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农民培训已成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培训过程质量的高低会对培训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多年来培训过程评估工作存有不足,评估指标建立不够成熟,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使农民培训效用不明显且效率低下。本研究基于CIRO培训评估模型的运用,从农民角度出发构建一个4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过程评估,从而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见解,以提高培训效用,推动新农村人力资本队伍建设。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训;CIRO评估模型;过程评估;农民视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3179
引 言
新型农民的特征是有文化、有思想、懂技术、会经营。具体而言,新型农民是指能够结合国家政策与经营实践,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与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服务于农村建设的农民。自2009年起,山东烟台参与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实施多年来,基于不同层次的评估很少有人关注,评估指标建立不够成熟,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确定培训的效益,不利于农民培训可持续发展。
1 调查情况
调查问卷共发放181份,收回181份,有效问卷152份。对来自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蓬莱市、龙口市、长岛县、栖霞市、海阳市的农村发展带头人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新型农民培训大量信息。下面是受访者基本信息:
参训农民中,以年龄在30~60岁之间、学历为高中的共产党员为主。这3个特征分布集中,对培训意愿产生极大影响。学员身份主要集中于村干部、合作社管理者或成员、普通村民、乡镇企业家、农资个体户等,分布较为均匀且数量较少。农业经营以种植类为主,养殖类、种养结合类或其他分布较少。对于得知培训的渠道,主要从农业局、村干部、组织部等处获取。第3次参训人数所占比例最大,第2次、第3次参训人数较少。
2 以CIRO模型为框架的农民培训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CIRO模型概述
CIRO培训评估模型由四项评估活动组成,即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反应评估(Reaction evaluation)、结果评估 (Output evaluation)。
背景评估旨在确认培训必要性,分析和确定培训需求;输入评估旨在确定培训可能性,收集和汇总可利用的培训资源信息,并进行利弊分析;反应评估旨在提高培训有效性,收集和分析学员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2 构建农民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以CIRO评估模型为框架构建新型农民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分为4个层次,共计32个指标。其中,1级指标1个,2级指标4个,3级指标7个,4级指标20个。如表1所示
3 基于四层面指标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估分析
3.1 背景评估
背景评估指标包括需求调查评估和必要性调查评估。其中,通过意愿调查概率体现需求调查评估,必要性调查概率体现必要性调查评估。
在有效样本(N=152)中,有107人表示有参训意愿,占比为70.39%;同时,认为培训有必要性的为96人,占比达63.16%。表明从农民自身角度出发,新型农民培训有内在要求,但学员参训动力仍有提高空间。意愿培训的比例大于必要性培训的比例,说明少量学员参加培训无目的,如果此想法持续于整个培训期间,会造成资源浪费。
3.2 输入评估
烟台市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由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承担,包括内部资源(硬件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外部资源(组织部支持、国家经费补助、实践地支持)
在调查中得知,培训学员对内部资源评价总体较高,说明内部资源输入有效。但也存在不满意情况:硬件设施未能有效满足教学需求;极个别老师讲课敷衍或方言严重,学员听课效果不佳。
3.3 反应评估
反应评估过程的典型特征是参与者主观评价。在该过程中,采用量化标准对农民主体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培训内容、培训教师、教学形式、教学材料等方面作主观评价。(见表2)。
培训内容难易程度均值为3.30,这说明培训内容总体难易适中;但标准差(SD=0.874)相对较大,说明学员在培训内容难易认知水平上存在个体差异。
3.4 输出评估
3.4.1 培训结束前对学员知识接纳程度的调查
学员个体的知识消化程度存在差异,49.34%的学员表示对知识接纳程度一般,30.26%的学员表示学习效果良好。而教授内容对20.39%的学员来说存在困难,这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仍有提高空间。
3.4.2 培训后(3~5个月内)对农民学员的回访
2015年3月底通过电话回访统计培训后学员的观念改变率。回访样本总数为152份,有效回访87份,有效率达57.14%。65人思想观念发生明显变化,对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管理等有了新规划,其中32人处于规划实践中(家庭农场的建立、蔬菜基地的生产、水利工程的修建、立体式大棚的试验);而有22人没有改变。
4 结 论
加强培训动力导向机制,是培训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意愿与必要性调查中,认为有意愿且有必要的学员为61.18%,说明在培训学员中加强培训导向机制实有必要:培训前,选择本身有意愿并认为有必要的农民;需要接受培训但无意愿或无必要性的农民,当地政府部门需对其进行引导;培训过程中,在培训伊始进行全体动员,引导学员自觉接受培训。
