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降植烷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初步评价其免疫学特点.方法 雌性Lewis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P0.2组、P0.25组、P+I组和P+P组,每组20只.分别于尾根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g、降植烷0.2 mg、0.25 mg、降植烷0.2 mg后1周追加等量不完全弗氏佐剂(IFA)、降植烷0.2 mg后1周追加降植烷0.1 mg.于注射当日开始每周观察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1次,并于注射当日、第14、28、42、56天测定踝关节辐射热痛阈、血清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自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于注射第56天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P0.2组、P0.25组、P+I组和P+P组关节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大鼠发病时间和最高关节炎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其余4组发病大鼠各时点踝关节辐射热痛阈降低,血清RF、TNF-α及IL-1β水平升高(P<0.05);发病大鼠踝关节组织切片显示关节滑膜增生、骨和软骨破坏、大量炎性细胞渗出等典型关节炎改变.结论 大鼠尾根部皮内注射降植烷后,关节出现明显红肿,成功建立关节炎模型,在痛觉、组织病理学,尤其是免疫学等方面的改变均与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