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77059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供给侧的改革,研究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问题,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需求端的能力。根据对江苏省80393名毕业生、256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及1939个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等采集的数据,对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进行分析,发现江苏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品质持续提升,专业与产业对接度逐渐提高,服务经济能力不斷强化。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吻合度;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5-0038-07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载体。科学设置专业、丰富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永恒的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端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诉求。只有专业布局、规模、质量等结构性要素与社会发展需求结构吻合,并保持动态适应性,才能提高服务效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此,要主动探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规律,建立专业建设预警机制,以更好地培养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要求:“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时期,职业院校理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必须以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为国民经济发展输送质量合格、类型和数量相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鉴于此,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改委曾于2009年联合发文组织专家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研究,历时3年多,于2011年底顺利完成了研究工作,并出版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发改委决定开展第二轮研究,进一步深层次、多维度探讨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问题,以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正值本研究开始之际,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这一要求既阐明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与意义,也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与要求,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研究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重要意义。
  笔者继续负责的第二轮研究历时3年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的理论基础;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江苏省三大区域(苏北、苏中、苏南)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结构变化对对应区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江苏省13市产业结构变化对所在区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提出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优先发展”“稳定发展”“限制发展”“禁止发展”的引导性建议。
  二、研究数据采集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国家,尤其是江苏省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二是通过较大量样本的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对此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这里就问卷调查情况做以简要说明。
  (一)调查对象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江苏省2011、2012、2013届毕业生;江苏省有关用人单位。
  (二)问卷调查情况
  1.样本抽取方式:
  学校问卷是整群抽样,学生问卷、用人单位问卷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
  2.抽样调查情况
  参加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人数是80393人,占江苏省2011届、2012届、2013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的10%,超过了预期抽样目标5%的比例。
  参加调查的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但包括五年制高职)256所,超过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80%,与预期抽样目标80%一致。
  参加调查企业数有1939个,超预期抽样目标1000个企业。
  3.问卷调查实施方式
  通过“问卷星”进行在线调查,问卷调查前,课题组对江苏省13市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了问卷测试培训,而后由各市组织对全体参加问卷调查的职业学校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前的培训,以确保顺利地、高质量完成问卷调查。
  三、研究结果分析
  由于本研究成果涉及到较为庞大的数据及相关分析,总文字量有65万字,所以,在本文中只就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一)江苏产业结构特点与变化趋势
  “十二五”期间,江苏以“转变”破解制约、以“调整”寻求出路、以“转型”培植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经济总量接连跨过5万亿元、6万亿元两个大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4142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0116.4亿元,增长1.43倍。2011年至2015年,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2014年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国第二个万亿美元区域经济体;实现了“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由“江苏制造”迈向了“江苏创造”“江苏服务”。   1.三次产业结构特点
  2010年以来,江苏三次产业总量逐年增长,一、二、三次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1%、10.8%、17.7%;同时,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比重下行调整,第三产业比重上行发展。总体而言,2010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仍保持稳定的“二三一”产业发展序列,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7∶45.7∶48.6,实现产业结构“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见表1。
  2.江苏省产业(行业)发展趋势
  从中观上看,江苏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将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原则,在“稳”的基础上持续加大“调”的力度、加快“转”的步伐,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未来,江苏产业将沿着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江苏省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趋势
  1.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趋势
  由表2可看出,2010年以来,江苏省从业人员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快速下降,到2013年达到最低,仅为0.01%,此后就维持在这个较低水平。这一定程度上与江苏省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关联;当然,与年生产总值增速相比,从业人员增速低于生产总值增速,也表明江苏省单位从业人员所创造的产值在逐年增加,经济发展效率在不断提高。
  从江苏省从业人员结构看,与三次产业结构“三二一”有所区别,从业人员结构基本维持“二三一”状态,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要远高于其产值比重。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趋势看,从2010年到2015年,第一产业共下降了3.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了1.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上升近2.2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结构变化表明,在从业人员增长幅度趋缓的前提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流动;在三次产业产值逐年增加前提下,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产值增加幅度要大于第二产业增加幅度。
  2.不同性质企业从业人员变化趋势
