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基础,通过对其中五百余条专名词语的释义的分析,将专名分为非全民词汇单位和全民词汇单位两大类,本文以全民词汇单位中已产生普遍意义的部分为研究对象,试图阐述对该类专名进行释义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专名 全民词汇单位 释义
[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58-02
专名,就是自然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与表示事物或现象的总和的普通名词相对,指的是个人、地方或单位等专有的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专名词语五百余条,在《<现代汉语词典>专名释义初探》一文的基础上,本文仅以已进入全民词汇且产生了普遍意义的专名作为分析对象,探讨该类专名的释义和使用。
杰弗里·利奇认为:一个词的意义除了包含其理性意义之外,还应包含该词在人们思想中所产生的各种观念,即所谓的联想意义。这一观点在专名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专名一般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它除了指称事物或现象之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载体。因此,专名在创造之初虽然是用来指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但是随着使用的频繁,不少专名又增加了某种泛指义位,用来体现某种普遍概念,反映某类事物或现象共有的属性。专名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名称和其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直线型关系,它们无一例外地均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着,所含有的信息容量远比普通词语要大。泛指义位就是民族文化内涵和大容量信息的载体,它只为该民族该社会的全体成员所熟知和使用。脱离了该民族该社会的共同语,进入其他语言后,泛指义位就不能被理解和运用了。对这类专名,可根据其产生泛指义位途径的不同进行分类释义。
一、比喻
专名本来是指称某种事物或现象抑或事物或现象的总和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有人利用它来比拟与之类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抑或它们的总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比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从而凝固和增加了新的泛指义位。对这类专名进行释义时,除了要对其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外,还应补充出其通过比喻产生的泛指义位。如:
【长城】①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性防御工程。始建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接原先秦、赵、燕北面的城墙并加以增筑,通称万里长城。后代多有增建或整修。现存明代长城全长一万三千四百华里。②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屏障等。P151
在这个词条中,“长城”有两个义项:义项①是对“长城”这一专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描述,即所谓专指义位;义项②是“长城”通过比喻产生的泛指义位,是从义项①的“坚固”“难以逾越”等特点推演而来的。
【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境内,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明显的界限。P567
“鸿沟”的泛指义位是由“楚汉”“两军”都不逾越的“临时分界”这一特点推演而来的。
“长城”“鸿沟”作为专名指称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暂且称之为“真实专名”。下面再举两个人名为例,如:
【阿斗】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阿斗为人庸碌,后来多用来指懦弱无能的人。P1
对“阿斗”的释义,可以句号为标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阿斗”的专名义位。后一部分是“阿斗”的泛指义位,它是通过对阿斗的“庸碌”的性格的比喻而得出的。
【伯乐】春秋时期秦国人,善于相马,后用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P103
与“阿斗”不同,“伯乐”的泛指义位是由其“善于相马”这种能力经过比喻而得出的。
专名不仅可以指称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还可以指称虚构的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暂且把这类专名称为“虚假专名”。虚假专名也可以产生泛指义位,如:
【牛头马面】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P1003
【阎王】①阎罗。②比喻极其严厉或极凶恶的人。P1567
“牛头马面”“阎王”都是迷信传说中的虚构人物,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其泛指义位是通过对它们的身份或外貌特点的比喻产生的。
二、类化
众所周知,专名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一般是唯一的。但是,有些专名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由专指一个个别的事物或现象扩大到泛指一类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或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类化”。类化后的专名也增加了泛指义位,这种泛指义位是由专指义位扩大而来的,释义时不能仅体现其专指义位而忽视泛指义位。如:
【陈世美】戏曲《铡美案》中的人物,考中状元后喜新厌旧,被招为驸马而抛弃结发妻子,后被包公处死。用来指地位提高而变心的丈夫,也泛指在情爱上见异思迁的男子。P168
在戏曲作品《铡美案》中,“陈世美”只是一个人物的姓名,但是随着作品的广泛流传,这个专名增加了泛指义位,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物,而是指与“陈世美”性格、做法相似的一类人。
又如“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差点儿被狼吃掉,指对坏人讲仁慈的人。P324
通过类化产生泛指义位的专名多是人名,特别是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对它们进行释义时要分类对待:如果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一般要交待其生活的时代、类化出泛指义位的特点以及其泛指义位,如果是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虚构的人物,一般还要点明其出处。
三、借代
有些专名,除了本身的专指义位外,在运用过程中还可能被赋予与其专指义位相关的泛指义位。这与“类化”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它们更倾向于修辞中的借代手法。因此,在这里另辟一节进行论述。如:
【西施】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来把西施当做美女的代称。也叫西子。P1452
【炎黄】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帝王,借指中华民族的祖先。P1566
【红娘】《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侍女,促成了莺莺和张生的结合。后来用做媒人的代称。P564
笔者认为,像“陈世美”“东郭先生”这类专名是泛指就有与其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一类人,而从《现代汉语词典》对上述三例的释义中看出,“西施”“炎黄”“红娘”的泛指义位更侧重于指与其有共同点的一类人的名称。又如:
【白金汉宫】英国王宫,在伦敦。从1837年起,英国历代君主都住在这里。常用在英国王室的代称。P25
【华尔街】美国纽约的一条街,有许多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总管理处设在这里。常用做美国财阀的代称。P585
从以上两例来看,无论说“白金汉宫”泛指“英国王室”,还是说“华尔街”泛指“美国财阀”都不近情理。因此,对这类专名进行释义时更应仔细,“泛指”的字样绝不能出现在释义的条目里。
专名是某种事物或现象抑或事物或现象的总和在语言中的体现,易受历史、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其意义除了专指性外,往往还包含着大量语言外的信息(泛指义位)。辞典编纂的目的就在于阐明意义和用法,因此,对专名进行释义时既要阐明其专指意义,又要点明其泛指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孙蕾.专名涵义辨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3(3).
