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创设好课堂情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兴趣。本文从四方面谈了建议: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利用电教媒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三、利用电教媒体,促进直观、形象教学。四、利用电教媒体,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关键词】激发兴趣;展现情景;促进教学;扮演角色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加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兴趣。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那如何利用多媒体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它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我先投影一幅自制的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并配上美妙的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我又借助投影出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对各种花姿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规的过程中,更把写字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来抓。书写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在此过程中,假如教师运用传统的手段一味地要求学生反复地抄写,就会造成学生对书写作业的厌恶,进而影响识字乃至整个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一些电教媒体,使学生对此生新奇感。再加上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性,使学生容易掌握字的写法。例如:对于某些笔画较多的字,我就采用投影复片的方法,一笔一笔分解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知道了这个字的笔顺、笔画,还能准确掌握书写的间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在采用传统的方法,让他们不看投影边学边画边书空,这样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记忆就比较深刻。
2.利用电教媒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对于刘伯承做手术的那段情景,我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网络上的视频录像,学生欣赏录像时,仿佛真的走进了手术室,只见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屏住呼吸,视频再现,很好的创设了情景。
3.利用电教媒体,促进直观、形象教学
借助电教媒体教学,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长城》时,教师提出长城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长城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 “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再如《江上渔者》这首诗,它描写了捕鱼的小船在大风浪中惊险的场面。文中的插图是平静的画面,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又极难体会到小船处于风浪中的场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我采用电教手段,用抽拉式的投影片,向学生演示了小船在风平浪静和风浪扑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直观比较,学生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并能体会到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对诗歌表现的主题理解得很透彻。 因此,语文教学中配上电教媒体,就能使抽象化为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利用电教媒体,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再高点的是改编课本剧。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本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同学献策献计。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经”,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新理念》
[2]《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展现情景;促进教学;扮演角色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加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兴趣。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那如何利用多媒体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它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我先投影一幅自制的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并配上美妙的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我又借助投影出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对各种花姿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规的过程中,更把写字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来抓。书写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在此过程中,假如教师运用传统的手段一味地要求学生反复地抄写,就会造成学生对书写作业的厌恶,进而影响识字乃至整个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一些电教媒体,使学生对此生新奇感。再加上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性,使学生容易掌握字的写法。例如:对于某些笔画较多的字,我就采用投影复片的方法,一笔一笔分解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知道了这个字的笔顺、笔画,还能准确掌握书写的间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在采用传统的方法,让他们不看投影边学边画边书空,这样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记忆就比较深刻。
2.利用电教媒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对于刘伯承做手术的那段情景,我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网络上的视频录像,学生欣赏录像时,仿佛真的走进了手术室,只见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屏住呼吸,视频再现,很好的创设了情景。
3.利用电教媒体,促进直观、形象教学
借助电教媒体教学,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长城》时,教师提出长城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长城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 “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再如《江上渔者》这首诗,它描写了捕鱼的小船在大风浪中惊险的场面。文中的插图是平静的画面,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又极难体会到小船处于风浪中的场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我采用电教手段,用抽拉式的投影片,向学生演示了小船在风平浪静和风浪扑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直观比较,学生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并能体会到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对诗歌表现的主题理解得很透彻。 因此,语文教学中配上电教媒体,就能使抽象化为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利用电教媒体,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再高点的是改编课本剧。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本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同学献策献计。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经”,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新理念》
[2]《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