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的孩子有很多家人宠着,孩子很容易形成不良个性,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教育?其实只要我们教育者细心观察、细心发现孩子的特点,找到切入口,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对他们的行为及时反馈强化,就能有利于幼儿是非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呵护;需要;反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56-02
  孔子的“和为贵”,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表现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十分重视人的和谐,重视人格的完美。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是相互的关系,个体和谐,社会才会和谐;社会和谐,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出和谐的人。如今的孩子有很多家人宠着,他们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个性,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教育呢?其实只要我们教育者细心观察、细心发现孩子的特点,找到切入口,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对他们的行为及时反馈强化,就能有利于幼儿是非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就如我班有个插班生操操小朋友,刚来时他的控制能力特差,老师总是跟在他后面,找他都来不及。还常乱摔游戏区内的材料,严重影响了我班常规。他的父母很着急,也很无奈,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其实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类似操操这样有不良个性的孩子多了起来。那么对于这样孩子,我们要以温暖的情感、宽容的胸怀来接纳它们、包容他们、感动他们。
  一、细心呵护、适时引导促孩子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他强调的是教育需要真诚,唯有真诚,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改变从“心”开始,改变用“心”为之。孩子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他们需要成人去细心地浇灌,初到幼儿园,他们不清楚自己该干些什么,老师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以及怎样洗手、大小便等等,这些都需要保教人员去管理、教育,对他们逐步提出具体的目标。如做操时要学做解放军,要向解放军叔叔一样神气;来园、离园时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懂得和老师问声好;有过失时说“对不起”等。对于操操,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引导,利用故事教学、榜样示范等使他明白一些道理,还常利用空余和休息时间和他谈心、一起做游戏,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然后我再逐步给他讲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的活动常规,提高他的纪律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地他也会学着遵守活动常规。实践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细心呵护、适时引导,不要一开始先撒手不管,但当一出事就一棍子打死。
  二、满足合理需要促孩子健康成长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指出,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激发积极性的原动力。因此我首先关心孩子的生活,满足孩子自身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正确认识、了解孩子的需要。当孩子不顺心时及时给予安慰;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双手;当孩子高兴时及时分享他们的快乐……如操操小朋友虽然控制能力差,但他喜欢音乐,当他听到音乐时就会静静地侧耳倾听,而且很投入。我总是创造机会为他放音乐,尤其是在离园时,我经常放音乐给他听,这样,老师就不用手忙脚乱了。操操又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关于孩子自尊的需要,马斯洛也曾作过精辟论述,即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的。孩子是从成人那里感知到自己是否受到关注;自己是否有独立活动的自由;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被成人认可。早晨操操来园时,我总是热情主动地与其问声好,使其体会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在处理他的问题行为时我针对的是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不攻击、不讽刺。告诉他,我不喜欢他做的这件事,这件事情让我生气了,如果他能以后改正,我还是很喜欢他的。这样就保护了操操的自尊心,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及时反馈、强化促孩子健康成长
  美国肯尼斯教授曾说过:“人的首要动力是对结果的反馈,反馈是夺标的早餐。”工作中,我总能及时地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表扬、鼓励,注重与幼儿多交流、多抚摸,及早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让孩子了解我的心情。如:“你的小手真灵巧,学会了系鞋带,我为你高兴”;“你那么快就学会了念儿歌,真了不起,我好羡慕你啊”……在表扬、鼓励的同时,我也对孩子进行批评,我想,批评也是重要的,它能让孩子发现到自己的错误,但要把握好批评的技巧。当孩子犯错了,应及时指出错误行为,同时也表明老师的心情,如很难过、很伤心、很生气等,说完停顿一下,接着一定要安慰。记得操操小朋友刚来午睡时总把自己脱下的衣服、裤子、鞋子重重地往同伴床上、身上扔,刚开始时我都是严厉地喝住他,并没收他的物品才平息,但效果并不好,他总是故伎重演。有一次,我伤心地对他说:“操操,你再到处扔,小朋友生气了,我也生气了,你知道吗,我现在心理很难过,我想哭。”听了我的话,他伤心地大哭起来:“顾老师,你不要生气,我不扔了。”看到他的反应我急忙安慰他说:“哦,原来操操是个好孩子,懂得老师会生气、会难过。我相信,操操以后一定不会再扔了,对不对?”他爽快地说:“对。”于是我就重新教给他放置衣服的正确方法。以后的几天,我用眼神、表情暗示他,当他稍有进步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或者拥抱一下说:“不错,很棒的。”果然,情况大有好转,现在,操操再也不到处乱扔衣服了。实践还告诉我: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尽量多表扬、少批评,特别是对初犯者尽量不要批评,耐心地给以重新指导。但决定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千万不要用惩罚来训责。
