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生理盐水复苏相比较,探讨3%高渗盐水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作用。
方法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44例(男33例,女11例),分为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24例)、3%高渗钠复苏组(HS组,20例),经静脉通路输入相应复苏液体,同时进行规范的抗休克治疗。监测液体复苏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氧合指数(OI,=PaO2/FiO2)、尿量、血钠,计算24 h乳酸清除率;记录24 h输液量、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小儿危重评分(PCIS)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以及28 d死亡率。
结果(1)复苏后NS组和HS组心率、MAP较复苏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复苏前OI比较,HS组复苏后3 h明显改善[(321.8±50.7)比(296.5±58.2)mmHg(1 mmHg=0.133 kPa),t=–2.50,P=0.018 ],NS组复苏后24 h改善[(325.7±62.6)比(304.2±70.4)mmHg,t=–2.60,P=0.016],两组各时间点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S组复苏后1 h血钠高于NS组[(138.3±3.8)比(135.0±3.5) mmol/L,t=8.77,P=0.005],随后两组血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HS组6 h及24 h输液量(ml/kg)较NS组明显减少[6 h:(39.2±13.9)比(60.8±22.4),t=14.21,P=0.000;24 h:(102.9±27.7)比(130.6±33.2),t=8.85,P=0.005]。两组6 h、24 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24 h乳酸清除率、24 h PCIS、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HS组80.0%,NS组70.0%)及28 d死亡率(HS组5.0%,NS组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3%高渗盐水在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可以安全有效的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比传统生理盐水复苏改善氧合更快,而且复苏液体量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