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要有效果,课堂学习要有效率,课堂教学要有效益。个人认为有效果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活动,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率则是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课堂教学的创设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1.要善于营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主体确证策略;3.生物教学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关键词:学习情境 主体 自然资源
在生物课堂改革进行七年之久的今天,诸多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已不再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而是不停地思索着另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同样,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有效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要有效果,课堂学习要有效率,课堂教学要有效益。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学得会,并且在短时间和低精力情况下掌握的最多。个人认为有效果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活动,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率则是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益是指学生学习后能不能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学习的根本,三者中最重要的内容。历经几年的尝试和探索,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营造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八年级(上)“食用真菌”一节,在教学临近期末的阶段。此时正值深冬时节,在野外根本找不到新鲜的蘑菇。另外,学校周围也没有蘑菇的种植户,校内相关的资料很少。仅凭课本上的一点图片资料来上好一节课相当困难。
在此情况下,我做了如下的尝试:像往常一样,踏着铃声走进教室,不过多了一部录音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一些同学小声的交谈:“这是要干什么?”
我郑重地向他们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歌,下面请欣赏这首歌。将放音键按下,从录音机中飘出《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优美旋律。开始时,孩子们在倾听。一会儿,有一些同学开始合着音乐哼起来。后来,所有的孩子跟着节凑打起了拍子。听了两遍后,我对他们说:“好听吗?”“好听”“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好。这首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场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歌的词吧!”
我将抄有歌词的小黑板挂到了前面,同时提出以下问题。
请根据歌词回答:
1.蘑菇的形状、结构?
2.蘑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提示:温度、湿度、阳光等。)
3.蘑菇的数量和分布是怎样的?
4.……
在完成上面几个问题的同时,又展示了有关蘑菇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的幻灯片,并穿插了讲解。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此时也伸长了脖子和同学们争论着。活动结束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孩子哼着歌儿走出了教室。
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轻松、愉快。
在从前的生物教学中,只有在实验的时候学生才表现出一点兴趣。只要涉及到抽象的理论、专业术语、概念就是昏昏欲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课上的一个实验很难以掩盖知识的“乏味”。生物课堂往往是“实验课乱嘈嘈,理论学习静悄悄”,即使有人参与也只不过是“独绣一支”。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为何一反常态,表现的如此活跃呢?会较长时间的保持兴奋呢?其实,仔细一想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其一:在课堂上,学生是置身于音乐之中,直接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这是在以往的生物学习中不曾遇到的情景。另外,这首歌节奏欢快,给人一种轻松的感受,适合学生的口味。恰好和以往的“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设出了一种宽松的、愉悦的学习情景。学生先“跟着歌儿哼着”,后“跟着节奏打拍子”。这已经说明学生开始就已经陷入教师设置的这口“美丽的井”。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孩子都会沉浸在兴奋中。
其二:这一节课中,我把多种教学形式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调节学生的情绪。在开课伊始运用了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在课中分别运用了语文的“分析”,生物的“图片观察”“讲授”等多种方法。在一节课中,将几种方法穿插运用,使学生的感官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从而不断形成新的兴奋点。
由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实验”“资料分析”“讲授”等形式外,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形式穿插在其中来调控课堂环节,使生物课堂变得“新、奇、特”,给孩子们以全新的刺激。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继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主体确证策略
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吸收和同化有效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期目的。生物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学得轻松愉快、记得住、掌握得牢。例如,在讲初中七年级下“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别测得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脉搏数据,然后比较。进而让学生做较为剧烈的运动,再次测脉搏,前后两者进行比较。
在这节课中,学生相当兴奋,很快就总结出,脉搏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强度与脉搏者间的关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在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只在教室内学习这些抽象的知识,既乏味又枯燥,如同嚼蜡。课堂又何谈有效呢?
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时,学生自己运动、自己测量、自己记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体会和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把课堂由教室转移到操场上,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种新的形式,极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操场空间很大,没有了在教室内的由空间带来的那种无形的约束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解放,是一种自由,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从精神到肉体的愉悦。学生在学习时,是轻松的、快乐的、自由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运动中进行,都是在做他们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所以这节课学习效果明显,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使学生从精神层面也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三、生物教学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物知识全部来自于大自然,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从自然界中学习和感受会有事半功倍之效。自然界是最好的生物课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蔬菜作物”“粮食作物”以及“校园植物调查”等章节时,开始的几年中我总是自己准备一些植物在教室内和学生学习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乔木、灌木等概念。学生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准确地回答出教师曾经举出的例子,但只要变化了植物的种类,就不知所云。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做了一些尝试:在学习前两节内容时,把学生带到一个事先观察好的农田。这片农田中既有玉米又有大豆等农作物。学生们在这片农田中按着教师事先下发的学习提纲仔细地观察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学生还在农田附近的地方找了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根据根、叶等特征进行判断是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在日后测试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单、双子叶植物的类型和相关知识。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两节课的内容,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其结果:生物学的所有知识源于对生物体的研究,而生物又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走进自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魅力,体验生物的神奇,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同时学生亲身体验、实际观察远比教师干巴巴的理论、文字、说教深刻。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也远远超过了教材和教师所举出的例证。自然界是我们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自然界是最好的生物课堂。
以上几点是本人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仅供参考。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教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责编 闫祥)
关键词:学习情境 主体 自然资源
在生物课堂改革进行七年之久的今天,诸多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已不再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而是不停地思索着另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同样,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有效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要有效果,课堂学习要有效率,课堂教学要有效益。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学得会,并且在短时间和低精力情况下掌握的最多。个人认为有效果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活动,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率则是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益是指学生学习后能不能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学习的根本,三者中最重要的内容。历经几年的尝试和探索,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营造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八年级(上)“食用真菌”一节,在教学临近期末的阶段。此时正值深冬时节,在野外根本找不到新鲜的蘑菇。另外,学校周围也没有蘑菇的种植户,校内相关的资料很少。仅凭课本上的一点图片资料来上好一节课相当困难。
在此情况下,我做了如下的尝试:像往常一样,踏着铃声走进教室,不过多了一部录音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一些同学小声的交谈:“这是要干什么?”
