期刊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让我们来一起欣赏长征题材的画作,重温红军长征路上的峥嵘岁月。  万水千山只等闲  画家李可染以毛主席的诗作《七律·长征》为题,运用独特的中国画笔墨语言创作了《长征》,来歌颂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长征精神。画面最上方的题跋前两句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品展现了诗中的磅礴力量与宏大气魄。  巨大的山水是画面的主体
期刊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布置了一个“红色记忆”长廊,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参观。你也一起来看看吧!  党史猜灯谜  长廊的入口处悬挂着几个红灯笼,每个灯笼上都有一个和党史有关的灯谜,你能猜出来吗?  牛郎织女误佳期  (打一党史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谜底:________  湖心雷雨下,  相聚说纷纭  (打一在福建召开的著名会议)  谜底:________  老树在中影在
期刊
大家好,我是水,我有兄妹两个。两点水——冫,是小妹我,还有一个哥哥,三点水——氵。别看我俩名字相似,我们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呢。
期刊
一  芋头大一团土块在空中滚了几滚,“噗”地落在晒坪右侧。那几只偷食的麻雀着实吓了个半死,叽喳惊叫,“呼”一下飞上屋顶。杂毛不敢松怠,随身跃起,向着那青灰瓦楞汪汪吠叫。麻雀挑衅般在瓦上左左右右地跳,觊觎那片金黄,却不敢再作妄想。  日头白白亮亮,万里无云。暑热自上而下逼将过来,往四周蔓延。远处,地表腾着晃眼的热气。一颗汗珠在瘦小眉尖欲坠不坠,痒痒地如同虫攀。瘦小一抹,掌上就湿渍一片。瘦小突觉口中渴
期刊
小朋友们,你们留意过包装盒上的文字吗?还别说,包装盒虽然小,上面有用的信息可真不少。今天,就和小书虫一起来认认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