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微课是现代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微课形式辅助教学工作,能够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学习和实践,在塑造趣味课堂的同时,也有利于塑造构建生本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 微课 教学 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的学科,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具体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有效感悟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社会活动的理解和参与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课程。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和复杂性,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若是没有良好的教学策略,单纯地、枯燥地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是一种将视听效果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形象的画面感,加上生动有趣的制作效果,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有效地带动其内心丰富的学习体验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经验,浅谈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 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的激发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微课以其形象性和生动性等特点,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地吸引学生眼球,带动学生的视听体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认识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知识体验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學习实践中,单纯地通过讲解分析为学生梳理价格、价值等知识点,难免会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单调乏味,这时候,教师适时地利用微课形式,通过动态图示讲解分析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分析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在具体形象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对价格的变动形成形象的认识体验过程。通过微课视频的讲解过程,学生能够对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形成具体的理解体验过程: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总量又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关系,因此,生产者着力突破技术难题,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二、 化繁为简,学习过程更富趣味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的新型、高科技的知识产品越来越多,对知识认识的形象性、生动性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来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符合现代学术的认识发展规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每一模块的设置都有着大量的知识点和知识框架贯穿其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单纯地利用讲解式授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的变化过程,利用微课,将学习内容化繁为简,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多彩,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学习实践中,形成对知识的有效认知,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学习实践中,许多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巧用微课形式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作出科学描绘和具体分析,将全球放在一个小小的动态的图片上,从全球两极化对峙,到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显现,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日本是第三经济强国、欧盟、俄罗斯、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力量的崛起等,这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在微课视频的精细梳理、形象分析、科学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各个知识点的主动学习、认识体验过程。
三、 化零为整,提高知识框架构建能力
微课虽微,但是包含着各种知识点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利用微课形式,将思想政治的知识框架梳理、结构梳理与微课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梳理起其内在的认识结构,建立其系统的知识框架结构和思维框架,使学生运用学到的思想政治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学习实践中,学习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利用微课形式将其系统的知识点梳理到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中,将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过程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理解过程变成一个条理分明、结构清晰的知识建构框架,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填空将知识框架不断地丰满,从而形成对该部分知识的有效认知和牢固掌握。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积极地思考、理解和感悟,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发展,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包彩娥. 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例谈[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4(12):82-85.
[2] 卢勇和. 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 高考, 2016(21).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中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 微课 教学 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的学科,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具体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有效感悟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社会活动的理解和参与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课程。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和复杂性,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若是没有良好的教学策略,单纯地、枯燥地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是一种将视听效果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形象的画面感,加上生动有趣的制作效果,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有效地带动其内心丰富的学习体验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经验,浅谈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 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的激发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微课以其形象性和生动性等特点,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地吸引学生眼球,带动学生的视听体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认识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知识体验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學习实践中,单纯地通过讲解分析为学生梳理价格、价值等知识点,难免会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单调乏味,这时候,教师适时地利用微课形式,通过动态图示讲解分析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分析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在具体形象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对价格的变动形成形象的认识体验过程。通过微课视频的讲解过程,学生能够对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形成具体的理解体验过程: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总量又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关系,因此,生产者着力突破技术难题,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二、 化繁为简,学习过程更富趣味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的新型、高科技的知识产品越来越多,对知识认识的形象性、生动性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来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符合现代学术的认识发展规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每一模块的设置都有着大量的知识点和知识框架贯穿其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单纯地利用讲解式授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的变化过程,利用微课,将学习内容化繁为简,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多彩,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学习实践中,形成对知识的有效认知,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学习实践中,许多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巧用微课形式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作出科学描绘和具体分析,将全球放在一个小小的动态的图片上,从全球两极化对峙,到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显现,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日本是第三经济强国、欧盟、俄罗斯、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力量的崛起等,这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在微课视频的精细梳理、形象分析、科学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各个知识点的主动学习、认识体验过程。
三、 化零为整,提高知识框架构建能力
微课虽微,但是包含着各种知识点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利用微课形式,将思想政治的知识框架梳理、结构梳理与微课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梳理起其内在的认识结构,建立其系统的知识框架结构和思维框架,使学生运用学到的思想政治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学习实践中,学习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利用微课形式将其系统的知识点梳理到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中,将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过程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理解过程变成一个条理分明、结构清晰的知识建构框架,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填空将知识框架不断地丰满,从而形成对该部分知识的有效认知和牢固掌握。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积极地思考、理解和感悟,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发展,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包彩娥. 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例谈[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4(12):82-85.
[2] 卢勇和. 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 高考, 2016(21).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