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一场近似于飓风的金融危机突如其来,2009年更是席卷全球,面对无法预计的金融危机,就业更是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意义非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总是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被很多的人拿来思考。我们试图从华中地区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调整,得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方式 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2009年6月至12月,我们走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华中地区五所高校,就“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方式的调整”的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问。我们期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得出有效结论,并希望得出的结论能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方式调整上有所益处。
1 金融危机下华中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的深入,大学毕业生也在不断增长。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超过600万,预计2010年毕业生也将达到650万。虽然各级政府在不断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机会,然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那只能是杯水车薪罢了。华中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样不容乐观,据我们调查走访的结果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华中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1 就业岗位供给与需求差距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便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直接原因。
1.2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冷门”专业人才不足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法学、计算机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冷门专业则刚好与此相反,社会上某些岗位却“无人问津”。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工作期望和报酬落差大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战,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1.4 用人单位选人更加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的首选都不是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2 当前华中地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面对金融危机的肆虐和国内积难重返的就业市场,2009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可谓充满坎坷,2010 年又将怎样?但无论是多么地坎坷与艰难,毕业后的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经历的,因此,大学毕业生们正在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突破问题,以实现就业。就当前而言华中地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面向社会,就业
面向社会直接就业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就业方式的最直接体现。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有超过90%大学生毕业生第一选择即为直接就业,他们一般会选择通过人才招聘会、报纸、网站上的招聘广告以及运用社会关系等比较传统的就业手段实现就业。然而在就业形势本已严峻的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余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艰险重重。
2.2 独立自主,创业
创业,在大学生生中极为流行的“就业方式”,创业本身即是就业的过程,同时也能带动不少人就业。这类毕业生一般通过进行小本买卖,以获取小额盈利实现自己原始资本的积累。也有比较成熟型的创业思维,他们通过提供创业方案、专业技能、科技发明等来吸引风险投资,成立自己的公司,以期获取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据我们的调查显示66%以上的大学生想过创业,然而据已有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大学生创业率不足5%。
2.3 深造学习,考研
严格来说,考研不应该算作大学生就业方式的一种,但是根据高校通用做法将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算作就业,我们也以此作为参照。考研,这只能说是缓减就业压力的一种方法而已,并不能较为有效的解除就业压力的危机。这类毕业生将自己的第一就业时间推后2~3年,一方面力图避开当年的最大就业压力,特别是在如今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多的优势。
2.4 考公务员
应该说在金融危机泛滥的今天考公务员是所有有条件的大学生的不二选择。公务员职业是所有职业中最为稳定和可靠的,社会福利也比较有保证。在就业压力和失业压力等的多重压下,公务员这一职业也就成为惊弓之鸟的大学生毕业生们的最佳选择。因此,一年又一年考公务员考试也不断升级成为“国考”。
2.5 参加专业考试获取从业资质
司法考试可谓我国第一考,其录取率一般在3%,是我国所有专业考试中最为难的一种,然而这一考试获取的资质又是获取法官、检察官、律师的第一步,可以说与高稳定高收入的职业相关,所以参加考试的毕业生也是逐年攀升。各类会计师、各类工程师、各类医师等的资格证也是高校毕业生不断追逐的对象。因而拥有所谓的一技之长在证书面前显得更加“平等”。参加各类资格考试进入相应的行业就业成为最新的就业保证和趋势。
3 金融危机下华中地区大学生试图做的就业方式的调整
3.1 分析客观状况,理性看待自身,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要对自身情况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理性的看待自己,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对大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和能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定位,这样才能面对市场所需,看清自己,合理选择与自己能力契合就业岗位;其次,要对人才市场、就业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正确看待当前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要转变非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大城市不去的就业观,在当前国家政策下,只要改变就业观,大学毕业生仍然有很多就业选择。
3.2 注重培训,主动降薪,看重社会实践
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身能力,并通过专业培训机构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来对自身进行全面包装,以便提高自身录用机率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许多大学毕业生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有与自己情况相仿的同学,而且还要更多的面对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对于这种状况,我们了解到许多大学生选择了通过主动降薪来获取岗位的策略,甚至有人喊出“只要给工作,零工资也可以”的口号。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做法,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力虽然很大,但经济终有复苏回暖的一天,到时自然机会多多。由此可见,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们调整必要就业战术也是必须的。
