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纪念日。回望历史,风云际会,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要贡献。开国将帅群体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他们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伟大斗争的见证。
1955年至1964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有1614人被授予将帅军衔。其中,元帅10位,大将10位,上将57位,中将177位,少将1360位。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大部分离开了我们,健在的开国将军仅有10位,分别是:邹衍、黎光、张力雄、詹大南、杨永松、文击、王扶之、陈绍昆、杨思禄、涂通今。其中,王扶之、陈绍昆曾长期在一起共事。在朝鲜战场,文击曾率炮一师,配属王扶之、陈绍昆所在的39军作战。
让我们跟随他们,走进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追寻他们的足迹,领略他们的风采,铭记他们的功绩,传承他们的精神……
人物小传:
邹衍,江西兴国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五十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小时候,偶得小说《林海雪原》看得如痴如醉。智勇双全的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匪首座山雕斗智斗勇的生动情节深深烙在脑海里,也成为我崇拜军人并走上从军路的动力。
2014年1月10日,我在沈阳拜访邹衍将军,杨子荣正是他在东北率部剿匪时所属部队涌现的孤胆英雄。聆听见证者讲述杨子荣的故事,备感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
1946年春,东北民主联军派三纵队二支队配合牡丹江军区剿匪,给当地土匪以毁灭性打击。其间,二支队2团七连战士杨子荣,大智大勇劝降400多名土匪放下武器,引起时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邹衍的关注。
1947年年初, 2团王团长和副政委曲波到海林县了解情况时得知,海林北部夹皮沟一带有一股土匪,匪首座山雕刁顽狡猾,军阀和日本人都拿他没办法。日本投降后,他又投靠国民党,经常率匪徒烧杀抢掠。东北民主联军进山剿匪,他又溜得不知去向。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子荣奉命带人进山侦查,智擒座山雕。鉴于座山雕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军区在牡丹江市召开公审大会,邹衍签署布告,对这个匪首执行死刑。
事后,曲波据此创作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不幸的是,杨子荣在剿灭座山雕残匪后不久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没有能够看到这部小说。
八一前夕,我给沈阳某干休所政委谢智伦打电话,询问邹衍将军的身体状况。谢政委说:首長的身体很好。
人物小传:
黎光,原名黎光裕,1914年生于四川仪陇,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师长,副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9年9月17日,我在南京东部战区总医院见到黎光将军。他坐在沙发上,用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说:你是想听我讲故事吧?将军的长女黎秋丽对我说:爸爸真的命大,战争年代受那么重的伤,如今105岁了,是个奇迹。说着,她给了我一份他们兄弟姐妹整理的将军小传,并对我讲述了他们所了解的父亲,虽过于简单,却弥足珍贵。
黎光出身贫寒,性格刚强。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到他家乡,建立了武装独立营,他被编入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
抗日战争开始后,黎光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1营1连连长。在和日军作战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肩穿过,打入左下颚,从右耳根穿出,血流如注。当晚,日军又袭击了重伤病员住的村庄,战友们将他用一床毯子裹好,藏在厕所里,方幸免于难。
1940年,时任冀中军区29团团长的黎光,率部在任(丘)河(间)霸(县)一带与日寇周旋,打得敌人狼狈不堪。一次行军途中,他们发现一队日军(约100余人)聚集在一条沟里开会,出其不意地将其全部消灭。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恼羞成怒,发誓一定要找到黎光的部队算账。为防冈村宁次的疯狂报复,冀中军区政委王平命黎光裕改名黎光。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称赞他“个性强、作战勇敢、决心硬”。
如今,将军年事已高。听黎光身边的同志讲,将军时常用坚定的眼神与他们交流,有时也说些只言片语。他一定有好多的故事想讲给后人听。
人物小传:
张力雄,福建省上杭县人,1913年11月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三过雪山草地。曾任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34年初夏,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时任红三十四师100团政委的张力雄与团长韩伟,奉命率部进驻江西广昌头坡,为配合友邻部队抗击敌人进攻立下殊功。
