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 000年前的骨笛
在河南省博物院一楼展厅,摆放着一只约有8 000年历史的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有房基、陶窑、墓葬及数千件遗物,其中带有契刻符号的一批甲骨及16枚骨笛引起考古专家的关注。这16枚骨笛采用猛禽的腿骨或翅骨制作而成。它们形状固定,多为七孔,有的先刻好等分符号,然后钻孔。骨笛发现后,河南省文化厅在郑州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一位专家走上讲台向与会者展示了一只骨笛,并用它吹奏了一曲家喻户晓的河北民歌《小白菜》,悠扬的乐曲如泣如诉,哀怨悲伤。当主持人向大家介绍,演奏所用的骨笛距今约有8 000年的历史时,会场立刻响起一阵惊叹声。距今8 000年的笛子能吹出如此动听的曲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4 000余年前的面条
考古学家在西北黄河流域一个小村子的废墟中,翻转出来一个陶土制成的碗后,发现里面居然安静地“睡”着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4 000年前的一次地震将这个小村庄埋在了地下3 m处。
这些面条看上去细细黄黄,大约5 cm长,极像中国西北部经常使用的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面条——拉面,这种面条用生面粉做成,并且反复抻拉成细条。这些古面条跟我们现在吃的不一样,不是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做成。粟和小麦一样,构成了中国农业的基础。
这项研究说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在4 000年前已经用小米和粟混合做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面条,与目前一般用小麦做面条的原料是不同的。这说明当时的先民已经有了较完善的工艺对这些植物果实进行脱粒、粉碎达到足可以做成面条的面粉,利用面粉做成和目前“拉面”一样均匀、细长的面条,尽管当时面粉的质量还比较粗糙。
2 600多年前的木板地图
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放马滩古墓葬群的13座秦墓和1座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400多件,其中有战国秦木板地图、竹简和西汉初期纸绘地图等重要文物。其中一号秦墓出土的7副地图,为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实物地图。以其时代早、保存完整于1994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对这批木板地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证,确定了其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国家测绘局进一步考证后认为,它们比我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1 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300年。
这些地图均是用黑线绘制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图形比较清晰、完整。这个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已有82条之多。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这一地区的许多峡谷在木板地图上仍可以找到,并与《水经注》一书的记载相符。图中标明的各种林木,如柏、楠、松等,同现在渭水地区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环境也基本相同。
有关考古專家和历史专家认为,这批秦代木板地图为研究中国先秦发达的地图学文献资料提供了实物佐证,把我国地图绘制史又提前了几百年,是研究我国地图绘制技术的珍贵资料。
2 000多年前的湿尸
已经2 000多岁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女主人辛追,1972年从墓葬中出土时,全身润泽,没有腐烂,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
2004年8月的马王堆汉墓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会上,专家公布了辛追出土30年来的“健康状况”: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骨质比现在60岁的正常人还好。专家们慎重地表示,按照目前的保存情况和技术,至少还能完整保存200年。完整保存200年是专家根据现有保存水平推测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保存时间会更长。
目前,辛追遗体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为其量身定做的“地下寝宫”,距离地面8 m,恒温恒湿,模仿当年出土时原状修建,置放着大型棺椁,周围还有墓坑模型,接近其沉睡了2 000多年的地下环境。
2 000多年前的美酒
