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萧红《生死场》中的“生”与“死”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renma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死场》作为萧红的成名之作,其意义在不断的解读与阐释中得到丰富。本文试图从萧红在《生死场》中对女性生育苦难的描写,来阐述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另外,从萧红对生育相关的死亡的处理方式来透视萧红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否定和对“历史的停顿”的反思。
  关鍵词 萧红生育死亡生存状态
  
  
  《生死场》作为萧红早期小说的一个巅峰,被不同时代的研究者作了不同层面的阐释。本文主要从萧红对女性生育以及对新生命死亡的处理方式切入,来阐释萧红对女性更是对群体的生存状态的焦灼和对“历史的停顿”的思考。
  一
  萧红小说《生死场》专门开辟了一章《刑罚的日子》来描写女性的生育。在这里,萧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血淋淋的生育受难图,让人看后心惊肉跳。正如林丹娅在《遥望祖母之名》中所言:“女人也以生产,坠入无尽的悲惨渊薮。”这里完全没有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升腾着圣洁光辉的生育场景,而是充满了死亡的气息。虽然男女都承载着繁衍的职责,但十月怀胎的辛苦和生产的苦痛是男性所无法体验的。因此最真实、最惨烈的过程也是男性作家们所无法阐释的。正如埃莱娜•西苏所言:“几乎一切关于女性的东西还有待于妇女来写。”《生死场》写于1934年,之前的1932年萧红也经历了自己生产的苦痛。萧红正因为有过如此真切的生育苦痛,才对生育细节的描写如此逼真,这其实是对男性关于女性生育祥和书写的一种澄清。
  在《生死场》中,萧红除了击破传统话语中关于生育祥和的书写外,也同样颠覆了传统话语中关于生育崇高的描述。这集中体现在她将女性的生育和动物的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的书写方式上,映射着女性与动物相同的生命过程。女性的生存状态也便不言而喻了。
  “生育并不是为了‘广子孙’的天伦之乐……生育甚至不是为了种族延续——后代可以被随意摔死。”在萧红的笔下,对于这些身处苦难的农妇们来说,生育这种挣扎于生死边缘的痛苦只是没有意义的刑罚。女性的生育是被男性随意地制造而又等闲视之。在承受生育苦难的同时,更承受着由男人带给她们的精神上的苦痛。在小说中,五姑姑的姐姐嫁的是大户人家,但只能在光土炕上生产。而她的男人,还残忍地用长烟袋砸她,用冷水泼她。而临产的金枝也避免不了这种压迫,她在操劳中也还要受到成业的怒骂……
  这些便是男权社会中女人无以反抗的宿命。女性在生育这一特殊的时刻,仍得不到男性的温暖和爱,平时的状况就可想而知。萧红笔下的东北乡的农村劳动妇女的生存现状通过这一生育情节得以彰显。
  二
  在《生死场》中,新生命的死亡与生育是紧密相连的。五姑姑的姐姐所受刑罚的结果是孩子当场就死去。金枝生育苦难的结果是小金枝满月时,被成业残忍地摔死。新生命的诞生,应该是希望与未来的象征。但在萧红笔下,她用死亡来处理新生命,谁能说她这种书写方式在加重悲剧性的同时,没有其特殊用意?
