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印迹,指代中国史上保留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意义的产物,比如为人熟知的国画、书法、古琴、茶道等。在这里,要介绍一个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的东西:拓片。
拓片是什么?
如果不是行内人士,也许很少人会知道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所谓拓片,是将宣纸贴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捶拓印制出文字和画像的一种技艺。优秀的拓片都需要一个技艺高超的拓工,一个好的拓工,可以完美展现实物的精彩和气韵,很多模糊不清的东西,也通过拓工的手艺表现了出来。拓片中那些丰富生动的画面,将千百年前的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民俗传统、天文地理、宗教文化等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再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风土人情,使后人在拓片中,得以追溯关于过往的真实信息。
2012年7月18日,“中国印迹———中国珍贵文物拓片世界巡展”活动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揣怀着铭记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光大中国拓片技艺的宏愿,在全世界范围内陆续展开了对拓片的传播与弘扬,使更多喜爱中国文化的人更深入的了解拓片背后的故事和意义,也为人们创造了共同欣赏交流的平台及收藏的机会。展览的拓片集中展示了中国汉、唐时期的文物样式。
拓片是中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饱含了历代金石、书法、艺术、文学、史学的奥秘,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巡展中,包括了汉代车马出行图、四神瓦当、汉代宴乐图、雍和宫佛造像、米芾研山铭、大凤神鸟等内容,呈现出了完整的文物信息和艺术价值。从汉代车马出行图中,人们可以得知当时的文化背景和阶级特征,由于车马象征着一种身份地位,商人与庶民不得乘坐车马,很多人对车马的渴望便体现在了图像上,他们希望通过图像能够达成现实社会中无法企及的愿望,而那些可以乘坐车马的达官贵人,希望死后能够继续享有这样的权利,所以车马图便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又如四神瓦当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地呈现了当时社会对风水的讲究和对神灵的恭敬。
拓片的过程需要拓工拥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以及高超的技术和对文物的了解,同样对中国文化也需要相应的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精髓,这样在拓印的过程中才会知道拓印的意义,在不破坏原物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技艺发挥到极致,尽力避免因懈怠或疏忽而造成的失误与损失,而完成的拓片,也更能体现出原图的精神与神韵。
拓片中的图像,背后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拓片说穿了只是一张纸,但承载于这张纸上的文化与内涵,却是拓片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价值甚至有时都超越了原物,人们更喜欢的,是通过高超的技艺拓印在纸上的那份庄重与珍贵,拓工赋予其上的专注和痴迷,仿佛使拓片重新拥有了生命力,到了后人的手里,俨然形成了一种隽永而神秘的磁场,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人。而收藏者,就如当年的拓工那般,对拓片同样有着一份深沉的热爱与敬重。这其中的感受,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的吧。
拓工和收藏拓片的人,如同朝圣者,一个虔诚而谦卑地拓印文物,一丝不苟,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手中的作品,为了完好准确的表现出原图而不敢轻易怠慢;一个就像闻道而来的旅人,带着对拓片满满的崇敬与渴望,瞻仰其中的真意,心怀喜悦,也万分珍惜手中之物。而他们的朝圣之路,无非就是对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化的崇拜与追随。
《首席ELITE》对话朱颖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一个巡展?
策划举办这样一个展览,首要的动力是来自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喜爱。中国的传统艺术浩如烟海,有世代相传,盛名永存的博物名器和鸿篇巨制;也有生生不息,家喻户晓的神功绝技和民歌童谣。这一切,写就了一部辉煌、完整的中国文明史。
所以,在我们的心目中,艺术样式和门类没有大小、巨细之分,有价值的东西都应该奉献给人民去认识、去欣赏、去分享。就像这次展示的拓片,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有点“小众”,有点“冷僻”的玩意儿。但是,当我们走近它,透过它们的形式和内容上一些表象的东西,去了解到它隐射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了。
“拓片”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描述的是些什么东西,了解的人不多,实际上从小练过书法,学过国画的人,都不该陌生。我们临的字帖,摹的画本,许多都是拓片,而且是名家经典。只是以前没有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和审美对象来鉴赏,更不懂得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这是摹写、传承、教授文章内容、书法技艺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若没有拓片,这些千古经典荡然无存。
从艺术角度看,一幅好的书画作品,从艺术家的纸上,刻到金石之上,是一种二度创作,笔墨的轻重、枯润、虚实、缓急、疏密,刻工都要尊重原作的精髓和神韵,这是何等的功力和天赋?这种从柔到刚,反阳为阴的转换,完全是一种叹为观止的二度创作。
从石碑到拓片,又是另一次精妙绝伦的转移,是一种将作品从金石到纸张的回归,但这种还原绝对不是简单的描印,这里有力的控制、墨的调和、色的把握,纸的选择,道道工序都是技和艺的融汇。
拓片在中国还是一个古老的技艺,自从中国有文字和图画起,拓片就应运而生。长期以来,拓片这个行当,还分南派和北派,南派细腻,追求精准;北派豪放,讲究架构。各派之中又分很多支,各有所长。所以同样一块碑文,各派会拓出不同风格,形成版本学的收藏和研究对象,传出一段段佳话。了解了这些,再鉴赏眼前的拓片,就会有另一种心情和视角了。
这次的展览有什么特色?
我希望“中国印迹”是我们的一个品牌展,我们是以走出去的方式去进行传播,先到汉文化圈和国外巡展,最后再回到上海。与其说“中国印迹”是个展览,不如说是一个讲故事与听故事的会堂,我们将通过那些独具特色的展品为大家讲述许多有趣的中国故事。
未来还会不会继续举办这样的巡展?有什么计划和安排?
中国印迹”在迪拜顺利完成首展览后,明年我们将到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巡展。
相对于其它艺术馆而言,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有什么特别地方?它的定位是什么?一个国际化城市的文化是多元的,艺术展示的空间和场所,从规模到形式也应该是多元的。上海有中国艺术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馆这样的大型场馆,也应该有更多具有个性、风格的中小艺术馆和博物馆,这才能形成一个丰富和立体的文化艺术氛围。
我们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就是这样一个逐步确定定位,不断形成风格的重型特色美术馆。
从09年开始,我们就发挥了自己渠道多样、适应性强、周期灵活的优势,跟国内外的专业机构,一起做一系列交流展,走出去、请进来,像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比利时、法国,波兰等的艺术展,包括东南亚国家也去的比较多,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外国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并不能真正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对中国艺术作品的理解,是有限的。很多人会孤立地去欣赏一个作品,一种艺术形式,但并不能真正了解形成这种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体系。所以,我们多办这样的专题展,个性展,对向世界传播中国大文化、大艺术的事业是有聚沙成塔的积极作用的。
虹桥当代艺术馆,冠名当代,不是侠义地只关心发生在当下的艺术行为。而是以展示、交流、研究当代人们所关心、关注,所希望去了解、感受、体验的文化艺术现象为重点的视觉艺术展览馆。其中也包括传承、流行到当代的传统文化艺术,甚至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人类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