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卓越农业人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g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卓越农业人才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卓越农业人才培养,并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142-03
  Establish th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ulture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
  ——Taking Heilongjiang Unviersity as an Exmple
  Wang Yang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for training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We discussed how to creat th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 based on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business and explorate the effect of training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 utilizing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Culture characteristics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人才培养要求,为加快黑龙江省国家级现代农村职教改革试验区和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培养大批现代农业人才,黑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目地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创业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能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应用型人才[1-3]。
  黑龙江大学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黑龙江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同时黑龙江大学也是黑龙江省确立的唯一一所培养卓越农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在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突出特色教育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学校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秉承着“服务地方农业发展”和“走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具有较强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作为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目标,通过探讨“校企合作模式”教育,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卓越农业人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校企合作模式对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校企合作模式是实现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 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模式”,是指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4],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5-8]。卓越农业人才培养实行校企合作教育,不是单纯在研究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其重点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探索高等农林院校与农林科研机构、企业、用人单位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通过学校与行业用人单位开展紧密合作,来培养出一批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
  1.2 校企合作模式符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农业人才培养的办学宗旨 黑龙江大学作为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以地方经济发展为指导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承担着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建设输送大批合格人才的重任。黑龙江大学农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无疑更应该直接地体现服务于现代大农业发展的办学宗旨,校企合作模式教育能促进农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努力实现为行业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根本目的。同时,利用和发挥黑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理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传统基础性学科优势,利用生物、信息等领域的科技新成果,提升改造传统农林专业;利用科研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品与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有机结合。例如:将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创新课题的研究成果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及时地将最新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又为企业生产输送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使卓越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1.3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形成综合大学卓越农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之初,学院就面临着综合院校如何办农学专业的问题,改变综合性大学多年形成的教学“惯性”,打破以文理科为体系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体制等问题。黑龙江大学的卓越农艺师培养的指导思想秉承着“立足于黑龙江,服务于全国”的发展宗旨,按照黑龙江大学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建设方针,学院在实施卓越农业人才过程中提出依据地域及行业需求,确立卓越农业人才特色培养目标。学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确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征,先后走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同时,把行业的科研专家、管理者、经营者聘请到学校,成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了解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确定了校企合作教学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来学院与企业的联合教学实践认识到:人才培养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首先要打破普通高校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教育的办学之路,学院与用人单位联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才能够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真正培养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   2 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2.1 确立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资源、专业特点及优势,为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院要科学地设计校企合作模式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即通过校企、校研联合学习阶段,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实际的行业工作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本科毕业后就业或继续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2.2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的组织机构 在校企合作模式教育过程中,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其职责是明确卓越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卓越农业人才教学计划的方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确定了以地方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依据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例如,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行业专家、企业领导提出了教学设计方案中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等缺点,经过“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的共同努力,确立卓越农业人才特色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
  2.3 校企合作模式中“双师型”教学资源的配备 “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关键是有一支实践型教师队伍,为提高本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开展了“双结合”的活动,即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一是教师与科研单位结合,学习农业科研服务于地方种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二是教师与企业搞联合,切实深入到企业中,学习掌握生产实践中的种业科学,同时利用自身较好的科研能力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通过项目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开发等方式,丰富实践经验,另外,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讲座,为学生提供农艺师职业方面的教育、农艺师专业的基本训练,形成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两方面共同组成的教学队伍。
  2.4 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的核心是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运行机制。人才培养采用了“3+1”教改模式,即利用教学、生产等环境进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专业学制4a,围绕着学校“1个目标、1条主线、3个阶段、7个环节”的人才培养思路,采取“3+1”的校企、校研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等理论课程在学校完成,约需要3a时间;1a的实践培养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科研院所的生产实际及科研项目,研究学习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增强大学生毕业生对行业的适应能力。“1”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提高就业质量,且能“持久被雇佣”或具备自主择业的能力。
  2.5 校企合作模式中校外实践的教学环节 要使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学院就要制定一套合理完整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机制:
  2.5.1 制定完整的校外实践教学计划 在卓越农业培养过程中,根据行业的需求,每个学生要进行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实习内容,因此,就要制定一套具体的实习计划来指导学生获得完整知识体系培训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我院学生在丰禾种业、九龙种业和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等单位实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实习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实习计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的教学体系。
  2.5.2 学生在校外实践中的规范管理 由于校外实践过程不同于校园的学习环境,不便于集中管理,且学生在此期间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易造成放任自流,影响实习效果。为保障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除了正常实习考核外,学院与实习企业制定了一整套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并定期和实习单位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于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由学院和企业共同进行表彰,对于违纪学生给予相应处分。
  2.5.3 学生校外实践后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结束企业实践教学后,学院都要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校企合作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如总结、报告和座谈后,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能够反思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并把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反馈给实习单位,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以此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4 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的信息反馈系统 这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教学环节。建立一个由学生、实习单位培训指导人员、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信息反馈渠道,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及行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变化,学院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3 校企合作模式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3.1 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黑龙江大学是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大学,与农业行业联系不多,因此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一直是困扰学院实践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据卓越农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由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导组成的“卓越农业人才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学院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通过与学校接触,认识到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企业输送创新性人才,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两者利益是共同的,他们愿意并主动帮助学院建立实习基地;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得以加强,许多企业把接纳实习学生当成为企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3.2 有利于卓越农业人才教学改革 卓越农业人才专业教学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现代化大农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教育是最为直接的检验手段。通过开展几年来的校企合作教育后发现,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反映出的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学院通过企业得到了及时反馈,并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修订并完善。例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之前,实验课程和内容与实践脱离,通过校企合作教育,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设立了种子学综合实验课,不仅增加了实验课时,内容上也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
  3.3 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前期基础 学院通过走校企合作教育的办学之路,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行业机遇和平台,使学生获得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向学生抛出“橄榄枝”,有的放矢的进行前期培养,快速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经过几年来学院在校企合作教育中不断的与企业磨合及自身教育过程的调整,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就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4 结语
  总之,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校企合作模式是适应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校企合作教育也是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构建有特色的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必将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东,张艳菊,何付丽.植物生产类专业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农业教育,2013(2):67-70.
