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临床治疗、病理资料,探讨球形肺炎的CT诊断.资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临床治疗证实的25例球形肺炎的CT征象。结果:25例中,经病理证实5例,余20例经3-8次CT复查,病变全部消失或遗留少许纤维条索。
关键词:球形肺炎;CT表现;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5例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在39岁-76岁,平均年龄54岁。自发病到初次检查时间5天-2月,平均23天。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痰血,胸痛。发热。其中,咳嗽25例(100%),痰血16例(64%),胸痛11例(44%),发热10例(40%),白细泡计数明显升高2例,中性粒细泡百分比升高9例。
使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平扫层厚10MM,层距10MM。对患者全肺进行CT扫描,部分病例局部做薄层扫描。全部病例采用肺窗及纵膈窗。
2.结果
病变位于背侧肺段及肺野外围,23例(92%)位于肺野外围,横断面呈方形或楔形20例80%),呈圆形或类圆形5例(20%),密度不均18例(72%),其中5例见小空洞或多发小空洞。边缘模糊14例(56%),边缘清楚不光滑11例(44%),其中部分病例可见锯齿状改变。与肺门之间有多条增粗的血管相连15例(60%),4例病变周围有异常增粗血管影,7例早期病变周围有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非胸模侧)。
随访复查 3例手术,21例随访2-6个月,病变完全吸收或遗留少许纤维条索。1例病变随访1年半,遗留少许纤维条索。
3.讨论
球形肺炎是一种不常见的肺部急性炎症,它是一个影像学名词,因其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内球形或类似球形的结节而被称为球形肺炎。
球形肺炎可有细菌或病毒引起,以细菌为多见。常为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多数患者具有全身症状和明确的呼吸道炎症表现,如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少部分患者痰中带血,也有患者无任何症状而体检发现。血白细泡计数和中性粒百分比升高。
CT表现 球形肺炎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帮助较大。病变好发于背侧肺段(如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及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及肺野外围;在横断面上呈圆形或类圆形,三维重建可呈钱币样或片状改变,即病灶的三条轴线不等长,其中一条明显较短,此形态表现具有特征性。也有不少的病例显示为方形或楔形,其外缘与胸膜以广基底相连,其间无正常肺组织。可见两侧缘平直,呈刀切样边缘;密度多不均匀,中央密度较高,周边密度较淡,呈点彩样或晕圈样改变;边缘不光滑,可有锯齿状改变,但多数边缘模糊,部分病例可见粗长毛刺;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绝大多数病变与肺门之间有多条增粗的血管相连,部分病变周围亦有异常增粗的血管;早期病变周围肺野内可见小斑片状淡薄的密度增高影(非胸模侧)。病变吸收期可见索条影;肺门、纵隔淋巴结无增大;病变邻近胸膜(包括叶间胸膜)常出现炎症反应,可表现为增厚广泛,局限性胸膜增厚粘连;抗生素治疗2-4周即有吸收缩小。
鉴别诊断
球形肺炎主要与肺癌、肺良性肿瘤和结核球等鉴别。
周围型肺癌 球形肺炎常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易误诊为肺癌。周围型肺癌在CT上多为轮廓清楚,无晕圈样改变,无刀切样边缘(方形征);多有深分叶,锯齿征及细短毛刺,多无卫星灶,少数病例胸模侧可有小片状模糊影,在非胸膜侧多无模糊小片影。病变周围胸膜改变较局限,常有胸膜凹陷征,可有血管集束征,集束的血管常有僵直牵拉感;临床上无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注意鉴别,两者可以区分。
对于诊断不清的病例,应积极抗炎治疗后复查,短期内动态观察,一般球形肺炎患者2周内病灶即有缩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吸收缓慢,可持续4-6周方能吸收。个别病例1.5年后才完全吸收。此时应酌情行穿刺活检,及时明确诊断。因为球形肺炎治疗后可完全治愈,但延误治疗可发展为炎性假瘤。
肺良性肿瘤 病变边缘光整清晰,多无分叶征,毛刺征及锯齿征。邻近胸膜无反应性增厚,病变周围无模糊小片影及血管纹理增粗扭曲等表现。一般与球形肺炎鉴别不难。
结核球 直径多在2-3CM,超过5CM很少见。结核球境界清楚,密度较高,可见钙化,或有边缘性空洞,病灶周围有卫星灶,一般呈斑点状或小结节状,密度较高。在CT上一般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胸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99-202