参考文献
[1] (美)杰克·菲利普斯.培训评估与衡量方法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评估模型及其修正与完善[J].成人教育与培训,2004(3):43-47.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训;CIRO评估模型;过程评估;农民视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3179
引 言
新型农民的特征是有文化、有思想、懂技术、会经营。具体而言,新型农民是指能够结合国家政策与经营实践,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与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服务于农村建设的农民。自2009年起,山东烟台参与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实施多年来,基于不同层次的评估很少有人关注,评估指标建立不够成熟,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确定培训的效益,不利于农民培训可持续发展。
1 调查情况
调查问卷共发放181份,收回181份,有效问卷152份。对来自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蓬莱市、龙口市、长岛县、栖霞市、海阳市的农村发展带头人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新型农民培训大量信息。下面是受访者基本信息:
参训农民中,以年龄在30~60岁之间、学历为高中的共产党员为主。这3个特征分布集中,对培训意愿产生极大影响。学员身份主要集中于村干部、合作社管理者或成员、普通村民、乡镇企业家、农资个体户等,分布较为均匀且数量较少。农业经营以种植类为主,养殖类、种养结合类或其他分布较少。对于得知培训的渠道,主要从农业局、村干部、组织部等处获取。第3次参训人数所占比例最大,第2次、第3次参训人数较少。
2 以CIRO模型为框架的农民培训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CIRO模型概述
CIRO培训评估模型由四项评估活动组成,即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反应评估(Reaction evaluation)、结果评估 (Output evaluation)。
背景评估旨在确认培训必要性,分析和确定培训需求;输入评估旨在确定培训可能性,收集和汇总可利用的培训资源信息,并进行利弊分析;反应评估旨在提高培训有效性,收集和分析学员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2 构建农民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以CIRO评估模型为框架构建新型农民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分为4个层次,共计32个指标。其中,1级指标1个,2级指标4个,3级指标7个,4级指标20个。如表1所示
3 基于四层面指标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估分析
3.1 背景评估
背景评估指标包括需求调查评估和必要性调查评估。其中,通过意愿调查概率体现需求调查评估,必要性调查概率体现必要性调查评估。
在有效样本(N=152)中,有107人表示有参训意愿,占比为70.39%;同时,认为培训有必要性的为96人,占比达63.16%。表明从农民自身角度出发,新型农民培训有内在要求,但学员参训动力仍有提高空间。意愿培训的比例大于必要性培训的比例,说明少量学员参加培训无目的,如果此想法持续于整个培训期间,会造成资源浪费。
3.2 输入评估
烟台市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由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承担,包括内部资源(硬件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外部资源(组织部支持、国家经费补助、实践地支持)
在调查中得知,培训学员对内部资源评价总体较高,说明内部资源输入有效。但也存在不满意情况:硬件设施未能有效满足教学需求;极个别老师讲课敷衍或方言严重,学员听课效果不佳。
3.3 反应评估
反应评估过程的典型特征是参与者主观评价。在该过程中,采用量化标准对农民主体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培训内容、培训教师、教学形式、教学材料等方面作主观评价。(见表2)。
培训内容难易程度均值为3.30,这说明培训内容总体难易适中;但标准差(SD=0.874)相对较大,说明学员在培训内容难易认知水平上存在个体差异。
3.4 输出评估
3.4.1 培训结束前对学员知识接纳程度的调查
学员个体的知识消化程度存在差异,49.34%的学员表示对知识接纳程度一般,30.26%的学员表示学习效果良好。而教授内容对20.39%的学员来说存在困难,这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仍有提高空间。
3.4.2 培训后(3~5个月内)对农民学员的回访
2015年3月底通过电话回访统计培训后学员的观念改变率。回访样本总数为152份,有效回访87份,有效率达57.14%。65人思想观念发生明显变化,对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管理等有了新规划,其中32人处于规划实践中(家庭农场的建立、蔬菜基地的生产、水利工程的修建、立体式大棚的试验);而有22人没有改变。
4 结 论
加强培训动力导向机制,是培训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意愿与必要性调查中,认为有意愿且有必要的学员为61.18%,说明在培训学员中加强培训导向机制实有必要:培训前,选择本身有意愿并认为有必要的农民;需要接受培训但无意愿或无必要性的农民,当地政府部门需对其进行引导;培训过程中,在培训伊始进行全体动员,引导学员自觉接受培训。
参考文献
[1] (美)杰克·菲利普斯.培训评估与衡量方法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评估模型及其修正与完善[J].成人教育与培训,2004(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