西安市北郊的龙首原位于上汉长安城遗址的东南郊,2003年3~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文景路中段(汉长安城东南角,今未央区枣园村南)环宇公司的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西汉早期偏晚的大型积炭墓。在发现的文物中有两件铜锤,高达78 cm,通体鎏金,盖顶(密封完好)上铸口中衔珠、昂首翘尾的朱雀,腹部只饰3条凸起的箍纹(战国晚期以其简洁风格表现),是国内现已发现的西汉时期最大的鎏金铜锤。其中一件铜锤内储存了26 kg西汉美酒,翠绿清澈,酒香浓郁,是迄今所知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这些酒从酿成到今天已经有2 000多年了。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全国酒类检测中心测定,其酒精含量为0.10%。这是中国考古界、酿酒界及科技史上的重大发现,为研究西汉历史和中国古代的酿酒技术、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 000年前的化妆品
在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的汉墓发掘中,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件2 000多年前的女性化妆品:一整套汉代妇女的描眉用具:一件铜质颜料盒、一件石质黛砚和一个筒形铜器。筒形铜器是用来盛装墨粒的,而颜料盒和石质黛砚则是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物品,用筒形铜器将墨粒研成粉末,以供描眉。现场一位专家表示,古代在摆放祭祀品时是非常有讲究的,据此他猜测,这位妇女生前非常爱美,所以死后也不忘将自己最爱的化妆品带到地下。考古工作人员在墓群一座大型汉墓的耳墓中发现了3件类似于现代女人用的发卡的饰品。
2 000年前的皮鞋
英国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只大约2 000年前的皮制鞋子。这是迄今为止在英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鞋子。这只鞋子是在英格兰西南部萨默塞特郡惠灵顿附近一截有空洞的树干内被发现的。树干已经被埋入一个采石场的地下,用作水井。这只鞋长约30 cm,相当于欧洲现代尺码中的43号~45号鞋。负责这项考古工作的埃克塞特大学教授斯蒂德·里德说,这只鞋子“保存完好,皮子上的针脚和鞋带孔还清晰可见”。这只鞋子的重要性在于,英国考古史上还没有此类物品存留至今,因为它们全都腐坏了。考古学家尚不清楚这只鞋子为何被放在树干内。
300年前的牙刷
德国考古学家在位于该国西部的威斯特法伦州发现的一支牙刷引起人们的关注。据初步断定,这支牙刷很可能是欧洲最古老的牙刷,其年代可上溯到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也就是说距今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了。经仔细观察,考古学家发现这是一支多功能牙刷。动物骨头做成的刷柄保存完好,虽一端的刷头早已荡然无存,但另一端的耳挖勺却清晰可见。很显然,300年前的人们不仅已经知道刷牙,而且还知道要定期清洁耳朵。
在河南省博物院一楼展厅,摆放着一只约有8 000年历史的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有房基、陶窑、墓葬及数千件遗物,其中带有契刻符号的一批甲骨及16枚骨笛引起考古专家的关注。这16枚骨笛采用猛禽的腿骨或翅骨制作而成。它们形状固定,多为七孔,有的先刻好等分符号,然后钻孔。骨笛发现后,河南省文化厅在郑州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一位专家走上讲台向与会者展示了一只骨笛,并用它吹奏了一曲家喻户晓的河北民歌《小白菜》,悠扬的乐曲如泣如诉,哀怨悲伤。当主持人向大家介绍,演奏所用的骨笛距今约有8 000年的历史时,会场立刻响起一阵惊叹声。距今8 000年的笛子能吹出如此动听的曲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4 000余年前的面条
考古学家在西北黄河流域一个小村子的废墟中,翻转出来一个陶土制成的碗后,发现里面居然安静地“睡”着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4 000年前的一次地震将这个小村庄埋在了地下3 m处。
这些面条看上去细细黄黄,大约5 cm长,极像中国西北部经常使用的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面条——拉面,这种面条用生面粉做成,并且反复抻拉成细条。这些古面条跟我们现在吃的不一样,不是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做成。粟和小麦一样,构成了中国农业的基础。
这项研究说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在4 000年前已经用小米和粟混合做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面条,与目前一般用小麦做面条的原料是不同的。这说明当时的先民已经有了较完善的工艺对这些植物果实进行脱粒、粉碎达到足可以做成面条的面粉,利用面粉做成和目前“拉面”一样均匀、细长的面条,尽管当时面粉的质量还比较粗糙。
2 600多年前的木板地图
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放马滩古墓葬群的13座秦墓和1座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400多件,其中有战国秦木板地图、竹简和西汉初期纸绘地图等重要文物。其中一号秦墓出土的7副地图,为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实物地图。以其时代早、保存完整于1994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对这批木板地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证,确定了其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国家测绘局进一步考证后认为,它们比我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1 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300年。
