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还有不少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学习,要让他们好学这门课,得有趣的教学,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趣教学
在当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学生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为,从而在学习的时间分配上,钻研的程度上,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很少。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内在需要,也就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因此,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新颖趣味性提问
新颖趣味性提问,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探究心理,进而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他们的求知欲由潜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他们学起来兴趣盎然。例如:讲授“日界线两侧不同的时间”时,我先讲后问:“有一个快分娩双胞胎的孕妇从上海去美国的旧金山,在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先产下一女孩,越过日界线后,在西十二区又产下一男孩,但先生下的女孩却叫后生的男孩为哥哥,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道理,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些对地理不感兴趣,恹恹欲睡的同学,也精神大振眼珠急转,急想弄明白这是什么回事。在堂上偷偷做其他科练习的同学,也急忙丢下手中的笔,急看“图1—2世界时区”(地理七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想弄清其中的奥妙。
2.借助直观提问
通过地理教具的演示,或借助课本的插图等,让学生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经过自己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将地球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哪两条构成的经线圈?”不少同学回答为0°与180°经线。我马上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20°W和160°E两经线,并用红笔标出,看看它们经过的陆地和海洋的实际情况。然后我再问这个问题,他们回答都对了。由于借助直观提问,他们也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觉得很有趣。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他们很快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又如:我指导同学复习“东西半球怎样划分”时,有些同学又忘记这个内容了。我就让他们看课本插图“图2—16”(地理七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借图贝贝和玲玲的说法是否正确。他们觉得很有趣,争论不休,最后达到共识:贝贝的说法错,玲玲的说法对,从而知道了我提出的问题了。
3.生动的教学语言
3.1用诗歌来描述地理事物。诗歌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例如: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谷之幽深、水流之端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3.2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有把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线”——拉萨;“雾都”——重庆;“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字语句、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是曼谷时,让学生知道,把它译成汉字,是名字最长的首都,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讲解世界的宗教时,可讲印度人与牛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编造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名称,便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二江宁青甘陕、云贵西四上北天,重内台海福吉安”(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西、广东;两河山: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二江:江西、江苏;宁:宁夏;)。
4.降低难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每节课的内容不能多,重点知识集中讲,非重点就省略或一句带过;教材中的活动不要全用,要认真挑选出的有用的材料;难点问题简化讲或是留到复习时再讲。这样先易后难。让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兴趣就增多了。例如:讲亚洲的地形时,不需要让学生看课本“图1—1”(地理七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中显示的所有地形名称,因为即使看了也记不住,我先引导他们重点观察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然后观察图上中间和四周的颜色及其所代表的海拔范围,他们就知道地形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了。其他的地形则分散到后面的章节中去学习,待到总复习时再将它们的整合到一幅地形图中,形成知识结构。
在教学《亚洲及欧洲》时(地理七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我以亚洲为例,向学生展示整个学习过程与方法:如何从地图册和课本中获取地理和知识,如何找出地形、气候、河流的规律,并概括总结出地理特征。当学习欧洲的内容时,学生就会用所学到的方法来学,容易领会,让他们有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趣教学
在当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学生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为,从而在学习的时间分配上,钻研的程度上,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很少。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内在需要,也就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因此,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新颖趣味性提问
新颖趣味性提问,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探究心理,进而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他们的求知欲由潜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他们学起来兴趣盎然。例如:讲授“日界线两侧不同的时间”时,我先讲后问:“有一个快分娩双胞胎的孕妇从上海去美国的旧金山,在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先产下一女孩,越过日界线后,在西十二区又产下一男孩,但先生下的女孩却叫后生的男孩为哥哥,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道理,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些对地理不感兴趣,恹恹欲睡的同学,也精神大振眼珠急转,急想弄明白这是什么回事。在堂上偷偷做其他科练习的同学,也急忙丢下手中的笔,急看“图1—2世界时区”(地理七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想弄清其中的奥妙。
2.借助直观提问
通过地理教具的演示,或借助课本的插图等,让学生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经过自己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将地球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哪两条构成的经线圈?”不少同学回答为0°与180°经线。我马上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20°W和160°E两经线,并用红笔标出,看看它们经过的陆地和海洋的实际情况。然后我再问这个问题,他们回答都对了。由于借助直观提问,他们也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觉得很有趣。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他们很快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又如:我指导同学复习“东西半球怎样划分”时,有些同学又忘记这个内容了。我就让他们看课本插图“图2—16”(地理七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借图贝贝和玲玲的说法是否正确。他们觉得很有趣,争论不休,最后达到共识:贝贝的说法错,玲玲的说法对,从而知道了我提出的问题了。
3.生动的教学语言
3.1用诗歌来描述地理事物。诗歌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例如: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谷之幽深、水流之端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3.2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有把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线”——拉萨;“雾都”——重庆;“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字语句、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是曼谷时,让学生知道,把它译成汉字,是名字最长的首都,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讲解世界的宗教时,可讲印度人与牛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编造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名称,便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二江宁青甘陕、云贵西四上北天,重内台海福吉安”(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西、广东;两河山: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二江:江西、江苏;宁:宁夏;)。
4.降低难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每节课的内容不能多,重点知识集中讲,非重点就省略或一句带过;教材中的活动不要全用,要认真挑选出的有用的材料;难点问题简化讲或是留到复习时再讲。这样先易后难。让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兴趣就增多了。例如:讲亚洲的地形时,不需要让学生看课本“图1—1”(地理七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中显示的所有地形名称,因为即使看了也记不住,我先引导他们重点观察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然后观察图上中间和四周的颜色及其所代表的海拔范围,他们就知道地形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了。其他的地形则分散到后面的章节中去学习,待到总复习时再将它们的整合到一幅地形图中,形成知识结构。
在教学《亚洲及欧洲》时(地理七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我以亚洲为例,向学生展示整个学习过程与方法:如何从地图册和课本中获取地理和知识,如何找出地形、气候、河流的规律,并概括总结出地理特征。当学习欧洲的内容时,学生就会用所学到的方法来学,容易领会,让他们有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