  [2]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5-7.
  [3]周骥平,张平,李益民,等.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高教研究,2014(1):74-77.
  [4]王章豹,祝义才.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管理,2000,17(9).
  [5]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40.
  [6]袁媛.以校企合作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J].江苏高教,2011(1):110-111.
  [7]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3):42-48.
  [8]赵彦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4):98-99.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粳稻具有口感好,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广等优势,粳稻推广一直是我国稻作生产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该文主要结合陕南地区水稻生产现状,重点分析在陕南地区推广粳稻的可行性,并对在陕南地区发展粳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促进陕南地区粳稻顺利推广,提高水稻品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粳稻;陕南地区;展望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在严峻的土地资源压力下,切实保护耕地,应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大力发展节地经济将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必须要走的土地利用的新路子。  关键词:土地;节地经济;规划;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F311
期刊
摘 要:瑞华麦523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郑麦9023与烟1604杂交,经8代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1407),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作晚茬种植。该文主要介绍了瑞华麦5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小麦;瑞华麦523;选育
期刊
摘 要:利用Li-8100测定福州市大学城周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通量,同时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的排放量存在差异,土壤呼吸的日差较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均值大小为:草坪(7.696μmol·m-2·s-1)>苗圃(4.419μmol·m-2·s-1)>甘蔗园(3.842μmol·m-2
期刊
摘 要:当今的中国,在这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造成大部分都市人的紧张情绪,如何为大众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氛围,让人们生活方式更健康、舒适,大众生活环境更宜居、舒态,是园林工作者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提出园林景观设计中,在满足功能基本需求的同时应更贴近生活,营造清新的自然环境,为大众创造一种慢生活模式。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规划;慢生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
期刊
摘 要:为筛选对小麦增产显著的商品微肥,供大面积推广应用,进行了小麦田施用不同微肥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微肥处理相比,各种微肥处理的小麦,其增产幅度均达显著水平,且小麦籽粒品质和商品性有不同程度改善。因此,可选择其中最优者,如世多乐(青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世多乐脉素特、北京地福来生物肥销售有限公司提供的地福来活性细胞生物肥、安徽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新美州星、新加坡利农集团生产的
期刊
摘 要:该文根据本溪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的1956-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气温法,分析了1956-2012年间本溪市区四季开始的平均日期、四季的持续天数。结果表明:1956-2012年间,本溪市区四季开始的平均日期分别为:4月20日、6月30日、8月15日和10月9日,四季开始时间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6d/10a、1.5d/10a、1.7d/10a;四季持续的平均天数
期刊
摘 要:以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和大通区为例,采集不同功能区城市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pH值、可溶性盐含量,以及Hg、As、Pb、Cr、Cd等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微量元素在矿业城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与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总体上呈弱酸性,并具有累积性;在5个功能区中,土壤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r、Pb、As、Cd、Hg,其中,As、Pb、Cr3种元素含量的内梅罗指
期刊
摘 要:试验以“金妃”甜瓜为材料,采用基质培养方法,通过测定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总酸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磷素用量对甜瓜营养品质形成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适宜的磷素用量(即0.9~1.2mmol·L-1)时,不仅可以改善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总酸含量等营养品质,而且也提高了产量;而当磷素用量低于0.6mmol·L-1或高于1.5
期刊
摘 要: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是中后期的主要病害,通过对碧叶以及目前市场上较新的杀菌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使用试验,比较几种药剂的效果和应用技术。结果表明:50%嘧酯·噻唑锌225~375g·ai/hm2、32.5%苯甲·嘧菌酯195g·ai/hm2,分蘖期、破口前2次使用,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好,可达80%以上。32.5%苯甲·嘧菌酯195g·ai/hm2、 30%戊唑·噻唑锌315g·ai/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