  萧红借助小金枝的死向苍天发出了悲哀的质问:“婴儿为什么来到这样的人间?”我们来看一下《生死场》中描绘的究竟是怎样的人间:
  “这庄上谁家养孩子,一遇到孩子不能生下来,我就去拿着钩子,也许用那个掘菜的刀子,把孩子从娘的肚里硬搅出来。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作为接生婆的王婆如是说。
  他们对待新生命是如此的粗粝和原始,同样,他们对待死亡,也表现出无动于衷。王婆在干活时,没空照顾孩子,导致三岁的孩子摔死在铁犁上,可是在她看来,麦子的好收成带来的喜悦和安慰,远远要超过孩子的死所带来的波动与微创。这是一个“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生死场,是一个模糊的生与模糊的死交织在一起的混沌世界。
  《生死场》中,生命的毁灭随处可见而又被视若无睹。“死”在他们心中引不起过多的思考。对“死”的思考的欠缺,必然导致他们对“生”的思考也不会深入。萧红不是哲学家,但她却把对于“生”与“死”的关注无意中上升到了哲学的层次。
  张曙光在《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中写到:“对‘生’和‘死’的自觉必然使人的心灵深深地受到震动而萌发并强化喜‘生’悲‘死’的情感,激励自己求生的意志以呵护、延续、张扬生命,躲避、抗拒乃至超越死亡,并相应地亲近、利用、创设一切有益于‘生’的东西,仇视、破坏和消灭一切有助于‘死’的东西,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产生。”《生死场》中的群体对“死”的不思考,导致他们“生”的价值也很模糊。他们遵循着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的自然规律,在辛苦耕作中寻求温饱。物质财富在他们眼中是实实在在的,而人的生命价值大抵超不过物质财富。
  三
  《生死场》显示的何尝不是“历史的停顿”?小说第十章《十年》中描述了这一停顿现象:“大片的村庄生死轮回着,和十年前一样。”“山下有牧童在唱童谣,那是十年前的旧调。”“什么都和十年前一样。”我们会悲哀地发现,历史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前进半步。村里的人们照旧忙着生,忙着死。
  “海德格尔说,人们在日常的‘繁忙’中,甚至意识不到生存的另一面——死亡就在身边。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出生’‘入死’的时间意识,有的是无休止的循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轮回导致了“生命没有价值的毁灭,人生没有意义的循环。”习惯有时真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萧红发现了这一沉滞的现象,她在寻找这习惯的根源。那便是封闭的乡土世界造成的封闭的心境,还有那沉滞的农业自然生产方式同由此产生的乡土生存观念结合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而这些因袭的传统势力,正是古老民族的历史惰性所在,也应该是“历史的停顿”的原因之所在。在萧红看来,就这种情形下,再繁衍多少代新生命也于历史的前进无益。
  参考文献
  [1] 刘思谦.女性生命潮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403.
  [2] 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0—201.
  [3]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9.
  [4] 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39.
  [5] 皇甫晓涛.萧红现象——兼谈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几个困惑点[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37.
  
其他文献
摘要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工作干头万绪,如果班主任不论事情大小,事必躬亲,任何事情都亲历亲为,效果也不会很好。班级管理工作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方法 管理经验       班级管理属一门管理科学,有一定规律性。现将我的班级管理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敬业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只有爱学生,才能满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能使人的认识活动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在此,谈谈自己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朗读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语言  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
期刊
摘要“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应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大力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课堂语文教学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江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
期刊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些专业教师竟不如代课教师,原因何在?一個课堂教学艺术公认不高的教师竟接连教出了好成绩,原因何在?一位教学极认真的教师却不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长期低下,原因何在?……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是教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关注问题       一、课堂上是否关注和爱护学生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中提出,教
期刊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设计是表面工作,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上课只是凭着感觉走就可以了,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着整个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的成败。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经验和思考,对教学设计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模块教学要有全面规划  据调查,湖北省大部
期刊
驱动小学生阅读内需,教给其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  一、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1.抓住阅读心理,了解学生阅读需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讀,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面对一篇课文,小学生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插图,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学生的终身幸福为目的,积极影响学生,确立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 新课程英语教师教学转变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
期刊
摘要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推行实施以来,在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要不断探索,不断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有效地教师方法,从而使自己在课改的浪潮中能够脱颖而出。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等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了我们教师能够站住脚,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从工作到现在已经十年整,以前靠的是传统教具黑板、粉笔,当然靠这两样教具要想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肯定要花很多时间并难以实现,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发展应用,现在我们已经拥有班班通教学设备,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则不仅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外,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与认知规律,设置精彩动画效果,直观演示各方面知识形成,同时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地掌
期刊
学生如何来阅读课外文章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以下几种读书方法。  一、带着问题去读,读懂文章大意 。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看图学文时,教师可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出疑问,如①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年代哪个国家的纤夫生活?②纤夫们是心甘情愿拉纤的吗?③他们拉纤的动作、表情怎样?等等,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