湘江会战中,红34师作为全军后卫掩护中央纵队和全军渡过湘江,师长陈树湘和5000多闽西子弟壮烈牺牲。其中,不少闽西子弟是张力雄组织训练的。闻此噩耗,张力雄抱头痛哭。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编入左路军,后与红四方面军33军合编为红5军,军长为原军团长董振堂,张力雄任整编后的45团政委,归红5军建制。接着,他和团长叶崇本率部参加坚守高台的战斗,与敌殊死搏斗,终因弹尽粮绝,高台失守。张力雄身负重伤,被群众藏匿于民宅,历尽艰险,最终回到红军部队。他后来才知道,3000红军将士魂留高台,军长董振堂一直在城墙上指挥部队与敌拼杀至最后,宁死不屈,与两位警卫员跳下城墙壮烈牺牲。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团长叶崇本等红军将领,被马匪割去头颅挂在高台城门楼上示众……
2019年9月16日,我再次拜访已经106岁的张力雄,交谈20分钟。将军身体很好,平易近人,招呼我坐下喝茶、吃水果,讲长征路上的故事。最后,还给我唱了一首红军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人民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2020年6月11日,我给张力雄身边工作人员朱地委打电话,请他代问首长好。他说,老首长的身体健康,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还出来走走。他还拍了首长的照片传给我,以作纪念。
人物小传:
詹大南,1915年生于安徽金寨,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27军副军长、28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詹大南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红军时期,他曾两次救军团长徐海东的命。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在直罗镇战役中,詹大南奉徐海东军团长命令,率少共营(陕北同志亲切称呼为“娃娃营”)跟踪追击,击毙敌109师师长牛元峰。毛泽东说,此役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重要一仗,是中国革命在西北的奠基礼。
抗战时期,詹大南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带一个营全歼日军140余名;二是率部从日伪军手中解放了张家口,歼敌2000余名。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时任27军副军长的詹大南,率部全歼美军1个加强团(号称“北极熊团”),创造了我军在朝鲜战场一次战斗全歼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
能够结识这样一位开国名将,真是太幸运了。时至今日,第一次拜访詹大南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2006年10月5日,我奔南京,欲拜访詹大南。先做功课,找王秘书了解将军的情况,约定第二天八点半采访老将军。临走,王秘书叮嘱我:“我八点在将军门前等你,你千万不要迟到。”次日,我七点半到将军家门口。等了片刻,警衛员将我迎进去。进入大院,见两个年轻人正陪一老人在院内散步,凭感觉,他就是詹大南。我急忙上去敬礼问候:“首长,您这么早?”年轻人接过我的话说:“首长听说你要来采访,他七点钟就开始在这里等候你了。”听到此言,我心里“咯噔”一下。如果我不能按约定的时间赶来,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将是十分尴尬的事情。我提前到了,詹大南特别高兴,领我到客厅,畅谈一个上午。临近中午,我说:“首长,感谢您给我讲了这么多闻所未闻的故事,改时间再来拜访。”这本是一句告辞的话,老将军却很认真,追着问:“什么时间?我好做准备。”我一时不知所措,不知说什么好。王秘书赶快解围:“首长,他今天下午就要回北京了。” 听王秘书如此说。詹大南说:“原来是这样。那赶快,不要误了火车”。
这个细节,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丁是丁卯是卯,一丝不苟。
2019年9月17日,我再次见到詹大南,是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他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睡着了。通过和他的儿子交谈,我得知从年初开始,将军的病情加重。望着老前辈,回想当年将军给我讲故事时激情飞扬的情形,我感慨万千,一时无语。
人物小传:
杨永松,广东省大埔县人,1918年7月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委、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6年7月16日,我曾有幸见到杨永松将军。
杨永松5岁时,父亲病逝,两个哥哥跟着叔叔闯荡南洋谋生,姐姐给人家做童养媳。后来在哥哥的影响下,杨永松走上革命道路,并于13岁那年参加红军。杨永松虽年少,但深得罗荣桓、谭政、陈丕显、张爱萍、聂鹤亭等红军将领的关怀和教诲,作战勇敢,善于学习思考,最终成为我军一名高级将领,在37岁那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永松经历的事情太多,但他最难忘的还是长征。红军时期,他先后任红一军团一师司令部文书、收发员、一师3团司令部文书,跟随主力红军长征。途中战斗频繁,常常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好多战士头发里生了虱子,腿瘦得像麻杆。过草地见到浮在泥水中的军帽和死在灌木丛中的同志……到草地的第5天夜晚,他们在一条小水沟边宿营。到了半夜下起大雨。人不能躺着,只好原地坐着。第2天天亮后,才看到腿肿得打不了弯。不少战友就这样倒下了。
杨永松说,那一刻,他实在不甘心,提醒自己不能这样倒下。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杨永松走完了长征……
6月初,我和将军身边的公务员潘华荣沟通,对杨永松将军进行电话采访。6月22日,我还收到将军寄来的回忆录《硝烟往事》。我打电话给潘华荣,请他向将军送去我深深的敬意和祝福,并相约等疫情过后登门拜访,再听首长讲述难忘岁月。(下期待续)