  总之,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孩子的人格,启迪孩子的智慧。教师只有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孩子受到激励后就才有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地认定孩子天生愚笨,难以造就,对孩子讽刺、挖苦,甚至打骂,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压抑,聪明才智就难以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应让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使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能行,能学好,寻找到良好的感觉,不是这方面,就是那方面,那么,教好与学好便成很自然的事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的启蒙老师,就更应该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浇灌他们,让我们的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爱,有雨露,有阳光……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的宽泛性,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空间,教师应根据学情,以及对新课标和地理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在面向大多数、保证中等难度的前提下,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对教材适当拓宽,扩大知识面,或做适当弱化、加深和取舍等处理,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生制宜;实效性;多样性;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
摘要:分析了目前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大学数学文化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立足工科院校实际,通过“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教学渗透数学文化,通过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讲授数学文化,通过举办周末数学讲坛传播数学文化,通過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化数学文化,通过创办刊物升华数学文化。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育体系;数学素质;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我国高校的“班级”作为最小群体单位已逐渐为寝室所取代。从全国各高校近几年的心理咨询案例来看,人际关系问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中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最为主要和集中。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用表达性绘画艺术进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是非常实用的、有效的,深受大学生认可。  关键词:寝室人际关系;表达性绘画;团体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摘要: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由于英语与汉语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英语转译为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信息流失的情况。信息的流失不仅遗失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语义的传递,破坏了特有的意境,同时也削弱了源语言的文学性,因此在目标语中(target language)对文化信息进行补偿(compensation)就十分重要。本文以《消失的地平线》
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操纵、改写源语的特点,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比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及其译本,透析了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女性主义翻译,凭借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再建了更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凸显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以文本翻译为媒介,让西方世界听见中国女人的声音。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人物形象;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在职业院校人才质量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建成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本文从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功用,建设模式的原则、类型、方式方法、优缺点,以及各种建设模式的选择作了充分的论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31-06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大学物理》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创新;物理教学;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88-02  21世纪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在培养民族创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气氛的渲染,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设计和严密的教学组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了有深厚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功底以外,更重要的还要能将基于文学的修养通过自身的言谈表达出来,感染学生,在这个意义上说,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就是音乐会奏响的第一支乐曲,观众被触动、被震撼,被陶醉,进而想聆听更美
摘要:隐喻具有独特的人文文化魅力,儿童隐喻性陈述是个人儿童观的表达。本文对当下儿童隐喻性陈述进行收集整理,将其分为两个维度——时间之维与实物之维进行列举和分析,指出了当下不同的儿童隐喻性陈述存在的根源是站在成人的视角看待儿童。  关键词:隐喻;儿童观;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48-03  一、引言  “隐喻”一词的西文词源来自
摘要:阅读古典名著对于认识古代社会,提升文学修养,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其华丽的语言、鲜明人物个性的塑造、精彩的细节,探究充满想象空间的结局。让学生真正触摸经典、感受经典的脉动,在阅读经典中,真正地“享受”经典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语言;人物个性;细节;结局;享受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