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会学习。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提高的实质则是受教育者主动将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素质,只有学会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才会具有真正的参与能力。所以,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是促进学生地理素质提高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养成预习习惯
1.读书要讲求科学性、艺术性。
学生应根据地理学习目标,结合自己定的短期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自学。读书时切忌走马观花,最好边读边标注。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教会学生一种预习模式:是什么?(明确要读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带着问题看书)——有什么?(寻求完美答案)——为什么?(探究问题的前因后果)学生经常这样自问自答,对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也很有帮助。
2.读书时最好左图右书、图文对照。
教师应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归纳成题逐一落实到图上,使学生逐渐掌握以图为媒介的学习方法,养成随时运用地图的能力和习惯。做好图文互换、知识定图,是成功预习的策略。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地理能力的发挥主要是在课堂上,地理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也是在课堂上,可以说,课堂是教师发挥教学水平的主阵地,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堂听课讲求技巧性和实效性。
1.“读”。
是指教师安排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与注记等,使学生读图的目的明确,勾画、标注文图的方法得当,逐步养成读书、读图的良好而规范的习惯,掌握读书、读图和自学的基本方法。
2.“动”。
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恰当安排,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让学生“动”起来。“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是学得生动活泼,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齐声答问次数的多少。
3.“练”。
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练习要讲求准确性和创造性,首先落实基础题。在做题时,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维训练:(1)审题。即明确要求,抓住核心,找出关键字眼;(2)剖析题意,回忆知识点,联想地理图;(3)突破难点、关键,形成思路,明确解题方案,完成答案;(4)对题目进行引申和变换,从而开阔思路,探索规律。设计题目切忌一看就会,似曾相识,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评”。
是指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的评析、评价、评讲。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牢固掌握那些易混易错的重难点知识及规范化的答案,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研究地理问题
“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等手段,获取大量资料;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规律原理、地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地理学科因为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很适宜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指导学生科学记忆法,提高理解能力
地理概念和用语(术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1.编制记忆口诀法。
如讲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川甘宁内蒙古,闪进(陕晋)豫鲁”,而讲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藏穿(川)滇鱼(渝),扼(鄂)湘赣,挽(皖)苏沪”,学生容易记住,并且长时不忘。
2.归纳记忆法。
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归纳。例如:我国地理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等等,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3.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
如讲新疆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不要求学生画得多好,主要是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即可。
4.图表记忆法。
即把地理教材内容取其精华、提纲挈领地制成图表,或比较、或归纳、或解析,有助于学习和掌握记忆。如讲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时就可设计图表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有条不紊地存储地理知识,在需要时畅通无阻地提取。
5.对比记忆法。
即将相似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如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两座城市的名称、位置容易混淆,如把两城市简单记忆为“飞机(矶)失事落在山(杉)下了”,对比起来记忆觉得轻松有趣。
6.想象记忆法。
有些地理名称很长,可根据文字适当展开想象,变成有趣的句子,从而达到识记目的。如记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矿”时,想象成“一位煤矿工人去拉煤,一蹲裤子扒丝了”,这样很容易就记住了。
学生学习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玲莉.论初中地理学法指导的要领.科教文汇杂志社,2007.
[2]崔光启.浅谈初中地理学法指导.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一、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养成预习习惯
1.读书要讲求科学性、艺术性。
学生应根据地理学习目标,结合自己定的短期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自学。读书时切忌走马观花,最好边读边标注。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教会学生一种预习模式:是什么?(明确要读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带着问题看书)——有什么?(寻求完美答案)——为什么?(探究问题的前因后果)学生经常这样自问自答,对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也很有帮助。
2.读书时最好左图右书、图文对照。
教师应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归纳成题逐一落实到图上,使学生逐渐掌握以图为媒介的学习方法,养成随时运用地图的能力和习惯。做好图文互换、知识定图,是成功预习的策略。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地理能力的发挥主要是在课堂上,地理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也是在课堂上,可以说,课堂是教师发挥教学水平的主阵地,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堂听课讲求技巧性和实效性。
1.“读”。
是指教师安排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与注记等,使学生读图的目的明确,勾画、标注文图的方法得当,逐步养成读书、读图的良好而规范的习惯,掌握读书、读图和自学的基本方法。
2.“动”。
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恰当安排,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让学生“动”起来。“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是学得生动活泼,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齐声答问次数的多少。
3.“练”。
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练习要讲求准确性和创造性,首先落实基础题。在做题时,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维训练:(1)审题。即明确要求,抓住核心,找出关键字眼;(2)剖析题意,回忆知识点,联想地理图;(3)突破难点、关键,形成思路,明确解题方案,完成答案;(4)对题目进行引申和变换,从而开阔思路,探索规律。设计题目切忌一看就会,似曾相识,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评”。
是指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的评析、评价、评讲。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牢固掌握那些易混易错的重难点知识及规范化的答案,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研究地理问题
“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等手段,获取大量资料;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规律原理、地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地理学科因为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很适宜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指导学生科学记忆法,提高理解能力
地理概念和用语(术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1.编制记忆口诀法。
如讲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川甘宁内蒙古,闪进(陕晋)豫鲁”,而讲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藏穿(川)滇鱼(渝),扼(鄂)湘赣,挽(皖)苏沪”,学生容易记住,并且长时不忘。
2.归纳记忆法。
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归纳。例如:我国地理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等等,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3.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
如讲新疆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不要求学生画得多好,主要是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即可。
4.图表记忆法。
即把地理教材内容取其精华、提纲挈领地制成图表,或比较、或归纳、或解析,有助于学习和掌握记忆。如讲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时就可设计图表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有条不紊地存储地理知识,在需要时畅通无阻地提取。
5.对比记忆法。
即将相似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如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两座城市的名称、位置容易混淆,如把两城市简单记忆为“飞机(矶)失事落在山(杉)下了”,对比起来记忆觉得轻松有趣。
6.想象记忆法。
有些地理名称很长,可根据文字适当展开想象,变成有趣的句子,从而达到识记目的。如记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矿”时,想象成“一位煤矿工人去拉煤,一蹲裤子扒丝了”,这样很容易就记住了。
学生学习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玲莉.论初中地理学法指导的要领.科教文汇杂志社,2007.
[2]崔光启.浅谈初中地理学法指导.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