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交流是我校“六学主导 快乐互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小组交流就是让每个孩子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说给小组内同学听,交流的内容既包括收获也包括疑问,收获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问题要在交流中解决,解决不了的在随后的质疑释疑环节中解决。小组内的交流给了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学生参与、展示的机会,小组交流的过程就是他们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前预习探究中的某些疑惑能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一部分,这就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的有效度。小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产生一种成就感,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何让小组交流更有效,下面是我们在小组交流这一教学环节中的一些做法:
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来说。
一、对于学生,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小组交流细则,组长岗前培训,组织建设,规范交流时的体态语言,全班性课堂小组交流的培训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五大项:
(1)进行小组长岗前培训。有四小项:①我们建议组长讲话要有技巧[组长讲话要有技巧 ,如A是组长,面对B~F其他五人时:
A.讨论开始时:“请×××发言。”
B.组员回答问题支支吾吾:“你可以再想一想”
C.组员说话不太完整时:“谁来补充?”
D.看到有的组员不能主动发言:“我们是不是请……也来讲一讲。”
E.组员表达不太清楚时:“我没有听明白,请你再讲一讲?”“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F.大家争论不休时: “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不要讨论了,等会儿汇报时请大家帮忙。”]。
②小组长不能霸占发言的机会。③不能歧视自己的组员[不能讲这样的话: 你怎么这么笨; 你一点也不会,我们不想要你了……]。④学会简单的分工调控[如:“嘘!注意一点” “我们声音低一点,会影响大家的” “我们要节约时间,讲过的就不要重复了。”]。
(2)完善小组合作的组织建设,可以设置专门的鼓励员;声音提醒员;争论控制员;时间提醒员……
(3)规范交流时的体态语言,专心地看着发言者、 身体前倾、 点头、摇头、微笑。不能出现:对方发言,你看着其他地方, 你与其他小伙伴谈其他话题、身体后仰, 眼睛斜看着对方。
(4)开展全班性课堂小组合作交流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如,最佳学习小组,优秀组员,十佳组长等。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差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问到部分学生时,他们虽然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小组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
做好学生的事先培训准备工作,也就是落实了上述五大项,那么小组交流就有了前提了。
二、教师的指导。小组交流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做到师生互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师生合作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因而,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既是组织者、参与者,又是旁观者、督察员、裁判员。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小组交流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交流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要关注学生交流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使学生愿意交流,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和思想。另外,还可以用语言向学生解释大家一起做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例子,感受到交流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给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其次,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并非袖手旁观,而是学生讨论的协调者。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讨论混乱无序时,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讨论时找到本节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便可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规律,解决问题,若学生已解决了这一问题,也需就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总结。
(3)最后,小组交流结束后,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做到善始善终。因为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之后的成功。
总之,“小组交流”是“六学主导 快乐互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的环节,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小组交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交流[平等中的首席:究竟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热点。由单一的“教师主导”,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再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搬用美国课程学家多尔的观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演变过程就足以看出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整课堂进度,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7.
[2]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122.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99.
[4]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0.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来说。
一、对于学生,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小组交流细则,组长岗前培训,组织建设,规范交流时的体态语言,全班性课堂小组交流的培训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五大项:
(1)进行小组长岗前培训。有四小项:①我们建议组长讲话要有技巧[组长讲话要有技巧 ,如A是组长,面对B~F其他五人时:
A.讨论开始时:“请×××发言。”
B.组员回答问题支支吾吾:“你可以再想一想”
C.组员说话不太完整时:“谁来补充?”
D.看到有的组员不能主动发言:“我们是不是请……也来讲一讲。”
E.组员表达不太清楚时:“我没有听明白,请你再讲一讲?”“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F.大家争论不休时: “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不要讨论了,等会儿汇报时请大家帮忙。”]。
②小组长不能霸占发言的机会。③不能歧视自己的组员[不能讲这样的话: 你怎么这么笨; 你一点也不会,我们不想要你了……]。④学会简单的分工调控[如:“嘘!注意一点” “我们声音低一点,会影响大家的” “我们要节约时间,讲过的就不要重复了。”]。
(2)完善小组合作的组织建设,可以设置专门的鼓励员;声音提醒员;争论控制员;时间提醒员……
(3)规范交流时的体态语言,专心地看着发言者、 身体前倾、 点头、摇头、微笑。不能出现:对方发言,你看着其他地方, 你与其他小伙伴谈其他话题、身体后仰, 眼睛斜看着对方。
(4)开展全班性课堂小组合作交流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如,最佳学习小组,优秀组员,十佳组长等。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差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问到部分学生时,他们虽然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小组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
做好学生的事先培训准备工作,也就是落实了上述五大项,那么小组交流就有了前提了。
二、教师的指导。小组交流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做到师生互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师生合作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因而,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既是组织者、参与者,又是旁观者、督察员、裁判员。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小组交流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交流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要关注学生交流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使学生愿意交流,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和思想。另外,还可以用语言向学生解释大家一起做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例子,感受到交流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给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其次,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并非袖手旁观,而是学生讨论的协调者。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讨论混乱无序时,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讨论时找到本节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便可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规律,解决问题,若学生已解决了这一问题,也需就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总结。
(3)最后,小组交流结束后,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做到善始善终。因为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之后的成功。
总之,“小组交流”是“六学主导 快乐互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的环节,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小组交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交流[平等中的首席:究竟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热点。由单一的“教师主导”,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再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搬用美国课程学家多尔的观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演变过程就足以看出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整课堂进度,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7.
[2]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122.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99.
[4]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0.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