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美术作为一种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区域文化是地域特色的关键因素,是人们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孕育的结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将区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延展,还可以有效推动美术教育发展。为此,本文重点结合地域文化的概述,分析其与高校美术教学融合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校美术;传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融合日益密切,使得我国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教育领域,各个学科教学改革把对文化的应用研究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其特有的历史性、人文性和特殊性,受到美术学科的大力青睐。高校作为传授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延展具有一定优化,此时学生正在积极接受各种观念,思想不断完善,逐渐转向成熟,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更好的发挥文化的作用,提高美术教学内涵。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性分析
地域文化也可以称为区域文化,指不同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形成的具有差别的文化体系。此种文化是一个地域特有的代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性质与内涵,体现着该地区抓专属的精神文明,比如辽宁省鞍钢市的“鞍钢精神”、陕西省延安市的“延安精神”等,不同历史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精神文明,彰显了各自地区的文化沉淀。同时,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信仰和习俗的引导,以多样化文化产品为载体,散发着该地域真实的、独特的韵味。像衡水地区的冀派内画、武强年画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受到各地区美术爱好者的关注。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各地区的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因此,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艺术与文化相融合,提高学生思想文化意识,辅助其更好的认识历史,掌握一定文化内涵,增强美术教学有效性。
二、当下高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素质教育大趋势下,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面临如今这个政治、经济、文化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高校美术教育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其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教学效率不高,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不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欠缺,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枯燥。教学过程过于重视造型基本功的把握从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其二,教学内容过于空洞,有些落后于时代,甚至与教材脱节,没有从学生身边入手,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美术。其三,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创造性比较缺乏,以经验为支撑的教学,交出的学生只是自己的复制、粘贴等,也正是因为上述几点,使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急需注入新鲜血液,提高高校美术教学的生命力。
三、地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丰富美术课程设置,重视民间美术教学
地域文化渗透下的美术教学可以称为民间美术教学,是彰显文化魅力的一种形式,具有丰厚的美术资源和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研究地域文化高校美术教学的影响,高校要丰富美术课程设置,重视民间美术教学。当下高校学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学习的多是西方的思想理念和绘画技巧,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掌握不够充分。因此,在高校开设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美术公共课或选修课尤为重要。以广西地域文化为例,由于其地处少数民族,边疆、民族、海洋、山水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高校可以在充分了解广西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增设相关内容课程,像蜡染、扎染、编织等课程,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此外,还可以邀请民间手工艺人充当艺术教师,直接面对面教学;或者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外出采风,切实了解地域文化特点,感受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培养发现美的心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域文化之美
美术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艺术创作的价值在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千篇一律的美不能称之为“美”,具有个性、特点的美才具有鉴赏价值与学习意蕴。地域文化恰好具有这一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的将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历史、宗教和传统文化与美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个性美。以福建的茶文化为例,漫山遍野的茶园,在晴天或烟雨朦胧中能够呈现出不同姿态,并且各有韵味;茶叶在茶艺师优雅优美动作中缓缓舒展,浮浮沉沉,又宛如一张中国水墨画等。这些是中国特有美术学习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此种生活意境中提取美学价值,为艺术创造提供灵感。同时还可以感受到福建茶文化的深刻含义,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地域文化的美学创造
高校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会欣赏美、分析美的基础上能够创造美,形成个性化美术作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地域文化之美,并将此种美转化为美术作品的点睛之笔,实现艺术与文化的有效融合。其次,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走进当地乡村或天然景区进行采风,或者深入当地风俗活动和仪式,感受其中渗透的美学元素。最后,可以尝试将美术课程向设计方向发展,为当地特色建筑物或企业产品包装设计绘画作品,一方面融合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实践美术创造力。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对各美学要素的把控,像颜色、比例、字体等,促进美术与地域文化的双重创新,提高高校美术教学的务实性和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的渗透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改善单一的美术教学内容,促进美术创作,同时,美术的进一步发展尤为地域文化扩展与更新提供了动力。可见,两者可以达到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美术教师,要重视地域文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灵,提高美术创造能力,充分感受文化与美术融合后呈现的更高效、更实际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备注说明:该文是课题(JYKY191417)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钟丽娟.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02):73-74.
[2]苏雪薇.探究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应重视地域文化因素[J].美术教育研究,2019(05):110-111.
[3]代晓蕾,张越锋.区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延展[J].教育现代化,2017,4(42):358-359.
