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生写刻墨盒考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寅生的文字类作品较多,图画类作品相对少些,其中山水更少。这个盒子绘刻的是一幅意境优美的山水图,远山近水层次分明,小舟亭榭动静相宜,画面清雅、悠然、恬淡,线描细刻间透着宋人山水画的味道。两句题跋:“齐开画阁倚垂杨,两桨容与荡夕阳”,字体娟秀,书刻流畅,为画面增添了浓浓的诗情画意。盒面落款“寅生陈麟炳书刻”,从题跋文字到山水图案,均为典型的寅生书画风格,标准的“松竹斋”底铭和清代墨盒型制,都足以說明这是大师陈寅生的亲笔书画、亲手刻铜之力作。
  此盒的赠送款极不寻常,“寿田星使督学大人雅玩”中,有三个可以解读的关键词:“寿田”“星使”“督学”。
  先看“督学”。督学是学政的别称,明清时期朝庭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使。清代的督学由中央委派,有资格任这一官职的是翰林院学士和在京衙门中进士出身的中级以上官员。所以说,督学的基本身份为进士。
  再看“星使”。古人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此称帝王的使者为星使。“星使督学”连贯起来理解为,皇上派来的主管教育的臣使。
  后看“寿田”。这无疑是一个人的“字”,而不是“名”,也不是“号”。因为这是送给当朝高官的东西,是要使用尊称的,称呼“字”较为妥当。
  这个“寿田”肯定是个大人物,但要考证出他是谁不能硬往大名头的人身上靠,中国人重名重字的太多,凡在网上和书上能查到的都是名人,生拉硬靠很不科学,需要有多个条件交集在一起相互印证,才能确定这是那一个“寿田”。
  一个是,这个“寿田”必须是进士出身,不然他做不了督学这一官职。在清代进士中,或名、或字、或号为“寿田”的不多,特别是字“寿田”的只查到裕德一个人。清史稿记载:裕德,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二年进士。
  另一个是,这个字“寿田”的裕德,必须做过督学一职。历史资料显示,裕德于光绪十四年督山东学政,光绪二十八、三十年两任会试同考官。
  还有一个是,能被称作“星使”的应为是当朝大员,一般官职受用和担当不起。裕德曾任工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理籓院尚书和兵部尚书,曾授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这样的高官和身份,称为皇帝的星使当之无愧。
  最后一个是,这个字“寿田”的裕德,虽然生年不详,但卒于1905年,他是光绪二年(1876)进士,其做督学一职(1888)及掌管全国会考年份,均在陈寅生从艺时代之中,有人为讨好或答谢裕德,请寅生为其刻一件铜墨盒自在情理之中。
其他文献
作家七芊说:如果有选择,你可以只做你喜欢的事,那样遇到的也是你喜欢的人。因于收藏之好,笔者结识了许多天南地北的朋友,乐事之一便是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在微信上或文字或语音的开心畅聊。这些师友多是涉猎广泛之人,除刻铜外大多还收藏古钱币、古砚、印章、竹刻、瓷器、玉器、书画、古籍等等,可谓癖好多多,故我辈亦常常感叹:其时许多时候不是我们主动选择了一个收藏门类,而是被突然出现的某类新奇藏品引领入门,并由此一发
期刊
引子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几乎所有人不得不放下既有的工作安排,进入禁足避疫模式。笔者虽然每日按规定到学校值班,但是校园封闭,博物馆闭馆,毕竟少了许多琐事。守着偌大而空寂的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惟有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线上教学工作,并积极组织员工力所能及地开展线上活动。除此而外,凭空多出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于是,在脑海中盘亘数年之久、却始终无缘付诸行动的一项工作,终于提上日程,成
期刊
铜墨盒图案的制作工艺以手刻为主,采用腐蚀工艺相对较少。本人前些年陆续收到几方腐蚀工艺铜墨盒,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图案凸起,即阳腐蚀工艺;  2. 题材为文字、书法;  3. 内容为古文名篇,而且是全篇(不是节录)。  这个题材、内容比较冷门,存世量也少,到目前为止本人还未见到过类似的(藏友们如有类似藏品,欢迎联系交流)。由于文字凸起不明显,又经历了百年岁月沧桑,其貌不扬,远看还可能被当作