3.3 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已有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有过创业的考虑,同时有将近一成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虽然初入“商海”的大学生面临诸如物质基础、市场经验等创业障碍,但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明文规定的鼓励和支持,甚至有的地方还专门设立了“担保基金”等条件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据我们走访得知,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已选择了一些风险较小投资较少的行业来创业,如开网店、服装店、数码电子店等。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是极为可喜和值得期待的,我们认为以后的就业机会和创业途径也将随着大学生就业思维的转变而有更大的突破。
3.4 备考公务员、研究生
近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持续增加,进而出现了全国性的“公务员热”“考研热”,虽然录取比例与报考人数已出现严重的失衡,但在金融危机阴霾挥之不去的就业形势下,在一定程度上,备考公务员、研究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既有利于成功就业或有利于继续学习深造的可能,应该说大学生们的改变和调整是显而易见的。参加备考公务员和研究生即是无奈之举又是最为有利的明智之举,在愈加激烈的环境下出现人才才会使得用人单位和自己更加的扎实可靠,“打铁仍需本身硬”。
3.5 转变就业思维,先就业后择业
据我们调查显示,在平常年份大学生总还是渴望在在东部沿海城市或大城市就业的。这些要求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在沿海城市或大城市就业,生活质量、薪金待遇、发展机会等都将会较为优越。但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们诸如之类的就业观有了较为现实的改变,他们不再仅仅考虑东部或大城市,他们更多的是在考虑自己的发展空间,能否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金融危机下大学生们也不再过多的要求工作质量和环境了,他们抱定的信念转变为先就业后择业。他们在想只要在业界掌握了充分的资源难道还怕没有较为优越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大学生们能转变就业思维,改变既定就业观,他们必将前途无量。
4 结束语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市场供需平衡是摆在院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积极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对这项工作,要充分分析形势,找准工作切入点,科学设计开展工作,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充分的论证和具体的制度为基础,实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在现今情况下,我们相信只要大学生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客观理性地采取积极措施来面对危机和挑战,同时也在政府、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们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
该文系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立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调整”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 KYCX0918048
参考文献
[1]黄卫平.我们真的理解金融危机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麦可思.决战大学生就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董丁戈,李彦秋,关晓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9(1).
[4]龙艳.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5).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方式 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2009年6月至12月,我们走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华中地区五所高校,就“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方式的调整”的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问。我们期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得出有效结论,并希望得出的结论能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方式调整上有所益处。
1 金融危机下华中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的深入,大学毕业生也在不断增长。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超过600万,预计2010年毕业生也将达到650万。虽然各级政府在不断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机会,然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那只能是杯水车薪罢了。华中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样不容乐观,据我们调查走访的结果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华中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1 就业岗位供给与需求差距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便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直接原因。
1.2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冷门”专业人才不足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法学、计算机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冷门专业则刚好与此相反,社会上某些岗位却“无人问津”。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工作期望和报酬落差大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战,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1.4 用人单位选人更加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的首选都不是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2 当前华中地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面对金融危机的肆虐和国内积难重返的就业市场,2009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可谓充满坎坷,2010 年又将怎样?但无论是多么地坎坷与艰难,毕业后的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经历的,因此,大学毕业生们正在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突破问题,以实现就业。就当前而言华中地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面向社会,就业
面向社会直接就业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就业方式的最直接体现。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有超过90%大学生毕业生第一选择即为直接就业,他们一般会选择通过人才招聘会、报纸、网站上的招聘广告以及运用社会关系等比较传统的就业手段实现就业。然而在就业形势本已严峻的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余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艰险重重。
