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5月份,3G广告全面爆发,围绕央视黄金时段的3G广告,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至极。不仅仅在央视,在全国各大城市,公交车身、街头路牌、电梯间以及主流报纸、网站上,也随处可见三大运营商的3G广告。这一切,宣告了中国电信业在重组之后,以3G为契机的“三国演义”正式开场。
随着高密度的广告轰炸,人们开始对“3G时代”充满期待,“3G”成了电信业里一个“激动人心”的美妙词汇,也使整个产业链的神经都沸腾起来。
三大运营商推出的诸多3G广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迎来了一片非议之声,被业内人士纷纷指为战略混乱、传播无效,被广大消费者指为看不懂、存在误导等。尤其是联通的广告,被很多人评为“最失败的3G广告”。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人们为何看不懂
针对联通3G广告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电视媒体上发布的影视作品。一是联通在央视及各大卫视黄金时段推出的60秒形象片,其次是“3G的精彩,精彩在‘沃’”的广告。
就第一支作品,不少观众反应,从广告上并没有看出关于3G的内容,甚至和手机通信都沾不上边,要不是广告最后出现联通的LOGO,很难看出是联通的广告。
第二支广告更是遭到了评论界的强烈抨击。正如一些人质问的:“直接来了一句‘精彩在沃’。什么意思?‘沃’是什么意思?就这样一吆喝,就‘3G’了,就精彩了,‘精彩’在哪儿啊?”还有人批评说:“就说针对特定具有使用潜力的几个亿的人群来说,让人看了以后,能知道沃与3G有联系的不会太多吧,另外,沃的叫法,好像不太符合中国大众的习惯。”也有人认为它更像“沃尔玛”的广告。
如果单纯从广告表现的角度看,联通的3G广告的确存在硬伤,除非“招致非议”本身就是联通3G广告的既定策略。
针对人们对60秒形象广告的误解,有人如此辩护:新联通3G广告并没有那么简单……影片描述的对象由娱乐到影视,再到交通,到最后的信息,代表着娱乐、影视、交通、信息等将融入中国联通即将推出的3G业务之中。作为最后一个推出3G业务的公司,其广告语——如果现在能震撼过去,那么未来将带给我们什么?创新改变世界——更能体现出联通很有信心做得比另外两个公司更好,从而给观众一个悬念,让观众对联通3G业务更加期待,对联通3G业务有更深的印象……
正是这样一篇辩护文章,让我们终于明白广告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不过讽刺的是,这些辩护也正好暴露了这支广告的致命伤:广告人或广告主的白以为是和想当然,只能让普通观众“云里雾里找不着北”。
就“精彩在‘沃’”这支广告来说,表现情节相对集中,主要围绕3G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夸张地表现了出乎意料的精彩对消费者的强烈震撼。广告目标对象明确,主要是追逐技术时尚的年轻男女,所以非目标受众看不懂或出现误解也属正常,不过有趣的是一些目标受众也反映说刚开始没看懂,后来才明白一些,但是“不喜欢”。
广告使用太多快速切换的镜头和来自手机界面的截图,虽然之前媒体上已有类似手机功能诉求的广告,但还是大大降低了受众对广告主题的有效理解,人为制造了沟通障碍。相比较而言,中国电信的“3G教育”广告更容易被理解。
再一点,就是这支广告过度渲染甚至是“恶搞”了目标人群的群体形象,因为一个新的手机功能还不至于让他们兽类般“喔喔”狂叫。从国外如韩国的3G市场发展看,“视频通话”功能确实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但新鲜劲儿一过,真正高频率使用这一功能的并不多。所以完全基于这一点来渲染3G手机的生活改变,难以长期支持其市场发展。从创意策略看,“视频通话”这一“典型情节”并非理想选择。
品牌定位下的广告偏差
“时尚有余而商务不足”,这恐怕是目前联通3G广告诠释品牌定位时,出现的最大偏差。
“沃”作为联通旗下所有业务的单一品牌的推出,既标志着联通3G业务推广正式开始,同时也意味着联通全业务经营的启动。根据联通提供的资料,“沃”的品牌定位是“想象力被放飞带来的无限惊喜”,品牌形象和品牌格调是“活力、进取、开放、时尚”。中国联通还提醒人们:“沃”不会空谈,“沃”将脚踏实地,“沃”不会似是而非,“沃”将勇于探索、分享和创造新的人生。
