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后,日本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世界科技革命成果和“后发展优势”,在1995年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之后实现了长期高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速放缓,但实际增长率依然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经济的管理体制形成,而其特殊性也成为解释日本高速发展的重要工具。从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逐渐从财政货币政策等转向体制改革,从对景气恢复的期待转向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追求,日本政府正在摸索一种适应低速增长的社会经济结构,实現社会福利的提高。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保险改革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键词:战后经济;日本政府;结构改革
目前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日本国内经济结构变化,日本经济的管理体制需要转型。基于此本论文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日本经济的文献综述资料,并进行收集加以整理。然后根据日本政府结构改革的原因、改革历程、政府改革的成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来说明日本政府结构改革。并且对日本的金融体制改革进行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金融改革的目的、历程、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的研究。同时,最后重点对日本高龄化社会、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社会保险的问题与改革三个主要的方面以社会保险改革的新视角出发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目前,对于日本经济方面的文献较多,但主要的研究都集中于对日本经济増长、经济发展与管理体制转型的关系研究,下面就对这些相关研究做一些总结和归纳。
16世纪,威廉.配第提出了商业、工业、农业收益率依次递减的特性,其后的克拉克提出了“配第一克拉克”法则,将其进行了理论提升。库兹涅茨提出人均增长与生产结构转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产业曲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步提升的产业升级理论。日本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规律。近二十年的低速增长也和制造业的相对地位下降有关。
日本政府在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期间为抑制股市及房地产狂升,5次调高央行贴现率,共调高2.2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过猛,致往后一年内股价腰斩近半,房价开始逐年下滑,迄今未能出现止跌。日本经济企划厅在1998年度报告指出,由于政策错误,导致日本经济从1990至1996年期间共造成840万亿日元的资本损失。除上述提及的原因之外,日本人口高龄化也是重要问题。根据联合国所做的分类指出,65岁以上人占一国的比率超过7%时,称作高龄化。因此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超标,也影响了政府结构改革的原因。
(1)桥本内阁的金融改革(1996年1月一2001年4月)
桥本上台后首要工作便是以恢复日本经济为其主要工作,彻底改变过去以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的政策,而通过对政治、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自由化来挽救国内经济,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启动金融大改革。其金融改革主要可分为金融制度的改革及金融业务的放宽两项。
(2)小渊内阁的中央省厅改革(1998年7月一2000年4月)
日本政府中央部会的行政权力分配极不平均,少数的部会拥有相当大的行政权,且因各部会的本位主义及互不相让,常常导致政府施政各行其是。小渊自2000年1月开始,将日本中央行政官厅从一府22省厅缩减为一府12省厅,这是战后日本政府对其中夹部会进行最大规模的改革,其内容是在进行行政单位的业务整并、拆解,目的是希望日本行政部门能够统合部门间各自为政的财经货币政策,来面对当时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挑战。
(3)小泉纯一郎的结构改革(2001年4月一2006年9月)
日本在年代初泡沫经济崩馈,陷入长期萧条。而令这种长期的经济萧条出现转折的正是高喊“揭毁自民党”号的小泉纯一郎。2001年4月上台的小泉基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展开了以民营化为指向的结构性改革,将“邮政民营化”作为具体的政策目标。2005年8月,小泉又以“解散邮政”为号赢得了自民党的绝对性胜利。小泉政府在2003年至2007年间实现了年均约为2%的经济增长。
改革之初,例如桥本龙太郎,依靠的政治人物的超前意识,对体制改革进行了规划设计,而到了小泉内阁时代,改革就已经是改革者登高一呼,群相呼应了。而作为自民党总裁的小泉大声疾呼要“打倒自民党”来获取民意支持只能说明日本社会对传统体制厌烦的地步。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下,传统的日本就业体制被打破,非正规劳动所占份额逐年提高,当宏观经济出现下行之时,非正规就业就会转变为新的贫困阶层,问题多的区域经济问题、农村经济问题也在此时表现出来。不论如何,日本传统的“护送船团方式”已经被彻底打破,经济管理体制正朝着美国式的经济体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调整与起飞 [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2]金明善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M].航空工业出版社 1988