他们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伟大斗争的见证。
1955年至1964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有1614人被授予将帅军衔。其中,元帅10位,大将10位,上将57位,中将177位,少将1360位。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大部分离开了我们,健在的开国将军仅有10位,分别是:邹衍、黎光、张力雄、詹大南、杨永松、文击、王扶之、陈绍昆、杨思禄、涂通今。其中,王扶之、陈绍昆曾长期在一起共事。在朝鲜战场,文击曾率炮一师,配属王扶之、陈绍昆所在的39军作战。
让我们跟随他们,走进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追寻他们的足迹,领略他们的风采,铭记他们的功绩,传承他们的精神……
邹衍:签署布告处决匪首座山雕
人物小传:
邹衍,江西兴国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五十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小时候,偶得小说《林海雪原》看得如痴如醉。智勇双全的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匪首座山雕斗智斗勇的生动情节深深烙在脑海里,也成为我崇拜军人并走上从军路的动力。
2014年1月10日,我在沈阳拜访邹衍将军,杨子荣正是他在东北率部剿匪时所属部队涌现的孤胆英雄。聆听见证者讲述杨子荣的故事,备感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
1946年春,东北民主联军派三纵队二支队配合牡丹江军区剿匪,给当地土匪以毁灭性打击。其间,二支队2团七连战士杨子荣,大智大勇劝降400多名土匪放下武器,引起时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邹衍的关注。
1947年年初, 2团王团长和副政委曲波到海林县了解情况时得知,海林北部夹皮沟一带有一股土匪,匪首座山雕刁顽狡猾,军阀和日本人都拿他没办法。日本投降后,他又投靠国民党,经常率匪徒烧杀抢掠。东北民主联军进山剿匪,他又溜得不知去向。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子荣奉命带人进山侦查,智擒座山雕。鉴于座山雕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军区在牡丹江市召开公审大会,邹衍签署布告,对这个匪首执行死刑。
事后,曲波据此创作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不幸的是,杨子荣在剿灭座山雕残匪后不久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没有能够看到这部小说。
八一前夕,我给沈阳某干休所政委谢智伦打电话,询问邹衍将军的身体状况。谢政委说:首長的身体很好。
黎光:为躲日酋冈村宁次报复改名
人物小传:
黎光,原名黎光裕,1914年生于四川仪陇,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师长,副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9年9月17日,我在南京东部战区总医院见到黎光将军。他坐在沙发上,用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说:你是想听我讲故事吧?将军的长女黎秋丽对我说:爸爸真的命大,战争年代受那么重的伤,如今105岁了,是个奇迹。说着,她给了我一份他们兄弟姐妹整理的将军小传,并对我讲述了他们所了解的父亲,虽过于简单,却弥足珍贵。
黎光出身贫寒,性格刚强。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到他家乡,建立了武装独立营,他被编入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
抗日战争开始后,黎光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1营1连连长。在和日军作战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肩穿过,打入左下颚,从右耳根穿出,血流如注。当晚,日军又袭击了重伤病员住的村庄,战友们将他用一床毯子裹好,藏在厕所里,方幸免于难。
1940年,时任冀中军区29团团长的黎光,率部在任(丘)河(间)霸(县)一带与日寇周旋,打得敌人狼狈不堪。一次行军途中,他们发现一队日军(约100余人)聚集在一条沟里开会,出其不意地将其全部消灭。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恼羞成怒,发誓一定要找到黎光的部队算账。为防冈村宁次的疯狂报复,冀中军区政委王平命黎光裕改名黎光。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称赞他“个性强、作战勇敢、决心硬”。
如今,将军年事已高。听黎光身边的同志讲,将军时常用坚定的眼神与他们交流,有时也说些只言片语。他一定有好多的故事想讲给后人听。
张力雄:西路军血战高台幸存者
人物小传:
张力雄,福建省上杭县人,1913年11月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三过雪山草地。曾任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34年初夏,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时任红三十四师100团政委的张力雄与团长韩伟,奉命率部进驻江西广昌头坡,为配合友邻部队抗击敌人进攻立下殊功。