2.2 独立自主,创业
创业,在大学生生中极为流行的“就业方式”,创业本身即是就业的过程,同时也能带动不少人就业。这类毕业生一般通过进行小本买卖,以获取小额盈利实现自己原始资本的积累。也有比较成熟型的创业思维,他们通过提供创业方案、专业技能、科技发明等来吸引风险投资,成立自己的公司,以期获取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据我们的调查显示66%以上的大学生想过创业,然而据已有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大学生创业率不足5%。
2.3 深造学习,考研
严格来说,考研不应该算作大学生就业方式的一种,但是根据高校通用做法将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算作就业,我们也以此作为参照。考研,这只能说是缓减就业压力的一种方法而已,并不能较为有效的解除就业压力的危机。这类毕业生将自己的第一就业时间推后2~3年,一方面力图避开当年的最大就业压力,特别是在如今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多的优势。
2.4 考公务员
应该说在金融危机泛滥的今天考公务员是所有有条件的大学生的不二选择。公务员职业是所有职业中最为稳定和可靠的,社会福利也比较有保证。在就业压力和失业压力等的多重压下,公务员这一职业也就成为惊弓之鸟的大学生毕业生们的最佳选择。因此,一年又一年考公务员考试也不断升级成为“国考”。
2.5 参加专业考试获取从业资质
司法考试可谓我国第一考,其录取率一般在3%,是我国所有专业考试中最为难的一种,然而这一考试获取的资质又是获取法官、检察官、律师的第一步,可以说与高稳定高收入的职业相关,所以参加考试的毕业生也是逐年攀升。各类会计师、各类工程师、各类医师等的资格证也是高校毕业生不断追逐的对象。因而拥有所谓的一技之长在证书面前显得更加“平等”。参加各类资格考试进入相应的行业就业成为最新的就业保证和趋势。
3 金融危机下华中地区大学生试图做的就业方式的调整
3.1 分析客观状况,理性看待自身,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要对自身情况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理性的看待自己,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对大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和能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定位,这样才能面对市场所需,看清自己,合理选择与自己能力契合就业岗位;其次,要对人才市场、就业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正确看待当前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要转变非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大城市不去的就业观,在当前国家政策下,只要改变就业观,大学毕业生仍然有很多就业选择。
3.2 注重培训,主动降薪,看重社会实践
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身能力,并通过专业培训机构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来对自身进行全面包装,以便提高自身录用机率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许多大学毕业生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有与自己情况相仿的同学,而且还要更多的面对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对于这种状况,我们了解到许多大学生选择了通过主动降薪来获取岗位的策略,甚至有人喊出“只要给工作,零工资也可以”的口号。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做法,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力虽然很大,但经济终有复苏回暖的一天,到时自然机会多多。由此可见,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们调整必要就业战术也是必须的。
3.3 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已有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有过创业的考虑,同时有将近一成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虽然初入“商海”的大学生面临诸如物质基础、市场经验等创业障碍,但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明文规定的鼓励和支持,甚至有的地方还专门设立了“担保基金”等条件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据我们走访得知,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已选择了一些风险较小投资较少的行业来创业,如开网店、服装店、数码电子店等。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是极为可喜和值得期待的,我们认为以后的就业机会和创业途径也将随着大学生就业思维的转变而有更大的突破。
3.4 备考公务员、研究生
近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持续增加,进而出现了全国性的“公务员热”“考研热”,虽然录取比例与报考人数已出现严重的失衡,但在金融危机阴霾挥之不去的就业形势下,在一定程度上,备考公务员、研究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既有利于成功就业或有利于继续学习深造的可能,应该说大学生们的改变和调整是显而易见的。参加备考公务员和研究生即是无奈之举又是最为有利的明智之举,在愈加激烈的环境下出现人才才会使得用人单位和自己更加的扎实可靠,“打铁仍需本身硬”。
3.5 转变就业思维,先就业后择业
据我们调查显示,在平常年份大学生总还是渴望在在东部沿海城市或大城市就业的。这些要求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在沿海城市或大城市就业,生活质量、薪金待遇、发展机会等都将会较为优越。但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们诸如之类的就业观有了较为现实的改变,他们不再仅仅考虑东部或大城市,他们更多的是在考虑自己的发展空间,能否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金融危机下大学生们也不再过多的要求工作质量和环境了,他们抱定的信念转变为先就业后择业。他们在想只要在业界掌握了充分的资源难道还怕没有较为优越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大学生们能转变就业思维,改变既定就业观,他们必将前途无量。
4 结束语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市场供需平衡是摆在院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积极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对这项工作,要充分分析形势,找准工作切入点,科学设计开展工作,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充分的论证和具体的制度为基础,实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在现今情况下,我们相信只要大学生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客观理性地采取积极措施来面对危机和挑战,同时也在政府、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们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
该文系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立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调整”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 KYCX0918048
参考文献
[1]黄卫平.我们真的理解金融危机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麦可思.决战大学生就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董丁戈,李彦秋,关晓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9(1).
[4]龙艳.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