[3]中村隆英 近代日本经济发展[M].知识出版社 1987
作者简介
张晨(1985)女 江西九江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讲师 硕士 日本经济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关键词:战后经济;日本政府;结构改革
目前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日本国内经济结构变化,日本经济的管理体制需要转型。基于此本论文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日本经济的文献综述资料,并进行收集加以整理。然后根据日本政府结构改革的原因、改革历程、政府改革的成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来说明日本政府结构改革。并且对日本的金融体制改革进行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金融改革的目的、历程、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的研究。同时,最后重点对日本高龄化社会、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社会保险的问题与改革三个主要的方面以社会保险改革的新视角出发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目前,对于日本经济方面的文献较多,但主要的研究都集中于对日本经济増长、经济发展与管理体制转型的关系研究,下面就对这些相关研究做一些总结和归纳。
16世纪,威廉.配第提出了商业、工业、农业收益率依次递减的特性,其后的克拉克提出了“配第一克拉克”法则,将其进行了理论提升。库兹涅茨提出人均增长与生产结构转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产业曲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步提升的产业升级理论。日本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规律。近二十年的低速增长也和制造业的相对地位下降有关。
日本政府在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期间为抑制股市及房地产狂升,5次调高央行贴现率,共调高2.2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过猛,致往后一年内股价腰斩近半,房价开始逐年下滑,迄今未能出现止跌。日本经济企划厅在1998年度报告指出,由于政策错误,导致日本经济从1990至1996年期间共造成840万亿日元的资本损失。除上述提及的原因之外,日本人口高龄化也是重要问题。根据联合国所做的分类指出,65岁以上人占一国的比率超过7%时,称作高龄化。因此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超标,也影响了政府结构改革的原因。
(1)桥本内阁的金融改革(1996年1月一2001年4月)
桥本上台后首要工作便是以恢复日本经济为其主要工作,彻底改变过去以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的政策,而通过对政治、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自由化来挽救国内经济,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启动金融大改革。其金融改革主要可分为金融制度的改革及金融业务的放宽两项。
(2)小渊内阁的中央省厅改革(1998年7月一2000年4月)
日本政府中央部会的行政权力分配极不平均,少数的部会拥有相当大的行政权,且因各部会的本位主义及互不相让,常常导致政府施政各行其是。小渊自2000年1月开始,将日本中央行政官厅从一府22省厅缩减为一府12省厅,这是战后日本政府对其中夹部会进行最大规模的改革,其内容是在进行行政单位的业务整并、拆解,目的是希望日本行政部门能够统合部门间各自为政的财经货币政策,来面对当时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挑战。
(3)小泉纯一郎的结构改革(2001年4月一2006年9月)
日本在年代初泡沫经济崩馈,陷入长期萧条。而令这种长期的经济萧条出现转折的正是高喊“揭毁自民党”号的小泉纯一郎。2001年4月上台的小泉基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展开了以民营化为指向的结构性改革,将“邮政民营化”作为具体的政策目标。2005年8月,小泉又以“解散邮政”为号赢得了自民党的绝对性胜利。小泉政府在2003年至2007年间实现了年均约为2%的经济增长。
改革之初,例如桥本龙太郎,依靠的政治人物的超前意识,对体制改革进行了规划设计,而到了小泉内阁时代,改革就已经是改革者登高一呼,群相呼应了。而作为自民党总裁的小泉大声疾呼要“打倒自民党”来获取民意支持只能说明日本社会对传统体制厌烦的地步。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下,传统的日本就业体制被打破,非正规劳动所占份额逐年提高,当宏观经济出现下行之时,非正规就业就会转变为新的贫困阶层,问题多的区域经济问题、农村经济问题也在此时表现出来。不论如何,日本传统的“护送船团方式”已经被彻底打破,经济管理体制正朝着美国式的经济体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调整与起飞 [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2]金明善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M].航空工业出版社 1988
[3]中村隆英 近代日本经济发展[M].知识出版社 1987
作者简介
张晨(1985)女 江西九江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讲师 硕士 日本经济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