[4]马蓉.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1):22-23.
作者简介:
廖文斌,男,1966.03,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校美术;传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融合日益密切,使得我国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教育领域,各个学科教学改革把对文化的应用研究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其特有的历史性、人文性和特殊性,受到美术学科的大力青睐。高校作为传授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延展具有一定优化,此时学生正在积极接受各种观念,思想不断完善,逐渐转向成熟,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更好的发挥文化的作用,提高美术教学内涵。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性分析
地域文化也可以称为区域文化,指不同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形成的具有差别的文化体系。此种文化是一个地域特有的代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性质与内涵,体现着该地区抓专属的精神文明,比如辽宁省鞍钢市的“鞍钢精神”、陕西省延安市的“延安精神”等,不同历史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精神文明,彰显了各自地区的文化沉淀。同时,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信仰和习俗的引导,以多样化文化产品为载体,散发着该地域真实的、独特的韵味。像衡水地区的冀派内画、武强年画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受到各地区美术爱好者的关注。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各地区的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因此,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艺术与文化相融合,提高学生思想文化意识,辅助其更好的认识历史,掌握一定文化内涵,增强美术教学有效性。
二、当下高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素质教育大趋势下,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面临如今这个政治、经济、文化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高校美术教育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其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教学效率不高,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不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欠缺,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枯燥。教学过程过于重视造型基本功的把握从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其二,教学内容过于空洞,有些落后于时代,甚至与教材脱节,没有从学生身边入手,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美术。其三,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创造性比较缺乏,以经验为支撑的教学,交出的学生只是自己的复制、粘贴等,也正是因为上述几点,使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急需注入新鲜血液,提高高校美术教学的生命力。
三、地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丰富美术课程设置,重视民间美术教学
地域文化渗透下的美术教学可以称为民间美术教学,是彰显文化魅力的一种形式,具有丰厚的美术资源和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研究地域文化高校美术教学的影响,高校要丰富美术课程设置,重视民间美术教学。当下高校学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学习的多是西方的思想理念和绘画技巧,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掌握不够充分。因此,在高校开设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美术公共课或选修课尤为重要。以广西地域文化为例,由于其地处少数民族,边疆、民族、海洋、山水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高校可以在充分了解广西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增设相关内容课程,像蜡染、扎染、编织等课程,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此外,还可以邀请民间手工艺人充当艺术教师,直接面对面教学;或者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外出采风,切实了解地域文化特点,感受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培养发现美的心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域文化之美
美术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艺术创作的价值在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千篇一律的美不能称之为“美”,具有个性、特点的美才具有鉴赏价值与学习意蕴。地域文化恰好具有这一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的将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历史、宗教和传统文化与美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个性美。以福建的茶文化为例,漫山遍野的茶园,在晴天或烟雨朦胧中能够呈现出不同姿态,并且各有韵味;茶叶在茶艺师优雅优美动作中缓缓舒展,浮浮沉沉,又宛如一张中国水墨画等。这些是中国特有美术学习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此种生活意境中提取美学价值,为艺术创造提供灵感。同时还可以感受到福建茶文化的深刻含义,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地域文化的美学创造
高校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会欣赏美、分析美的基础上能够创造美,形成个性化美术作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地域文化之美,并将此种美转化为美术作品的点睛之笔,实现艺术与文化的有效融合。其次,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走进当地乡村或天然景区进行采风,或者深入当地风俗活动和仪式,感受其中渗透的美学元素。最后,可以尝试将美术课程向设计方向发展,为当地特色建筑物或企业产品包装设计绘画作品,一方面融合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实践美术创造力。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对各美学要素的把控,像颜色、比例、字体等,促进美术与地域文化的双重创新,提高高校美术教学的务实性和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的渗透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改善单一的美术教学内容,促进美术创作,同时,美术的进一步发展尤为地域文化扩展与更新提供了动力。可见,两者可以达到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美术教师,要重视地域文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灵,提高美术创造能力,充分感受文化与美术融合后呈现的更高效、更实际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备注说明:该文是课题(JYKY191417)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钟丽娟.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02):73-74.
[2]苏雪薇.探究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应重视地域文化因素[J].美术教育研究,2019(05):110-111.
[3]代晓蕾,张越锋.区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延展[J].教育现代化,2017,4(42):358-359.
[4]马蓉.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1):22-23.
作者简介:
廖文斌,男,1966.03,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