  据有关统计,在江苏省企业、机关、事业三种性质单位中,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体,占70%以上,且保持较高的用人年增长率,而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又以私营企业吸纳劳动力最多。表4表明,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50%左右,2015年达到最高占51.37%,而国有、集体等性质企业从业人员比例不足10%。不仅如此,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比重还在逐年增加,而其他性质的企业比重或在缓慢下降,或维持小幅波动。
  (三)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吻合度分析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产业(行业)发展需求总量吻合度分析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与职业学校毕业生供给比较分析。以2015年为例,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季度需求高中学历(含职高、中专、技校)的人数为60.4万人,占到需求总人数的26.7%,而当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毕业生(含技工学校)仅为31.68万人,外省流入江苏与江苏流出到外省的毕业生相对增量人数为6.36万人,职业教育所能培养的技能人才低于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数,但考虑到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对省外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吸引力,即有相当一部分外省劳动力转移到江苏就业,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模的不足。
  从业人员以及产业发展变化与职业学校毕业生变化对比分析。由表6可知,从2010年到2015年,尽管江苏从业人员增长幅度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但从业人员和国民生产总值均呈逐年增长趋势,然而,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却逐年下降,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综上所述,江苏省职业教育积极进行专业现代化建设,顺应并促进了江苏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造与升级,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体上,江苏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产业(行业)保持了良好的适应性,用人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供给的相对矛盾逐年有所缓解;但是江苏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江苏省产业发展用人需求在绝对需求和绝对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三次产业发展需求吻合度分析
  人力资源市场三次产业人才需求结构与职业学校对应三次产业专业毕业生供给结构比较分析。从2015年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三次产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对应专业毕业生人数对比看,江苏三次产业人才需求结构与职业学校对应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学生规模结构相当,均呈“三二一”分布,但需求的绝对量均高于当年毕业生人数,见表7,这表明江苏省职业学校毕业生专业结构除了第一产业略有偏差外,其它两产业基本合理。
  三次产业及从业人员结构与职业学校对应产业专业在校生结构对比分析。以2014年为例,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类似,呈“二三一”状态,但在校学生结构呈“三二一”状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明显高于该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在校学生结构,第三产业在校學生结构又明显高于该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和产值结构,因此,从业人员与在校学生结构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产业发展变化与职业学校对应专业毕业生变化对比分析。对比从业人员、生产总值和在校生年增长率,三次产业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尽管三次产业生产总值连年增长,但从业人员和在校生年增长率为负值,且从业人员年负增长幅度要高于在校生,见表9。这表明:三次产业人均创造的产值在增加,生产效率在逐年提高;用人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供给的矛盾逐年有所缓解,但供需结构的矛盾依然突出。   (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吻合度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三次产业及从业人员结构与职业学校对应专业学生结构对比分析。首先,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三次产业分布与所在区域社会就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例大体相当,专业设置总体上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见表10。其次,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招生比例结构与对应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结构基本相符;受国家对涉农专业补贴政策的影响,近年来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占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基本覆盖了江苏省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其中,加工制造、农林牧渔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等仍然是主要招生占比高的专业。
  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与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吻合度分析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人力资源市场对学历层次需求总量吻合度分析
  “十二五”期间,江苏职业教育共培养近300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省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由2010年的231人提高到2015年的616人;但目前江苏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远低于人力资源市场季度需求,供小于求,本专科人才培养规模远高于人力资源市场季度需求,供大于求。
  (2)人力资源市场学历层次以及职业资格需求结构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学历与所获取职业资格层次结构吻合度分析
  江苏省职业教育毕业生学历结构占比略低于人力资源市场季度需求,本专科毕业生学历结构占比略高于人力资源市场季度需求;职业教育毕业生有中级及初级职业资格结构与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资格需求结构占比趋向基本吻合,职业教育毕业生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结构低于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资格需求结构。
  3.职业教育专业群与岗位群吻合度分析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科学进行专业布局,优化专业设置,关注新职业,适应新需求,提高专业群与岗位群吻合度,努力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目前,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基本覆盖了江苏省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专业招生(专业群开设、人才培养岗位群)比例结构与对应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结构基本相符。
  (1)专业覆盖率与职业教育专业群、岗位群的吻合度分析
  2010年教育部頒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所设专业(群)大类结构(数量)比32∶122∶167,与江苏当前“三二一”三次产业结构相吻合。根据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原则分类,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204个专业中,19个大类专业均有涉及,基本覆盖了江苏省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其中三次产业开设的专业(群)数结构(45∶145∶213)与专业(岗位群)布点数结构(266∶1076∶1758)以及与当前三次产业“三二一”结构一致。这说明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招生比例结构与对应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结构基本相符。
  (2)专业覆盖率与职业教育专业群、岗位群之间吻合度分析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开设覆盖三次产业的状态从2010年至2011年的“一二三”结构转化并稳定为2012年至2015年的“一三二”结构。未来一产专业招生人数及专业群开设覆盖率将会有所下降。按照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三产专业招生人数比例、专业群开设覆盖率还应有所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岗位群覆盖三次产业的状态从2010年的“一三二”、2011年和2013年的“三一二”结构,转化并稳定为2014年至2015年的“三二一”结构,与近年来产业结构“三二一”标志性转变相吻合。
  从各专业群覆盖率来看,覆盖率最高的是土木水利类(58.1%),其次是交通运输类(53.8%)、石油化工类(46.7)、轻纺食品类(41.5%)、加工制造类(39.8%)。加工制造、农林牧渔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旅游服务类、医药卫生类、土木水利类专业为江苏省的主要招生专业,占专业招生总数的85%以上。