就其广告语而言,精彩在“沃”的“沃”,它可以是“我”或“握”的谐音,也可以是英语“WO”,这样便于与其3G制式“WCDMA”中的“W”产生关联,因为如果广告中出现完整的“WCDMA”很容易与中国电信的“CDMA2000”相混淆。
相应地,作为承载着中国联通全新服务理念和品牌精神的“沃”品牌,将核心业务定位在个人客户、家庭客户、集团客户和客户服务上,力求在3G时代为他们提供精彩的信息化服务。如图一所示:
同时,就目标人群看,中国联通的3G业务将用户分为Man、boy、girl三种,从英文字面上可理解为年轻男性、时尚女性和商务人士。中国联通用“3G的精彩,精彩在‘沃”’来涵盖其3G魅力,同时也希望“沃”品牌能获得这三大人群的认可。
不过当广告演绎这一品牌定位时,却偏离了轨道,过于“玄乎”的广告让“沃”的品牌定位变得抽象,对品牌精神的诠释变得含混不清,在影响目标人群时,也变得“时尚有余而商务不足”。所以,很多专业人士干脆把“精彩在‘沃”’的“沃”理解为“我”,是“我的3G我做主”的意思。联通在抢占3G市场时,似乎真正的重点还是年轻群体,并期待着日后能在他们中间树立一个类似于“动感地带”那样的3G品牌。问题是,这样的结果未必符合联通的原定战略。
事实上,“沃”品牌与新联通3G时代的全业务品牌形象之间的关联性是受质疑最多的地方。不管是“沃”的标志设计还是广告宣传,虽然与原联通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但与3G业务之间缺乏直观联系,尤其与移动和电信相比,“沃”形象的宣传所面临的难度更大,任务也更艰巨。
广告“务虚”有因
自电信重组至今,运营商在电视和报纸这两大媒体的刊例花费已达89.9亿元,占其全部广告投放85%的比例;2009年1至4月,国家级电视媒体上的投放量同比上涨36%,到目前为止,总广告投放已过100亿元。
就前期宣传重点看,三家运营商都在做概念。截至2009年4月底,运营商3G广告投放中,70.61%的广告花费用于企业形象和概念宣传,仅29.39%的广告花费为产品及资费宣传。
先是三大运营商的形象大片,如联通的“创新改变世界”、移动的“幻想2012年”、电信的“三位网络名人代言”等,它们均就即将到来的3G时代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预言”和渲染。而后三大运营商纷纷打出自己的3G品牌,如联通的“沃”、移动的“G3”和电信的“天翼”。
由于3G广告形象先行,产品宣传断层,导致消费者对3G体验不足、似懂非懂。在国内某知名网站的一项关于3G知识的调查中,超过99%的用户表示只知道高速上 网、视频通话和手机电视三种服务。
不过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这些概念宣传是无意义的。一份ZDC调研中心的“3G使用意向”调研报告显示,尽管3G在中国属于新事物,但大众对3G呈现出很高的认知度:未听说过3G的网友仅占1%,听说过但不了解的网友占26.5%,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网友比例累计达到72.6%。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三大运营商的3G广告。
同一调查还显示,网友对3G服务中“视频通话”的认知度最高,达95.1%,其次是“无线上网”和“收发邮件”服务,网友认知度均在80%以上。网友对其他各项服务如手机网络游戏、多媒体播放等的认知度也都在70%以上。如图二所示:
由于当前三大运营商3G标准的非兼容性,使得终端市场成为他们占领3G业务的可靠切入点。可以说,这是三大运营商重新布局全业务(固网、宽带及无线通信业务等)的关键。就目前的竞争格局看,主要的竞争焦点在3G终端上,比如中国电信主打手机终端,中国移动主打电脑(上网本)终端。所以,炒作完概念,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很快就转入细分市场的争夺。
中国移动在稍后的广告投放中,不管是电视广告还是户外广告,都集中在了3G上网本上(也含G3上网卡业务),单纯的G3品牌形象广告投放已经开始减少。分析看,中国移动强势的移动业务和相对弱势的TD-SCDMA技术及不到位的3G配套设施,导致现在无法主推3G手机业务,即使推出188号段,也是长远的战略竞争意义大于消费市场开发的意义。
从未来竞争格局看,在2G的基础上,中国移动依然可以在3G移动业务上轻松领先。从国际发展经验看,脱离庞大的2G和2.5G网络基础,企图利用独立的全新3G网络实现赶超是很难的,典型的例子是和黄在英国和沃达丰(Vodafone)在日本的3G业务挫败。