[关键词]专名 全民词汇单位 释义
[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58-02
专名,就是自然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与表示事物或现象的总和的普通名词相对,指的是个人、地方或单位等专有的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专名词语五百余条,在《<现代汉语词典>专名释义初探》一文的基础上,本文仅以已进入全民词汇且产生了普遍意义的专名作为分析对象,探讨该类专名的释义和使用。
杰弗里·利奇认为:一个词的意义除了包含其理性意义之外,还应包含该词在人们思想中所产生的各种观念,即所谓的联想意义。这一观点在专名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专名一般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它除了指称事物或现象之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载体。因此,专名在创造之初虽然是用来指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但是随着使用的频繁,不少专名又增加了某种泛指义位,用来体现某种普遍概念,反映某类事物或现象共有的属性。专名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名称和其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直线型关系,它们无一例外地均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着,所含有的信息容量远比普通词语要大。泛指义位就是民族文化内涵和大容量信息的载体,它只为该民族该社会的全体成员所熟知和使用。脱离了该民族该社会的共同语,进入其他语言后,泛指义位就不能被理解和运用了。对这类专名,可根据其产生泛指义位途径的不同进行分类释义。
一、比喻
专名本来是指称某种事物或现象抑或事物或现象的总和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有人利用它来比拟与之类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抑或它们的总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比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从而凝固和增加了新的泛指义位。对这类专名进行释义时,除了要对其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外,还应补充出其通过比喻产生的泛指义位。如:
【长城】①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性防御工程。始建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接原先秦、赵、燕北面的城墙并加以增筑,通称万里长城。后代多有增建或整修。现存明代长城全长一万三千四百华里。②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屏障等。P151
在这个词条中,“长城”有两个义项:义项①是对“长城”这一专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描述,即所谓专指义位;义项②是“长城”通过比喻产生的泛指义位,是从义项①的“坚固”“难以逾越”等特点推演而来的。
【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境内,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明显的界限。P567
“鸿沟”的泛指义位是由“楚汉”“两军”都不逾越的“临时分界”这一特点推演而来的。
“长城”“鸿沟”作为专名指称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暂且称之为“真实专名”。下面再举两个人名为例,如:
【阿斗】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阿斗为人庸碌,后来多用来指懦弱无能的人。P1
对“阿斗”的释义,可以句号为标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阿斗”的专名义位。后一部分是“阿斗”的泛指义位,它是通过对阿斗的“庸碌”的性格的比喻而得出的。
【伯乐】春秋时期秦国人,善于相马,后用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P103
与“阿斗”不同,“伯乐”的泛指义位是由其“善于相马”这种能力经过比喻而得出的。
专名不仅可以指称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还可以指称虚构的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暂且把这类专名称为“虚假专名”。虚假专名也可以产生泛指义位,如:
【牛头马面】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P1003
【阎王】①阎罗。②比喻极其严厉或极凶恶的人。P1567
“牛头马面”“阎王”都是迷信传说中的虚构人物,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其泛指义位是通过对它们的身份或外貌特点的比喻产生的。
二、类化
众所周知,专名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一般是唯一的。但是,有些专名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由专指一个个别的事物或现象扩大到泛指一类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或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类化”。类化后的专名也增加了泛指义位,这种泛指义位是由专指义位扩大而来的,释义时不能仅体现其专指义位而忽视泛指义位。如:
【陈世美】戏曲《铡美案》中的人物,考中状元后喜新厌旧,被招为驸马而抛弃结发妻子,后被包公处死。用来指地位提高而变心的丈夫,也泛指在情爱上见异思迁的男子。P168
在戏曲作品《铡美案》中,“陈世美”只是一个人物的姓名,但是随着作品的广泛流传,这个专名增加了泛指义位,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物,而是指与“陈世美”性格、做法相似的一类人。
又如“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差点儿被狼吃掉,指对坏人讲仁慈的人。P324
通过类化产生泛指义位的专名多是人名,特别是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对它们进行释义时要分类对待:如果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一般要交待其生活的时代、类化出泛指义位的特点以及其泛指义位,如果是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虚构的人物,一般还要点明其出处。
三、借代
有些专名,除了本身的专指义位外,在运用过程中还可能被赋予与其专指义位相关的泛指义位。这与“类化”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它们更倾向于修辞中的借代手法。因此,在这里另辟一节进行论述。如:
【西施】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来把西施当做美女的代称。也叫西子。P1452
【炎黄】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帝王,借指中华民族的祖先。P1566
【红娘】《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侍女,促成了莺莺和张生的结合。后来用做媒人的代称。P564
笔者认为,像“陈世美”“东郭先生”这类专名是泛指就有与其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一类人,而从《现代汉语词典》对上述三例的释义中看出,“西施”“炎黄”“红娘”的泛指义位更侧重于指与其有共同点的一类人的名称。又如:
【白金汉宫】英国王宫,在伦敦。从1837年起,英国历代君主都住在这里。常用在英国王室的代称。P25
【华尔街】美国纽约的一条街,有许多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总管理处设在这里。常用做美国财阀的代称。P585
从以上两例来看,无论说“白金汉宫”泛指“英国王室”,还是说“华尔街”泛指“美国财阀”都不近情理。因此,对这类专名进行释义时更应仔细,“泛指”的字样绝不能出现在释义的条目里。
专名是某种事物或现象抑或事物或现象的总和在语言中的体现,易受历史、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其意义除了专指性外,往往还包含着大量语言外的信息(泛指义位)。辞典编纂的目的就在于阐明意义和用法,因此,对专名进行释义时既要阐明其专指意义,又要点明其泛指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孙蕾.专名涵义辨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