这些地图均是用黑线绘制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图形比较清晰、完整。这个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已有82条之多。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这一地区的许多峡谷在木板地图上仍可以找到,并与《水经注》一书的记载相符。图中标明的各种林木,如柏、楠、松等,同现在渭水地区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环境也基本相同。
有关考古專家和历史专家认为,这批秦代木板地图为研究中国先秦发达的地图学文献资料提供了实物佐证,把我国地图绘制史又提前了几百年,是研究我国地图绘制技术的珍贵资料。
2 000多年前的湿尸
已经2 000多岁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女主人辛追,1972年从墓葬中出土时,全身润泽,没有腐烂,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
2004年8月的马王堆汉墓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会上,专家公布了辛追出土30年来的“健康状况”: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骨质比现在60岁的正常人还好。专家们慎重地表示,按照目前的保存情况和技术,至少还能完整保存200年。完整保存200年是专家根据现有保存水平推测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保存时间会更长。
目前,辛追遗体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为其量身定做的“地下寝宫”,距离地面8 m,恒温恒湿,模仿当年出土时原状修建,置放着大型棺椁,周围还有墓坑模型,接近其沉睡了2 000多年的地下环境。
2 000多年前的美酒
西安市北郊的龙首原位于上汉长安城遗址的东南郊,2003年3~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文景路中段(汉长安城东南角,今未央区枣园村南)环宇公司的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西汉早期偏晚的大型积炭墓。在发现的文物中有两件铜锤,高达78 cm,通体鎏金,盖顶(密封完好)上铸口中衔珠、昂首翘尾的朱雀,腹部只饰3条凸起的箍纹(战国晚期以其简洁风格表现),是国内现已发现的西汉时期最大的鎏金铜锤。其中一件铜锤内储存了26 kg西汉美酒,翠绿清澈,酒香浓郁,是迄今所知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这些酒从酿成到今天已经有2 000多年了。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全国酒类检测中心测定,其酒精含量为0.10%。这是中国考古界、酿酒界及科技史上的重大发现,为研究西汉历史和中国古代的酿酒技术、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 000年前的化妆品
在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的汉墓发掘中,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件2 000多年前的女性化妆品:一整套汉代妇女的描眉用具:一件铜质颜料盒、一件石质黛砚和一个筒形铜器。筒形铜器是用来盛装墨粒的,而颜料盒和石质黛砚则是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物品,用筒形铜器将墨粒研成粉末,以供描眉。现场一位专家表示,古代在摆放祭祀品时是非常有讲究的,据此他猜测,这位妇女生前非常爱美,所以死后也不忘将自己最爱的化妆品带到地下。考古工作人员在墓群一座大型汉墓的耳墓中发现了3件类似于现代女人用的发卡的饰品。
2 000年前的皮鞋
英国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只大约2 000年前的皮制鞋子。这是迄今为止在英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鞋子。这只鞋子是在英格兰西南部萨默塞特郡惠灵顿附近一截有空洞的树干内被发现的。树干已经被埋入一个采石场的地下,用作水井。这只鞋长约30 cm,相当于欧洲现代尺码中的43号~45号鞋。负责这项考古工作的埃克塞特大学教授斯蒂德·里德说,这只鞋子“保存完好,皮子上的针脚和鞋带孔还清晰可见”。这只鞋子的重要性在于,英国考古史上还没有此类物品存留至今,因为它们全都腐坏了。考古学家尚不清楚这只鞋子为何被放在树干内。
300年前的牙刷
德国考古学家在位于该国西部的威斯特法伦州发现的一支牙刷引起人们的关注。据初步断定,这支牙刷很可能是欧洲最古老的牙刷,其年代可上溯到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也就是说距今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了。经仔细观察,考古学家发现这是一支多功能牙刷。动物骨头做成的刷柄保存完好,虽一端的刷头早已荡然无存,但另一端的耳挖勺却清晰可见。很显然,300年前的人们不仅已经知道刷牙,而且还知道要定期清洁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