期刊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远古而伟大的文明,在它们的遗迹或博物馆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用来记录文明的符号被称作文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文字渐渐地开始超出了符号的功能,成为一种通过线条运动和空间来表现心灵的艺术,中国人称之为书法。  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动荡岁月,野蛮异族的入侵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礼崩乐坏,北方故土成了不堪回首的人间地狱,于是文人仕族举家南迁,开始了颠沛流离、
期刊
2019年10月,南通刻铜雅集后不久,我有幸收藏到一方林纾亲笔画稿墨盒,题款“行过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静,拔可属,畏庐写。”墨盒的构图是根据姜白石的《卜算子·咏梅》词意创作而成。画面意境清幽,文气弥漫:一枝梅花孤零零地从茂密的竹林中伸出来,一位高士正柱杖晚归。当时我并不知道上款“拔可”为何许人,只知道拔可是林纾的晚辈。时间到了农历2020年正月,因疫情爆发,居家无事,于是就想着去考证墨盒的上款人“
期刊
我人生中幸运的一件大事是拜张幼丞先生为师。向老师学习刻铜艺术,目的很单纯,就是学习刻铜技艺,并没过多的想拜师的事情。有一次,周继烈老师和我聊天,问我是否已经拜师。我说还没有,老师身体很硬朗,不急。周老师说:“这件事,你一定要急,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先办这事,即使不摆仪式,拜师帖一定要写,我做证人。”在周老师的积极帮助下,2016年正式拜师。  拜师帖释文  学生陈洪超,河北省冀州市人,酷爱刻铜,
期刊
咱要说的这套物件啊,那是清末时期北京琉璃厂名店宝晋斋制作的一套高级文房用具,到如今已历经百年,它就安安静静地待在我的柜子里,依旧宝光不熄。长物有情当以志!今儿个就说说我和它的故事。  其实一直想写点什么,说是懒人癌严重,实则是不善用文字表达罢了。近日与京城茹冰女史交流刻铜收藏心得,在她强烈建议下,我终于鼓起那股久违的勤快劲头拿起笔来。饭一口一口地吃,事一件一件地说。  说起这套文具的两位主人,那就
期刊
我与墨盒结下“深缘”是在十多年前。工作之余,喜欢搞点文房收藏。一次在浏览收藏类网站“盛世收藏”网中,偶然发现论坛里正在进行一场即兴铜墨盒拍卖活动,上拍的共有十来方各式墨盒,其中有一方非常小巧的“迷你型”的墨盒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方只有火柴盒大的小墨盒,盒面刻有上百个小如芝麻的文字。这样的墨盒,不用说是当今,就是在百年前也是稀罕之物,也绝非一般工匠之所为!由于当时网络传播范围有限,即便参与拍卖的人
期刊
新年伊始,幸得好友惠讓一铜墨盒,考知为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第二十七代世孙、清光绪翰林、安徽候补道台陆善格大人翰墨所用,不亦乐乎!  陆善格,字宝臣(1848―1919),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七代孙,祖居浙江绍兴,清康熙年间迁入辽宁锦州。光绪二年(1876)中举,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先后任知县、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职安徽后,因才高过人、政绩卓著,被同为锦州乡籍的
期刊
电影《1921》是建党百年献礼作品。影片塑造了众多杰出的“五四”女性形象,陶玄(欧阳娜娜饰)便是其中之一,时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会长。  陶玄(1898—1972),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其父曾在山西大学堂执教,陶玄随父生活学习,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到北京,入北京女子师范国文专修科,1919年转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同年“五四”运动爆发,陶玄代表所在学校会见北京大学串联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