我郑重地向他们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歌,下面请欣赏这首歌。将放音键按下,从录音机中飘出《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优美旋律。开始时,孩子们在倾听。一会儿,有一些同学开始合着音乐哼起来。后来,所有的孩子跟着节凑打起了拍子。听了两遍后,我对他们说:“好听吗?”“好听”“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好。这首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场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歌的词吧!”
我将抄有歌词的小黑板挂到了前面,同时提出以下问题。
请根据歌词回答:
1.蘑菇的形状、结构?
2.蘑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提示:温度、湿度、阳光等。)
3.蘑菇的数量和分布是怎样的?
4.……
在完成上面几个问题的同时,又展示了有关蘑菇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的幻灯片,并穿插了讲解。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此时也伸长了脖子和同学们争论着。活动结束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孩子哼着歌儿走出了教室。
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轻松、愉快。
在从前的生物教学中,只有在实验的时候学生才表现出一点兴趣。只要涉及到抽象的理论、专业术语、概念就是昏昏欲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课上的一个实验很难以掩盖知识的“乏味”。生物课堂往往是“实验课乱嘈嘈,理论学习静悄悄”,即使有人参与也只不过是“独绣一支”。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为何一反常态,表现的如此活跃呢?会较长时间的保持兴奋呢?其实,仔细一想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其一:在课堂上,学生是置身于音乐之中,直接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这是在以往的生物学习中不曾遇到的情景。另外,这首歌节奏欢快,给人一种轻松的感受,适合学生的口味。恰好和以往的“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设出了一种宽松的、愉悦的学习情景。学生先“跟着歌儿哼着”,后“跟着节奏打拍子”。这已经说明学生开始就已经陷入教师设置的这口“美丽的井”。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孩子都会沉浸在兴奋中。
其二:这一节课中,我把多种教学形式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调节学生的情绪。在开课伊始运用了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在课中分别运用了语文的“分析”,生物的“图片观察”“讲授”等多种方法。在一节课中,将几种方法穿插运用,使学生的感官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从而不断形成新的兴奋点。
由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实验”“资料分析”“讲授”等形式外,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形式穿插在其中来调控课堂环节,使生物课堂变得“新、奇、特”,给孩子们以全新的刺激。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继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主体确证策略
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吸收和同化有效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期目的。生物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学得轻松愉快、记得住、掌握得牢。例如,在讲初中七年级下“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别测得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脉搏数据,然后比较。进而让学生做较为剧烈的运动,再次测脉搏,前后两者进行比较。
在这节课中,学生相当兴奋,很快就总结出,脉搏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强度与脉搏者间的关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在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只在教室内学习这些抽象的知识,既乏味又枯燥,如同嚼蜡。课堂又何谈有效呢?
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时,学生自己运动、自己测量、自己记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体会和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把课堂由教室转移到操场上,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种新的形式,极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操场空间很大,没有了在教室内的由空间带来的那种无形的约束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解放,是一种自由,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从精神到肉体的愉悦。学生在学习时,是轻松的、快乐的、自由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运动中进行,都是在做他们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所以这节课学习效果明显,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使学生从精神层面也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三、生物教学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物知识全部来自于大自然,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从自然界中学习和感受会有事半功倍之效。自然界是最好的生物课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蔬菜作物”“粮食作物”以及“校园植物调查”等章节时,开始的几年中我总是自己准备一些植物在教室内和学生学习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乔木、灌木等概念。学生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准确地回答出教师曾经举出的例子,但只要变化了植物的种类,就不知所云。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做了一些尝试:在学习前两节内容时,把学生带到一个事先观察好的农田。这片农田中既有玉米又有大豆等农作物。学生们在这片农田中按着教师事先下发的学习提纲仔细地观察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学生还在农田附近的地方找了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根据根、叶等特征进行判断是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在日后测试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单、双子叶植物的类型和相关知识。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两节课的内容,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其结果:生物学的所有知识源于对生物体的研究,而生物又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走进自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魅力,体验生物的神奇,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同时学生亲身体验、实际观察远比教师干巴巴的理论、文字、说教深刻。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也远远超过了教材和教师所举出的例证。自然界是我们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自然界是最好的生物课堂。
以上几点是本人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仅供参考。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教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