  (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吻合度分析
  江苏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大力提升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品质持续提升,专业与产业对接度逐渐提高,服务经济能力不断强化。
  1.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情况。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毕业生“出口”指标,即就业率、一次性对口就业率、一次性本地就业率。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含升学情况)达96%以上,平均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平均本地就业率达60%以上。通过对表16、表17数据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连续3年就业率、一次性对口就业率占比均稳中有升。就业率所占比率因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稳中微降,但是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学校所占比率分别是76.9%、74.7%、75.1%,稳中提升;平均一次性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学校占比分别是68.0%、69.9.%、84.2%,稳中微升。上述数据对比表明,当前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比较吻合,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在稳步逐年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情况。江苏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岗位“比较满意”及“很满意”的占比为81.73%,说明近3年毕业生大部人都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对就业情况满意度高,在就业岗位上稳定性好,见表18。
  近3年江苏职业学校毕业生创业率占比稳中微升,见表19,但占比还较低,表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在较高就业率基础上能够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增强职业幸福感。
  近3年出国比率基本维持在3%以内水平,见表20,这表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跨国企业、境外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办学和职业培训,推动学校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衔接,服务跨国企业(集团)发展需要和高技能劳务输出需求。
  2.就业品质持续提升
  就业品质总体情况。就业品质是反映就业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起薪、到岗适应能力、企业满意率、稳定率等方面内容。表21说明江苏2013届中职毕业生薪酬高,月收入2000元以上占比为82.44%。表22说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到岗适应能力评价好,到岗适应能力表现为“较快”评价占比为94.8%。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高技能人才短缺、青年就业矛盾凸显、学徒制的现代复兴三个方面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发布的《用高质量学徒制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产生的社会背景,阐释现代学徒制的“质量”内涵和关键要素,围绕外部保障、内部优化两方面分析报告对促进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切实举措,为我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供启示。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 G7
摘 要 激光加工技术在当代新型企业中已经逐步成为设计工作的主流技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激光技术教学可采用多方位分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学习激光加工技术的兴趣为出发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优化激光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激光加工技术能力为重点,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激光加工技术;学习兴趣;课程设置;分层教学;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
摘 要 “课程超市”的建设目标是为受教育者营造一个开放、主动参与学习设计的课程环境,以课程组合的多样性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侧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特点,在中观层次上建立“课程超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建立基于“课程超市”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和完善“课程超市”课程体系。  关键词 “课程超市”;应用技术型大学;
产学研相结合在本质上存在必然联系,“产”离不开掌握知识的专门人才与科技,“研”同样依存于掌握知识的专门人才, 其课题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学”必须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必须重视最新的研究成果。即“产”“学”“研”是相互依存的,走好产学研结合之路,必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但是“产”“学”“研” 又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性活动, 有各自的任务,厘清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诉求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起点
摘 要 为实现区域经济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进步,柳州市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整合中职学校办学资源。针对中职学校存在的一校多牌、县级职校水平低、散小学校发展动力不足、学校办学吸引力不强等问题,采取“助、创、托、并、撤、规”策略,即助推优势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托管有潜力学校、合并散小学校、撤销不达标学校、规范办学行为;针对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存在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专业集群化建设不足、专业品牌意识
摘 要 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框架》以及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遵循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发展的纵向逻辑和厘清教师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所需全部能力的横向逻辑,是构建教师数字能力框架的整体思路。参照已有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梳理我国十年间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
摘 要 为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联合企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出了“三纵五横”现代学徒制模式。模式培养的学生,无论是教育质量、工资收入,还是对口就业率、企业满意率等方面都优异于一般培养模式,不仅促进了教师、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还扩大了学校社会效益及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第三方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地位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因素。70年来,党和国家政策一直致力于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地位在政策的影响下经历了重塑(1949-1957年)、陷入危机(1958-1977年)、调整(1978-1984年)、走向巅峰(1985-1996年)、下滑与复兴(1997-2009年)、深入提高(2010年至今
摘 要 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政策适切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对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政策的变迁及优化进行探究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从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上看,我国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政策历经了探索初建、反复与摇摆、深化发展3个历史发展阶段;从深层结构—路径依赖—动力机制的制度分析框架出发,我国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政策深受教育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机制、科学技术发展等深层结构的影响,由
摘 要 目前,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目标定位不准、政策保障不足、师资队伍匮乏、缺少适用教材等问题。据此,根据学校自身实践和有关文献,从理念、目标、过程、制度、评价五个方面构建中职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是:构建“通识 专业 体验”阶梯式课程体系;构建“四个真实”的实践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