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出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 能“算”出未来气候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明后三天直至未来一周,是晴是雨?温度几何?有无大风?这有何难,看看天气预报就解决。
  但是未来一个月、一年,甚至一百年會有什么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气候环境将有哪些显著变化?想要准确预测难度相当之高。
  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气象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工具,不仅可以预测带来极端天气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现象,还可以预测全球气候、重大天气灾害,乃至地球环境的演变。未来数年内,我国科学家有望借助这套模式,更准确预测中长期全球气候变化。
  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不是一回事
  数千年前,古人就开始观云测天,直到现代人类依然通过大气运动变化情况,进行短期天气预报。
  地球系统模式的原理和“天气预报”有些类似,不过要复杂得多。科学家们需要研究大气与海洋、陆面、海冰、生态等多个圈层间持续不断的水汽、能量、物质的交换过程,考虑各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因素。
  “可以这么说,对地球上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考虑得越周全,气候和全球变化的预测才能越准确,这也是为何称之为‘地球系统’模式的原因。”国际著名气象专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海外院长王斌教授介绍。
  但不论天气预报还是气候预测,都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拿我国来说,一年消耗多少能源产生多少温室气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什么影响,粮食生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该承担哪些义务……面对这种复杂的综合性的气候研究,地球系统模式是最先进的工具,也是最有效的科学依据。
  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都拥有各自较为先进的地球系统模式,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较为可靠,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中排名前列。但是,中国还没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地球系统模式,亟待弥补这一短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南信大作为国内大气科学专业最齐全、研究人员最多、学科综合排名第一的高校,主动承担起这一重任。从2012年起,由王斌教授领衔,组织了40余人的团队,着手独立开发一种全新的地球系统模式。它耦合了世界上先进的大气、海洋、海冰和陆面模式,然后通过不断地加入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它“中国化”。科学家们还将不断对它改进,力争在IPCC第六次评估中取得较好评价。
  地球系统模式真能预知未来?
  “这套地球系统模式在前期的试验运转中,已经准确地模拟出大多数大气海洋中的重要天气气候系统的变化特征,并与实际观测一致。”南信大校长助理、大气科学院院长闵锦忠教授自信地告诉记者,“也就是说,它能够预测出最重要的气候信号——厄尔尼诺现象。”
  在国际气象学界,评价一套地球系统模式是否可靠,主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能否预测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大气候事件的发生。
  目前3—7天的短期天气预报还时不时地让人欢喜让人忧,那这种中长期气候预测是如何实现的呢?准确性究竟又有多高?
  闵锦忠介绍,地球系统模式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每前进一步都绝非易事。记者注意到,这套模式是基于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气模式、海洋模式、陆面模式、海冰模式等进行耦合。
  “所谓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系统(如大气、海洋、陆面、海冰)或运动形式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或联合。例如天气预报使用的大气模式本身是可以单独运行的,但它并未考虑大气层与海洋、陆地及陆上的高原、山地、平原、森林、草原、城市等不同下垫面之间水气和热量的实际交换过程,而是假设交换是平均的、固定的。耦合的过程就是要打破这种假设,使交换根据实际情况一分一秒地累积。”闵锦忠说。
  而不同模式间的耦合又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其庞杂程度超出想象。闵锦忠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就好比一个人头痛,病根可能不在头,必须将所有相关的环节都检查过了,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模式的开发过程中,团队就在不停地测试、调整、修正,循着“病症”找“病因”,而后“开方抓药”。
  这套模式现已完成500年的控制试验,能够较好的“重现”或“复制”过去气候的特征,包括厄尔尼诺、拉尼娜、季风的特点,模式都能够重现出来。
  今后,该模式还能够模拟和预测高影响性灾害天气事件,模拟气候变化、进行季节内—年际气候预测,模拟历史气候变化以及进行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同时达到全球20—30km的较高分辨率。
  但是,地球系统模式不是简单地把目前的地球状态输入计算机,就可以随时演算未来任意一天的天气情况,更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准确的预测。
  对此王斌解释说,地球系统模式是能定量客观展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尤其是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的预测可信度较高。但要想达到人们的期望,把超长期的天气预报做到和短期预报那样的准确和精细,还是不可能的。比如地球气候系统有很多的不可预报的随机性过程,还受到太阳运行轨道、火山爆发、冰山消融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地球系统的运作规律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因此对于超长期的气候预报,我们不但应预报其趋势,还应预报相应的不确定性。 (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引入微分几何控制思想,研究了同步发电机和OLTC数学模型,同时,对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原理进行阐述。将非线性的变结构原理运用于非线性的单机单负荷的电力系统中,首先对系统进行坐标变换,将发电机非线性励磁控制系统转换为线性系统,然后求取系统的切换函数,通过极点配置,完成变结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的设计。该励磁控制器在理论上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  【关键词】励磁系
期刊
【摘 要】结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得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并且提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的总体思路,完善框架结构。明确混凝土构耐久性空间属性,并且结合相关地区特点、环境差异、使用年限等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进行划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环境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主要是为了能够解决环境对结
期刊
【摘 要】论文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翠华山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研、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翠华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开发翠华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翠华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被称为“西安的后花园”。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
期刊
【摘 要】对济源市的行道树现状应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行道树的选择原则,提出了改变济源市行道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对策。  【关键词】行道树;现状;应用;选擇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面貌,是一个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城市行道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材料,在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绿化成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世界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在此环境下,我国大批的中小型企业开始谋求科技转型,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我国企业科技转型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为中小企业科技转型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科技转型;影响因素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
期刊
【摘 要】鉴于输电线路拥挤地段周围地物的复杂程度及测绘工程效率的考虑,本文提出了利用ArcGIS软件进行谷歌地图的无缝拼接,并进行影像地图坐标的几何校正,然后利用AutoCAD技术将主要地物如房屋、厂房等可解译的地物转绘到现实的输电线路路径图中的方法。  【关键词】谷歌地图;输电线路;路径图  【Abstract】In view a flats transmission line congesti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作者负责完成的该项目中热轧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液压厂商提供的设备资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试验平台对其进行了测试以检验其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控制系统仿真;液压位置控制;液压伺服系统  液压位置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对象的位置信号,由磁滞位移传感器检测,并反馈到PLC中。伺服阀作为液压系统执行元件,伺服阀说明书中给出的伺服阀特性曲线可以在设计中将伺服阀近似认
期刊
【摘 要】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都是会计和审计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本文介绍了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加强在当前形势下重要性及风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相关性  1.审计风险的概念  美国1983年审计准则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期刊
【摘 要】部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够明确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导致对语文学科的厌恶情绪,严重影响了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有责任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培养建康的兴趣思维, 以促使孩子正确对待语文学科。本文主要从兴趣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和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两方面来探讨,强调兴趣的重要性,确定具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
期刊
石墨烯是世上最薄和最强韧的材料,但一直被认为难以大量生产。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化学物理学教授科尔曼却发现,原来寻常人家的厨房也有能力把石墨转化为石墨烯,意味生产石墨烯的能力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科尔曼领导来自美国和爱尔兰的学者进行研究,他们把一些打碎了的石墨放进一个容器内,加入“分解融液”,然后以一部名为“剪切混和器”的机器把石墨和融液高速搅动。结果能成功把石墨搅成大量细小的石墨烯片,每块仅1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