我们知道,3G竞争的核心不是语音而是数据。出于争夺3G市场、树立新兴领域的品牌的战略意图,中国移动首先选择了具有相对优势、比较容易进入的上网本业务,这也是目前中国移动获得终端商支持最多的业务,从战略上看应是中国移动针对中低端3G市场的争夺。
中国电信则把精力主要放在了3G品牌“天翼”的宣传上,而且主推中高端手机业务。分析看,中国电信在无线上网业务上具有先天优势,在并购联通的C网(CDMA移动业务)和卫通并入以后,伴随各地基站的快速建设和相对快速的C网升级能力,把精力首先集中在中高端移动业务上,当是情理之中的事。
借助C网的市场基础快速切入手机移动业务,这也必将是中国电信日后的业务重点,同时也是它在移动业务上站稳脚跟的难得机会。从目前市场反馈看,中国电信重点打造的终端3G手机,新款不断推出,销售也比较理想。
相对来讲,中国联通目前的宣传重点还停留在3G品牌的概念推广上。重组后的联通在移动业务上并无突出优势,1.2亿的手机用户明显少于中国移动的4亿用户,而无线上网业务却因为对网通业务的艰难融合,短期内难以发力。
所以,联通在其他运营商的广告宣传纷纷转向3G终端市场时,却继续做着有关“沃”品牌的“务虚”宣传。虽然很多受众表示“看不懂”,但联通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相信接下来联通也会像其他运营商一样,把重点放在具体的3G业务上,包括其最具竞争优势的3G技术标准WCDMA制式。WCDMA作为目前世界上用户最多和技术最成熟的一个3G网络,当是联通日后的发力点。
广告仅仅是开始
不管是联通还是其他运营商,有一点是肯定的:3G在中国的发展将是一场持久战。3G业务在欧美的推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相信在国内也很难出现奇迹。
就国内情况看,腾讯网的一项5万多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4%的投票者认为目前运营商推出的3G上网资费套餐过于昂贵。加上目前3G网络不全,信号覆盖不足,很多用户在试用3G后很难获得预期体验。有调查显示,目前有三成多网友对3G持谨慎态度,打算“到时候再说”或者干脆“不会”选择。
从长远看,广告的作用终归是外在的,品牌宣传若离开优质的网络和服务做支撑,仍将无济于事。因此,中国3G初期,真正获得用户的关键仍然是弥补和解决各自的“短板”。广告,仅仅是个开始。
正如联通的广告描绘的:“打开窗,目不暇接的视界来了;打开门,丰富新鲜的资讯来了;打开心,呼朋引伴的热闹来了;打开梦,随心所欲的享受来了;打开‘沃’,精彩不断的世界来了。”这些讲给消费者的美好蓝图,实际上也是联通追求的梦想。
随着高密度的广告轰炸,人们开始对“3G时代”充满期待,“3G”成了电信业里一个“激动人心”的美妙词汇,也使整个产业链的神经都沸腾起来。
三大运营商推出的诸多3G广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迎来了一片非议之声,被业内人士纷纷指为战略混乱、传播无效,被广大消费者指为看不懂、存在误导等。尤其是联通的广告,被很多人评为“最失败的3G广告”。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人们为何看不懂
针对联通3G广告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电视媒体上发布的影视作品。一是联通在央视及各大卫视黄金时段推出的60秒形象片,其次是“3G的精彩,精彩在‘沃’”的广告。
就第一支作品,不少观众反应,从广告上并没有看出关于3G的内容,甚至和手机通信都沾不上边,要不是广告最后出现联通的LOGO,很难看出是联通的广告。
第二支广告更是遭到了评论界的强烈抨击。正如一些人质问的:“直接来了一句‘精彩在沃’。什么意思?‘沃’是什么意思?就这样一吆喝,就‘3G’了,就精彩了,‘精彩’在哪儿啊?”还有人批评说:“就说针对特定具有使用潜力的几个亿的人群来说,让人看了以后,能知道沃与3G有联系的不会太多吧,另外,沃的叫法,好像不太符合中国大众的习惯。”也有人认为它更像“沃尔玛”的广告。
如果单纯从广告表现的角度看,联通的3G广告的确存在硬伤,除非“招致非议”本身就是联通3G广告的既定策略。
针对人们对60秒形象广告的误解,有人如此辩护:新联通3G广告并没有那么简单……影片描述的对象由娱乐到影视,再到交通,到最后的信息,代表着娱乐、影视、交通、信息等将融入中国联通即将推出的3G业务之中。作为最后一个推出3G业务的公司,其广告语——如果现在能震撼过去,那么未来将带给我们什么?创新改变世界——更能体现出联通很有信心做得比另外两个公司更好,从而给观众一个悬念,让观众对联通3G业务更加期待,对联通3G业务有更深的印象……