[2]胸部CT与MRI诊断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83
关键词:球形肺炎;CT表现;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5例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在39岁-76岁,平均年龄54岁。自发病到初次检查时间5天-2月,平均23天。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痰血,胸痛。发热。其中,咳嗽25例(100%),痰血16例(64%),胸痛11例(44%),发热10例(40%),白细泡计数明显升高2例,中性粒细泡百分比升高9例。
使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平扫层厚10MM,层距10MM。对患者全肺进行CT扫描,部分病例局部做薄层扫描。全部病例采用肺窗及纵膈窗。
2.结果
病变位于背侧肺段及肺野外围,23例(92%)位于肺野外围,横断面呈方形或楔形20例80%),呈圆形或类圆形5例(20%),密度不均18例(72%),其中5例见小空洞或多发小空洞。边缘模糊14例(56%),边缘清楚不光滑11例(44%),其中部分病例可见锯齿状改变。与肺门之间有多条增粗的血管相连15例(60%),4例病变周围有异常增粗血管影,7例早期病变周围有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非胸模侧)。
随访复查 3例手术,21例随访2-6个月,病变完全吸收或遗留少许纤维条索。1例病变随访1年半,遗留少许纤维条索。
3.讨论
球形肺炎是一种不常见的肺部急性炎症,它是一个影像学名词,因其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内球形或类似球形的结节而被称为球形肺炎。
球形肺炎可有细菌或病毒引起,以细菌为多见。常为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多数患者具有全身症状和明确的呼吸道炎症表现,如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少部分患者痰中带血,也有患者无任何症状而体检发现。血白细泡计数和中性粒百分比升高。
CT表现 球形肺炎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帮助较大。病变好发于背侧肺段(如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及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及肺野外围;在横断面上呈圆形或类圆形,三维重建可呈钱币样或片状改变,即病灶的三条轴线不等长,其中一条明显较短,此形态表现具有特征性。也有不少的病例显示为方形或楔形,其外缘与胸膜以广基底相连,其间无正常肺组织。可见两侧缘平直,呈刀切样边缘;密度多不均匀,中央密度较高,周边密度较淡,呈点彩样或晕圈样改变;边缘不光滑,可有锯齿状改变,但多数边缘模糊,部分病例可见粗长毛刺;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绝大多数病变与肺门之间有多条增粗的血管相连,部分病变周围亦有异常增粗的血管;早期病变周围肺野内可见小斑片状淡薄的密度增高影(非胸模侧)。病变吸收期可见索条影;肺门、纵隔淋巴结无增大;病变邻近胸膜(包括叶间胸膜)常出现炎症反应,可表现为增厚广泛,局限性胸膜增厚粘连;抗生素治疗2-4周即有吸收缩小。
鉴别诊断
球形肺炎主要与肺癌、肺良性肿瘤和结核球等鉴别。
周围型肺癌 球形肺炎常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易误诊为肺癌。周围型肺癌在CT上多为轮廓清楚,无晕圈样改变,无刀切样边缘(方形征);多有深分叶,锯齿征及细短毛刺,多无卫星灶,少数病例胸模侧可有小片状模糊影,在非胸膜侧多无模糊小片影。病变周围胸膜改变较局限,常有胸膜凹陷征,可有血管集束征,集束的血管常有僵直牵拉感;临床上无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注意鉴别,两者可以区分。
对于诊断不清的病例,应积极抗炎治疗后复查,短期内动态观察,一般球形肺炎患者2周内病灶即有缩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吸收缓慢,可持续4-6周方能吸收。个别病例1.5年后才完全吸收。此时应酌情行穿刺活检,及时明确诊断。因为球形肺炎治疗后可完全治愈,但延误治疗可发展为炎性假瘤。
肺良性肿瘤 病变边缘光整清晰,多无分叶征,毛刺征及锯齿征。邻近胸膜无反应性增厚,病变周围无模糊小片影及血管纹理增粗扭曲等表现。一般与球形肺炎鉴别不难。
结核球 直径多在2-3CM,超过5CM很少见。结核球境界清楚,密度较高,可见钙化,或有边缘性空洞,病灶周围有卫星灶,一般呈斑点状或小结节状,密度较高。在CT上一般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胸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99-202
[2]胸部CT与MRI诊断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