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有效破解这一课题的重要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索了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高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遵循的四个原则和四个具体操作步骤,这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任务驱动 设置 分解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b)-0214-02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一定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学习的驱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将教学总目标一一分解为一个个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引领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的一个学习过程,它有助于学生将数学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运用旧知识认识新知识,从而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高中數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质的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基础性学科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适应了这一理念,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新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 设置学习任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目的性
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学习任务,任务是明确的,目的是明确的,因此,任务驱动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1.2 适中性
设置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任务不能太难太大,难到学生无从下手,大到学生不知所云;任务和问题要适中适当,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3 层次性
设置的任务和问题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运用既有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4 趣味性
学生毕竟是学生,其理性思维还不高,以趣味为引导,以趣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到任务的解决上,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們主动去探索数学的未知世界。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2.1 设置任务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前提,因此,我们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引出学习任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相应的问题。笔者创设情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直线的方程可以确定两直线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以及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我们同样可以根据点的坐标确定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问题是,平面上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般通过什么数量关系来反映?”这里,学生通过旧的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新的学习任务也明确提了出来。
2.2 任务分解
将总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一个个小的目标,因为小目标容易实现,最后所有小目标都得以实现,即总目标已经实现。因此,学习任务一旦确定,就需要将学习任务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逐一分解为小的学习任务,体现设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层次性,这样做符合了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学习发展规律。
例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教学,提出学习任务“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什么数量关系来反映?”但这一任务比较大,且过于抽象,这就需要逐一分解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将这个大的任务分解为以下的四个小任务。
任务一:X轴上,点p1(x1,0)和p2(x2,0)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二:Y轴上,点p1(0,y1)和p2(0,y2)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三:原点O(0,0)与任意一点p(x,y)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四:已知平面上任意两点A(x,y1)和B(2,y2),如何求点A和B之间的距离?
以上四个小任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主要围绕总任务总目标而展开,是为解决总任务服务的。
2.3 解决任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的“自主学习”,它可以发挥学生个性学习的优势,展现自身的特点,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探究学习”则是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对学习任务和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从而获得思维更高发展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它们具有学习的层次性,并且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勇敢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自主学习,还要相互协作,互帮互学,深入探索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可谓是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体化、集中化,它必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质的飞跃。
2.4 展示成果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完成任务后,完成的效果如何?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都需要在“成果展示”中得以解决。学生个人或者小组代表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其他学生或者其他小组则认真观察、分析学生或小组展示的每一个步骤,并提出适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他评,可以是组评,也可以互评,还可以是教师评价。但需要指出的是,要将把学生汇报成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指出来,以便学生加以改进,同时还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成果。
总之,高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分解教学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数学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志明.论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11):29.
[2] 刘洋.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76.
[3] 寇中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46.
[4] 冯万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6(9):29.
关键词:任务驱动 设置 分解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b)-0214-02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一定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学习的驱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将教学总目标一一分解为一个个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引领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的一个学习过程,它有助于学生将数学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运用旧知识认识新知识,从而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高中數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质的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基础性学科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适应了这一理念,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新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 设置学习任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目的性
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学习任务,任务是明确的,目的是明确的,因此,任务驱动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1.2 适中性
设置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任务不能太难太大,难到学生无从下手,大到学生不知所云;任务和问题要适中适当,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3 层次性
设置的任务和问题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运用既有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4 趣味性
学生毕竟是学生,其理性思维还不高,以趣味为引导,以趣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到任务的解决上,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們主动去探索数学的未知世界。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2.1 设置任务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前提,因此,我们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引出学习任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相应的问题。笔者创设情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直线的方程可以确定两直线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以及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我们同样可以根据点的坐标确定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问题是,平面上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般通过什么数量关系来反映?”这里,学生通过旧的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新的学习任务也明确提了出来。
2.2 任务分解
将总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一个个小的目标,因为小目标容易实现,最后所有小目标都得以实现,即总目标已经实现。因此,学习任务一旦确定,就需要将学习任务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逐一分解为小的学习任务,体现设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层次性,这样做符合了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学习发展规律。
例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教学,提出学习任务“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什么数量关系来反映?”但这一任务比较大,且过于抽象,这就需要逐一分解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将这个大的任务分解为以下的四个小任务。
任务一:X轴上,点p1(x1,0)和p2(x2,0)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二:Y轴上,点p1(0,y1)和p2(0,y2)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三:原点O(0,0)与任意一点p(x,y)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四:已知平面上任意两点A(x,y1)和B(2,y2),如何求点A和B之间的距离?
以上四个小任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主要围绕总任务总目标而展开,是为解决总任务服务的。
2.3 解决任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的“自主学习”,它可以发挥学生个性学习的优势,展现自身的特点,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探究学习”则是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对学习任务和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从而获得思维更高发展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它们具有学习的层次性,并且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勇敢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自主学习,还要相互协作,互帮互学,深入探索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可谓是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体化、集中化,它必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质的飞跃。
2.4 展示成果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完成任务后,完成的效果如何?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都需要在“成果展示”中得以解决。学生个人或者小组代表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其他学生或者其他小组则认真观察、分析学生或小组展示的每一个步骤,并提出适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他评,可以是组评,也可以互评,还可以是教师评价。但需要指出的是,要将把学生汇报成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指出来,以便学生加以改进,同时还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成果。
总之,高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分解教学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数学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志明.论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11):29.
[2] 刘洋.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76.
[3] 寇中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46.
[4] 冯万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