湘江会战中,红34师作为全军后卫掩护中央纵队和全军渡过湘江,师长陈树湘和5000多闽西子弟壮烈牺牲。其中,不少闽西子弟是张力雄组织训练的。闻此噩耗,张力雄抱头痛哭。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编入左路军,后与红四方面军33军合编为红5军,军长为原军团长董振堂,张力雄任整编后的45团政委,归红5军建制。接着,他和团长叶崇本率部参加坚守高台的战斗,与敌殊死搏斗,终因弹尽粮绝,高台失守。张力雄身负重伤,被群众藏匿于民宅,历尽艰险,最终回到红军部队。他后来才知道,3000红军将士魂留高台,军长董振堂一直在城墙上指挥部队与敌拼杀至最后,宁死不屈,与两位警卫员跳下城墙壮烈牺牲。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团长叶崇本等红军将领,被马匪割去头颅挂在高台城门楼上示众……
2019年9月16日,我再次拜访已经106岁的张力雄,交谈20分钟。将军身体很好,平易近人,招呼我坐下喝茶、吃水果,讲长征路上的故事。最后,还给我唱了一首红军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人民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2020年6月11日,我给张力雄身边工作人员朱地委打电话,请他代问首长好。他说,老首长的身体健康,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还出来走走。他还拍了首长的照片传给我,以作纪念。
詹大南:什么时间?我好做准备
人物小传:
詹大南,1915年生于安徽金寨,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27军副军长、28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詹大南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红军时期,他曾两次救军团长徐海东的命。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在直罗镇战役中,詹大南奉徐海东军团长命令,率少共营(陕北同志亲切称呼为“娃娃营”)跟踪追击,击毙敌109师师长牛元峰。毛泽东说,此役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重要一仗,是中国革命在西北的奠基礼。
抗战时期,詹大南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带一个营全歼日军140余名;二是率部从日伪军手中解放了张家口,歼敌2000余名。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时任27军副军长的詹大南,率部全歼美军1个加强团(号称“北极熊团”),创造了我军在朝鲜战场一次战斗全歼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
能够结识这样一位开国名将,真是太幸运了。时至今日,第一次拜访詹大南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2006年10月5日,我奔南京,欲拜访詹大南。先做功课,找王秘书了解将军的情况,约定第二天八点半采访老将军。临走,王秘书叮嘱我:“我八点在将军门前等你,你千万不要迟到。”次日,我七点半到将军家门口。等了片刻,警衛员将我迎进去。进入大院,见两个年轻人正陪一老人在院内散步,凭感觉,他就是詹大南。我急忙上去敬礼问候:“首长,您这么早?”年轻人接过我的话说:“首长听说你要来采访,他七点钟就开始在这里等候你了。”听到此言,我心里“咯噔”一下。如果我不能按约定的时间赶来,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将是十分尴尬的事情。我提前到了,詹大南特别高兴,领我到客厅,畅谈一个上午。临近中午,我说:“首长,感谢您给我讲了这么多闻所未闻的故事,改时间再来拜访。”这本是一句告辞的话,老将军却很认真,追着问:“什么时间?我好做准备。”我一时不知所措,不知说什么好。王秘书赶快解围:“首长,他今天下午就要回北京了。” 听王秘书如此说。詹大南说:“原来是这样。那赶快,不要误了火车”。
这个细节,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丁是丁卯是卯,一丝不苟。
2019年9月17日,我再次见到詹大南,是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他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睡着了。通过和他的儿子交谈,我得知从年初开始,将军的病情加重。望着老前辈,回想当年将军给我讲故事时激情飞扬的情形,我感慨万千,一时无语。
杨永松:我不能这样倒下
人物小传:
杨永松,广东省大埔县人,1918年7月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委、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6年7月16日,我曾有幸见到杨永松将军。
杨永松5岁时,父亲病逝,两个哥哥跟着叔叔闯荡南洋谋生,姐姐给人家做童养媳。后来在哥哥的影响下,杨永松走上革命道路,并于13岁那年参加红军。杨永松虽年少,但深得罗荣桓、谭政、陈丕显、张爱萍、聂鹤亭等红军将领的关怀和教诲,作战勇敢,善于学习思考,最终成为我军一名高级将领,在37岁那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永松经历的事情太多,但他最难忘的还是长征。红军时期,他先后任红一军团一师司令部文书、收发员、一师3团司令部文书,跟随主力红军长征。途中战斗频繁,常常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好多战士头发里生了虱子,腿瘦得像麻杆。过草地见到浮在泥水中的军帽和死在灌木丛中的同志……到草地的第5天夜晚,他们在一条小水沟边宿营。到了半夜下起大雨。人不能躺着,只好原地坐着。第2天天亮后,才看到腿肿得打不了弯。不少战友就这样倒下了。
杨永松说,那一刻,他实在不甘心,提醒自己不能这样倒下。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杨永松走完了长征……
6月初,我和将军身边的公务员潘华荣沟通,对杨永松将军进行电话采访。6月22日,我还收到将军寄来的回忆录《硝烟往事》。我打电话给潘华荣,请他向将军送去我深深的敬意和祝福,并相约等疫情过后登门拜访,再听首长讲述难忘岁月。(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