正是这样一篇辩护文章,让我们终于明白广告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不过讽刺的是,这些辩护也正好暴露了这支广告的致命伤:广告人或广告主的白以为是和想当然,只能让普通观众“云里雾里找不着北”。
就“精彩在‘沃’”这支广告来说,表现情节相对集中,主要围绕3G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夸张地表现了出乎意料的精彩对消费者的强烈震撼。广告目标对象明确,主要是追逐技术时尚的年轻男女,所以非目标受众看不懂或出现误解也属正常,不过有趣的是一些目标受众也反映说刚开始没看懂,后来才明白一些,但是“不喜欢”。
广告使用太多快速切换的镜头和来自手机界面的截图,虽然之前媒体上已有类似手机功能诉求的广告,但还是大大降低了受众对广告主题的有效理解,人为制造了沟通障碍。相比较而言,中国电信的“3G教育”广告更容易被理解。
再一点,就是这支广告过度渲染甚至是“恶搞”了目标人群的群体形象,因为一个新的手机功能还不至于让他们兽类般“喔喔”狂叫。从国外如韩国的3G市场发展看,“视频通话”功能确实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但新鲜劲儿一过,真正高频率使用这一功能的并不多。所以完全基于这一点来渲染3G手机的生活改变,难以长期支持其市场发展。从创意策略看,“视频通话”这一“典型情节”并非理想选择。
品牌定位下的广告偏差
“时尚有余而商务不足”,这恐怕是目前联通3G广告诠释品牌定位时,出现的最大偏差。
“沃”作为联通旗下所有业务的单一品牌的推出,既标志着联通3G业务推广正式开始,同时也意味着联通全业务经营的启动。根据联通提供的资料,“沃”的品牌定位是“想象力被放飞带来的无限惊喜”,品牌形象和品牌格调是“活力、进取、开放、时尚”。中国联通还提醒人们:“沃”不会空谈,“沃”将脚踏实地,“沃”不会似是而非,“沃”将勇于探索、分享和创造新的人生。
就其广告语而言,精彩在“沃”的“沃”,它可以是“我”或“握”的谐音,也可以是英语“WO”,这样便于与其3G制式“WCDMA”中的“W”产生关联,因为如果广告中出现完整的“WCDMA”很容易与中国电信的“CDMA2000”相混淆。
相应地,作为承载着中国联通全新服务理念和品牌精神的“沃”品牌,将核心业务定位在个人客户、家庭客户、集团客户和客户服务上,力求在3G时代为他们提供精彩的信息化服务。如图一所示:
同时,就目标人群看,中国联通的3G业务将用户分为Man、boy、girl三种,从英文字面上可理解为年轻男性、时尚女性和商务人士。中国联通用“3G的精彩,精彩在‘沃”’来涵盖其3G魅力,同时也希望“沃”品牌能获得这三大人群的认可。
不过当广告演绎这一品牌定位时,却偏离了轨道,过于“玄乎”的广告让“沃”的品牌定位变得抽象,对品牌精神的诠释变得含混不清,在影响目标人群时,也变得“时尚有余而商务不足”。所以,很多专业人士干脆把“精彩在‘沃”’的“沃”理解为“我”,是“我的3G我做主”的意思。联通在抢占3G市场时,似乎真正的重点还是年轻群体,并期待着日后能在他们中间树立一个类似于“动感地带”那样的3G品牌。问题是,这样的结果未必符合联通的原定战略。
事实上,“沃”品牌与新联通3G时代的全业务品牌形象之间的关联性是受质疑最多的地方。不管是“沃”的标志设计还是广告宣传,虽然与原联通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但与3G业务之间缺乏直观联系,尤其与移动和电信相比,“沃”形象的宣传所面临的难度更大,任务也更艰巨。
广告“务虚”有因
自电信重组至今,运营商在电视和报纸这两大媒体的刊例花费已达89.9亿元,占其全部广告投放85%的比例;2009年1至4月,国家级电视媒体上的投放量同比上涨36%,到目前为止,总广告投放已过100亿元。
就前期宣传重点看,三家运营商都在做概念。截至2009年4月底,运营商3G广告投放中,70.61%的广告花费用于企业形象和概念宣传,仅29.39%的广告花费为产品及资费宣传。
先是三大运营商的形象大片,如联通的“创新改变世界”、移动的“幻想2012年”、电信的“三位网络名人代言”等,它们均就即将到来的3G时代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预言”和渲染。而后三大运营商纷纷打出自己的3G品牌,如联通的“沃”、移动的“G3”和电信的“天翼”。
由于3G广告形象先行,产品宣传断层,导致消费者对3G体验不足、似懂非懂。在国内某知名网站的一项关于3G知识的调查中,超过99%的用户表示只知道高速上 网、视频通话和手机电视三种服务。
