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给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文章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探寻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更为科学的新型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65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发展,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指明新的发展方向,更能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根据具体教学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分析,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
  第一,信息容量不断增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能够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展示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内容,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随时根据教学需要搜集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呈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
   第二,体现了时效性。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教学现代化的一种直观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数学教学效率,不仅使教学容量无限扩充,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充分显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时代性特征。
   第三,使数学教学具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数学课堂黑板和粉笔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传统教学的表现形式,还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声光电的结合,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展现出巨大的教学优势。
   第四,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了教学的实践性优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操作,对于知识理论的理解更加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而其他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以及操作,在对比与合作中不断进步。
   第五,实现了課堂的有效互动。虽然在传统课堂上也会开展课堂互动,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并且互动方式相对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偶尔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教学互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性。
   第六,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生活化。生活化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网络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而教材的更新无法达到网络资源的更新速度。即使教师非常注重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但是由于教学材料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融合,发挥信息资源的教学优势,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教师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数学教学方法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所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加理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状况科学地设置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将数学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1.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红领巾、纸盒等这些实际物品。在上课时,让学生细致观察这些物品,联想相关的几何图形,进而发现角的特征。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设施制作了各种不同的角,并以立体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观察。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快速地掌握了角的相关知识点。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相关软件绘制不同的角,并展示给其他学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扩展。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扩展,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部分知识会出现一些片面性的情况。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这一局限,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课件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新颖的知识内容融入其中,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接受最为前沿的知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音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接触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掌握最为科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是教学资源扩展的主要渠道,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互动式数学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通过互动式教学氛围的创建,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时分秒”时,在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利用不同的卡通钟表展示不同的时间。然后教师开展教学互动,让学生读出钟表上面的时间,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教学的有效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运用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在教学中需要以信息技術为基础,实现教学的高效发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1.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生的现有学习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知识的讲述和单一的训练为主,在教学中并不注重对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提升,而更加注重学生的解题数量。教师也并不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相关内容的提升,学生的分数提升是唯一的目标,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相互结合,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变成更形象化的知识形态,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认知为出发点,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四边形的认识”时,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四边形的各种转换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有效的互动,快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
   2.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良好的习惯会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保障。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突破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纳税与折扣”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给学生设置了收集税收相关案例的作业,在课堂上许多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作业成果。有的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到与生活相关的税收方式以及计算形式,并以表格的方式展示出来。有的学生则直接去便利店进行走访,询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税收计算的方法。学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寻找到自身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源。可以说,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降低数学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通过数学知识的形象化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性图画,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字,也可以运用一些儿歌,让学生自主认识数字。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状的相关知识。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成为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个人认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翁开啤.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10).
  [2]瞿光龄.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3]游玲玲.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明日,2018(44).
  [责任编辑 李爱莉]
其他文献
摘 要:寄宿制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办学,积累了部分成功的经验,但也日益暴露出学校管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负担过重等多方面的问题。教师以当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剖析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教育者对农村寄宿制小学规范化发展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教师负担;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进行培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涵盖了十分丰富的美育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挖掘课文中的美育点,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体会美、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文章分析阐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以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 要:在初中数學教学实践中,依托于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变革数学教学方法,科学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将数学内容直观而全面地呈现给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在信息技术逐步发达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融合,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它摆脱了传统层面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时空禁锢的弊端,为学生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条件。而微课是互联网技术的新兴產物,其优势在于通过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展现,使教学问题更具针对性,也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文章分析阐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相
摘 要:将互动教学手段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初中生探究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关注互动教学的作用价值,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结构。文章分别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互动的推进与优化角度出发,探究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用互动教学方法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作文分值占高考语文试卷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学生作文的质量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影响着学生的升学,甚至是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作文能力反映着学生的语言功底、语用水平、文化修养与思维品质,作文水平是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无论是从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提升角度,还是从学生高考成绩提升的角度,都应该坚持作文教育引领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基本教育规律,在教学中关注作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与
摘 要: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意象活动,是学生渴望学习数学知识,且有效发展数学能力的行为动力。当拥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时,学生可以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中主动与教师探讨交流,并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所以,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具有现实意义。但兴趣具有一定的情感属性和动态特质,学生每一阶段对于数学的认知和投入都会有变化,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关于小学生数学兴
摘 要:在小学整体教育质量稳定提升,教育环境愈发完善的形势下,小学语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工作愈发重视,逐步脱离简单的知识传授层次。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能够构建起文字、人文精神、生活实际三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文章探究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途径,旨在为相关教师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内容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摘 要:质疑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受到高度关注。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而质疑意识的缺失,是当前初中生成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容易导致思维僵化等问题出现。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树立学生质疑意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学生质疑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探索树立学生质疑意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