不过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这些概念宣传是无意义的。一份ZDC调研中心的“3G使用意向”调研报告显示,尽管3G在中国属于新事物,但大众对3G呈现出很高的认知度:未听说过3G的网友仅占1%,听说过但不了解的网友占26.5%,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网友比例累计达到72.6%。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三大运营商的3G广告。
同一调查还显示,网友对3G服务中“视频通话”的认知度最高,达95.1%,其次是“无线上网”和“收发邮件”服务,网友认知度均在80%以上。网友对其他各项服务如手机网络游戏、多媒体播放等的认知度也都在70%以上。如图二所示:
由于当前三大运营商3G标准的非兼容性,使得终端市场成为他们占领3G业务的可靠切入点。可以说,这是三大运营商重新布局全业务(固网、宽带及无线通信业务等)的关键。就目前的竞争格局看,主要的竞争焦点在3G终端上,比如中国电信主打手机终端,中国移动主打电脑(上网本)终端。所以,炒作完概念,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很快就转入细分市场的争夺。
中国移动在稍后的广告投放中,不管是电视广告还是户外广告,都集中在了3G上网本上(也含G3上网卡业务),单纯的G3品牌形象广告投放已经开始减少。分析看,中国移动强势的移动业务和相对弱势的TD-SCDMA技术及不到位的3G配套设施,导致现在无法主推3G手机业务,即使推出188号段,也是长远的战略竞争意义大于消费市场开发的意义。
从未来竞争格局看,在2G的基础上,中国移动依然可以在3G移动业务上轻松领先。从国际发展经验看,脱离庞大的2G和2.5G网络基础,企图利用独立的全新3G网络实现赶超是很难的,典型的例子是和黄在英国和沃达丰(Vodafone)在日本的3G业务挫败。
我们知道,3G竞争的核心不是语音而是数据。出于争夺3G市场、树立新兴领域的品牌的战略意图,中国移动首先选择了具有相对优势、比较容易进入的上网本业务,这也是目前中国移动获得终端商支持最多的业务,从战略上看应是中国移动针对中低端3G市场的争夺。
中国电信则把精力主要放在了3G品牌“天翼”的宣传上,而且主推中高端手机业务。分析看,中国电信在无线上网业务上具有先天优势,在并购联通的C网(CDMA移动业务)和卫通并入以后,伴随各地基站的快速建设和相对快速的C网升级能力,把精力首先集中在中高端移动业务上,当是情理之中的事。
借助C网的市场基础快速切入手机移动业务,这也必将是中国电信日后的业务重点,同时也是它在移动业务上站稳脚跟的难得机会。从目前市场反馈看,中国电信重点打造的终端3G手机,新款不断推出,销售也比较理想。
相对来讲,中国联通目前的宣传重点还停留在3G品牌的概念推广上。重组后的联通在移动业务上并无突出优势,1.2亿的手机用户明显少于中国移动的4亿用户,而无线上网业务却因为对网通业务的艰难融合,短期内难以发力。
所以,联通在其他运营商的广告宣传纷纷转向3G终端市场时,却继续做着有关“沃”品牌的“务虚”宣传。虽然很多受众表示“看不懂”,但联通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相信接下来联通也会像其他运营商一样,把重点放在具体的3G业务上,包括其最具竞争优势的3G技术标准WCDMA制式。WCDMA作为目前世界上用户最多和技术最成熟的一个3G网络,当是联通日后的发力点。
广告仅仅是开始
不管是联通还是其他运营商,有一点是肯定的:3G在中国的发展将是一场持久战。3G业务在欧美的推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相信在国内也很难出现奇迹。
就国内情况看,腾讯网的一项5万多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4%的投票者认为目前运营商推出的3G上网资费套餐过于昂贵。加上目前3G网络不全,信号覆盖不足,很多用户在试用3G后很难获得预期体验。有调查显示,目前有三成多网友对3G持谨慎态度,打算“到时候再说”或者干脆“不会”选择。
从长远看,广告的作用终归是外在的,品牌宣传若离开优质的网络和服务做支撑,仍将无济于事。因此,中国3G初期,真正获得用户的关键仍然是弥补和解决各自的“短板”。广告,仅仅是个开始。
正如联通的广告描绘的:“打开窗,目不暇接的视界来了;打开门,丰富新鲜的资讯来了;打开心,呼朋引伴的热闹来了;打开梦,随心所欲的享受来了;打开‘沃’,精彩不断的世界来了。”这些讲给消费者的美好蓝图,实际上也是联通追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